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王晓伟 李宁 +1 位作者 刘婷 王亚琦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37-539,543,共4页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DHA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肿...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DHA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患者体力状况(ECOG)评分,临床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ECOG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0.60个月和15.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可以降低血清VEGF、β2-MG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药物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2
作者 李柠汶 曹阳 张义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亚型。一线规范的治疗后,60%的患者可以实现治愈,但是仍有40%的患者复发或者难治,预后不佳。挽救性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化疗敏感患者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然而,伴随着...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亚型。一线规范的治疗后,60%的患者可以实现治愈,但是仍有40%的患者复发或者难治,预后不佳。挽救性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化疗敏感患者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然而,伴随着新的治疗方式,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靶向药物等的出现,标准二线治疗方案受到一定的挑战,尤其对于挽救性化疗不够敏感的患者。本文对目前复发难治DLBCL的二线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及适应证进行综述,以探讨复发难治DLBCL的最佳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FOXC1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詹雪冰 舒准 +5 位作者 刘英霞 刘泽标 陈明铨 黄海杰 钟鸣 赵文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叉头框蛋白C1(forkhead box C1,FOXC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并评估其在患者预后判断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叉头框蛋白C1(forkhead box C1,FOXC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并评估其在患者预后判断方面的潜在价值。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诊断的33例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FOXC1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收集患者的随访信息,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GEPIA2数据库分析FOXC1在DLBCL中表达情况及其与BCL-2的相关性;利用UCSC数据库进行FOXC1在泛癌中的生存分析;利用HPA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分析与FOXC1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33例DLBCL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17例(51.5%),12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 RH)中FOXC1阳性表达0例(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DLBCL中,FOXC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Ann Arbor临床分期和BCL-2的表达情况有关(P<0.01)。同时,FOXC1蛋白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1)。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FOXC1在DLBCL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FOXC1与BCL-2表达正相关(P<0.01,R=0.36)。UCSC数据库分析显示,FOXC1在包括DLBCL的4种肿瘤中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DLBCL中FOXC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提示FOXC1有可能成为DLBCL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叉头框蛋白C1 预后标志物
下载PDF
原发性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异分析
4
作者 谢嘉玲 施晴 +1 位作者 鲍其远 董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CD5^(+)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突变特征谱。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比较原发性CD5^(+)DLBCL和CD5^(-)DLBCL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CD5^(+)的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突变特征谱。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比较原发性CD5^(+)DLBCL和CD5^(-)DLBCL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变异谱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11例DLBCL样本中CD5^(+)DLBCL患者46例(14.7%)。CD5^(+)DLBCL与CD5^(-)DLBCL、CD5^(+)DLBCL伴MYD88 L265P变异和不伴MYD88 L265P变异相比,患者性别、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CD5^(+)DLBCL组BCL2过表达率(69.5%vs 49.4%,P=0.003)、BCL2和C-MYC双表达率(26%vs 14%,P=0.04)均高于CD5^(-)DLBCL组;CD5^(+)伴MYD88 L265P变异组C-MYC(53%vs 20%)、BCL6(93.3%vs 61.3%)、Ki67(93.3%vs 64.5%)等标记及双表达(46.7%vs 20.8%)均高于CD5^(+)不伴MYD88 L265P变异组患者(P<0.05)。生存分析表明,CD5^(+)DLBCL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比CD5^(-)DLBCL组患者更差(P=0.09)。此外,CD5^(+)不伴MYD88 L265P变异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优于CD5^(+)伴MYD88 L265P变异患者(P=0.04)。NGS检测发现,CD5^(+)DLBCL和CD5^(-)DLBCL两组患者在伴随突变基因的分布有差异。结论CD5^(+)标记以及CD5^(+)伴MYD88 L265P变异,可能是DLBCL患者预后不佳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5 MYD88 L265P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5
作者 司华炆 胡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9期92-97,共6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起源于B细胞的恶性侵袭性淋巴瘤。尽管R-CHOP方案已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仍有40%的患者出现耐药或在达到完全缓解后2年内复发,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复发/难治性患者的生存率迫在眉...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起源于B细胞的恶性侵袭性淋巴瘤。尽管R-CHOP方案已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仍有40%的患者出现耐药或在达到完全缓解后2年内复发,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复发/难治性患者的生存率迫在眉睫。近年来,肿瘤领域的分子免疫学药物开发迅猛发展,本文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等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等新兴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现代中医论治淋巴瘤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制订精准个体化医学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西医结合 靶向药物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合理情绪疗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夏雯 陈美华 +2 位作者 郑建云 施雪琴 杨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7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7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合理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QLQ-C30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QLQ-C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疗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7
作者 彭乔木 范诗秋 +2 位作者 田晶晶 向涛 李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1-0004,共4页
解析本院收治的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数据探讨该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睾丸原发性DLBCL的准确诊断,通过案例、术后随访和总结文献资料推荐该病的治疗方... 解析本院收治的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数据探讨该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睾丸原发性DLBCL的准确诊断,通过案例、术后随访和总结文献资料推荐该病的治疗方式。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肿瘤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确诊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为睾丸原发性DLBCL;患者临床分级比较低,行肿瘤侧睾丸根治切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基于文献表明DLBCL是一种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病例极少。结论 睾丸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容易误诊,需采用多元手段才能准确诊断;治疗一般行睾丸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下载PDF
MYC蛋白高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分子特征分析
8
作者 刘念 马东慎 +5 位作者 顾滢 骆丹 范美婷 王玉波 向臣希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MYC蛋白高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45例DLBCL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将患者分为MYC蛋白高表达/低表达组。所有样本均行DNA靶向测序,并使用LymphGen在线工具... 目的探讨MYC蛋白高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45例DLBCL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将患者分为MYC蛋白高表达/低表达组。所有样本均行DNA靶向测序,并使用LymphGen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分型。运用Lymph2Cx法对细胞起源进行测定。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MYC蛋白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生存相关因素。结果DLBCL病例分为MYC蛋白高表达组(n=17)和低表达组(n=28),与MYC蛋白低表达组相比,MYC蛋白高表达组PIM1、MYD88、CD79B、CD58和PRDM1的突变率较高(76.5%vs 28.6%,70.6%vs 32.1%,58.8%vs 28.6%,29.4%vs 3.6%,29.4%vs 3.6%,P均<0.05);分子亚型以MCD亚型多见(58.8%vs 10.7%,P=0.001);COO亚型GCB少见(17.6%vs 50.0%,P=0.030)。MYC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MYC蛋白高表达多为MCD型和ABC型,常见PIM1、MYD88、CD79B、CD58和PRDM1突变。MYC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YC 分子分型 细胞起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现实暴露疗法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景景 何萌 李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究现实暴露疗法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TNM分期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 目的探究现实暴露疗法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TNM分期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现实暴露疗法,比较两组心理弹性水平、焦虑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乐观性、坚韧性、力量3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实暴露疗法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强化其对现实情况的认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心理弹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暴露疗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心理弹性 焦虑抑郁
下载PDF
绘画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岳姣姣 邢玉荣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1期67-69,共3页
化疗是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主要手段,但放化疗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之放化疗周期较长,费用较高,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较重,影响生存质量[1]。绘画疗法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改善... 化疗是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主要手段,但放化疗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之放化疗周期较长,费用较高,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较重,影响生存质量[1]。绘画疗法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改善患者认知、感觉运动功能,增强患者自尊、自我意识,从而提高患者心理弹性,缓解患者心理冲突及痛苦[2]。认知行为干预是将潜意识行为原理、暗示学习原理等多种理论综合在一起的干预手段,通过改变患者不合理认知管理并建立正确认知,从而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问题[3]。本研究将二者联合应用于DLBCL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绘画疗法 认知行为干预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Ⅰ~Ⅱ期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学治疗后辅助性放射治疗及同期放射化学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庄海阳 梁仁佩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3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Ⅰ~Ⅱ期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及同期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R-CHOP)化疗后辅助放疗组和同期... 目的观察Ⅰ~Ⅱ期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及同期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R-CHOP)化疗后辅助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随访5年,观察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辅助放疗组有效率为93.33%,同期放化疗组有效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化疗后辅助放疗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3%,86.72%,73.32%,60.08%,60.00%;同期放化疗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2%,93.37%,80.00%,73.36%,66.71%。经log-rank检验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1 2,P=0.337 4)。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Ⅰ~Ⅱ期DLBCL患者在诱导缓解方面,同期放化疗组优于化疗后辅助放疗组,而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药品不良反应小,耐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JCAR017用于复发性和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世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69,共1页
朱诺治疗药和赛尔基因公司宣布其研究性新药JCAR017(用于复发性和难治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主要是纵隔B细胞淋巴瘤或3B级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已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关键词 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药 FDA 复发性 疗法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下载PDF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靳迎 《临床研究》 2019年第4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中,合理情绪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接收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共7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与此同时另接受合理... 目的探讨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中,合理情绪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接收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共7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与此同时另接受合理情绪疗法,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评价。结果两组护理12周的SCL-90评分相较护理前均下降显著,且相比护理12周的参照组,实验组SCL-90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12周的GQOLI-74评分相较护理前均升高显著,且相比护理12周的参照组,实验组GQOLI-74各项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中,合理情绪疗法有助于患者心理情绪的调节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应用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情绪疗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心理情绪
下载PDF
火针结合割治疗法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4
作者 刘蕾 邹德成 +1 位作者 戎兴瑜 邹明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5期1027-1028,共2页
雷某,女,60岁,2021年10月诊。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进食时口腔内食物滞留,偶有食物进入鼻腔,伴阵发性干呕,咳嗽时唾液可见血丝,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无咽部疼痛,无发热,无盗汗,无明显体重减轻,食欲正常,大便干结,小便正常,A型血。
关键词 进行性加重 大便干结 食物滞留 割治疗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火针 A型血 干呕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5
作者 谢彦 朱军 +4 位作者 郑文 张运涛 王小沛 宋玉琴 涂梅峰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病理确诊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8次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平均治疗次数为5.8次。同时,所...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病理确诊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8次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平均治疗次数为5.8次。同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疗。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00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者46例(46%),达部分缓解者37例(37%),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3%(83/100)。红细胞沉降率、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否为初治患者、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对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和功能状态评分对疗效无影响(P>0.05)。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2.8%、60.8%和60.8%。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利妥昔单抗治疗周期数和治疗后的疗效对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共有11例因静脉输注利妥昔单抗而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缓解率较高,患者耐受良好且生存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淋巴瘤 细胞 弥漫 药物疗法 联合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地榆升白片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培实 张阳 +3 位作者 戴朝霞 宋磊 丁晓蕾 孙秀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将7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40例及联合组39例,化疗组应用标准CHOP方案行单纯化疗;联合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地榆升白片0.4g,3次/d,第1~14天。两组...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将7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40例及联合组39例,化疗组应用标准CHOP方案行单纯化疗;联合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地榆升白片0.4g,3次/d,第1~14天。两组均接受2周期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能力指标CD56^+水平,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除CD;水平高于对照组,余均低于对照组;化疗组各项免疫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联合组与治疗前和化疗组治疗后比较,CD4^+、CD56^+、CD4^+/CD8^+值明显升高(P均〈0.05),CD8^+明显降低(P〈0.05),CD3^+无明显变化。结论T细胞亚群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受到抑制,地榆升白片治疗能提高此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化疗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地榆升白片 化学疗法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秀 尹文娟 +3 位作者 吴梅娟 程国平 孙文勇 倪型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49例PB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果。结果 4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49例PB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果。结果 49例患者女性47例,男性2例,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48岁;镜下见肿瘤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大,弥漫一致浸润分布于乳腺小叶间、导管周围、间质及脂肪组织内,部分呈单行条索状排列。免疫表型:37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2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均大于40%。Ann Arbor分期:ⅠEA期16例,ⅡEA期28例,ⅣE期5例;IPI评分:30例0~1分,10例2分,9例3分。随访5~146个月,3年患者总生存期为51.2%,5年为3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LDH水平、IPI评分、BCL-2蛋白表达、BCL-6蛋白表达的患者3、5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IPI危险分级增加是PB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PBDLBCL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以非生发中心为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预后需多因素综合评价,IPI危险分级增加是PB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学亚型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杜尊国 包芸 +3 位作者 唐峰 陈忠清 陈字 王虹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根据不同的免疫组化分型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成预后不同的亚型,并探讨各分型方法对国内病例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121例DLBCL的CD10、BCL-6、MUM1和CD138的表达,构建了3种分... 目的根据不同的免疫组化分型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成预后不同的亚型,并探讨各分型方法对国内病例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121例DLBCL的CD10、BCL-6、MUM1和CD138的表达,构建了3种分型方法:方法1,CD10阳性者归入GCB亚型,若CD10阴性而BCL-6阳性且MUM1阴性者归入GCB亚型,其余归入non-GC型;方法2,CD10和/或BCL-6阳性,而MUM1和/或CD138阴性者归入A组,MUM1和/或CD138阳性者归入B组,CD10和BCL-6阴性,而MUM1和/或CD138阳性者归入C组,四者均阴性者归入D组;方法3,CD10阳性者归入GCB亚型,CD10阴性时若MUM1阴性者归入GCB亚型,MUM1阳性者则归入non-GCB亚型。评测各临床及生物学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D10、BCL-6、MUM1和CD138的阳性率分别为21.5%(26/121)、32.2%(39/121)、32.2%(38/118)和2.5%(3/118),其中CD10和BCL-6阳性者预后较好(OS,P=0.0231和0.0278),而MUM1阳性者预后较差(OS,P=0.013)。在方法1中,non-GCB组(占67.8%)5年总生存率OS(27.6%)和无进展生存率PFS(24.69%)明显差于GCB组;根据方法3,non-GCB组患者比例减少(占27.5%),5年OS(18.96%)和PFS(15.08%)更差,并且独立于IPI和治疗起作用。结论各分型方法均在预后分析中起作用,尤以方法3可以识别部分高危患者,在本组病人中更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肾上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蔡蓉 史倩芸 +5 位作者 冯潇 余波 时珊珊 马恒辉 陆珍凤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 目的 探讨肾上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肾上腺DLBCL中男性3例,女性3例;2例为双侧肾上腺占位,3例为右侧,1例为左侧;其中仅1例确诊为原发,1例可疑原发,其他4例为继发;2例伴脾肿大,1例伴外周血皮质醇升高。免疫表型:6例肾上腺DLBCL表达CD20、CD79a或PAX5,T细胞标记CD3和CD4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0%-80%;4例表达MUM1,不表达CD10和BCL-6。随访:3例死亡,分别生存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2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 肾上腺淋巴瘤少见,其中以继发性多见,原发性罕见。病理类型以DLBCL最常见。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青 张云岗 +3 位作者 路军 曹勍 潘静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LBCL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56~83岁,中位年... 目的探讨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LBCL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56~83岁,中位年龄70岁。9例均有结外累及,包括骨髓、肺及肾上腺、鼻咽部、回盲部、脾脏、乳腺、胸壁。光镜下见中-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核仁显著。免疫表型:9例CD5、CD20、CD79a呈弥漫阳性,8例BCL-2呈阳性,6例BCL-6呈阳性,5例MUM-1呈阳性,4例CD1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40%~80%。Hans分型:6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亚型,3例为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ABC)亚型。随访6. 5~23. 5个月,1例死亡,6例存活,但病情均进展或复发,2例失访。结论 CD5阳性DLBCL患者的病程呈侵袭性,多见于老人,常累及结外。免疫组化标记BCL-2多为阳性,CD10多为阴性。常规化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D5 临床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