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磁共振波谱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生晶 胡春洪 +1 位作者 田建明 丁乙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 (MRS)揭示弥漫性颅脑损伤 (DBI)的细胞代谢改变及早期动态演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以SD雄性大鼠为对象 ,自由落体法复制DBI动物模型 ,于损伤后 4、8、2 4、4 8h行MRS检查 (其中各鼠均于损伤前行MRS检查以作对照 ...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 (MRS)揭示弥漫性颅脑损伤 (DBI)的细胞代谢改变及早期动态演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以SD雄性大鼠为对象 ,自由落体法复制DBI动物模型 ,于损伤后 4、8、2 4、4 8h行MRS检查 (其中各鼠均于损伤前行MRS检查以作对照 ) ,观察氮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肌酸 (Cr)、胆碱 (Cho) /Cr、NAA在DBI中随时间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果 与损伤前相比 ,DBI后 4h下降显著 ,8、2 4h轻度回升 ;4 8h复又回落。各个观察时段Cho/Cr、NA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BI1H MRS各项指标中 ,NAA/Cr较敏感。通过观测NAA/Cr的变化 ,可早期诊断D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弥漫性颅脑损伤 磁共振波谱 动物模型 自由落体法复制
下载PDF
卡巴胆碱对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肠机械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唐明贵 王印华 +3 位作者 王宝华 浦践一 邱方 李志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161-3165,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给予卡巴胆碱对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肠机械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模型制备方法造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造模后成活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n=40)及卡巴胆碱组(CAR组,n=40),另设只切开头...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给予卡巴胆碱对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肠机械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模型制备方法造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造模后成活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n=40)及卡巴胆碱组(CAR组,n=40),另设只切开头皮的假手术组(对照组,n=25).对照组自由饮水,NS组及CAR组从造模成功后2 h开始灌胃,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卡巴胆碱[100μg/(kg?12 h)],于伤后3、6、12、24、48 h活杀取材,检测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aimine oxidase,DAO)活性、D-乳酸含量及小肠绒毛病理学改变.结果:成功复制弥漫性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固有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绒毛变短,在12 h损伤最重,24 h肠黏膜有增高趋势,CAR组肠绒毛较NS组恢复快,至48 h肠绒毛高度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血浆中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至伤后48 h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1).CAR组血浆中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在伤后3-48 h低于NS组,除3 h D-乳酸含量降低无统计学意义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给予卡巴胆碱能减轻肠黏膜损伤,对肠黏膜机械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胆碱 弥漫性颅脑损伤 肠黏膜屏障 二胺氧化酶 D-乳酸
下载PDF
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甲山 靳峰 +7 位作者 赵洪洋 张方成 朱贤立 陈登 杨兵 苏良平 王世灏 张择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病理学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100只,以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外伤后1h、3h、6h、12h、24h、48h、72h、7d和14d等10组,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观察...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病理学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100只,以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外伤后1h、3h、6h、12h、24h、48h、72h、7d和14d等10组,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中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和神经元的结构变化。结果外伤后脑皮层组织含水量呈上升趋势,3h含水量有较大幅度升高,24h达高峰,其后下降,14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伤后6、12、24、48和72h组与对照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和神经元结构变化与脑水肿变化相平行。结论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发生缺血、缺氧,导致微循环障碍,最终血-脑屏障结构破坏,神经细胞的代谢活动紊乱,使脑组织发生继发性脑损伤。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是造成继发性脑损伤病理学变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损伤 动物模型 脑水肿 病理学
下载PDF
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与血清镁离子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玉 赵甲山 +7 位作者 朱贤立 李金星 王翀 陈登 杨兵 苏良平 王世灏 张择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中Mg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应用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5)和弥漫性脑损伤组(n=50)。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按Elliott等的方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全... 目的探讨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中Mg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应用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5)和弥漫性脑损伤组(n=50)。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按Elliott等的方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Mg2+浓度。结果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短期内就增加,伤后6h达较高水平,约130h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损伤后336h仍然高于正常水平(P<0.05);损伤后的血清中的Mg2+含量迅速下降,约60h达到最低,虽然以后有所恢复,但伤后336h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短期内脑组织含水量快速增加,伤后6h就达到较高水平。②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血清中Mg2+含量约伤后60h降到最低,以后逐渐回升。③弥漫性脑损伤后补充镁剂应从伤6h就开始,补充时间应不低于两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损伤 血清镁离子 脑组织含水量 大鼠
下载PDF
急性弥漫性颅脑损伤与局灶性颅脑损伤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李洪哲 李大成 赵有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局灶性 弥漫性颅脑损伤 诊断 对比研究 急性 病例 临床 对局 伤病
下载PDF
弥漫性颅脑损伤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及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高扬 马景鑑 李积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3-535,F002,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海马结构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力及表达 ,分析海马不同亚区NOS活力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 :制作Wistar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 ,并分对照组、假手术组及伤后6、12、24、48h组 ,于不同时间点获取脑组织 ;... 目的 :研究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海马结构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力及表达 ,分析海马不同亚区NOS活力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 :制作Wistar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 ,并分对照组、假手术组及伤后6、12、24、48h组 ,于不同时间点获取脑组织 ;用NADPH 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OS的活性及表达情况。结果 :NADPH d组织化学法显示 ,弥漫性脑损伤后 ,海马结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伤后6h最多 ,以后逐渐减少 ,伤后24、48h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0 05)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在CA1、CA3区和齿状回 (DG) ,伤后24、48h组阳性细胞数均低于假手术组 (P<0 01)。结论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 ,可引起海马各区NOS的变化 ,该变化可能是造成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损伤 海马 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毒性作用 发病机制
下载PDF
MRI联合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王琨 于文东 +1 位作者 许克宁 王娇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凝血酶原酶(FGL2)、对弥慢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进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96例本院接收的疑似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对研究对象进行MRI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凝血酶原酶(FGL2)、对弥慢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进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96例本院接收的疑似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对研究对象进行MRI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MBP、FGL2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评价MRI联合血清MBP、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96例研究对象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57例、非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39例,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灵敏度为80.95%(51/63),特异度为81.82%(27/33),准确度为81,25%(78/96),误诊率为18.18(6/33),漏诊率19.05%(12/63)。与非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比较,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血清MBP与FG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 BP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95%CI:0.782~0.927),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3,94%,截断值为1.43ng/mL;血清FGL2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0.728~0.891),灵敏度为73.02%,特异度为87.88%,截断值为82.29ng/mL。MRI、血清MBP、FGL2联合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灵敏度为84.13%、特异度为81.82%,准确度为83.33%。结论MRI联合血清MBR、FGL2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效能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髓鞘碱性蛋白 凝血酶原酶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诊断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成年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卫东 程毓华 +2 位作者 程祖珏 江文 王洪典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1-761,共1页
我们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细胞有丝分裂,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BI)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DBI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 我们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细胞有丝分裂,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BI)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DBI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损伤 海马 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年 大鼠
原文传递
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倩 谢一男 于洋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7期62-62,64,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04/2014-04收治的DAI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CT诊断,研究组给予MRI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04/2014-04收治的DAI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CT诊断,研究组给予MRI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CT诊断和MRI诊断后,研究组共诊断出246个病灶,其中非出血病灶为21.14%,脑深部病灶为24.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诊断的89个病灶,其中非出血病灶为8.99%,脑深部病灶为11.24%,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AI患者,采用MRI诊断方法,其诊断效果显著优于CT诊断,是临床诊断中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CT MRI
下载PDF
MRI在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付喜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735-736,共2页
目的探讨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CT检查,观察组予以MRI检查,比较两组的病灶显示情... 目的探讨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CT检查,观察组予以MRI检查,比较两组的病灶显示情况、颅内异常诊断结果以及阳性、阴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颅内异常检出率,以及小脑、大脑皮质下病灶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用于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病灶检出数量及疾病检出率,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关祖斌 《智慧健康》 2018年第26期3-4,共2页
目的探究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疾病诊断中应用CT与MRI检查的效果。方法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时间选取为2015年6月-2018年5月,例数为96例,按照其诊断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CT诊断,实验组则接受MRI诊断,对比2... 目的探究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疾病诊断中应用CT与MRI检查的效果。方法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时间选取为2015年6月-2018年5月,例数为96例,按照其诊断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CT诊断,实验组则接受MRI诊断,对比2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共计检出病灶216个,对照组共计检出病灶115个,其病灶直径范围为3-24mm,主要为圆状或片状,其中实验组对于非出血性病灶、脑深部区域病灶、出血病灶检出的例数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疾病检出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疾病检出率(56.25%),P<0.05。结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接受CT与MRI诊断均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MRI的应用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弥漫性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晓芬 王璐 吴晨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DAI的病灶检出数量,同时对不同类型、是否出血以及不同位置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56个,平均(3.12±2.43)个;CT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03个,平均(2.06±1.47)个;MRI检查病灶均数明显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弥散性脑肿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66.0%、48.0%)明显高于CT(34.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非出血病灶的检出率(66.0%)明显高于CT(30.0%)(P<0.05);MRI检查方式下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的病灶检出率(64.0%、40.0%、56.0%)明显高于CT(36.0%、18.0%、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MRI相比CT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弥散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以及皮质下、基底节以及胼胝体等位置的病灶检查中敏感性更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MRI检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CT MRI 病灶 部位 类型
下载PDF
改良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实验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梅花 陈贵珍 +2 位作者 贾万钧 孙汝亮 胡丙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29-31,I0003,共4页
目的改良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闭合性弥漫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改良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使用渡银染色及HE染色法检测。结果损伤呈全脑局部弥漫性分布,有出血、... 目的改良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闭合性弥漫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改良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使用渡银染色及HE染色法检测。结果损伤呈全脑局部弥漫性分布,有出血、神经细胞肿胀、胶质细胞嗜酸性变、脑组织疏松、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嗜神经现象。结论改良的marmarou闭合性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可作为闭合性弥漫性颅脑损伤研究的病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损伤 渡银染色
下载PDF
弥漫性脑损伤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民 郑宇 +1 位作者 张爱国 程爱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405-407,共3页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损伤 发病机制 Marmarou模型
下载PDF
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恩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时所采用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行CT诊断,研究组43例行MRI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阳、阴性率。结果研究组总检... 目的分析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时所采用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行CT诊断,研究组43例行MRI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及阳、阴性率。结果研究组总检出率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检出的阳、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价值显著,且对改善阳、阴性率检出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诊断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价值
下载PDF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小微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6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结果。结果MRI检查对于DAI患者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且MRI检查的出血病灶检出率及脑深部区域病灶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24 h,CT检查下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变化不明显,而在MRI检查下可见胼胝体后部及侧脑室、双侧顶叶周围白质点片状等,存在明显多发散在轴索损伤。结论磁共振成像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检出病灶类型及准确位置,且与CT检查相比,更有利于检出微小病灶,为患者早期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病灶检出率
下载PDF
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洋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4期3389-3390,共2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在对颅脑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应用。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DAI患者,根据其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使用MRI进行临床诊断,参照组患...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在对颅脑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应用。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DAI患者,根据其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患者使用MRI进行临床诊断,参照组患者使用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病灶检出数量显著高于参照组,且其诊断敏感度优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在诊断DAI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MRI的诊断敏感度更高,其优势更加明显,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应用
下载PDF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颖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CT和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CT和MRI诊断资料,对比分析CT和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的结果的差异。结果 CT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 目的研究CT和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CT和MRI诊断资料,对比分析CT和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的结果的差异。结果 CT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检测共发现80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和大脑皮层下病灶分别有8例(10.00%)和72例(90.00%),非出血病灶和出血病灶分别有15例(18.75%)和65例(81.25%);通过MRI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检测共发现212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和大脑皮层下病灶分别有42(19.81)和170(80.19),非出血病灶和出血病灶分别有40例(18.87%)和172例(81.13%);CT和MRI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检测数据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与CT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进行诊断,MRI诊断数据更加准确、全面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小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2期373-375,共3页
目的:分析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28例DAI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断方式不同分2组,各组64例,对照组予CT诊断,观察组予MRI诊断,比较两组颅内异常诊断及脑内病灶检出情况。结果:... 目的:分析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28例DAI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断方式不同分2组,各组64例,对照组予CT诊断,观察组予MRI诊断,比较两组颅内异常诊断及脑内病灶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MRI检出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弥漫性脑肿胀、脑内出血性病灶及非出血性病灶异常率26.56%、43.75%、29.69%、45.31%、57.81%、68.75%均比对照组CT检出率高(P<0.05);观察组大脑皮质下、小脑部位病灶的MRI检出率79.69%、34.38%均比对照组CT检出率高(P<0.05);观察组MRI阳性检出率96.88%比对照组CT检出高,阴性检出率3.13%比对照组CT检出低(P<0.05)。结论:与CT诊断比,MRI诊断可提高DAI患者颅内异常检出率,有效检出大、小脑及基底节部位病灶,且诊断敏感性高,具较高的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CT与MRI诊断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饶向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应用CT和MRI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诊治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60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依据不同诊断方法分为两组,将行CT诊断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MRI诊断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 目的:分析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应用CT和MRI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诊治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60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依据不同诊断方法分为两组,将行CT诊断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MRI诊断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对基底节、胼胝体和皮质下脑白质病灶的检出概率46.67%、56.67%和63.33%均比对照组高,且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弥散性脑肿胀的检出概率46.67%和66.67%均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应用MRI诊断的价值较高,可提高不同位置的病灶和疾病不同类检出概率,具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 检出概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