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鄂西中生代弧形叠加扩展的变形记录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永 胡望水 +4 位作者 朱美衡 宋换新 孟江辉 唐文军 王鹏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7-1214,共18页
通过对湘鄂西构造带进行大量的构造形迹测量、解析,结合研究区内构造变形年龄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燕山中期(J;—K_(2))早期弧形构造弧顶方向为330°,并向两侧发散状分布,以大别山、黔中、黄陵隆起为约束点,湘鄂西形成了由南东侧至... 通过对湘鄂西构造带进行大量的构造形迹测量、解析,结合研究区内构造变形年龄数据的统计分析。明确燕山中期(J;—K_(2))早期弧形构造弧顶方向为330°,并向两侧发散状分布,以大别山、黔中、黄陵隆起为约束点,湘鄂西形成了由南东侧至北东侧构造迹线由NE→NEE→EW→NWW逐渐偏转的弧形构造,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近114°。同时早期弧形构造扩展过程中,分别会在弧形构造两翼,形成近SN向(大耳山-茶园断层、乌江-大千断层)和NW向走滑断裂(仙女山断层);燕山晚期(K_(2)末期—K_(2))晚期弧形构造弧顶方向为296°,由于受到齐岳山断裂的影响,晚期弧形构造分成两幕,K_(2)末期(燕山晚期弧形一幕形成)、K_(2)(燕山晚期弧形二幕形成时期)。以大巴山、黔中、黄陵隆起为约束点,湘鄂西形成了由南东侧至北东侧构造迹线由SN向NE逐渐偏转的弧形构造,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近86°。并逐渐向四川盆地扩展,至到华蓥山断裂。两期弧形构造影响强度范围有一定的差异,研究区北东侧以燕山中期弧形构造主控,西南侧以燕山晚期弧形构造主控,造就湘鄂西北东侧与西南侧油气藏赋存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西 弧形构造叠加 构造应力场 燕山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