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1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凝血标志物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
作者 张世杰 孟宪春 +2 位作者 孙萍萍 杨静静 吴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DIC患儿(观察组),根据其出院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6例)和死亡组(21例),另外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DIC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组别TM、TAT、PIC和t-PAIC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M、TAT、PIC和t-PAIC在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IVH、脓毒症和PI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脓毒症和PIH是新生儿发生DIC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和t-PAIC联合诊断新生儿DIC的价值优于单独诊断。死亡组TM、TA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2组PIC、t-PA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水平升高是影响新生儿DI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TAT为21.72μg/L时,其预测新生儿DIC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66~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1.2%。结论TM、TAT、PIC和t-PAIC联合应用对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 栓调节蛋白 酶-抗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作用
2
作者 刘青 杨丰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64-67,80,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9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观察组分为高凝期(n=30)、消耗性低凝期(n=36)、继发性纤溶亢进期(n=27)...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9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观察组分为高凝期(n=30)、消耗性低凝期(n=36)、继发性纤溶亢进期(n=27),另选择同期到院体检的58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实施凝血指标检验,对比凝血检验结果,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单一及联合凝血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检验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期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高于其余两组,部分活化凝血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1.000,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100.00%,诊断价值最高。结论与单一指标相比,联合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更高,对疾病分期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检验指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一例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经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作者 谭政 王振 +3 位作者 宫苏敏 黄璐 郎连群 陈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本文报道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致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的病例。通过回顾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协助临床优... 本文报道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致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的病例。通过回顾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协助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信迪利单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印戒细胞癌 信迪利单抗 弥漫性血管内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病例分析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产后大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郭春青 孙月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1期146-148,共3页
目的:综合护理在产后大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产后大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 目的:综合护理在产后大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产后大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产后2h、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的患者睡眠质量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出血概率,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提高睡眠状况,进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产后大出 满意度
下载PDF
安徽省蚌埠市二甲以上医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徐静怡 张小楠 +3 位作者 赵云霞 葛荣靖 张浩然 赵士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953-1954,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蚌埠市4所二甲以上医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患病情况、病因、死亡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对DIC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1年ISTH SSC DIC专业委员会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蚌埠市4所二甲以上医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患病情况、病因、死亡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对DIC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1年ISTH SSC DIC专业委员会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修订的DIC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0月4所二甲以上医院住院人数及死亡率、DIC的患病情况及病因、病死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等。结果:共收治住院患者1135906例,死亡8035例,病死率为0.71%。其中DIC患者319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03%;DIC患者死亡占58.31%。DIC患者其致病主要因素是感染,占67.71%,其次是创伤、肿瘤、产科意外等。单纯DIC的患者死亡率为17.39%,DIC患者累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数目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DIC因感染出现较高的患病率,并易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临床高死亡率。因此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制定防治策略,以期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患病情况 影响因素 安徽蚌埠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晓阳 藏美荣 +3 位作者 锁静 孟建波 宋晓宁 王金铠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机制。方法报告1例AS合并APL及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APL达到完全缓解期,继续巩固治疗。AS、APL和DIC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人白细胞抗原-B27、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3/17轴和其他免疫功能。结论AS与APL、DIC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从基因到免疫功能都存在着潜在的发病机制,其中的奥妙仍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弥漫性血管内 人白细胞抗原-B27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23/17轴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诱导山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唐兆新 王炫英 +2 位作者 张书霞 高洪 陈万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4-56,共3页
30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第Ⅰ组(n=6)作为对照组;第Ⅱ组(n=12)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1800EU/kg)两次,间隔24小时;第Ⅲ组(n=12)在第Ⅱ组处理基础上提前10分钟静注山莨菪碱(2.5mg/kg),... 30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第Ⅰ组(n=6)作为对照组;第Ⅱ组(n=12)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1800EU/kg)两次,间隔24小时;第Ⅲ组(n=12)在第Ⅱ组处理基础上提前10分钟静注山莨菪碱(2.5mg/kg),于处理后第1、3、5、7、9、12小时分别检测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副凝试验3P和EGT指标。结果表明:第Ⅱ组迅速发生DIC,表现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PT和TT延长、3P和EGT阳性(P<0.01);而第Ⅲ组血小板数在13小时明显高于第Ⅱ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于第5小时后高于第Ⅱ组(P<0.01,P<0.05),PT和TT亦比第Ⅱ组显著缩短(P<0.01),3P和EGT的阳性检出率低于第Ⅱ组,结果提示应用山莨菪碱能明显抑制血小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内毒素 弥漫性 血管内 山羊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相关凝血检验指标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蔡国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9期60-63,共4页
目的 观察相关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疾病分期:高凝期26例,低凝期50例,纤溶期2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比较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观察相关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疾病分期:高凝期26例,低凝期50例,纤溶期2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凝血检验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TT、APTT、FIB、PT、INR、AT-Ⅲ、FDP、D-D分别为(21.66±2.46)s、(39.65±2.33)s、(1.65±0.42)g/L、(19.12±1.23)s、(2.07±0.52)、(70.23±19.23)%、(36.03±9.22)mg/L、(8.52±5.22)mg/L,对照组分别为(13.46±1.65)s、(28.15±4.74)s、(2.88±0.15)g/L、(12.22±1.20)s、(1.03±0.33)、(88.14±15.24)%、(4.23±0.22)mg/L、(0.23±0.15)mg/L。观察组的TT、APTT、PT长于对照组, FIB、AT-Ⅲ低于对照组,INR、FDP、D-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凝期患者的TT、APTT、FIB、PT、INR、AT-Ⅲ、FDP、D-D分别为(15.89±1.78)s、(32.22±4.25)s、(3.02±0.36)g/L、(15.12±1.23)s、(1.42±0.33)、(79.52±16.52)%、(25.14±13.22)mg/L、(6.03±1.32)mg/L,低凝期分别为(20.65±2.22)s、(39.23±4.11)s、(2.69±0.41)g/L、(18.33±1.45)s、(1.85±0.41)、(64.52±24.22)%、(33.12±16.25)mg/L、(7.42±1.65)mg/L,纤溶期分别为(25.89±1.65)s、(42.56±5.33)s、(1.02±0.33)g/L、(20.03±1.55)s、(2.28±0.35)、(52.16±24.0)%、(42.46±20.22)mg/L、(9.03±1.22)mg/L。观察组纤溶期患者的TT、APTT、PT长于高凝期和低凝期,FIB、AT-Ⅲ低于高凝期和低凝期, INR、FDP、D-D高于高凝期和低凝期,低凝期患者的TT、APTT、PT长于高凝期, FIB、AT-Ⅲ低于高凝期, INR、FDP、D-D高于高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检验指标用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可明确检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为凝血分期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完成了对患者病情的科学诊断,建议应用于疾病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 诊断
下载PDF
基于血管新生途径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光化学诱导血栓形成致小鼠脑梗死模型皮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明江 张业昊 +5 位作者 王光蕊 任钧国 王益民 王勇 赫少清 刘建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 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Yinxing Mihuan oral solution,YM)对光化学诱导血栓形成致小鼠脑梗死(photothrombotic stroke,PTs)模型大脑皮质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在缺血后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 目的 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Yinxing Mihuan oral solution,YM)对光化学诱导血栓形成致小鼠脑梗死(photothrombotic stroke,PTs)模型大脑皮质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在缺血后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纳多组(12.5 mg/kg),YM低、高剂量组(412 mg/kg,824 mg/kg),每组10只。采用光化学诱导血栓形成法建立小鼠脑梗死模型,术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观察各组动物体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激光散斑成像观察各组动物脑血流灌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质缺血灶周围区脑组织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小鼠缺血灶周围区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及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m RNA表达。结果 PTs模型成功建立。与模型组比较,YM高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脑血流变化率明显减少(灌注量明显升高,P<0.05),VEGF、HIF-1α及ANG m 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低剂量组CD31蛋白表达、高剂量组v W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YM可改善PTs模型小鼠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缺血后的微血管新生,从而增加皮质缺血区域脑血流灌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化学诱导脑梗死 血管新生 流量
下载PDF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黄洁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15-17,共3页
本次总结研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正式开始于2022年1月,结束于2022年12月,研究对象数量为妇产科的12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患者群体为观察组,所选择的对比组患者为研究时间内在我院接受健... 本次总结研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正式开始于2022年1月,结束于2022年12月,研究对象数量为妇产科的12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患者群体为观察组,所选择的对比组患者为研究时间内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个体120例,将该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检验指标与健康个体组呈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各指标维度值均有所不同,凸显出该项临床检验的重要价值,(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于疑似患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检验 诊断应用 血管内
下载PDF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探析
11
作者 刘欢 曹珊珊 +2 位作者 郭晓 马翠 张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81-84,共4页
分析产科血管内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31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内凝血(DIC)疾病,经临床诊断和治疗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1名受试者在接受血管内凝血治疗后得到控制,29名患者在2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有效治疗并死亡。抢救和治疗... 分析产科血管内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31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内凝血(DIC)疾病,经临床诊断和治疗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1名受试者在接受血管内凝血治疗后得到控制,29名患者在2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有效治疗并死亡。抢救和治疗的影响为95%。与此同时,28个新的生日约占90%。因此,首次诊断和积极治疗分型血管内凝血、妊娠率和新生儿率是提高生存率和临床参考和应用的有效途径。根据我的年度工作经验,作者通常会分享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和产科中关于重大讨论的文献。希望在行业进步中发挥一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弥漫性 血管内 临床探析
下载PDF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12
作者 张会伟 刘采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52-54,共3页
分析凝血检验指标用于临床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凝血检验指标用于临床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对凝血指标、血栓4项指标予以检验,比较结果数据组间统计学意义。另外针对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者不同分期对比检验结果组间差异。结果 通过凝血指标检验,观察组PT、APTT、TT、D-D、FD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栓4项指标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针对观察组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纤溶期患者凝血及血栓4项指标测定结果均高于高凝及低凝期患者(p<0.05)。结论 临床通过检验凝血指标可用于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疾病,且通过分析测定结果判断患者疾病分期,为疾病进一步诊断与指标提供参考,提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诊断 纤维原蛋白 酶时间
下载PDF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李佳羲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9期102-104,共3页
研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2月~2023年02月进院体检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是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而观察组是应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常规指... 研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2月~2023年02月进院体检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是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而观察组是应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常规指标和血栓四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FDP以及D-D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bg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AT、PIC、TM以及t-PAI-C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应用凝血检验的效果较好,可及时地发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并判断患者病情的程度。可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提前掌握患者身体凝血的情况,预防治疗时产生的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14
作者 李静亚 蔡素霞 张广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并成功分娩的8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患者48例(轻症组),重症患者32...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并成功分娩的8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患者48例(轻症组),重症患者32例(重症组),另外选取50例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于全部孕妇分娩后取其全层胎盘组织,检测并记录胎盘组织微血管密度,检测HIF-1αmRNA表达水平,计算HIF-1α阳性表达率。测定孕产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相关指标水平。分析HIF-1α相对表达量和胎盘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重症组胎盘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且轻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HIF-1αmRNA、Fib水平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APTT、PT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轻症组HIF-1αmRNA、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PTT、PT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HIF-1α总阳性表达率高于轻症组与对照组,轻症组高于对照组。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IF-1α相对表达量与血管生成呈负相关(r<0,P<0.05)。结论HIF-1α在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组织中呈异常过表达,且表达水平和胎盘组织血管生成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组织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血管生成 指标
下载PDF
重组水蛭素抗栓及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莉 王艳春 +2 位作者 韩国柱 李欣燕 田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7-709,共3页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水蛭素 抗栓作用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 药理学 作用
下载PDF
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3
16
作者 裴兵 刘利 吴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100-100,102,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动态变化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健康非孕妇和健康产妇的产前状态及发生DIC的产妇的产前状态和产程状态的标本各50例进行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非孕妇比较,健康产妇的各种凝...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动态变化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健康非孕妇和健康产妇的产前状态及发生DIC的产妇的产前状态和产程状态的标本各50例进行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非孕妇比较,健康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升高;而发生DIC的产妇在产前状态时就有各种凝血时间延长,Fib降低,D-二聚体升高,并随着DIC的发展而发生进行性变化。结论产科DIC的各种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前就已发生明显变化,但由于孕妇的高凝状态等因素的干扰,无法正确反映DIC时凝血因子的消耗程度,因此要给予动态监测才能对DIC做出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纤溶 动态观察 弥漫性血管内 D-二聚体
下载PDF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管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蒲凤萍 王媛 +2 位作者 赵丽萍 余良宽 辜爱萍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年第8期2124-2126,共3页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下肢深静脉 护理管理 循证 预防 产科 非妊娠期
下载PDF
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海冰 刘志强 裘佳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4-926,共3页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成分输血方案制订详细的孕产妇DIC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A组输血内容以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临床纠正失血...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成分输血方案制订详细的孕产妇DIC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A组输血内容以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B组输血内容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单采血小板、冷沉淀,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分析两组输血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G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红细胞压积(HCT)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HGB)、HCT、PLT、PT、APTT、D-D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组的PT、TT、D-D指标结果改变优于A组,总出血量少于A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抢救孕产妇DIC出血有一定疗效,在去除病因后早期输注成分血、及时补充足量的凝血因子可消除其凝血障碍,对赢得抢救时间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弥漫性血管内 成分输
下载PDF
手术后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紧急救治 被引量:6
19
作者 岳茂兴 王维华 +3 位作者 李学彪 杜建新 杨鹤鸣 杨建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197,共1页
目的 探讨手术后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 处理原发病 ;针对DIC的不同阶段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抗血小板黏聚药物 ;肝素 /低分子肝素的合理应用 ;输新鲜血 ;合成抗凝血酶剂的应用 ;补充凝血因子、... 目的 探讨手术后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 处理原发病 ;针对DIC的不同阶段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抗血小板黏聚药物 ;肝素 /低分子肝素的合理应用 ;输新鲜血 ;合成抗凝血酶剂的应用 ;补充凝血因子、补充维生素K ;抗纤溶药物的应用 ;中医中药 ;加强支持疗法等。结果 本组 7例 ,抢救无效死亡 4例 ,死亡率为5 7.14 %。结论 早期发现无症状的DIC至关重要 ,去除病因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抢救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凝血象的监测 ,指导肝素应用 ,在大量输新鲜血的情况下 ,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 ,同时还应手术止血 ,手术方式视病变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 手术后并发症 急救
下载PDF
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荣 厉平 +1 位作者 王欢 刘卓刚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对比。方法56例APL合并DIC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28例)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28例),分别给予肝素8mg,每8h1次,iH和低分子肝素0.4mL,1次/d,iH治... 目的观察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对比。方法56例APL合并DIC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28例)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28例),分别给予肝素8mg,每8h1次,iH和低分子肝素0.4mL,1次/d,iH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补充凝血因子。结果肝素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使用抗凝剂的时间分别为(11.4±3.6)d和(10.1±3.0)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2.9%和96.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APL合并DIC同样有效,治愈率高,副作用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弥漫性血管内 肝素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