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治疗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钟敏 苏群豪 徐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EBV^+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本院EBV^+DLBCL患者6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CHOP组(32例)和R-CHOP组(34例),即CHOP方案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EBV^+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本院EBV^+DLBCL患者6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CHOP组(32例)和R-CHOP组(34例),即CHOP方案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2年,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结果:与CHOP组比较,R-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进展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危险度评分、Ki-67^+率为影响EBV^+DLBCL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OR=2.689,P=0.038;OR=3.232,P=0.025;OR=2.919,P=0.023)。结论:对EBV^+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Ann Arbor分期较晚、IPI危险度评分较高以及Ki-67阳性率为影响利妥昔单抗治疗临床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Eb病毒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腿型)1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焱 朱芸 +4 位作者 饶秋 石群立 马恒辉 余波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腿型)(PCDLBCLL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CDLBCLL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7例PCDLBCLLT的发病年龄为31~86岁,平均64.4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腿型)(PCDLBCLL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CDLBCLL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7例PCDLBCLLT的发病年龄为31~86岁,平均64.4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1.1∶1;主要发生于腿部和躯干部。组织学表现为弥漫分布的肿瘤细胞,以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为主,核分裂象易见,肿瘤组织不累及表皮。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bcl-2、MUM1、FOX-P1和bcl-6(+),Ki-67增殖指数为60%~90%。结论 PCDLBCLLT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大B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原发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腿型 免疫组化
下载PDF
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官兵 李晓红 +5 位作者 张桃华 陈玲玲 朱绚丽 洪玉萍 杨海生 陆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EBV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T1WI... 目的探讨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EBV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T1WI示低信号均质团块,T1WI增强示高信号均质团块,T2WI示等信号均质团块。肿瘤周围轻度水肿。肿瘤由大淋巴细胞构成,呈浸润性生长,肿瘤间质少,可见血管套袖结构,瘤细胞呈中心母细胞形态,可见数个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20、CD79α、bcl-6和EBV(+),Ki-67约60%。结论 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差;诊断需依靠MRI、病理、免疫组化等综合手段;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可提高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鼻腔/鼻窦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附18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汤杨明 白青伟 +3 位作者 林金盈 蓝梅 许力 石仁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11-14,共4页
目的:总结原发鼻腔/鼻窦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8例原发鼻腔/鼻窦DLBCL患者的症状、临床分期、实验室检查、免疫学表型、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临床症状以鼻塞、流涕、... 目的:总结原发鼻腔/鼻窦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8例原发鼻腔/鼻窦DLBCL患者的症状、临床分期、实验室检查、免疫学表型、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临床症状以鼻塞、流涕、涕中带血、鼻窦区疼痛为主,AnnArbor分期Ⅰ、Ⅱ期16例,Ⅲ、Ⅳ期2例。国际预后指数( IPI)评分0~1分13例,2~3分5例。行EB病毒( EBV)抗体检测、EBV DNA检测、EBV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EBV-EBER)试验,均未发现阳性。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CD20(17/18)和CD79a(15/18)。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中位值为70%。Ⅰ、Ⅱ期患者主要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Ⅲ、Ⅳ期2例患者主要采用化疗。本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进展4例。18例中死亡13例,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9.7%、23.4%。结论原发鼻腔/鼻窦的DLBCL以Ⅰ、Ⅱ期多见,预后不良,尚无证据证明其与EBV感染有关。该病治疗方案主要参考结内DLBCL和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但放化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鼻腔肿 鼻窦肿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围血管生长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妙侠 王建军 +8 位作者 周小平 杨志刚 白辰光 王洋 祝峙 陈颖 马大烈 郑建明 朱明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161-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PCNS-DLBCL)围血管生长的机制。方法对22例PCNS-DLBCL进行临床、放射和病理观察及随访,免疫组化EnVision法行XBP1、CD44和IL-4表达分析,以17例淋巴结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10例胶质...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PCNS-DLBCL)围血管生长的机制。方法对22例PCNS-DLBCL进行临床、放射和病理观察及随访,免疫组化EnVision法行XBP1、CD44和IL-4表达分析,以17例淋巴结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10例胶质母细胞瘤为对照。结果 22例PCNS-DLBCL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6岁,男女之比为1.4∶1。CT多表现为占位性病变;MRI显示T1加权相低信号,T2加权相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镜检示肿瘤细胞大多围绕血管生长形成袖套样外观,实性区域仍伴有围血管生长特点。免疫组化示围血管生长的肿瘤细胞XBP1、IL-4和CD44强(+),表达率分别为95.5%、86.3%和77.3%,GFAP和CD34(-),与对照组淋巴结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PCNS-DLBCL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细胞围血管生长显示独特的形态特点,与XBP1、CD44和IL-4的表达增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围血管生长 XbP1 IL4 CD44
下载PDF
胃复合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宏伟 陆云龙 +3 位作者 吕蓓蓓 丁会珍 杨文霞 陆江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胃复合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1例胃复合性DLBCL和cHL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3岁。手术切除远端胃,... 目的探讨胃复合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对1例胃复合性DLBCL和cHL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3岁。手术切除远端胃,肉眼观察胃体及幽门部多发性溃疡及结节状肿物。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显示,胃体部中等偏大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胃壁全层,瘤细胞CD20、CD79a、Pax-5和Mum-1弥漫(+),Ki-67增殖率为80%。胃幽门部散在分布较大的RS及HRS细胞,瘤细胞CD30、CD15、Mum-1(+),Pax-5弱(+),Ki-67增殖率为100%,背景为大量反应性炎细胞。瘤细胞EB病毒检测均为(-)。患者术后进行8个周期CHOP方案化疗及2个周期RCHOP方案化疗,术后11个月因肿瘤复发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胃复合性DLBCL和cHL均十分罕见,密切结合病史并依据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EB病毒感染与其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
下载PDF
心房黏液瘤伴纤维素相关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安莉 孙思柏 +2 位作者 杜军 孔雪 吴海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796-797,共2页
患者男性,50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有间断胸闷。查体: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性质粗糙,向左腋中线传导。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见一5.3cm×2.6cm×2.2cm的不规则团块样回声,随心脏收舒来回摆动,边缘不光滑,... 患者男性,50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有间断胸闷。查体: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性质粗糙,向左腋中线传导。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见一5.3cm×2.6cm×2.2cm的不规则团块样回声,随心脏收舒来回摆动,边缘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左房及左室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中度返流,三尖瓣轻度返流。临床诊断:左房黏液瘤伴二尖瓣闭锁不全及三尖瓣闭锁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黏液 EbV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纤维素
下载PDF
GSK-3β和β-caten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叶春美 孙爱宁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①目的探讨GSK-3β和β-caten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GSK-3β(Ser9)和β-catenin蛋白在63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4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以了解它们在弥漫性大B... ①目的探讨GSK-3β和β-caten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GSK-3β(Ser9)和β-catenin蛋白在63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4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以了解它们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及意义。③结果β-catenin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28.57%);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阳性表达率(0);两者相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的阳性表达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可见核表达,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无核表达。PGSK一3β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38.1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阳性表达率于(0.07%);两者相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PGSK-3β和β-catenin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④结论 GSK-3β(Ser9)磷酸化使GSK-3β灭活,抑制了GSK-3β降解β-catenin的作用,导致了胞浆内游离的β-catenin蛋白积累并进入细胞核,可能最终导致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GSK-3Β Β-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上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9
作者 王亚丽 唐雪峰 许建平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49,共1页
患者男性,71岁。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查体:未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血压166/88 mmHg。血生化检查:Ca0.98 mmol/L(正常值1.15~1.35 mmol/L),血糖16.4 mmol/L(正常值3.9~6.1 mmol/L),醛固酮33.5 pg/ml(正常值73~239 pg/ml)... 患者男性,71岁。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查体:未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血压166/88 mmHg。血生化检查:Ca0.98 mmol/L(正常值1.15~1.35 mmol/L),血糖16.4 mmol/L(正常值3.9~6.1 mmol/L),醛固酮33.5 pg/ml(正常值73~239 pg/ml)。胸部X线片示肺气肿改变。腹部B超示右肾上腺区探及低回声实性肿块,大小5.9 cm×3 cm。术中见肿块位于右肾上腺上极前内侧,靠近腔静脉并与周围组织粘连,大小6 cm×3 cm×2 cm,完整切除右侧肾上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肾上腺 原发
下载PDF
美罗华治疗后CD20阴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丹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37-238,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右颈部包块2月余,直径约1.5 cm,无发热,2~3天后长至7 cm,抗炎治疗无效。在当地医院活检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上级医院会诊:考虑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可能性大)。化疗2个疗程,颈部淋巴结缩小,但彩超示... 患者男性,53岁。右颈部包块2月余,直径约1.5 cm,无发热,2~3天后长至7 cm,抗炎治疗无效。在当地医院活检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上级医院会诊:考虑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可能性大)。化疗2个疗程,颈部淋巴结缩小,但彩超示全身仍多处淋巴结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美罗华 CD20
下载PDF
CD56(+)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文斌 赵建华 +4 位作者 王劲松 黄悦 李俐 杨小兵 蒋春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CD56(+)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CD56(+)的DLBCL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上,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到较大,弥漫排列,核轮廓不规则,染色质细腻,分布... 目的探讨CD56(+)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CD56(+)的DLBCL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上,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到较大,弥漫排列,核轮廓不规则,染色质细腻,分布较均匀,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CD79a、Pax-5、CD10和CD56(+),而CD3、CD45RO、CKpan、EMA、HMB45、粒酶B和穿孔素均为(-)。结论CD56(+)的DLBCL可能代表着DLBCL的一种新的和少见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CD56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静 孙健 +2 位作者 罗玉凤 凌庆 梁智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9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2例原发性乳腺DLBCL的病例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测、EBER原位杂交及IGH、IGK和IGL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12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2~77岁,平...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12例原发性乳腺DLBCL的病例标本,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测、EBER原位杂交及IGH、IGK和IGL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12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0.4岁,均表现为单侧乳腺肿块(左、右各6例)。组织学上,表现为成片的中等至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导管周围、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根据免疫组化表型4例表现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8例表现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其中伴MYC和bcl-2或bcl-6双阳性5例;Ki-67增殖指数70%~90%。12例CD20和CD79α均(+),EBER原位杂交均为(-),基因重排12例IGH重排(+),6例IGK重排(+),1例IGL重排(+)。病例随访时间为12~87个月,随访时期内1例死于本病,2例带病生存,7例病情缓解无病生存,2例失访。结论乳腺原发性DLB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多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PD-L1、p53、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晨阳 王潇飞 +3 位作者 张爽 罗丹 董丽儒 宋旭东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p53、C-myc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DLBCL组织中的PD-L1、p53及C-myc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对C-myc...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p53、C-myc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DLBCL组织中的PD-L1、p53及C-myc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对C-myc阳性病例进一步行FISH检测筛查高级别B细胞性淋巴瘤(HGBL)。结果50例DLBCL中瘤细胞PD-L1、p53、C-myc阳性率分别为42%(21/50)、18%(9/50)、14%(7/50),PD-L1的表达与Hans分型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Ki-67指数、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ECOG评分及有/无B症状无关(P>0.05);p53、C-myc表达与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均不具有相关性(P>0.05)。FISH检测结果未出现高级别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PD-L1在DLBCL中高表达,且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中有更高的阳性率,可为临床应用抗PD-L1免疫抑制剂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程序死亡配体-1 P53 C-MYC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额骨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浩浩 曾繁静 +2 位作者 韩萍 孔祥泉 冯敢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88-1389,共2页
关键词 b细胞淋巴 骨原发 弥漫性 浅表淋巴 实验室检查 病例资料 细胞总数 脑脊液
下载PDF
脾原发性巨块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基玲 宋金钧 张文博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8期635-635,共1页
患者男性,65岁。因左上腹部胀痛1月余,加重10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胀痛,伴低热、盗汗,食欲不佳、乏力。自行在家服用中草药,效果不佳。10天前感上腹胀痛加重。于外院行腹部增强CT示脾内上缘区域占位性病变,考虑为... 患者男性,65岁。因左上腹部胀痛1月余,加重10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胀痛,伴低热、盗汗,食欲不佳、乏力。自行在家服用中草药,效果不佳。10天前感上腹胀痛加重。于外院行腹部增强CT示脾内上缘区域占位性病变,考虑为间质瘤(恶变)并脾浸润可能性大,不完全除外脾脏来源恶性肿瘤。查体:体温38.2℃,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左肋缘下可触及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病理诊断
下载PDF
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16
作者 赵东利 隋燕霞 +2 位作者 蒋娜 王鸿雁 张冠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重排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重排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和22岁。例1发生于腹腔肠系膜及大网膜,例2发生于前上纵隔。镜下肿瘤细胞肉瘤样生长,交错呈束状排列,间质有明显胶原纤维;肿瘤细胞胞质较少,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颗粒状。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45、CD20、CD79а、Pax5和MUM-1弥漫(+),例1 CD5(+),例2CD5(-),而其他抗体2例均(-)。IgH基因重排可见较强克隆性重排条带。结论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非常罕见,需要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准确的诊断需要病理形态学观察与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相结合,治疗以放、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弥漫性大b细胞 梭形细胞
下载PDF
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17
作者 陈定宝 沈丹华 +6 位作者 张银华 张焕 宋秋静 周梅 李依群 赵峰 房新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并进行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对比分析。方法将108例DLBCL组织制成组织芯片,按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分类,应用光镜观察、免...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并进行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对比分析。方法将108例DLBCL组织制成组织芯片,按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分类,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方法,筛选出EBV(+)DLBCL7例,其中EBV(+)老年性DLBCL5例,另收集会诊病例EBV(+)老年性DLBCL2例,结合文献,对9例EBV(+)DLBCL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108例DLBCL中,确定可进行分析的病例为103例,其中汉族80例,少数民族23例。EBV(+)8例,其中1例因重新诊断为浆母细胞性淋巴瘤,从本组删除。7例EBV阳性DLBCL占所有病例的6.8%,其中2例年龄<50岁,分别为40岁(维吾尔族)、48岁(回族);其余5例均>50岁,诊断为EBV阳性老年性DLBCL,占所有病例的4.9%。7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6%~44%,1例升高;LDH水平184~1965U/L,3例升高。7例EBV阳性老年性DLBCL(包括2例会诊病例)中,维吾尔族仅1例。在DLBCL中,汉族占7.5%(6/80),少数民族占4.3%(1/23),维吾尔族占7.1%(1/14)。7例EBV阳性老年性DLBCL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3.6岁,中位年龄56岁。病理形态多形性4例,单一型大细胞3例,3例可见坏死;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2例,3例经CHOP相关方案化疗,其中1例应用RCHOP方案。9例EBV阳性DLBCL中,7例有随访资料,随访1~48个月,3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新疆地区EBV阳性DLBCL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地区特点,对化疗反应远比EBV阴性者差,预后不良。对该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以及该地区与内地人群之间淋巴瘤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Eb病毒 老年 新疆
下载PDF
颈背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18
作者 张锋 吴长君 +1 位作者 王俊峰 李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50-1950,共1页
患者男,70岁,发现右侧颈部及肩胛部无痛性包块半月余。查体:右侧颈部、肩胛部分别可触及约5 cm×6 cm、7 cm×6 cm的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欠清晰,质硬,活动度差,右侧肩胛部肿块局部皮肤呈红色。超声:肿块内呈不均匀混合回声,与... 患者男,70岁,发现右侧颈部及肩胛部无痛性包块半月余。查体:右侧颈部、肩胛部分别可触及约5 cm×6 cm、7 cm×6 cm的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欠清晰,质硬,活动度差,右侧肩胛部肿块局部皮肤呈红色。超声:肿块内呈不均匀混合回声,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图1);彩色多普勒于混合回声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可引出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淋巴 弥漫
下载PDF
原发于残胃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19
作者 卢洪胜 石群立 马恒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66-266,i0007,共2页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残胃
下载PDF
口腔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20
作者 李晶晶 朱艳君 +1 位作者 孙琦 刘斌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9-49,53,共2页
患者男性,46岁。左上腭包块1年,渐进性增大、疼痛加剧6个月。专科检查:左侧上腭可见一3 cm×3 cm大小外生性肿物,前界至左侧上颌B4水平,后界至上颌结节处,内界位于腭中线左侧,外界至上颌腭侧牙龈缘外侧0.5 cm,肿物边界不规则、质硬... 患者男性,46岁。左上腭包块1年,渐进性增大、疼痛加剧6个月。专科检查:左侧上腭可见一3 cm×3 cm大小外生性肿物,前界至左侧上颌B4水平,后界至上颌结节处,内界位于腭中线左侧,外界至上颌腭侧牙龈缘外侧0.5 cm,肿物边界不规则、质硬,触痛明显。行腭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上颌骨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细胞变异型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