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作用
1
作者 刘青 杨丰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64-67,80,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9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观察组分为高凝期(n=30)、消耗性低凝期(n=36)、继发性纤溶亢进期(n=27)...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泰安八十八医院收治的9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观察组分为高凝期(n=30)、消耗性低凝期(n=36)、继发性纤溶亢进期(n=27),另选择同期到院体检的58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实施凝血指标检验,对比凝血检验结果,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单一及联合凝血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检验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期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高于其余两组,部分活化凝血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1.000,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100.00%,诊断价值最高。结论与单一指标相比,联合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更高,对疾病分期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检验指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韩向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23-226,共4页
分析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应用凝血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期间60例DIC患者(研究组)及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检验结果。再将研究组60例DIC患者根... 分析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应用凝血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期间60例DIC患者(研究组)及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检验结果。再将研究组60例DIC患者根据病理特征分为高凝期(n=22)、消耗性低凝期(n=20)、继发性纤溶亢进期(n=18),对比三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INR、FIB、TT、PT、D-D值更高,而APTT值更低(P<0.05);相较于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患者,高凝期患者INR值更高,而FIB、TT、PT、APTT、D-D值更低(P<0.05)。结论 健康人群、不同DIC分期之间凝血指标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凝血指标检验可作为DIC诊断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诊断 检验指标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现状──血液系统疾病(4)
3
作者 温春光 《新医学》 1996年第1期47-48,共2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现状──血液系统疾病(4)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温春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的病理基础是由于促凝物质进入血流,或其他各种原因使人体凝血与抗...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现状──血液系统疾病(4)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温春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的病理基础是由于促凝物质进入血流,或其他各种原因使人体凝血与抗凝过程出现病理性平衡失调,发生弥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 血管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围术期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超君 徐世元 谢秀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7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研究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围术期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IC产妇40例(DIC组),选取在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孕妇40例(健康孕妇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非孕妇(健康非孕妇组)... 目的研究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围术期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IC产妇40例(DIC组),选取在我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孕妇40例(健康孕妇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非孕妇(健康非孕妇组)为研究对象,对三组凝血与纤溶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健康孕妇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显示,PLT、FIB明显升高,PT、TT、APTT及D-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与健康孕妇组比较发现,PLT、FIB明显降低,而PT、TT和APTT明显延长,D-D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与健康非孕妇组比较,PLT、FIB降低,而PT、APTT及D-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PTT与PT之间无关外,DIC组组内其他的凝血与纤溶指标都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系统水平对于围术期产妇DIC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APTT、PT和TT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而D-D的升高则说明纤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系统 围术期 产妇 弥漫性血管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急性重症感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诊断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贵健 王宝恩 +2 位作者 赵淑芳 李天潢 张淑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对50例急性重症感染病人(24例合并DIC,26例未合并DIC)做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血小板数量(Plt)、抗凝血Ⅲ(AT-Ⅲ)、纤溶酶原活性(PLG)... 对50例急性重症感染病人(24例合并DIC,26例未合并DIC)做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血小板数量(Plt)、抗凝血Ⅲ(AT-Ⅲ)、纤溶酶原活性(PLG)、α_2纤溶酶活性(α_2AP)和D-二聚体含量(D-Dimer)8种凝血纤溶指标的测定观察。结果表明:DIC在感染性多系统脏器衰竭(MSO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单次Fg含量测定对感染性DIC的诊断价值不大。PT、APTT、AT-Ⅲ、PLG、Plt、D-Dimer和α_2AP可做为感染性DIC的实验诊断指标,但单项测定对DIC的诊断率均未超过80%,而多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至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弥漫性 血管内 诊断
下载PDF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高玉莲 孙凤群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7期659-660,共2页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特点、救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产科DIC发生与产科严重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相关。38例患者抢救成功35例,死亡3例。结论...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特点、救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产科DIC发生与产科严重并发症(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相关。38例患者抢救成功35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有效维持微循环及补充凝血因子,把握好子宫切除的时机是抢救DIC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 临床诊断 治疗措施
下载PDF
产后出血合并妊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唐萍 葛嘉美 +1 位作者 祝建军 宋梁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0期1039-1039,共1页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产后出 早期诊断 合并妊娠 重要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DIC 早期指标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琪 王天有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B06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治疗 诊断 纤维蛋白沉积 临床综合征 栓形成 基础病变
下载PDF
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艳 何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3期318-319,共2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在产科是一种危重症,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许多妇产科疾病的中间病理过程,许多致病因素引起微循环内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影响血液循环以及很多重要脏器的正常功能,产生消耗性凝血,如不能及时治疗,...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在产科是一种危重症,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许多妇产科疾病的中间病理过程,许多致病因素引起微循环内广泛性微血栓形成,影响血液循环以及很多重要脏器的正常功能,产生消耗性凝血,如不能及时治疗,可引起溶血、广泛出血、组织细胞缺血、坏死等,发病急骤,来势凶险,具有很高的母婴病死率,如能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则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作者对本院收治16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 妇产科疾病 治疗 诊断 母婴病死率 组织细胞缺 栓形成 病理过程
下载PDF
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
10
作者 胡莲清 林霓阳 +2 位作者 翁立坚 郭继忠 林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830-2831,共2页
目的:比较处于不同病程DIC患者的治愈率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6月的29例DIC患儿的疾病治愈率。结果:DIC早中期病例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DIC晚期病例组的治愈率(P〈0.05)。结论: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提高DIC治愈率... 目的:比较处于不同病程DIC患者的治愈率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6月的29例DIC患儿的疾病治愈率。结果:DIC早中期病例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DIC晚期病例组的治愈率(P〈0.05)。结论: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提高DIC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弥漫性血管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化改变与早期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S1期483-487,共5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基础疾患和创伤(如恶性肿瘤、白血病、严重感染、败血症、肝病、产科意外、手术、创伤、严重灼伤等)引起丝氨酸蛋白酶类,尤其是其中的凝血酶活化,或抗凝因子活性降低,导致凝血系统活化,在微血管中形成弥漫...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基础疾患和创伤(如恶性肿瘤、白血病、严重感染、败血症、肝病、产科意外、手术、创伤、严重灼伤等)引起丝氨酸蛋白酶类,尤其是其中的凝血酶活化,或抗凝因子活性降低,导致凝血系统活化,在微血管中形成弥漫性血栓,致使凝血因子消耗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所表现的一组出血综合病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生化改变 综合病征 因子 纤维蛋白溶解 早期诊断 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纤溶酶
下载PDF
危重患儿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朝杰 王善用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56-357,共2页
目的:研究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早期诊断并应用小剂量肝素对抢救危重患儿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在对原发病的基础治疗相同的基础上,观察组坚持D IC的初步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对照组在临床完全确诊D IC后再给予经典量肝... 目的:研究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早期诊断并应用小剂量肝素对抢救危重患儿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在对原发病的基础治疗相同的基础上,观察组坚持D IC的初步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对照组在临床完全确诊D IC后再给予经典量肝素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D IC纠正、死亡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危重患儿合并D IC时,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能提高对D IC的纠正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 早期诊断 小剂量肝素
下载PDF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13
作者 陶欣 黄怀筠 +1 位作者 谷进 古健 《新医学》 1998年第S1期85-86,共2页
目的:为了掌握产科DIC的早期诊断和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4年间收治的15例产科DIC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诱因以重度妊高征为主,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器官和组织出血。治疗应及时去除诱因、合理使用肝素和补充凝... 目的:为了掌握产科DIC的早期诊断和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4年间收治的15例产科DIC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病诱因以重度妊高征为主,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器官和组织出血。治疗应及时去除诱因、合理使用肝素和补充凝血因子为原则并积极支持疗法。本组15例中早期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12例,输血12例,输血浆和纤维蛋白原各3例,行子宫切除术5例,均治愈。结论:存在产科DIC的诱因时,即行实验室检查并动态观察,及时去除诱因,合理使用小剂量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 早期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的整体护理
14
作者 曾冬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9-50,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年青女性多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具有病程长,易复发,不能彻底根治等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年青女性多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具有病程长,易复发,不能彻底根治等特点,临床治疗及护理均较为复杂。如果并发有感染、肾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并发症 弥漫性血管内 整体护理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
15
作者 张家华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弥漫性 血管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及治疗
16
作者 涂皎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477-478,共2页
目的: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产科12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资料分析数据发现12例产科D IC中9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产科DIC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肝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果断切除... 目的: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产科12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资料分析数据发现12例产科D IC中9例抢救成功,3例死亡。结论:产科DIC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肝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果断切除子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诊断和治疗 弥漫性血管内
下载PDF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
17
作者 魏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571-572,共2页
关键词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呼吸系统严重感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发现和护理
18
作者 周翠云 郭保兰 《淮海医药》 1997年第2期31-32,共2页
呼吸系统严重感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在临床中常见,DIC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病因所致的高凝与出血的病理过程,病死率较高,若早期得以确诊,及时应用抗凝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根据临睐经验,早期诊断的关键不是仅凭... 呼吸系统严重感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在临床中常见,DIC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病因所致的高凝与出血的病理过程,病死率较高,若早期得以确诊,及时应用抗凝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根据临睐经验,早期诊断的关键不是仅凭借有关实验室检查,而是熟练掌握DIC早期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严重感染 并发症 弥漫性血管内 早期诊断 护理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儿童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彦华 张放 +11 位作者 邵智利 李京宴 郝建宗 甄磊 崔硬铁 何明哲 田苡仁 商浩 王康 谢东晓 赵玺段 陈秋敬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对儿童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患儿31例,根据是否并发DIC分为DIC1组18例、非DIC组13例;选择同期正常儿童12...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对儿童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患儿31例,根据是否并发DIC分为DIC1组18例、非DIC组13例;选择同期正常儿童12例为对照组。3组均检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TEG并进行比较。另选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并发DIC患儿16例为DIC2组,该组只检测PLT、PT、APTT。比较DIC1组和DIC2组的凝血指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DIC1组PT、APTT水平高于非DIC组及对照组,PLT水平低于非DIC组及对照组(P<0.01)。非DIC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DIC1组凝血反应时间(R时间)、凝血形成时间(K时间)高于非DIC组及对照组,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值)、综合凝血指数(CI值)低于非DIC组及对照组(P<0.01)。非DIC组R时间、K时间低于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高于对照组(P<0.01)。DIC1组和DIC2组PLT、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1组住院时间短于DIC2组,病死率低于DIC2组(P<0.01,P<0.05)。结论TEG对儿童严重软组织感染后脓毒症并发DIC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评价患儿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指导临床治疗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感染 脓毒症 弥漫性血管内 儿童 栓弹力图 酶原时间 诊断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
20
作者 孙兆刚 《中国乡村医生》 2000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血管内 弥漫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