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后应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与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孙德勇 张楠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作为个体暴露于异常强烈的精神应激人群认知功能的改变与脑白质神经纤维完整性的关系。方法通过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别对PTSD组患者和健康组患者进行量表评估,然后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作为个体暴露于异常强烈的精神应激人群认知功能的改变与脑白质神经纤维完整性的关系。方法通过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别对PTSD组患者和健康组患者进行量表评估,然后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PTSD组异常脑区,根据数据统计分析,进而探讨PTSD认知功能改变与异常脑区白质纤维完整性的关系。结果左侧小脑FA值与韦氏记忆量表中的理解、联想、再生3项,以及WSCT中的正确反应数(CT)呈正相关(r=0.586,P=0.003;r=0.457,P=0.021;r=0.463,P=0.014;r=0.505,P=0.008),胼胝体FA值与WSCT的分类数、韦氏记忆量表中长时记忆呈正相关(r=0.568,P=0.004;r=0.498,P=0.006)。结论 PTSD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异常改变与胼胝体压部脑白质异常增生及右侧小脑神经纤维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功能: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63例2型糖尿病肺弥散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余明业 郑永克 叶绍茗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肺弥散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对63 例T2DM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的肺弥散功能进行检测。测定DLCO、DLCO%和KCO 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2DM患者的DLCO、DLCO%和K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01), 合...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肺弥散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对63 例T2DM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的肺弥散功能进行检测。测定DLCO、DLCO%和KCO 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2DM患者的DLCO、DLCO%和K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01), 合并微血管病变和病程超过10 年T2DM患者的DLCO%异常率明显增高(P<0 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肺弥散功能障碍, 有无微血管病变和病程长短对肺弥散功能的改变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功能变化 临床观察 DLCO 弥散功能 微血管病变 弥散功能障碍 正常对照组 统计分析 病程长短 KCO 患者 异常率
下载PDF
循证护理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通气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汪琴 王小芳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3期445-445,共1页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通气障碍 循证护理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进行性呼吸困难 弥散功能障碍 进行性加重 呼吸频率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
4
作者 李明宇 高丽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8期1261-1266,共6页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障碍为特点,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感染、药物、辐射等,有研究显示近40%的ILD由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引起[1]。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结缔组织病 合并肺癌 弥散障碍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及治疗
下载PDF
12例BOOP临床及肺功能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霞 刘锦铭 +2 位作者 江平 李惠萍 何国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1-472,4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1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病例临床特点及肺功能改变进行分析,加深对BOOP的认识,为其诊断及鉴别提供参考。方法总结1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BOOP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肺功能特点。结果12例均以咳嗽、咳痰、进行... 目的通过对1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病例临床特点及肺功能改变进行分析,加深对BOOP的认识,为其诊断及鉴别提供参考。方法总结1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BOOP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肺功能特点。结果12例均以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体检可闻及Velcro呀罗音或湿呀罗音,无干呀罗音及杵状指。胸部影像表现为弥漫性斑片状、网织状或小结节状阴影。BALF中淋巴细胞总数增高,CD4/CD8比例下降。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多有低氧血症,存在不同程度过度通气和弥散障碍。结论BOOP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根据临床、影象、肺功能、BALF等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病理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限制性通气障碍 弥散障碍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峥 曾军 +1 位作者 肖正华 陈定宇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6期566-567,共2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惠者58例及50例健康时照者,分别测定肺的通气和弥散功能,并分析这些肺功能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并发症及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肺功能通...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惠者58例及50例健康时照者,分别测定肺的通气和弥散功能,并分析这些肺功能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并发症及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肺功能通气各项指标中VC、FEV1、FVC、FEF25%~75%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弥散功能减退尤为明显,并与患者病程及并发症多少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与血糖水平有关,长期高血糖可使肺功能受到损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空腹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肺功能检查 弥散功能障碍
下载PDF
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7 位作者 吴华 刘晓青 何为群 徐远达 陈思蓓 黎毅敏 郑劲平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特征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分析康复期肺功能各指标的意义。结果SARS患者发病后第3~6个月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特征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分析康复期肺功能各指标的意义。结果SARS患者发病后第3~6个月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不同时间段(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12~15个月、15~17个月)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差异均无显著性,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FEV1.0/FVC变化不大;而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不同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SARS患者发病后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两者均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康复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SARS患者 肺一氧化碳弥散 弥散功能障碍 用力呼气容积 FEV1.0 主要表现 康复时间 肺功能检查 用力肺活量 功能残气量 变化规律 残气容积 不同程度 发病后 时间段
下载PDF
重症患者的治疗:科学与艺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翔 刘大为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7期1-4,125,共4页
重症医学是一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科,目前也正以其鲜活的生命力蓬勃生长。重症医学是研究重症患者疾病机制、诊断和救治方法的科学。而重症患者的治疗是临床最具挑战、也最具吸引力的命题之一,有着极其鲜明的专业特点。重症患者区别于... 重症医学是一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科,目前也正以其鲜活的生命力蓬勃生长。重症医学是研究重症患者疾病机制、诊断和救治方法的科学。而重症患者的治疗是临床最具挑战、也最具吸引力的命题之一,有着极其鲜明的专业特点。重症患者区别于其他专业患者的特点首先是"重",所谓重是指患者的疾病状态已危及、正在造成或已造成器官功能急性损害,此过程如不能被终止或纠正,可危及生命,所以也可以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救治方法 疾病机制 血流动力学 分布性休克 心肌收缩力指标 脉搏压 问题导向 弥散功能障碍 急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呼吸衰竭的液体管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钰 高占成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液体管理 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综合征 弥散功能障碍 二氧化碳潴留 通气不足 低氧血症 静息状态 代谢紊乱
下载PDF
去氨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II期试验研究:基于MRI的静脉注射去氨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卒中的9h时间窗试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Hacke W. Albers G. +1 位作者 Al- RawiY. 赵正卿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6期53-54,共2页
Background and Purpose - Most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rrive after the 3- hour time window for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administration. The Desmotepla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ial (DI... Background and Purpose - Most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rrive after the 3- hour time window for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administration. The Desmotepla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ial (DIAS) was a dose- finding randomized trial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desmoteplase, a highly fibrin- specific and nonneurotoxic thrombolytic agent, administered within 3 to 9 hours of ischemic stroke onset in patients with perfusion/diffusion mismatch on MRI. Methods - DIAS was a placebo- controlled,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dose- finding phase II trial. Patients wit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s of 4 to 20 and MRI evidence of perfusion/diffusion mismatch were eligible. Of 104 patients, the first 47 (referred to as Part 1) were randomized to fixed doses of desmoteplase (25 mg, 37.5 mg, or 50 mg) or placebo. Because of an excessive rate of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 lower weight- adjusted doses escalating through 62.5 μ g/kg, 90 μ g/kg, and 125 μ g/kg were subsequently investigated in 57 patients (referred to as Part 2). The safety endpoint was the rate of sICH. Efficacy endpoints were the rate of reperfusion on MRI after 4 to 8 hours and clinical outcome as assessed by NIHSS, modified Rankin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at 90 days. Results - Part 1 was terminated prematurely because of high rates of sICH with desmoteplase (26.7% ). In Part 2, the sICH rate was 2.2% . No sICH occurred with placebo in either part. Reperfusion rates up to 71.4% (P=0.0012) were observed with desmoteplase (125 μ g/kg) compared with 19.2% with placebo. Favorable 90- day clinical outcome was found in 22.2% of placebo- treated patients and between 13.3% (62.5 μ g/kg; P=0.757) and 60.0% (125 μ g/kg; P=0.0090) of desmote- plase- treated patients. Early reperfusion correlated favorably with clinical outcome (P=0.0028). Favorable outcome occurred in 52.5% of patients experiencing reperfusion versus 24.6% of patients without reperfusion. Conclusions - Intravenous desmoteplase administered 3 to 9 hour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selected with perfusion/diffusion mismatch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ate of reperfusion and better clinical outcome compared with placebo. The sICH rate with desmoteplase was low, using doses up to 125 μ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I MRI 急性卒中 试验研究 安慰剂对照 缺血性脑卒中 巴塞尔指数 弥散障碍 静脉给药 量效关系
下载PDF
左下肺癌切除术中肿瘤组织阻塞双腔管一例
11
作者 彭培培 王忠云 +1 位作者 马蓉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7-977,共1页
关键词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癌切除术 肿瘤组织 双腔管 纵隔淋巴结转移 肺功能检查 弥散功能障碍 双腔气管导管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12
作者 李英悦 主召新 +1 位作者 屠燕春 周亚玲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4年第5期301-303,共3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简称高红症)是指长期在高原(海拔3000m以上)生活,由慢性低氧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过量增生性疾病,是高原地区常见特发病。为深入探讨本病慢性低氧的确切原因,作者在海拔3658m处(拉萨)对93例高红症者的肺功能进行了系统检...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简称高红症)是指长期在高原(海拔3000m以上)生活,由慢性低氧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过量增生性疾病,是高原地区常见特发病。为深入探讨本病慢性低氧的确切原因,作者在海拔3658m处(拉萨)对93例高红症者的肺功能进行了系统检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症 慢性低氧 增生性疾病 肺功能变化 弥散功能障碍 小气道病 红细胞增多 慢性高原病 肺容积 肺功能指标
下载PDF
喉肿物伴20年尘肺患者麻醉1例
13
作者 梁治 戚翔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2-422,共1页
患者,男,53岁,70k,因咽部不适伴间断疼痛3年于2010年5月23日入院,术前诊断喉肿物,拟全麻下行喉肿物切除术。患者患尘肺20年,无麻醉及手术史。术前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TV5、V6低平。胸片提示两肺门增大,两肺多发结节影、团块... 患者,男,53岁,70k,因咽部不适伴间断疼痛3年于2010年5月23日入院,术前诊断喉肿物,拟全麻下行喉肿物切除术。患者患尘肺20年,无麻醉及手术史。术前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TV5、V6低平。胸片提示两肺门增大,两肺多发结节影、团块影,考虑尘肺。肺功能显示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轻度弥散功能障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中重度下降。纤维喉镜检查示:口咽黏膜慢性充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患者 喉肿物 麻醉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弥散功能障碍 纤维喉镜检查 术前诊断
下载PDF
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全麻下行大容量肺泡灌洗术1例
14
作者 贾佳 孟凌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853-1853,共1页
患者男,39岁,体重75kg,电焊工人,既往无心肺疾病。患者自觉自5年前患“大叶性肺炎”,治愈后不久渐渐胸闷,活动后乏力.夜间憋醒。于地方医院行抗炎、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于我院呼吸内科行支气管镜检小剂量肺泡灌洗后确诊为肺泡... 患者男,39岁,体重75kg,电焊工人,既往无心肺疾病。患者自觉自5年前患“大叶性肺炎”,治愈后不久渐渐胸闷,活动后乏力.夜间憋醒。于地方医院行抗炎、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于我院呼吸内科行支气管镜检小剂量肺泡灌洗后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查体见口唇及甲床青紫,有杵状指,听诊双肺呼吸音弱,肺功能显示肺重度弥散功能障碍伴小气道功能低下。血气分析PO2 55.2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泡灌洗术 大容量 全麻 弥散功能障碍 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镜检 小气道功能
下载PDF
知识角
15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9-459,共1页
何谓弥散障碍、肺循环短路和生理死腔?
关键词 生理死腔 肺循环 弥散障碍 临床
下载PDF
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16
作者 吴鄂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93年第1期20-21,共2页
慢性支气管炎需与其它慢性咳嗽的疾病相鉴别;很多呼吸道疾病,甚至心脏病,往往都有类似支气管炎的症状如咳嗽、咯痰、气促等,易于混淆,需仔细分析。根据各种疾病的病史、体征、胸部X线照片、病因、流行病学等特点,一般可资鉴别: 1 肺结... 慢性支气管炎需与其它慢性咳嗽的疾病相鉴别;很多呼吸道疾病,甚至心脏病,往往都有类似支气管炎的症状如咳嗽、咯痰、气促等,易于混淆,需仔细分析。根据各种疾病的病史、体征、胸部X线照片、病因、流行病学等特点,一般可资鉴别: 1 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多有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鉴别诊断 结核中毒症状 活动性肺结核病 慢性病人 慢性咳嗽 食欲减退 支气管舒张剂 弥散功能障碍 透光区
下载PDF
呼吸衰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淑琴 汤晓玲 张侠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12期1651-1652,1663,共3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治疗器械 弥散功能障碍 二氧化碳潴留 通气/血流 临床综合征 通气不足 比例失调
下载PDF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娜 邵玉霞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5期917-920,共4页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系指原因不明的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侵犯肺泡壁和临近的肺泡腔,造成肺泡间隔增厚和肺纤维化。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其至小气道和小血管也可受累。其临床特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系指原因不明的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侵犯肺泡壁和临近的肺泡腔,造成肺泡间隔增厚和肺纤维化。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其至小气道和小血管也可受累。其临床特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啰音,进行性低氧血症。肺功能受损以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障碍为主。IPF患病率约2~5/10万,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功能障碍 肺泡上皮细胞 肺纤维化 限制性通气障碍 弥漫性炎症 肺泡腔 肺泡间隔 肺泡壁 低氧血症 小气道
下载PDF
呼吸衰竭
19
作者 李琦 《结核病健康教育》 2007年第2期21-27,共7页
一、定义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呼吸系统或其他疾患引起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机体在静息呼吸空气时不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关键词 呼吸衰竭 静息呼吸 弥散功能障碍 肺动脉高压 机体缺氧 呼吸功能 氧疗 重度顺钟向转位 右心室内径
下载PDF
肺淋巴管肌瘤1例及文献复习
20
作者 陈宏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肺淋巴管肌瘤 文献复习 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活动后气促 肺功能检查 血管平滑肌 通气功能障碍 弥散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