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1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肠道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丽娟 董祥梅 +2 位作者 李淑莲 高丹 吴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肠道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diffuse ganglioneuromatosis,D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DG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9岁,回肠及升结肠黏膜弥漫连续息肉样、结节样隆起,... 目的探讨肠道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diffuse ganglioneuromatosis,D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DG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9岁,回肠及升结肠黏膜弥漫连续息肉样、结节样隆起,切面灰白色,均质,坚实外观,肉眼侵及黏膜下层。镜检: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见梭形Schwann细胞弥漫丛状或结节状分布,灶性肌壁间浸润,小灶侵出肌层至浆膜下及系膜;其间见少许神经节细胞,单个散在或小簇状分布。免疫表型:Syn和Cg A(神经节细胞+),S-100(梭形细胞+)。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未出现腹痛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的表现。病理诊断为回肠及升结肠DG。结论 DG是一种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的良性肿瘤,非常罕见,其病理诊断要点是识别神经节细胞,免疫组化有助于神经节细胞的识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密切随访,以防切缘有残留而复发;若伴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者采用多肽类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 细胞神经 2B型多发内分泌肿 神经纤维-1
下载PDF
膀胱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和丛状神经纤维瘤
2
作者 Scheithauer B W Santi M +2 位作者 Richter E R 李磊(摘译)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丛状神经纤维 细胞神经 膀胱肿 弥漫性 Ⅰ型神经纤维 横纹肌肉 细胞 理学特征
下载PDF
结肠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伴皮肤神经纤维瘤病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春样 王耀辉 +1 位作者 高丽丽 王剑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1-552,共2页
患者男,55岁。腹痛2年、加重1个月于2017年7月11日入院,大便不成形,(3-4)次/d,不伴脓血,近1年体重下降10 kg。当地医院腹部CT示右上腹8 cm×8 cm巨大肿块。本院肠镜示疑似横结肠腔内长10 cm以上隆起,约占管腔2/3周,表面呈... 患者男,55岁。腹痛2年、加重1个月于2017年7月11日入院,大便不成形,(3-4)次/d,不伴脓血,近1年体重下降10 kg。当地医院腹部CT示右上腹8 cm×8 cm巨大肿块。本院肠镜示疑似横结肠腔内长10 cm以上隆起,约占管腔2/3周,表面呈小结节状,合并管腔狭窄(图1),肠镜难以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细胞神经 弥漫性 皮肤 结肠 管腔狭窄 大便不成形 体重下降
原文传递
回肠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一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琴 邵黎明 魏红权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40-1040,共1页
患者女,22岁。因“反复下腹疼痛半年,加重6d”入院。CT示直肠、乙状结肠壁明显增厚及扩张,增强可见强化;腹部正位X片示肠腔积气明显,中下腹可见散在气液平,考虑肠梗阻;B超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肾上腺区及双侧甲状腺区未见明... 患者女,22岁。因“反复下腹疼痛半年,加重6d”入院。CT示直肠、乙状结肠壁明显增厚及扩张,增强可见强化;腹部正位X片示肠腔积气明显,中下腹可见散在气液平,考虑肠梗阻;B超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肾上腺区及双侧甲状腺区未见明显异常;电子结肠镜示结肠肝曲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未见明显息肉或赘生物。病理诊断为黏膜慢性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神经 弥漫性 回肠 黏膜充血 电子结肠镜 下腹疼痛 肾上腺区 理诊断
原文传递
Caspase-9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卜晓红 王富强 +1 位作者 戴静 王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DLBCL肿瘤组织及病灶旁正常组织的Caspase-9、CMYC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9、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aspase-9、CMYC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9阳性率为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56%,CMYC阳性率为3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患者DLBCL肿瘤组织Caspase-9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和3~4分患者,CMYC阳性率低于Ⅲ~Ⅳ期、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占比、IPI评分中3~4分占比、CMYC阳性表达占比分别为73.08%、65.38%、69.2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29%、32.35%、11.76%,Caspase-9阳性表达占比为23.08%,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IPI评分、Caspase-9、CMYC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预后不良风险是Ⅰ~Ⅱ期的9.008倍;IPI评分3~4分预后不良风险是0~2分的10.298倍;Caspase-9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0.622倍;CMYC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19.922倍。结论Caspase-9、CMYC异常表达参与DLBCL的进展,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Caspase-9、CMYC异常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DLBCL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半胱氨酸蛋白酶-9 细胞性骨髓细胞毒癌基因 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肠道节细胞神经瘤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6
作者 王锐 李琴 +1 位作者 姜勇 吴立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1期1606-1609,1614,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节细胞神经瘤(GN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08年9月—2021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肠道GNs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肠道GNs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3岁(21~64岁)。... 目的探讨肠道节细胞神经瘤(GN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08年9月—2021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肠道GNs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肠道GNs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3岁(21~64岁)。其中息肉样节细胞神经瘤(PG)6例,节细胞神经瘤性息肉病(GP)1例伴管状腺瘤,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DG)2例,其中1例伴神经鞘瘤。镜下GNs由神经节细胞和梭形Schwann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神经节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神经丝蛋白(NF);梭形Schwann细胞表达S-100蛋白、神经丝蛋白(NF);Ki-67增殖指数<1%。9例肠道GNs均未合并遗传性综合征。结论肠道GNs是一种分化成熟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可分为3个亚型:PG、GP及DG,各亚型临床病理特征略有不同,预后较好,但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细胞神经 临床理分析 遗传性综合征
下载PDF
伴腹泻的老年人升结肠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邢雪萍 陈万远 +2 位作者 陈源 茹国庆 何向蕾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3-864,共2页
患者男,80岁.大便次数增多1个月余,加重1周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20-30)次/d,黄色水样便,偶伴有左下肢疼痛,便后缓解,有里急后重感.曾在外院肠镜检查示:结肠占位性病变,结肠炎伴多发... 患者男,80岁.大便次数增多1个月余,加重1周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20-30)次/d,黄色水样便,偶伴有左下肢疼痛,便后缓解,有里急后重感.曾在外院肠镜检查示:结肠占位性病变,结肠炎伴多发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神经 升结肠 弥漫性 老年人 浙江省人民医院 腹泻 大便次数 左下肢疼痛
原文传递
成人肠道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仁庆 吴鸿雁 +1 位作者 樊祥山 孙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肠道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diffuse ganglioneuromatosis,DG)是肠道节细胞神经瘤的罕见亚型。本文报道2例非遗传性综合征相关的散发性肠道DG,1例术前被误诊为克罗恩病,另1例则与肠道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困难,分析其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 肠道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diffuse ganglioneuromatosis,DG)是肠道节细胞神经瘤的罕见亚型。本文报道2例非遗传性综合征相关的散发性肠道DG,1例术前被误诊为克罗恩病,另1例则与肠道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困难,分析其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对其中1例行遗传性神经内分泌疾病二代测序检测,并复习文献,以期望提高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神经 软组织肿 临床诊疗过程 克罗恩 遗传性综合征 理学特征 弥漫性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和病理诊断价值
9
作者 白琳琳 王鹏 徐洪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中的表达。结果32例嗜铬细胞瘤中31例INSM1阳性(31/32,96.88%),其中高表达20例(20/32,62.50%)。9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INSM1均阳性,其中高表达8例(8/9,88.89%)。3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中INSM1均阴性。INSM1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0.001)。INSM1高表达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具有更高的Ki67增殖指数(P=0.016),但与患者性别(P=0.190)、年龄(P=0.439)、肿瘤TNM分期(P=0.793)、生长模式(P=0.495)、凝固性坏死(P=0.790)和脉管/包膜侵犯(P=0.790)均无显著相关性。INSM1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88。结论INSM1表达于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细胞核,而不表达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可有效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肾上腺皮质腺 INSM1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烨 马晓梅 +4 位作者 岳娜 赵峰 杨丽丽 张银华 梁莉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736-74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相关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可进行系统性评估的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30例,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全部病例进行C...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相关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可进行系统性评估的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30例,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全部病例进行CD10、CD20、bcl-6、MUM-1、Ki-67、CD34、bcl-2和CD3标记,根据Hans分类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列出相关生存分析曲线,观察患者预后。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体能状态评分(PS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指数)、免疫表型及不同治疗方法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差异显著(P<0.05);而患者性别、民族、Ann Arbor分期、是否存在B症状、发病部位、血清LDH、ESR、β2-微球蛋白水平、组织学分型、bcl-2和bcl-6阳性、Ki-67指数与预后无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免疫表型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GCB型较non-GCB型患者预后好。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进展快、预后差;预后与患者发病年龄、PS评分、IPI评分、免疫表型及不同治疗方式有关,其中免疫表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bcl-6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免疫学分型 生存分析 预后
下载PDF
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官兵 李晓红 +5 位作者 张桃华 陈玲玲 朱绚丽 洪玉萍 杨海生 陆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EBV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T1WI... 目的探讨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EBV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T1WI示低信号均质团块,T1WI增强示高信号均质团块,T2WI示等信号均质团块。肿瘤周围轻度水肿。肿瘤由大淋巴细胞构成,呈浸润性生长,肿瘤间质少,可见血管套袖结构,瘤细胞呈中心母细胞形态,可见数个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20、CD79α、bcl-6和EBV(+),Ki-67约60%。结论 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差;诊断需依靠MRI、病理、免疫组化等综合手段;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可提高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
下载PDF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段瑞 张建中 +2 位作者 周金莲 景青萍 吴继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例临床表现不同,病变多发... 目的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例临床表现不同,病变多发生在灰白质交界的额叶、颞叶等部位,病理类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中等偏大,不规则,泡状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D20、CD79a(+),Ki-67增殖指数达70%。结论多数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是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临床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8例病理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鹏 周小鸽 +2 位作者 邱兆友 解建军 商建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68-71,I00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整理8例PCNSL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明确其具体病理类型,总结形态学特点与临床·86·表现的关系。结果8例的临床...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整理8例PCNSL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明确其具体病理类型,总结形态学特点与临床·86·表现的关系。结果8例的临床表现各异,病变多发生在灰白质交界的额叶、颞叶等部位,影像学为低密度灶。病理类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一例为血管内生长的特殊亚型。结论按照WHO新版淋巴瘤分类,多数淋巴瘤为侵袭性的DLBCL,其临床表现多样与其发生部位有关,病理学是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WHO分类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血浆游离3-甲氧基肾上腺素和游离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古丽努尔·堆依木汗 常桂娟 +3 位作者 王磊 张玮玮 李梅 赵鑫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游离3-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游离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5例PPGL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5例高血压非PPGL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浆游... 目的 探讨血浆游离3-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游离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5例PPGL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5例高血压非PPGL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浆游离MN、NMN水平。根据肿瘤不同分化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高分化组(39例)、中分化组(15例)及低分化组(11例),比较3组患者血浆游离MN、NMN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游离MN、NMN水平对PPGL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浆游离MN、NM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着PPGL患者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血浆游离MN、NMN水平逐渐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PGL患者血浆游离MN、NMN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游离MN、NMN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游离MN、NMN水平联合预测PPGL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结论血浆游离MN、NMN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PPGL的重要指标,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3-甲氧基肾上腺素 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 诊断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5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皮肤肿块
下载PDF
以动眼神经麻痹起病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燕燕 陈丽华 +2 位作者 徐家立 叶民 丁新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7-187,217,共2页
以动眼神经麻痹起病的弥漫性大B淋巴瘤( DLBCL )临床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动眼神经麻痹 DLBCL B淋巴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17
作者 张靖 任亚方 +2 位作者 王岩 王品 王越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857-86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惊厥与颅内压等治疗,中重度患儿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EPO 200 IU·kg^(-1),皮下注射,每周3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M1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中、重度患儿依据病情再治疗1~3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28 d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评估2组患儿的神经功能;治疗前和治疗后14、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27/39)、94.87(37/39),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705,P=0.003)。2组轻度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中中、重度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43、3.898,P=0.028、0.048)。2组患儿治疗前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14、28 d NBN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组患儿治疗后28 d NBN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14 d(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14、28 d 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14、28 d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儿治疗后28 d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4 d(P<0.05)。治疗后14、28 d,观察组患儿血清ICAM-1、IL-6、TNF-α、HIF-1α、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M1联合rhEPO治疗新生儿HIE,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及血清HIF-1α、NSE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苷脂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 缺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并相关文献复习(附4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冬梅 生玉俊 +1 位作者 赵义 黄彩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CNS-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大体、组织学特征及免...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CNS-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大体、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25岁;病变均位于幕上,临床表现多样,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中等偏大,可见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有坏死,肿瘤细胞亲血管生长形成淋巴细胞血管套。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4例均表达CD20(+),Ki-67平均增殖指数为70%。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预后差,诊断应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并需与多种良、恶性肿瘤相鉴别。目前治疗首选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联合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辅以全脑放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等巩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临床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不同生化表型的CT征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晓芳 杨萍 +4 位作者 刘柳 李庆姝 李易 陶奉明 毛芸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PPGLs患者的术前腹部增强CT图像,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囊变坏死、液-液分层、钙化、向心结节状强化、肿瘤内粗大血管、强化包膜、绝对廓清率及相对廓清率。根据生化水平,将患者分为生化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进一步分为去甲肾上腺素型、肾上腺素型及多巴胺型。比较各组及各表型间的CT征象差异。结果:相较于生化阴性组,阳性组PPGLs更大(Z=-2.064,P=0.039)、囊变坏死(χ2=6.610,P=0.010)及向心结节状强化(χ2=3.909,P=0.048)的比例更高;相较于去甲肾上腺素型,肾上腺素型PPGLs更大(Z=-2.036,P=0.042)、强化包膜比例更高(χ2=7.242,P=0.007)。结论:肿瘤大小、囊变坏死及向心结节状强化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诊断生化阴性PPGLs,肿瘤大小及强化包膜有助于解释去甲肾上腺素型及肾上腺素型PPGLs不同临床表现产生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 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下载PDF
幕下小脑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合并幕上弥漫性胶质瘤1例
20
作者 毕晟 闫少珍 +2 位作者 王臣 张萌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35-1436,共2页
患儿男,13岁,头部左侧阵发性疼痛3月余,视物模糊伴听力减退2个月;既往体健。查体:左上肢指鼻试验、左下肢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右侧额叶皮质下见0.5 cm×0.6 cm点片状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 患儿男,13岁,头部左侧阵发性疼痛3月余,视物模糊伴听力减退2个月;既往体健。查体:左上肢指鼻试验、左下肢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右侧额叶皮质下见0.5 cm×0.6 cm点片状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高信号(图1A);左侧颅后窝见4.7 cm×5.1 cm团块状异常混杂信号,与小脑分界不清,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肿 神经细胞胶质 胶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