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8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疗法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促醒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志锋 张鹏 +1 位作者 孙永 刘永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32-0135,共4页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疗法(HBO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促醒效果。方法 将60例DAI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尼莫地平联合HBOT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HBOT治疗。随访6个月,使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疗法(HBO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促醒效果。方法 将60例DAI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接受尼莫地平联合HBOT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HBOT治疗。随访6个月,使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进行预后评估;在治疗前、治疗8d、15d、22 d后予以Glasgow昏迷评分(GCS)评价;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并比较两组治疗8d、15d、22 d后的苏醒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d、15d、22 d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各时间点的GCS评分更高(P<0.05),苏醒时间更短(P<0.05),治疗15d、22 d后的苏醒率更高(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HBOT对DAI患者的促醒效果显著,可提高GCS评分和苏醒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高压氧疗法 弥漫性轴索损伤 促醒
下载PDF
基于4D-Label-free技术慢性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
作者 张丽 熊红丽 朱士胜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15-523,共9页
目的筛选慢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DEPs),为探索慢性DAI潜在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筛选药物治疗靶点、评估预后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模型组(DAI组,n=20)和对照组(CON组,n=20),采用改良的Marmarou... 目的筛选慢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DEPs),为探索慢性DAI潜在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筛选药物治疗靶点、评估预后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模型组(DAI组,n=20)和对照组(CON组,n=20),采用改良的Marmarou法建立SD大鼠DAI模型,模型建立3周后利用4D-Label-free技术检测慢性DAI组脑海马组织中的蛋白图谱变化,以DAI组/CON组表达量变化倍数(FC)>1.2或<0.83且P<0.05筛选DEPs,运用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对筛选的DE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2个DEPs,上调52个,下调40个。GO分析结果显示,DEPs主要涉及去磷酸化,ATP合成耦合电子传递,过氧化氢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正向调节及神经递质受体内化等生物过程功能。KEGG通路分析结果提示,DEPs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活性氧、神经变性途径-多种疾病、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谷胱甘肽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通过4D-Label-free技术筛选出了慢性DA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的DEPs。所筛选出的DEPs及其所富集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为慢性DAI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蛋白质组学 4D-Label-free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大鼠
下载PDF
磁共振DTI成像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晶美 朱志敏 +3 位作者 陈苗苗 郭宝琴 刘浩 李宏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DTI)成像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对预后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DAI患者87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磁共振DTI成像检查,了解神经...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DTI)成像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对预后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DAI患者87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磁共振DTI成像检查,了解神经轴索情况,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磁共振DTI成像技术在DAI中的诊断效果;随访半年后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OS)将入组患者分为轻度组(GOS13~15分,n=49例)与中度组(GOS9~12分,n=25例)与重度组(GOS3~8分,n=13例),测量并比较三组大脑半球不同感兴趣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外囊)各向异性(FA)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在预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结果87例DAI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显示阳性82例,阴性5例;磁共振DTI成像技术显示阳性80例,阴性4例,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7%、6667%、9655%、9756%、8000%;随访半年后进行检查发现.三组5个感兴趣区FA值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DTI成像技术用于DAI中,能及时发现轴索纤维束破损情况,并确认有无出血病灶;另外还能通过比较感兴趣之间FA值的差异,在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效能 预后病情评估
下载PDF
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影响
4
作者 戴伟川 郭协力 +5 位作者 方仲宁 蔡文华 陈英贤 洪天生 田夏阳 康俏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DAIⅡ型青少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连续6周。...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DAIⅡ型青少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连续6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每次30 min,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第2版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P3潜伏期和波幅;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微管相关蛋白(Tau)、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乙酰胆碱脂酶(AchE)浓度和活性。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6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升高,P3潜伏期缩短,血清BDNF、Tau、Nrf2浓度升高,AchE浓度下降(P<0.05),P3波幅、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3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BDNF、Tau、Nrf2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h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3波幅、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对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Tau、Nrf2、BDNF、AchE可能在其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动作运用 视运动组织 电针 右侧正中神经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微管相关蛋白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交通事故致弥漫性轴索损伤伤残等级司法鉴定结果探讨
5
作者 路连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
探讨交通事故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伤残等级鉴别结果。方法 挑选2018年4月~2021年5月本鉴别处理的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病人197例,研究可结合临床检查分为单纯性脑挫伤患者125例,DAI患者72例。再次观察患者的... 探讨交通事故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伤残等级鉴别结果。方法 挑选2018年4月~2021年5月本鉴别处理的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病人197例,研究可结合临床检查分为单纯性脑挫伤患者125例,DAI患者72例。再次观察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结果,结合影像学资料划分成单纯疾病组、DAI伴脑受损组、无损伤组,比较鉴别结果后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72例被诊断为DAI患者中,经重新诊断后,其中70例被诊断为DAI,2例疑似为DAI,这2例患者在临床综合诊断的状况下,经专业医生商议后被确诊为DAI。单纯疾病组、DAI伴脑受损组患者伤残等级较低于无损伤组;DAI伴脑受损组患者伤残等级较低于无损伤组(P<0.05)。结论 交通事故致DAI患者均出现程度不一的脑功能损伤,在具体鉴别流程中禁止完全依照颅脑CT或MRI,控制医院对二者依赖程度,防止因此引发的漏诊和误诊等不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弥漫性轴索损伤 伤残等级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50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松 王运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3599-3599,共1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 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86例诊治体会
7
作者 傅元贵 李爱民 +1 位作者 刘希光 寇昆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6期12-13,共2页
报告86例脑弥慢性轴索(DAI),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3.35%,其主要临床特点为患者由交通事故等致伤,伤后即刻持续昏迷,而CT检查表现较轻微。结合文献对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诊断进行初步总结。认为使用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 CT检查 颅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治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诊断 MRI检查 交通事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分析
8
作者 崔群建 原高明 张蕾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老年人颅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确定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生存32例,其中恢复良好8例、轻中残10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 目的分析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老年人颅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确定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生存32例,其中恢复良好8例、轻中残10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0%。结论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死亡率高预后差,加强综合治疗和改善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随着颅脑损伤救治技术的不断提高,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仍不令人满意,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0例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例(60岁以上DAI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影响老年人DAI相关因素,为规范治疗老年DAI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伤的护理
9
作者 黄华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9期2420-2421,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 弥漫性轴索损伤 护理 原发性损伤 邻近结构 脑室周围 剪切力 脑干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实验装置的研制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晓斌 宋锦宁 +2 位作者 陈景宇 张芬茹 刘守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自制一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装置并成功建立DAI动物模型。方法自制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使大鼠头颅在瞬间(<3 ms)旋转90°造成剪切损伤。观察损伤后大鼠的生命体征及行为学改变;于伤后2、6、12、24、36、72 h及10 d分别... 目的自制一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装置并成功建立DAI动物模型。方法自制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使大鼠头颅在瞬间(<3 ms)旋转90°造成剪切损伤。观察损伤后大鼠的生命体征及行为学改变;于伤后2、6、12、24、36、72 h及10 d分别处死损伤组动物,制备脑石蜡切片,行镀银及HE染色,光镜下观察神经轴索变化。结果伤后大鼠均即刻出现原发昏迷,其中2只于损伤后20 min内死亡,余持续时间1-30 min不等;伤后大鼠呼吸节律紊乱,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醒后均有程度不等的反应性下降,肢体活动迟缓;肉眼可见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光镜下可见皮髓交界区、胼胝体区、脑干、小脑白质等部位的神经轴索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断裂、轴索球形成,后期有小胶质细胞增生,局部呈巢样聚集。结论本装置能造成大鼠脑DAI,且具有简便、可控、确切的特点,适合进行中、小型动物DAI模型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实验装置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莹 苏章杰 +1 位作者 王金环 李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头部遭受加速和(或)减速惯性力引起的脑损伤,以广泛轴索断裂为特征,常见于车祸伤及坠落伤。其诊断与治疗比较困难,患者多预后不良,病死率达42%~62%.重残及植物状态生存者占30%...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头部遭受加速和(或)减速惯性力引起的脑损伤,以广泛轴索断裂为特征,常见于车祸伤及坠落伤。其诊断与治疗比较困难,患者多预后不良,病死率达42%~62%.重残及植物状态生存者占30%~40%。为此,笔者拟对近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扼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诊断 治疗 INJURY 预后不良 植物状态 脑损伤 坠落伤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附36例报告) 被引量:23
12
作者 郭会利 张敏 +1 位作者 李树新 程敬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为DAI者 98例 ,从中筛选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 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1 5例还先后作过CT检查 )。结果  36例DAI早期MRI均表现为... 目的 探讨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为DAI者 98例 ,从中筛选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 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1 5例还先后作过CT检查 )。结果  36例DAI早期MRI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 ,脑室及脑沟、裂、池受压变小或闭塞 ;脑实质出血灶 30例 ,呈斑点状 ,直径大多 <2 .0cm ,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质交界处 ;蛛网膜下腔和 /或脑室出血 2 4例 ;合并硬膜外血肿9例 ,硬膜下血肿 1 2例 ,颅骨骨折 5例。结论 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弥补CT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MRI 诊断 治疗 CT 发病机理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双坤 戴建平 +3 位作者 马军 李少武 艾林 程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联合DWI和常规MRI对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4
作者 余晖 刘静 +2 位作者 沈桂权 魏渝清 王学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对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以及推测非出血性DAI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变化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非出血性DAI患者的常规MRI和DWI资料,比较两者...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对非出血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以及推测非出血性DAI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变化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非出血性DAI患者的常规MRI和DWI资料,比较两者对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数目,并测量DWI所发现病灶的ADC值。结果DWI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共发现各期非出血性DAI病灶121个,17例患者中15例胼胝体受累;其中DWI显示病灶但FLAIR显示为阴性的各期病灶总数为47个,而FLAIR显示病灶但DWI显示为阴性的各期病灶总数为25个;非出血性DAI病灶的ADC值可以降低、升高或者无变化。结论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显示,DWI比FALIR序列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DWI和FALIR可以提高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非出血性DAI病灶的ADC值的升高和降低反映了轴索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助于临床准确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抗利尿激素血脑利钠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池京洋 只达石 +2 位作者 曹德晨 李增惠 张国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抗利尿激素(ADH)、血脑利钠肽(BN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及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将6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3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32例),体温分别控制在36.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抗利尿激素(ADH)、血脑利钠肽(BN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及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将6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3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32例),体温分别控制在36.9±0.3℃和34.2±0.2℃。动态监测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第3天及第5天血ADH、BNP、ACTH和颅内压的变化,并于3个月后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比较,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中ADH和提高BNP的水平(P<0.05),而ACTH的变化差别不明显,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激激素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保护脑组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亚低温 常温 颅内压 应激激素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雪元 王博成 +3 位作者 冯东福 李甲 楚胜华 李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2~14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早期患者胼胝体压部局部异常神经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伤后2~14d,对21例DAI患者胼胝体压部行1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变化特征,并与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DAI患者1H-MRS值和临床指标与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I患者胼胝体压部NAA/Cr和NAA/Cho值下降,Cho/Cr值升高(P<0.05),且随伤情加重更加明显。预后不良患者的NAA/Cr和NAA/Cho值低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NAA/Cho、NAA/Cr、Cho/Cr值预测预后的准确率为89%,与GOS结合后为94%。结论DAI患者在伤后早期进行胼胝体压部1H-MRS检测,对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波谱 预后 神经代谢物质
下载PDF
DWI及SWI联合应用对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文源 张立波 +4 位作者 邹明宇 吴越 赵传胜 杨本强 张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3-1035,共3页
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MR 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磁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图像资料,分析其各自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检出率的差异。... 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MR 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磁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图像资料,分析其各自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发现,DAI病灶主要分布的部位是脑灰白质交界区、基底节区、丘脑、深部脑白质区、胼胝体、脑干、小脑等近脑中线区域。非出性DAI病灶(DWI)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DAI病灶SWI序列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序列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联合应用DWI和SWI序列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DAI患者的脑内微出血灶和小水肿灶,为DAI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致伤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68
18
作者 贺晓生 易声禹 +4 位作者 章翔 费舟 张剑宁 梁景文 杨利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研制和应用脑弥漫轴索损伤(DAI)致伤装置.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头颅旋转致伤装置,保证其可使动物头颅于瞬间旋转特定角度(15°~90°),仅以大鼠为对象进行力学、行为及病理效应评价.结果:①力学参数测定(... 目的:研制和应用脑弥漫轴索损伤(DAI)致伤装置.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头颅旋转致伤装置,保证其可使动物头颅于瞬间旋转特定角度(15°~90°),仅以大鼠为对象进行力学、行为及病理效应评价.结果:①力学参数测定(以体重210g大鼠转90°为例),旋转角速度为80127rad/s,角加速度2044×105rad/s2,用时约2ms;角速度及角加速度均大于Margulies提出的DAI的外力阈值.②行为及病理观察表明旋转后大鼠符合DAI特征.结论:本装置可用于制作大鼠DA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致伤装置
下载PDF
β-APP和NF-L在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损伤程度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向玲 张雨婷 +3 位作者 韦红 梁平 彭玲珑 李禄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55-2260,共6页
目的利用自制装置建立轻、中、重度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及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NF-L)的变化... 目的利用自制装置建立轻、中、重度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及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NF-L)的变化与恢复期的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B、C(轻、中、重型致伤)DAI组。伤后6、24、72 h及1、2周取脑组织切片行β-AP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4 h时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NF-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周时行水迷宫测试。将损伤后24 h各组脑组织切片感兴趣区内测定的β-APP和NF-L累积光密度(IOD)值与损伤后恢复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伤后24 h取脑组织肉眼观察致伤组大脑表面、蛛网膜下腔、脑室等区域未见出血,光镜下可见A、B、C组大鼠的胼胝体区神经束疏松、紊乱,血管淤滞,空泡形成,神经元肿胀变性,细胞核显示不清,突触结构模糊等经典DAI病理特征,NF-L免疫组化鉴定实验组均有典型中线部位轴索损伤改变。实验组伤后6、24、72 h及1、2周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胼胝体β-APP均有升高(P<0.05),组内各时间点呈动态变化,于伤后24 h最高。伤后24 h,实验组NF-L免疫组化染色大脑水管水平脑干轴突和神经元胞体阳性染色较正常组增强,半定量分析A、B、C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测试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无明显下降;B、C两组下降明显(P<0.05)。损伤后24 h,A、B、C 3组脑组织切片感兴趣区内测定的β-APP和NF-L累积光密度(IOD)值与损伤后恢复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呈负相关(r分别为-0.937、-0.939)。结论β-APP和NF-L不仅可以反映DAI动物模型轴索损伤的程度,还可以早期预测损伤后大鼠的学习记忆恢复能力,可能成为DAI损伤的特异性分子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 水迷宫 大鼠
下载PDF
亚低温干预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斌飞 宋锦宁 +5 位作者 赵永林 马旭东 李丹东 刘尊伟 赵君杰 黄廷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8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亚低温治疗(H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时间截止到2014年6月,纳入HT与常温(NT)对比治疗DAI...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亚低温治疗(H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时间截止到2014年6月,纳入HT与常温(NT)对比治疗DAI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方法学质量较低的研究,包括1 332例DAI患者,其中HT组713例,NT组6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HT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NT组(RR=0.62,95%CI:0.53~0.73,P〈0.000 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显示HT组3月GOS 4~5(RR=1.65,95%CI:1.45~1.88,P〈0.000 01)与6月GOS 4~5(RR=1.54,95%CI:1.08~2.19,P=0.02)均高于NT组;HT治疗24h后患者颅内压低于NT组(MD=-0.70,95%CI:―0.94~―0.47,P〈0.000 01)。在感染、出血事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方面HT与N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HT治疗具有明显优势,DAI患者可能从HT治疗中受益,但在临床上推广应十分谨慎。期待设计严格、统一标准的大样本、多中心RCT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 META分析 颅脑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