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4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凝血标志物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
作者 张世杰 孟宪春 +2 位作者 孙萍萍 杨静静 吴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DIC患儿(观察组),根据其出院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6例)和死亡组(21例),另外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DIC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组别TM、TAT、PIC和t-PAIC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M、TAT、PIC和t-PAIC在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IVH、脓毒症和PI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脓毒症和PIH是新生儿发生DIC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和t-PAIC联合诊断新生儿DIC的价值优于单独诊断。死亡组TM、TA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2组PIC、t-PA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水平升高是影响新生儿DI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TAT为21.72μg/L时,其预测新生儿DIC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66~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1.2%。结论TM、TAT、PIC和t-PAIC联合应用对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 栓调节蛋白 酶-抗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诱导山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兆新 王炫英 +2 位作者 张书霞 高洪 陈万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4-56,共3页
30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第Ⅰ组(n=6)作为对照组;第Ⅱ组(n=12)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1800EU/kg)两次,间隔24小时;第Ⅲ组(n=12)在第Ⅱ组处理基础上提前10分钟静注山莨菪碱(2.5mg/kg),... 30头杂交山羊随机分成3组,第Ⅰ组(n=6)作为对照组;第Ⅱ组(n=12)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1800EU/kg)两次,间隔24小时;第Ⅲ组(n=12)在第Ⅱ组处理基础上提前10分钟静注山莨菪碱(2.5mg/kg),于处理后第1、3、5、7、9、12小时分别检测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副凝试验3P和EGT指标。结果表明:第Ⅱ组迅速发生DIC,表现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PT和TT延长、3P和EGT阳性(P<0.01);而第Ⅲ组血小板数在13小时明显高于第Ⅱ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于第5小时后高于第Ⅱ组(P<0.01,P<0.05),PT和TT亦比第Ⅱ组显著缩短(P<0.01),3P和EGT的阳性检出率低于第Ⅱ组,结果提示应用山莨菪碱能明显抑制血小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内毒素 弥漫性 血管内 山羊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作用
3
作者 刘青 杨丰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64-67,80,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9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观察组分为高凝期(n=30)、消耗性低凝期(n=36)、继发性纤溶亢进期(n=27)...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9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观察组分为高凝期(n=30)、消耗性低凝期(n=36)、继发性纤溶亢进期(n=27),另选择同期到院体检的58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实施凝血指标检验,对比凝血检验结果,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单一及联合凝血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检验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期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高于其余两组,部分活化凝血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1.000,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100.00%,诊断价值最高。结论与单一指标相比,联合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更高,对疾病分期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检验指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一例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经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
作者 谭政 王振 +3 位作者 宫苏敏 黄璐 郎连群 陈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本文报道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致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的病例。通过回顾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协助临床优... 本文报道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致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经治疗后好转的病例。通过回顾信迪利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协助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信迪利单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印戒细胞癌 信迪利单抗 弥漫性血管内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韩向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23-226,共4页
分析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应用凝血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期间60例DIC患者(研究组)及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检验结果。再将研究组60例DIC患者根... 分析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应用凝血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期间60例DIC患者(研究组)及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检验结果。再将研究组60例DIC患者根据病理特征分为高凝期(n=22)、消耗性低凝期(n=20)、继发性纤溶亢进期(n=18),对比三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INR、FIB、TT、PT、D-D值更高,而APTT值更低(P<0.05);相较于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患者,高凝期患者INR值更高,而FIB、TT、PT、APTT、D-D值更低(P<0.05)。结论 健康人群、不同DIC分期之间凝血指标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凝血指标检验可作为DIC诊断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诊断 检验指标
下载PDF
重组水蛭素抗栓及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吕莉 王艳春 +2 位作者 韩国柱 李欣燕 田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7-709,共3页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水蛭素 抗栓作用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 药理学 作用
下载PDF
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裴兵 刘利 吴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100-100,102,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动态变化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健康非孕妇和健康产妇的产前状态及发生DIC的产妇的产前状态和产程状态的标本各50例进行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非孕妇比较,健康产妇的各种凝...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动态变化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健康非孕妇和健康产妇的产前状态及发生DIC的产妇的产前状态和产程状态的标本各50例进行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非孕妇比较,健康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升高;而发生DIC的产妇在产前状态时就有各种凝血时间延长,Fib降低,D-二聚体升高,并随着DIC的发展而发生进行性变化。结论产科DIC的各种凝血与纤溶指标在产前就已发生明显变化,但由于孕妇的高凝状态等因素的干扰,无法正确反映DIC时凝血因子的消耗程度,因此要给予动态监测才能对DIC做出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纤溶 动态观察 弥漫性血管内 D-二聚体
下载PDF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管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蒲凤萍 王媛 +2 位作者 赵丽萍 余良宽 辜爱萍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7年第8期2124-2126,共3页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下肢深静脉 护理管理 循证 预防 产科 非妊娠期
下载PDF
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海冰 刘志强 裘佳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4-926,共3页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成分输血方案制订详细的孕产妇DIC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A组输血内容以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临床纠正失血...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成分输血方案制订详细的孕产妇DIC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A组输血内容以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B组输血内容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单采血小板、冷沉淀,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分析两组输血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G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红细胞压积(HCT)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HGB)、HCT、PLT、PT、APTT、D-D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组的PT、TT、D-D指标结果改变优于A组,总出血量少于A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抢救孕产妇DIC出血有一定疗效,在去除病因后早期输注成分血、及时补充足量的凝血因子可消除其凝血障碍,对赢得抢救时间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弥漫性血管内 成分输
下载PDF
手术后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紧急救治 被引量:6
10
作者 岳茂兴 王维华 +3 位作者 李学彪 杜建新 杨鹤鸣 杨建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197,共1页
目的 探讨手术后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 处理原发病 ;针对DIC的不同阶段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抗血小板黏聚药物 ;肝素 /低分子肝素的合理应用 ;输新鲜血 ;合成抗凝血酶剂的应用 ;补充凝血因子、... 目的 探讨手术后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 处理原发病 ;针对DIC的不同阶段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抗血小板黏聚药物 ;肝素 /低分子肝素的合理应用 ;输新鲜血 ;合成抗凝血酶剂的应用 ;补充凝血因子、补充维生素K ;抗纤溶药物的应用 ;中医中药 ;加强支持疗法等。结果 本组 7例 ,抢救无效死亡 4例 ,死亡率为5 7.14 %。结论 早期发现无症状的DIC至关重要 ,去除病因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在抢救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凝血象的监测 ,指导肝素应用 ,在大量输新鲜血的情况下 ,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 ,同时还应手术止血 ,手术方式视病变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 手术后并发症 急救
下载PDF
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荣 厉平 +1 位作者 王欢 刘卓刚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对比。方法56例APL合并DIC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28例)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28例),分别给予肝素8mg,每8h1次,iH和低分子肝素0.4mL,1次/d,iH治... 目的观察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对比。方法56例APL合并DIC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28例)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28例),分别给予肝素8mg,每8h1次,iH和低分子肝素0.4mL,1次/d,iH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补充凝血因子。结果肝素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使用抗凝剂的时间分别为(11.4±3.6)d和(10.1±3.0)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2.9%和96.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APL合并DIC同样有效,治愈率高,副作用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弥漫性血管内 肝素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建波 李大慈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37,共2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多种疾病发展中的严重临床综合征,产科DIC多数起病急,但及时诊治,去除病因可获痊愈。本文对1960年至1994年我院产科19例DIC作一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诊断和处理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 (一)诱因:19例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多种疾病发展中的严重临床综合征,产科DIC多数起病急,但及时诊治,去除病因可获痊愈。本文对1960年至1994年我院产科19例DIC作一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诊断和处理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 (一)诱因:19例DIC中,发病于羊水栓塞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弥漫性 血管内 病因 分析
下载PDF
热射病并发横纹肌溶解症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夷霞 金雨虹 方建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并发横纹肌溶解症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重症热射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方法我院在2006年1月~2012年7月共收治热射病患者15例,并发横纹肌溶解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7例热射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并发横纹肌溶解症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重症热射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方法我院在2006年1月~2012年7月共收治热射病患者15例,并发横纹肌溶解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7例热射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每日检测血气分析、肌酶谱、凝血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起病0.5~10 h内住院,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观察组血小板明显低于对照组,CK、AST、肌酐、PT、APT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神志转清好转出院,观察组7例患者死亡5例,2例存活,出院时为睁眼昏迷,植物状态。结论并发有横纹肌溶解症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重症热射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存活患者遗留有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状,需尽早控制体温,大量补液,尽早进行血液净化,低分子肝素及丹参的应用有良好的抗凝和改善微循环作用,对于纠正DIC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横纹肌溶解 弥漫性血管内 液净化
下载PDF
1998~2003年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铁华 赵宇 +4 位作者 葛庆岗 朱曦 王超 阴赪宏 张淑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53-755,共3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01年ISTH/SSC DIC专业委员会提出的DIC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中收治DIC...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01年ISTH/SSC DIC专业委员会提出的DIC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中收治DIC患者。结果DIC患者87例,占同期ICU收治危重病人的1·03%;其中感染性疾病(39·1%)、创伤(20·7%)、大手术(11·5%)、重症胰腺炎(10·9%)是最常见原发病。DIC总病死率为63·2%,对病死率分别以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的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DIC患者死亡率为0,DIC患者累及器官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DIC是北京地区ICU中常见危重症,病死率很高,且近年来并未下降,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流行病学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芳 彭冬先 何援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5-366,共2页
为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对珠江医院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 12例产科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 ,12例均有不同的诱因 ,其中以羊水栓塞、妊高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或... 为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对珠江医院 1993年 1月~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 12例产科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 ,12例均有不同的诱因 ,其中以羊水栓塞、妊高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或循环障碍。全部病例均迅速得到确诊 ,及时给予去除病因、抗休克、补充凝血因子处理。12例中早期使用肝素 9例 ,纤溶抑制剂 8例 ,行子宫切除术 5例。 9例治愈 ,3例死亡。提示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及抗休克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急性弥漫性 血管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化瘀止血法防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成玉斌 黄世林 +3 位作者 向阳 陈楠楠 孙锋 郭爱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化瘀止血防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采用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DIC时采用小剂量肝素钠静滴,并间断输注血浆和血小板治疗合并出血的APL62例。结果合并出血38例中8例进展... 目的探讨化瘀止血防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采用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DIC时采用小剂量肝素钠静滴,并间断输注血浆和血小板治疗合并出血的APL62例。结果合并出血38例中8例进展为DIC,32例DIC中31例治愈,无1例出血倾向加重。结论化瘀止血可降低APLDIC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弥漫性血管内 化瘀止
下载PDF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皓 张玉英 +2 位作者 李瑞梅 王廷涛 杨林青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9期722-723,共2页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 1990~ 2 0 0 1年收治的 2 1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获早期诊断 ,经改善微循环、应用肝素、去除病因等综合治疗 ,抢救成功 ;未及时诊断死亡 ...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 1990~ 2 0 0 1年收治的 2 1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获早期诊断 ,经改善微循环、应用肝素、去除病因等综合治疗 ,抢救成功 ;未及时诊断死亡 2例。结论 早期诊断 ,积极改善微循环、合理应用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诊断 治疗 DIC 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病因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
下载PDF
组胺和细菌内毒素引起山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兆新 祁克宗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1994年第2期4-6,共3页
本试验通过给山羊颈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和组胺,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乙醇胶试验(EGT)、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PP)和血小板计数、探讨细菌内毒素和组胺对山羊血液凝固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给山羊静脉注入内毒素... 本试验通过给山羊颈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和组胺,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乙醇胶试验(EGT)、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PP)和血小板计数、探讨细菌内毒素和组胺对山羊血液凝固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给山羊静脉注入内毒素和组胺后能迅速导致机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 血管内 山羊 组胺
下载PDF
重症感染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红 周洁 董会敏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3期2001-2002,共2页
重症感染患者炎性细胞积聚上升,大量炎性细胞会广泛激活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大量促凝物质被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失常、微循环障碍、血栓等,同时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大量的消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重症感染患者炎性细胞积聚上升,大量炎性细胞会广泛激活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大量促凝物质被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失常、微循环障碍、血栓等,同时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大量的消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程度越重,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激活更为广泛,导致DIC几率明显升高,而DIC也会加剧感染程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肝素是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凝血酶抑制剂,有较强的抗凝作用,且不良反应小,用药方便,本研究利用小剂量肝素对重症感染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重症感染 预防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荆凌华 刘松年 胡杰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8期1608-1610,共3页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诊断 治疗 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