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佛教造像中的“树叶化生”图像研究——以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阿弥陀造像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树叶化生”图像与唐贞观八年(634)四川梓潼卧龙山千佛岩1号龛阿弥陀佛五十二菩萨像旁侧的造像铭、道宣(596-667)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三十七缘及《续高僧传》卷二五、释智勤传中的部分内容高度吻合。关联造像有南响堂山1号窟...
“树叶化生”图像与唐贞观八年(634)四川梓潼卧龙山千佛岩1号龛阿弥陀佛五十二菩萨像旁侧的造像铭、道宣(596-667)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三十七缘及《续高僧传》卷二五、释智勤传中的部分内容高度吻合。关联造像有南响堂山1号窟西方净土变造像、邺城出土北齐佛教造像群、隋开皇二年(582)铭荀国丑造像以及唐永徽元年(650)铭绵阳魏城圣水寺佛道合龛造像等,皆可确认此类图像。此外,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宝物馆藏飞鸟时代(592-710)的阿弥陀三尊及僧形像中也出现了“树叶化生”图像。文章将结合相关文献与造像作品,展开对“树叶化生”图像的源流、传播以及制作背景的考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叶化生”图像
阿
弥陀造像
阿
弥陀
佛五十二菩萨像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邺城佛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杭州飞来峰阿弥陀佛像龛艺术及其信仰辨析
2
作者
常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212,共12页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方净土相关图像的原始目的主要反映在相关造像铭文题记中。这些造像的历史与宗教背景是基于对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崇拜,是信徒为自己及他人造功德和实践修行之必须。佛教经典可以帮助信徒确定造像题材,并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相关图像的一些基本信息。飞来峰吴越宋元阿弥陀佛像展示了10至14世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其中不乏对前朝艺术风格的继承。到了元朝,为了皇室和蒙古王国的利益,扩展了造像创作的目的,佛教造像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飞来峰
阿
弥陀
佛
造像
佛教石刻艺术
吴越
宋元
西方净土信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内摩崖造像记》校考
3
作者
陈才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阿弥陀造像记》(即陆心源《唐文续拾》之《河内摩崖造像记》)作者是否即王维,目前还只能存疑。结合诸家著录,以[道光]《河内县志》为底本,校定《河内摩崖造像记》文本,可供与石刻比对之参考。
关键词
阿
弥陀造像
记
陆心源
《河内县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药师佛造像图式的融通性
4
作者
王忠林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1期443-444,共2页
药师佛造像的图式并不在于其托钵和持锡杖的独特性,而是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融通性。本文从药师佛造像与释迦造像、弥陀造像、弥勒造像等三方面关系出发,论述了药师佛造像与诸佛像图式的融通性。
关键词
药师佛
造像
图式
融通性
释迦
造像
弥陀造像
弥勒
造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省徽县佛爷崖石龛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百岁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8期78-84,共7页
徽县佛爷崖石龛整体为一个摩崖帐式大龛,其中大龛4个,小龛16个,佛、菩萨、力士等雕像20身。帐形龛是北朝、隋唐时期的常见龛形。三世佛造像流行于初、盛唐时期。弥勒倚坐之姿在北朝,隋,初、盛唐时期盛行。石龛及造像组合彰显初、盛唐时...
徽县佛爷崖石龛整体为一个摩崖帐式大龛,其中大龛4个,小龛16个,佛、菩萨、力士等雕像20身。帐形龛是北朝、隋唐时期的常见龛形。三世佛造像流行于初、盛唐时期。弥勒倚坐之姿在北朝,隋,初、盛唐时期盛行。石龛及造像组合彰显初、盛唐时期风貌。与其他石窟比较凸显初、盛唐时期窟龛、造像特点。从石窟寺兴衰与一定时代佛教起伏的对等性和关联性方面判定龛像始凿于初、盛唐时期顺理成章。总之,北禅寺、南禅寺、西禅寺初建于西魏时期,佛爷崖石龛开凿、佛像雕造于初、盛唐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爷崖石龛
帐形龛
三世佛
造像
弥勒
造像
阿
弥陀
佛
造像
初盛唐
造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修订本)札记二则
6
作者
陈才智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9年第2期153-169,共17页
《过太乙观贾生房》诗题之"太乙观",究竟在河南嵩山,还是陕西终南山,事关此诗编年和王维行迹。若为嵩山,则应作于开元二十三年结束隐居嵩山,至洛阳任右拾遗后不久。若为终南山,则应作于天宝元年自岭南回归长安转任左补阙之后...
《过太乙观贾生房》诗题之"太乙观",究竟在河南嵩山,还是陕西终南山,事关此诗编年和王维行迹。若为嵩山,则应作于开元二十三年结束隐居嵩山,至洛阳任右拾遗后不久。若为终南山,则应作于天宝元年自岭南回归长安转任左补阙之后。目前看,前者可能性更大。因为据诗中"双泉水"等描写来看,更切嵩岳之太乙观,且检之今存文献,嵩山太乙观唐初即有,终南太乙观则唐末始见,故王维诗之太乙观在嵩山似为更妥。但有时历史原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因此尚难以完全否认终南山的可能性,不妨阙疑,以俟多闻。《阿弥陀造像记》,即陆心源《唐文续拾》之《河内摩崖造像记》,其作者是否即王维,目前还只能存疑。结合诸家著录,以[道光]《河内县志》为底本,校定《河内摩崖造像记》文本,可供与石刻比对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太乙观贾生房》
《阿
弥陀造像
记》
《河内摩崖
造像
记》
原文传递
题名
佛教造像中的“树叶化生”图像研究——以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阿弥陀造像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夏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4批特别资助(站中)(项目编号:2021T140066)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树叶化生”图像与唐贞观八年(634)四川梓潼卧龙山千佛岩1号龛阿弥陀佛五十二菩萨像旁侧的造像铭、道宣(596-667)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三十七缘及《续高僧传》卷二五、释智勤传中的部分内容高度吻合。关联造像有南响堂山1号窟西方净土变造像、邺城出土北齐佛教造像群、隋开皇二年(582)铭荀国丑造像以及唐永徽元年(650)铭绵阳魏城圣水寺佛道合龛造像等,皆可确认此类图像。此外,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宝物馆藏飞鸟时代(592-710)的阿弥陀三尊及僧形像中也出现了“树叶化生”图像。文章将结合相关文献与造像作品,展开对“树叶化生”图像的源流、传播以及制作背景的考察研究。
关键词
“树叶化生”图像
阿
弥陀造像
阿
弥陀
佛五十二菩萨像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邺城佛像
Keywords
The Image of Shuyehuasheng
Amituo Statues
Amitabha Buddha with Fifty-two Bodhisattvas Images
Jishenzhousanbaogantonglu
Buddha Statues of Yecheng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杭州飞来峰阿弥陀佛像龛艺术及其信仰辨析
2
作者
常青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212,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佛教雕塑史研究”(20JZD042)。
文摘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方净土相关图像的原始目的主要反映在相关造像铭文题记中。这些造像的历史与宗教背景是基于对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崇拜,是信徒为自己及他人造功德和实践修行之必须。佛教经典可以帮助信徒确定造像题材,并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相关图像的一些基本信息。飞来峰吴越宋元阿弥陀佛像展示了10至14世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其中不乏对前朝艺术风格的继承。到了元朝,为了皇室和蒙古王国的利益,扩展了造像创作的目的,佛教造像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
关键词
杭州飞来峰
阿
弥陀
佛
造像
佛教石刻艺术
吴越
宋元
西方净土信仰
Keywords
Hangzhou Feilaifeng
Amitabha
Wuyue Kingdom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Western Pure Land Belief
分类号
J323 [艺术—美术]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内摩崖造像记》校考
3
作者
陈才智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文摘
《阿弥陀造像记》(即陆心源《唐文续拾》之《河内摩崖造像记》)作者是否即王维,目前还只能存疑。结合诸家著录,以[道光]《河内县志》为底本,校定《河内摩崖造像记》文本,可供与石刻比对之参考。
关键词
阿
弥陀造像
记
陆心源
《河内县志》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药师佛造像图式的融通性
4
作者
王忠林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1期443-444,共2页
文摘
药师佛造像的图式并不在于其托钵和持锡杖的独特性,而是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融通性。本文从药师佛造像与释迦造像、弥陀造像、弥勒造像等三方面关系出发,论述了药师佛造像与诸佛像图式的融通性。
关键词
药师佛
造像
图式
融通性
释迦
造像
弥陀造像
弥勒
造像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省徽县佛爷崖石龛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百岁
机构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8期78-84,共7页
基金
2017年陇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自筹经费重点项目"陇南石窟与佛
道
+2 种基金
儒三教研究"(17LNSK04)
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厅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丝绸之路与汉唐甘肃佛教"(2015B-14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法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和研究"(12JZD009)
文摘
徽县佛爷崖石龛整体为一个摩崖帐式大龛,其中大龛4个,小龛16个,佛、菩萨、力士等雕像20身。帐形龛是北朝、隋唐时期的常见龛形。三世佛造像流行于初、盛唐时期。弥勒倚坐之姿在北朝,隋,初、盛唐时期盛行。石龛及造像组合彰显初、盛唐时期风貌。与其他石窟比较凸显初、盛唐时期窟龛、造像特点。从石窟寺兴衰与一定时代佛教起伏的对等性和关联性方面判定龛像始凿于初、盛唐时期顺理成章。总之,北禅寺、南禅寺、西禅寺初建于西魏时期,佛爷崖石龛开凿、佛像雕造于初、盛唐时期。
关键词
佛爷崖石龛
帐形龛
三世佛
造像
弥勒
造像
阿
弥陀
佛
造像
初盛唐
造像
Keywords
ibuddha precipice niche temple of huixian county
praetorium shaped niche
the sculptures of three generations buddhas
the maitreya statues
the amitabha statues
the sculptures built in early and glorious age of Tang Dynasty
分类号
J323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修订本)札记二则
6
作者
陈才智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9年第2期153-169,共17页
文摘
《过太乙观贾生房》诗题之"太乙观",究竟在河南嵩山,还是陕西终南山,事关此诗编年和王维行迹。若为嵩山,则应作于开元二十三年结束隐居嵩山,至洛阳任右拾遗后不久。若为终南山,则应作于天宝元年自岭南回归长安转任左补阙之后。目前看,前者可能性更大。因为据诗中"双泉水"等描写来看,更切嵩岳之太乙观,且检之今存文献,嵩山太乙观唐初即有,终南太乙观则唐末始见,故王维诗之太乙观在嵩山似为更妥。但有时历史原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因此尚难以完全否认终南山的可能性,不妨阙疑,以俟多闻。《阿弥陀造像记》,即陆心源《唐文续拾》之《河内摩崖造像记》,其作者是否即王维,目前还只能存疑。结合诸家著录,以[道光]《河内县志》为底本,校定《河内摩崖造像记》文本,可供与石刻比对之参考。
关键词
《过太乙观贾生房》
《阿
弥陀造像
记》
《河内摩崖
造像
记》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佛教造像中的“树叶化生”图像研究——以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阿弥陀造像为中心
黄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杭州飞来峰阿弥陀佛像龛艺术及其信仰辨析
常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河内摩崖造像记》校考
陈才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药师佛造像图式的融通性
王忠林
《艺术科技》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甘肃省徽县佛爷崖石龛研究
王百岁
《甘肃高师学报》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读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修订本)札记二则
陈才智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