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明玉 孙乐栋 +2 位作者 赵佳 曾抗 周再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9-555,共7页
目的评价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性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集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前瞻、随机对照实验,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 目的评价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性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集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前瞻、随机对照实验,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死亡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肾组织学活动性指数、肾组织学慢性化指数、感染、白细胞减少、闭经和腹泻等情况。结果共有10篇文献纳入研究。肾组织学活动性指数改善,霉酚酸酯较环磷酰胺效果好(P<0.05),而感染、白细胞减少、闭经等的发生,霉酚酸酯较环磷酰胺机会低(P<0.05)。结论霉酚酸酯在改善肾组织学活动性指数和安全性上较环磷酰胺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环磷酰胺 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 荟萃分析
下载PDF
霉酚酸酯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文功 肖笑 方敬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 :评估霉酚酸酯联合强的松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4 6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口服霉酚酸酯加强的松 12个月 ;对照组静滴环磷酰胺加口服强的松 6个月 ,之后给予强的松和硫唑嘌呤 6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 ... 目的 :评估霉酚酸酯联合强的松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4 6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口服霉酚酸酯加强的松 12个月 ;对照组静滴环磷酰胺加口服强的松 6个月 ,之后给予强的松和硫唑嘌呤 6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 2 5个病人中的 80 %完全缓解 ,对照组中 76 %完全缓解 ,而治疗组、对照组病人部分缓解率分别为 17%和 14 %。每组各有 1个病人因副作用中断治疗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 2 0 % ,对照组有 33%病人出现感染 (P =0 .2 9)。同时观察到仅对照组病人中出现闭经 (占病人中的 2 3% )、脱发 (19% )、白细胞减少 (10 % )及死亡(10 % )等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 13%和 11%。结论 :对于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治疗 ,霉酚酸酯和强的松联合治疗的方案与环磷酰胺和强的松治疗后序贯使用硫唑嘌呤的方案效果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安全性 霉酚酸酯 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 排斥反应 不良反应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霉酚酸酯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红 刘珊葆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霉酚酸酯 药物治疗 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75例疗效分析
4
作者 刘干炎 余亚东 +2 位作者 王水华 陈邦明 吴景芳 《江西中医药》 2005年第1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三联疗法 弥漫生性狼疮肾炎
下载PDF
血浆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在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天新 谢耀盛 +3 位作者 陈波 丁晓凯 张挺 许菲菲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与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相关性。方法:将39例狼疮患者分为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组和非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两组血浆抗内皮细胞抗体的阳性率及浓度。结果:在39例狼疮患者中,抗内... 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与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相关性。方法:将39例狼疮患者分为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组和非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两组血浆抗内皮细胞抗体的阳性率及浓度。结果:在39例狼疮患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的阳性率为38.5%。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组AECA的阳性率和浓度均高于非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ECA预测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95%可信区间为0.45~0.81,P=0.20。结论:血浆抗内皮细胞抗体在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但不能作为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内皮细胞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弥漫生性狼疮肾炎
下载PDF
他克莫司对12例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诱导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罗福漳 黄胜 +2 位作者 曾健 邓洁尧 邓雪强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41-443,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EE)是一种自身免疫复合物介导性炎症,几乎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肾脏损害,其中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diffused prolifemting lupus nephritis,DPLN)属重型狼疮肾炎(LN)。研究表明...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EE)是一种自身免疫复合物介导性炎症,几乎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肾脏损害,其中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diffused prolifemting lupus nephritis,DPLN)属重型狼疮肾炎(LN)。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调控失常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关键,因此,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及增生是治疗LN。特别是重症LN的一个重要手段。T淋巴细胞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CsA)治疗DPLN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及长期使用可导致肾组织纤维化而不能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 诱导治疗 ERYTHEMATOSUS 他克莫司 T淋巴细胞活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 LUPUS 肾组织纤维化 免疫复合物 B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肾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7
7
作者 姚刚 胡伟新 +4 位作者 刘志红 曾彩虹 姚小丹 陈惠萍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 :探讨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DPLN)不同类型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根据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将 16 9例DPLN的肾间质血管病变分为 :无血管病变型 (NRVL ,n =84例 ) ,免疫复合物沉积型 (ICD ,n =11例 ) ,非炎症... 目的 :探讨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DPLN)不同类型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根据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将 16 9例DPLN的肾间质血管病变分为 :无血管病变型 (NRVL ,n =84例 ) ,免疫复合物沉积型 (ICD ,n =11例 ) ,非炎症性坏死性血管病变型 (NNV ,n =2 7例 ) ,血栓性微血管病型 (TMA ,n =14例 ) ,血管炎型 (VAS ,n =1例 )和动脉硬化型 (AS ,n =32例 ) 6种类型。回顾性分析各型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 16 9例患者中 ,85例 (5 0 3%)存在肾间质血管病变。其中AS型 18 9%,NNV型 16 %,TMA型 8 3%,ICD型6 5 %,VAS型 0 6 %;②肾损害 :TMA型、NNV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ICD型、AS型和NRVL型 ,分别为92 9%、5 9 3%、45 5 %、34 4 %和 2 0 2 %,TMA型SCr水平最高。肾小球新月体形成 >5 0 %患者比例TMA型(35 7%)、NNV型 (14 8%)明显高于其它各型 ,慢性化指数亦显著高于其它各型 ;③肾外损害 :TMA型、NNV型贫血严重 ,浆膜腔炎发生率高 ,TMA型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型 ,但皮肤损害少见 ;④血清学指标 :ACL阳性率在TMA型最高 (33 3%) ,ANCA阳性率在NNV型 (2 2 7%)和TMA型 (16 7%)较高 ,但与其它各型无统计学差异。ANA、抗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血管病变 弥漫生性狼疮肾炎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
下载PDF
普乐可复诱导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沈淑琼 黎磊石 +1 位作者 胡伟新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前瞻性观察普乐可复(FK506)联合激素诱导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DPLN)的疗效,分析影响FK506疗效的因素。方法:20例尿蛋白>1.5g/24h,肾功能正常的活动性DPLN患者,均给予FK506联合激素治疗,FK506起始剂量0.1mg/(kg·d),调... 目的:前瞻性观察普乐可复(FK506)联合激素诱导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DPLN)的疗效,分析影响FK506疗效的因素。方法:20例尿蛋白>1.5g/24h,肾功能正常的活动性DPLN患者,均给予FK506联合激素治疗,FK506起始剂量0.1mg/(kg·d),调整剂量维持血药浓度5~15ng/ml。按是否行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初治/复治及治疗前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各分为两个亚组进行分析。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无效。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20例患者中10例(50%)CR,9例(45%)PR,SLEDAI由13.8±3.29下降至3.68±3.28(P<0.01),达到CR的时间为1~10(4.50±2.84)个月。MP冲击治疗组、初治组及治疗前SLEDAI≥18组治疗6个月时CR率高于未行MP冲击治疗组(57.1%vs46.2%)、复治组(83.3%vs57.1%)及治疗前SLEDAI≤12组(60.0%vs36.4%),达到CR的时间分别短于未行MP冲击治疗组(3.50±1.21vs6.00±2.81)、复治组(2.00±1.64vs6.00±2.59)及治疗前SLEDAI≤12组(3.00±1.00vs6.17±3.00)。CR组6个月内平均FK506浓度略高于PR组(7.13±3.16vs5.40±2.90)。16例(7例CR,9例PR)治疗6个月时重复肾活检,结果示肾小球细胞性新月体、内皮下及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明显减少或消失,袢坏死/核碎裂、微血栓消失,肾组织AI由10.6±4.10降至4.50±2.99(P<0.01)。5例(25%)患者治疗早期出现一过性血肌酐升高,其中多数FK506浓度偏高,肝脏细胞色素P4503A5基因型为3/3型。其余副作用包括轻度肝酶升高(25%)、感染(25%)及糖代谢异常(15%),无一例退出治疗。结论:FK506联合激素能有效、迅速诱导DPLN缓解。激素用量、初治/复治、疾病活动程度及FK506血药浓度影响FK506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生性狼疮肾炎 诱导治疗 普乐可复 影响因素分析 疗效 SLEDAI FK506浓度 联合激素治疗 甲基强的松龙 疾病活动指数 疾病活动程度 血药浓度 前瞻性观察 肾功能正常 重复肾活检 免疫复合物 糖代谢异常 治疗前 治疗组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增生型狼疮肾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柱亮 汪建国 +3 位作者 潘涛 贺发贵 马路 孙铁忠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m medicine(TCM-WM)in treating the diffuse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DP-LN).Methods:98 patients of DP-LN were randomly d...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m medicine(TCM-WM)in treating the diffuse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DP-LN).Methods:98 patients of DP-L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 group(TCM-WM)and control group(WM).Observe the effect.Results:Short-term effec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2.0% in TCM-WM group and 29.2% in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P<0.05).Long-term effect(>5 years):The total effection rate was 87.5% in TCM-WM group and 65.9% in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 therapy of TCM-WM exerts a better effect than the sole therapy of WM.Most dead for lupus active with serious infection,lupus encephalopathy and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 治疗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下载PDF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黎磊石 胡伟新 +7 位作者 王海燕 林善锬 陈香美 谌贻璞 徐君琴 陈楠 李学旺 钱家麒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6-479,共4页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吗替麦考酚酯 (MMF)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国 9家医院共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75例 (男 1 3例 ,女 62例 ) ,均经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LN IV) ,年龄 (3...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吗替麦考酚酯 (MMF)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国 9家医院共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75例 (男 1 3例 ,女 62例 ) ,均经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LN IV) ,年龄 (31 0± 1 0 1 )岁 ,病程 (38 9± 52 5)个月 ;其中经正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无效者 2 6例 ,复发者 2 1例 ,初治患者 2 8例。治疗方案采用激素联合MMF。MMF起始剂量为 0 5~ 2 0g/d ,随访时间≥ 6个月。 38例治疗后行重复肾活检 ,并进行急性指数 (AI)、慢性指数 (CI)、免疫球蛋白 (Ig)及补体沉积半定量评分。结果 MMF平均起始剂量 (1 2 6±0 30 )g/d ,治疗 3、6个月时MMF平均剂量分别为 (1 2 1± 0 30 )g/d、(0 95± 0 33)g/d。治疗 3个月狼疮活动分数 (SLE DAI)由 1 6 9± 6 7降为 8 1± 4 8(P <0 0 1 ) ,血红蛋白由 (92± 2 1 )g/L升至 (1 1 2± 2 8)g/L(P <0 0 5) ,尿蛋白由 (4 2 4± 2 66)g/d降至 (2 1 8± 3 75)g/d(P <0 0 5) ,血清白蛋白升至 (35 3±6 9)g/L(P <0 0 1 ) ,肾功能明显改善 ,无活动性尿沉渣 ;治疗 6个月尿蛋白继续下降至 (1 54± 1 60 )g/d ,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继续升高。血清A dsDNA抗体阳性及低补体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治疗 弥漫生性狼疮肾炎 多中心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应用吗替麦考酚酯实施诱导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欣 《医学新知》 CAS 201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吗替麦考酚酯(MMF)诱导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74例在我院经肾活检明确为LN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临床分型均为Ⅳ型且伴新月体(≥15%)形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7例,两... 目的评价应用吗替麦考酚酯(MMF)诱导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74例在我院经肾活检明确为LN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临床分型均为Ⅳ型且伴新月体(≥15%)形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7例,两组分别应用间断静脉环磷酰胺(IV—CTX)与MMF诱导治疗,完成为期6个月的诱导治疗后,比较两组缓解率的差异,测定观察血清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在新月体〈50%的60例患者中,诱导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缓解率比对照组高(P〈0.05);在新月体≥50%的14例患者中,治疗组的总缓解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诱导6个月后的补体c3恢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ds—DNA转阴率、补体c4恢复正常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发生白细胞降低的患者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对Ⅳ型伴新月体形成的LN患者施以MMF诱导治疗,有助于提升诱导缓解率,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生性狼疮肾炎 吗替麦考酚酯 环磷酰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