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弧斑姬蛙在河南的发现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晓虹 陶立奎 夏中荣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5,共2页
报道了采自河南商城的一种姬蛙标本,与河南已知的合征姬蛙(Microhyla mixtura)和饰纹姬蛙(M.ornata)差异明显,鉴定为小弧斑姬蛙(M.heymonsi)。商城应是该物种已知分布区的北界,其分布区已北伸至北亚热带。
关键词 姬蛙科 弧斑姬蛙 河南省
下载PDF
旋转横向磁场对电弧离子镀弧斑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郎文昌 赵彦辉 +4 位作者 肖金泉 宫骏 孙超 于宝海 闻立时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6-322,共7页
研究了旋转横向磁场对电弧离子镀弧斑运动的影响规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EMM对旋转横向磁场的分布进行了模拟,考察了不同频率(80~210Hz)及电磁线圈励磁电流对弧斑运动的影响。从电弧斑点放电的物理机制出发,探讨了不同频率和磁... 研究了旋转横向磁场对电弧离子镀弧斑运动的影响规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EMM对旋转横向磁场的分布进行了模拟,考察了不同频率(80~210Hz)及电磁线圈励磁电流对弧斑运动的影响。从电弧斑点放电的物理机制出发,探讨了不同频率和磁场线圈电流对电弧离子镀弧斑运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横向磁场强度和频率的提高,使弧斑逐渐从聚集的斑点态(或者弱分散的团絮态)转变为大面积分布在靶面较强的分散弧斑絮线,最后转变为完全分布在整个靶面的强分散弧斑线,弧斑分裂强烈,产生的弧光等离子体更加均匀细腻。随着瞬态弧斑线在靶面分布面积的增加,弧压增加,弧电流密度急剧下降,靶材利用率达到85%以上。旋转横向磁场的应用,带来了弧斑大面积稳定放电、等离子离化率、密度及靶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的多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横向磁场 离子镀 有限元分析 阴极弧斑运动
下载PDF
阴极弧斑放电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庆敖 任兆杏 梁荣庆 《真空与低温》 1999年第4期202-207,共6页
介绍了阴极弧斑放电的基本特征。参考前人的研究模型和最新的实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阴极弧斑放电的机理和过程:电子的爆裂发射模型;热场致发射理论;阴极电位降区满足的Mackeown 公式;阴极弧斑在磁场中的运动机理。最后讨... 介绍了阴极弧斑放电的基本特征。参考前人的研究模型和最新的实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阴极弧斑放电的机理和过程:电子的爆裂发射模型;热场致发射理论;阴极电位降区满足的Mackeown 公式;阴极弧斑在磁场中的运动机理。最后讨论了气压对弧斑运动的影响,解释了阳极弧斑放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弧斑 热场致发射 电子爆裂发射 机理
下载PDF
小弧斑姬蛙生殖频次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明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9-10,共2页
本文首次报告小弧斑姬蛙的生殖频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从5月至9月,6只供试的雌蛙中有2只产卵2次,3只产卵3次,1只产卵4次。事实表明小弧斑姬蛙是一年多次产卵的蛙类。
关键词 弧斑姬蛙 蛙类 生殖频次
下载PDF
小弧斑姬蛙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
5
作者 徐剑 徐梦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初步观察记录了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胚后发育的过程。在22.9~27.3℃的温度条件下,观察了其胚后发育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蛙胚后发育可划分为19期,历时35.7d。小弧斑姬蛙蝌蚪的头长、体长和后肢长度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增长... 初步观察记录了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胚后发育的过程。在22.9~27.3℃的温度条件下,观察了其胚后发育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该蛙胚后发育可划分为19期,历时35.7d。小弧斑姬蛙蝌蚪的头长、体长和后肢长度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对其胚后发育各个阶段的后肢芽、趾、前肢的发育,以及尾的变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描述。讨论并比较了该蛙和其他蛙胚后发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斑姬蛙 蝌蚪 胚后发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NiCr和TiAl合金靶材阴极电弧弧斑的运动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左帅 王浩琦 +2 位作者 陈淑年 庞盼 廖斌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8,共10页
研究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镀膜时,电弧放电阶段中电弧弧斑的运动对后续膜层质量与靶材烧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少有弧斑运动相关的研究。研究通过外加脉冲磁场以实现对阴极靶面磁场分布的精确调控,探究了磁场分布对弧斑运动的影响,... 研究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镀膜时,电弧放电阶段中电弧弧斑的运动对后续膜层质量与靶材烧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少有弧斑运动相关的研究。研究通过外加脉冲磁场以实现对阴极靶面磁场分布的精确调控,探究了磁场分布对弧斑运动的影响,并结合分形理论分析弧斑的运动轨迹,系统研究了电弧放电过程中靶面电弧弧斑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永磁铁磁场与脉冲磁场共同作用下,弧斑在原有的随机运动基础上叠加了反安培力方向的旋转运动与向靶沿扩散的漂移运动。随着靶面总磁场强度的上升,弧斑平均运动速度增加,弧斑寿命变短;弧斑运动范围可控,最大运动范围可覆盖靶面的90%以上;分形维数可控,镍铬合金靶和钛铝合金靶弧斑轨迹图像的最大分形维数可分别为1.145和1.159,对应靶材烧蚀区域面积达到92%。通过改进工艺参数,能够显著减少大颗粒污染并提升膜层质量,同时通过维数可预测靶材烧蚀情况,能更高效地利用靶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镀 弧斑运动 靶材烧蚀 脉冲磁场 分形
下载PDF
电弧离子镀弧斑运动对膜层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乔宏 李灿伦 +5 位作者 蔺增 王松超 冯智猛 李绍杰 黄赟 靳兆峰 《真空》 CAS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随着薄膜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已成为制备功能性膜层的重要方法,在航空航天方面主要面向于功能表面改性、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等领域。本文采用磁场控制电弧离子镀靶材表面的弧斑运动,在Ti靶上验证了弧斑在不同磁... 随着薄膜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已成为制备功能性膜层的重要方法,在航空航天方面主要面向于功能表面改性、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等领域。本文采用磁场控制电弧离子镀靶材表面的弧斑运动,在Ti靶上验证了弧斑在不同磁场下的运动状态,分析了弧斑的运动速度及运动范围。在五种磁场情况下制备Ti N膜层,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台阶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TiN膜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成分元素、膜层厚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当磁场控制弧斑均匀地分布在整个Ti靶面,且弧斑运动速度加快时,膜层表面大颗粒数最少,膜层最厚,晶体择优生长方向为(111)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镀 弧斑 磁场 膜层分析
下载PDF
低气压阴极弧斑等离子体除去钢表面氧化层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汤中亮 吴瑞珉 +2 位作者 杨赛丹 杨宽 朱晓东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9-442,共4页
进行了低气压下直流阴极弧斑等离子体去除钢铁表面氧化层(除鳞)的实验研究,利用高速相机和示波器对放电过程进行了诊断。实验表明,阴极弧斑在样品表面快速随机运动。由于弧斑具有极高的电流密度,产生的局部高温使阴极弧斑下方的氧化层... 进行了低气压下直流阴极弧斑等离子体去除钢铁表面氧化层(除鳞)的实验研究,利用高速相机和示波器对放电过程进行了诊断。实验表明,阴极弧斑在样品表面快速随机运动。由于弧斑具有极高的电流密度,产生的局部高温使阴极弧斑下方的氧化层被瞬间蒸发、分解。除鳞后样品表面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弧斑等离子体能有效地除去钢铁表面氧化层。放电电流是决定除鳞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单位时间除鳞的面积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呈现线性关系,这与依据非静态爆裂ecton模型给出的分析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阴极弧斑 氧化层 除鳞
下载PDF
重庆市万盛区发现的小弧斑姬蛙及其分布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键 高松 +4 位作者 高红英 肖欣 朱砂 文宇 蒋牧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5-425,428,F0004,共3页
2007年7月,在重庆市万盛区黑山谷风景区采获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 Vogt,19112号,为该物种在重庆直辖市的第二次发现,扩大了该种的分布。
关键词 弧斑姬蛙 重庆市万盛区
下载PDF
315例近视眼与近视弧斑的关系分析
10
作者 吕灶林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5-16,共2页
对315 例(618 眼) 近视患者作扩瞳检影后用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盘近视弧斑的宽度及范围。并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于150 D 的患者,仅见6 眼(6/162) 有弧形斑,150 D~300 D 患者88 眼(... 对315 例(618 眼) 近视患者作扩瞳检影后用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盘近视弧斑的宽度及范围。并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于150 D 的患者,仅见6 眼(6/162) 有弧形斑,150 D~300 D 患者88 眼(88/158) 有弧形斑,300 ~600 D 患者124 眼(124/162) 有弧形斑,600 D 以上全部有弧型斑,各组间近视弧斑的多少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结论:150 D 以上的近视多数有近视弧斑改变,近视弧斑的形成、宽度及范围与近视程度成正相关,定期动态随访近视患者的弧形斑形态的变化,对于评估近视的发展和近视眼的防治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近视弧斑 扩瞳检影
下载PDF
贵州麻江分布小弧斑姬蛙的分子鉴定
11
作者 韩丹 余文华 +4 位作者 张蓉 李洪艳 海艳 张细林 熊荣川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45-150,共6页
姬蛙是一大类常见的农田物种,通常个体较小,蝌蚪间差异不明显,难以准确鉴定。本研究对采自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姬蛙类蝌蚪标本进行DNA提取,使用PCR技术扩增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参照GenBank中同源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对其进行初步分... 姬蛙是一大类常见的农田物种,通常个体较小,蝌蚪间差异不明显,难以准确鉴定。本研究对采自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姬蛙类蝌蚪标本进行DNA提取,使用PCR技术扩增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参照GenBank中同源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对其进行初步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标本16S rRNA基因片段与27条小弧斑姬蛙(Microhyla heymonsi)同源序列聚为一个单系,该单系内部序列间遗传距离小于本研究所用参考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因此,初步鉴定标本为小弧斑姬蛙蝌蚪。同时,本研究中小弧斑姬蛙支系的序列间遗传距离略高于所有参考序列的种内遗传距离,并且在单倍型网络中被分割为6个独立网络,暗示分布广泛的小弧斑姬蛙种内存在较大的支系分化。另外,本研究对参考序列中的可疑序列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斑姬蛙 16S rRNA基因 克隆 分子鉴定 可疑序列
下载PDF
轴对称磁场对电弧离子镀弧斑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郎文昌 肖金泉 +3 位作者 宫骏 孙超 黄荣芳 闻立时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2-379,共8页
研究了轴对称磁场对电弧离子镀弧斑运动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EMM对轴对称磁场的分布进行了模拟,采用SHT-V型磁场测试仪测试了磁场强度,分析了靶面不同磁场分量的分布规律.从电弧斑点放电的物理机制出发,探讨了不同磁场分量和... 研究了轴对称磁场对电弧离子镀弧斑运动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EMM对轴对称磁场的分布进行了模拟,采用SHT-V型磁场测试仪测试了磁场强度,分析了靶面不同磁场分量的分布规律.从电弧斑点放电的物理机制出发,探讨了不同磁场分量和轴对称磁场对电弧离子镀弧斑运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轴对称磁场通过影响空间正电荷密度n^+的分布而作用于弧斑运动;随着轴对称磁场横向分量的增加,电弧斑点由随机运动逐渐转变为向靶面边缘扩展的旋转运动,弧斑运动速度加快,电弧电压升高,电流下降;当横向分量增加到临界强度(B_T≈30 Gs)时,弧斑在靶材边缘稳定的快速旋转运动并在靶沿处上下抖动,弧斑分裂,靶面中心处每隔0.5 s左右出现多个细的圆斑线,然后很快向外扩展消失;靶材边缘出现明显的刻蚀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镀 轴对称磁场 有限元分析 弧斑运动
原文传递
微弧氧化放电弧斑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波 全风美 +2 位作者 姜云波 李盛和 谢志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85,共5页
微弧氧化过程中,弧斑燃烧特性是直接影响微弧氧化膜层结构、膜层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了常规微弧氧化和低能耗微弧氧化放电过程中弧斑燃烧的特性。用光谱仪和高速摄像机分别研究了微弧氧化过程中的等离子放电特性及弧斑燃烧时间特性。... 微弧氧化过程中,弧斑燃烧特性是直接影响微弧氧化膜层结构、膜层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了常规微弧氧化和低能耗微弧氧化放电过程中弧斑燃烧的特性。用光谱仪和高速摄像机分别研究了微弧氧化过程中的等离子放电特性及弧斑燃烧时间特性。结果表明,常规微弧氧化过程中多种离子参与等离子放电,而在低能耗微弧氧化过程中只检测到Na+参与等离子体放电。低能耗微弧氧化过程中,相邻脉冲同一位置连续放电情况较少。常规微弧氧化过程中,在上一脉冲中放电较为剧烈的位置下一脉冲来临时仍可以优先放电,在同一位置脉冲来临时发生放电的连续时间可以达到数百微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弧斑 光谱
原文传递
真空阴极电弧离子源磁场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钊 唐德礼 +5 位作者 陈庆川 周晖 肖更竭 郑军 马占吉 杨拉毛草 《真空与低温》 2019年第3期194-201,共8页
真空阴极电弧离子源是多弧离子镀膜设备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镀膜系统的整体性能。真空阴极电弧离子源在工作时,大液滴发射是阻碍电弧离子镀技术广泛深入应用的瓶颈问题。合理设计并利用磁场可以很好地控制弧斑运动,大幅度地减少液滴、... 真空阴极电弧离子源是多弧离子镀膜设备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镀膜系统的整体性能。真空阴极电弧离子源在工作时,大液滴发射是阻碍电弧离子镀技术广泛深入应用的瓶颈问题。合理设计并利用磁场可以很好地控制弧斑运动,大幅度地减少液滴、减小液滴尺寸、提高膜层质量和使用寿命。对真空阴极电弧离子源的附加磁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为附加磁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阴极电离子源 放电 弧斑 磁场
下载PDF
电弧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法直接测定合金钢中的痕量元素
15
作者 江祖成 Fassel V.A.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4期314-318,共5页
本文提出了电弧制样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相结合光谱直接测定合金钢中痕量元素的新方法。采用高压/低电流直流电弧放电作为试样蒸发的蒸发源,由于阴极弧斑在金属表面上方作快速均匀的移动,使试样剥离形成金属气溶胶,它在载气流(Ar)... 本文提出了电弧制样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相结合光谱直接测定合金钢中痕量元素的新方法。采用高压/低电流直流电弧放电作为试样蒸发的蒸发源,由于阴极弧斑在金属表面上方作快速均匀的移动,使试样剥离形成金属气溶胶,它在载气流(Ar)的作用下引入ICP。研究了试样的蒸发行为、放电气体介质、基体组成变化的影响及ICP工作参数等。用本法测定Co、Ni、Cr、Mn、Mo、Nb、Ta、Ti、V、W和Zr的检出限为0。x至xμg/g。分析了低、高合金钢试样,结果与NBS标准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合金钢 痕量元素 直流电放电 制样 ICP 阴极弧斑 蒸发源 直接测定
下载PDF
湖北省两栖类、爬行类新记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其仁 戴宗兴 王小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0-591,共2页
The 3 species of Hubei’s new records on amphibians and reptile are collected in Jiugong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from July 14th,1999 to July 21th,1999.They are Microhyla heymonsi Vogt,whose specimens are kept in Jiug... The 3 species of Hubei’s new records on amphibians and reptile are collected in Jiugong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from July 14th,1999 to July 21th,1999.They are Microhyla heymonsi Vogt,whose specimens are kept in Jiugong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Odorrana livida Blyth, whose specimens are kept in Jiugong mountain natura reserve; Opisthotropis latouchii Boulenger, whose specimen is kept in th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斑姬蛙 大绿臭蛙 两栖类 爬行类 湖北
下载PDF
第二十讲 真空离子镀膜
17
作者 张以忱 《真空》 CAS 2019年第5期85-88,共4页
13 真空阴极电弧离子镀13.l 概述真空阴极电弧离子镀简称真空电弧镀(Vacuum arc plating)。如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真空电弧蒸发源(简称电弧源)时,则称为多弧离子镀或多弧镀。它是把真空弧光放电用于蒸发源的一种真空离子镀膜技术,它与空... 13 真空阴极电弧离子镀13.l 概述真空阴极电弧离子镀简称真空电弧镀(Vacuum arc plating)。如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真空电弧蒸发源(简称电弧源)时,则称为多弧离子镀或多弧镀。它是把真空弧光放电用于蒸发源的一种真空离子镀膜技术,它与空心阴极放电的热电子电弧不同,它的电弧形式是在冷阴极表面上形成阴极电弧斑点。真空阴极电弧离子镀的特点是:①蒸发源为固体阴极靶,从阴极靶源直接产生等离子体,不用熔池,电弧靶源可任意方位、多源布置以保证镀膜均匀;②设备结构较简单,不需要工作气体,也不需要辅助的离子化手段,电弧靶源既是阴极材料的蒸发源,又是离子源;而在进行反应性沉积时仅有反应气体存在,气氛的控制仅是简单的全压强控制;③离化率高,一般可达60%~80%,沉积速率高;④入射离子能量高,沉积膜的质量和膜/基结合力好;⑤采用低电压电源工作,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电离子镀 光放电 离子镀 阴极 真空电 阴极弧斑 真空离子镀膜
下载PDF
Adhesion mechanisms of Vibrio fluvialis to skin mucus of Epinephelus awoara 被引量:2
18
作者 鄢庆枇 赵敏慧 +2 位作者 王晓露 邹文政 陈昌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60-266,共7页
Vibriofluvialis incubated in trypticase soy broth (TSB) showed stronger adhesion to the skin mucus of Epinephelus awoara than V. fluvialis grown on trypticase soy agar (TSA), and this bacterial adhesion was assess... Vibriofluvialis incubated in trypticase soy broth (TSB) showed stronger adhesion to the skin mucus of Epinephelus awoara than V. fluvialis grown on trypticase soy agar (TSA), and this bacterial adhesion was assessed in terms of saturation kinetics. Treating bacteria with antibody against O-antigen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bacterial adhesion. In the early growth stage, the adhering bacteria numbers increased with incubation time, peaked at 24 h, and then dropped sharply. Prior heat treatment of the mucus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resulted in different effects on bacterial adhesion. No remarkable effect on bacterial adhesion was detected after treating mucus with protease K and trypsin, whereas periodic acid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acterial adhesion. Extracts of K fluvialis surface structure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acterial adhesion, while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s enhanced adhesion. V. fluvialis had strong affinity for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mucus compon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V.fluvialis adhered strongly to E. awoara mucus by specific adhesion and that this adhesion wa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bacterial conditions, mucus, and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io fluvialis Epinephelus awoara skin mucus ADHESION
下载PDF
Isolation of Prawn(Exopalaemon carinicauda) Lipopolysaccharide and β-1,3-Glucan Binding Protein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in Responding to Bacterial and Viral Infections 被引量:1
19
作者 GE Qianqian LI Jian +3 位作者 DUAN Yafei LI Jitao SUN Ming ZHAO Fazhe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2期288-296,共9页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proteins (PRPs) play a major role in immune response of crustacean to resist pathogens. In the present study, as one of PRPs, lipopolysaccharide and 13-1, 3-glucan binding protein (LGBP) ge...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proteins (PRPs) play a major role in immune response of crustacean to resist pathogens. In the present study, as one of PRPs, lipopolysaccharide and 13-1, 3-glucan binding protein (LGBP) gene in the ridge tail white prawn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EcLGBP) was isolated. The full-length cDNA of EcLGBP was 1338 bp, encoding a polypeptide of 366 amino acid residules.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EcLGBP shared high similarities with LGBP and BGBP from other crus- taceans. Some conservative domains were predicted in EcLGBP sequence. EcLGBP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in most tissues at dif- ferent levels, and the highest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hepatopancreas. With infection time, the cumulative mortality increased gradually followed by the prolifera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nd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The expression of EcLGBP in response to E parahaemolyticus infection was up-regulated in hemocytes and hepatopancreas, and the up-regulation in hepatopancreas was earlier than that in hemocytes. EcLGBP expression after WSSV infection increased at 3 h, the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hemocytes and hepatopancrea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cLGBP was involved in the immune defense against bacterial and viral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LGBP WSSV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mmune response
下载PDF
Immunogenicity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of Vibrio harveyi pcFlaA DNA vaccine in Epinephelus awoara 被引量:1
20
作者 覃映雪 苏永全 +1 位作者 王世峰 鄢庆枇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69-774,共6页
The FlaA gene from Vibrio harveyi marker, was cloned into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with a short nucleotide sequence encoding the Flag vector pcDNA3.1(+) (designated as pcFlaA). Ninety grouper (Epinephelus awoar... The FlaA gene from Vibrio harveyi marker, was cloned into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with a short nucleotide sequence encoding the Flag vector pcDNA3.1(+) (designated as pcFlaA). Ninety grouper (Epinephelus awoara) were separated into three equal size groups. A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immunized with pcFlaA, Control I group was immunized with the vector pcDNA3.1(+), and Control 1I group was immunized with PBS. The expression of pcFlaA mRNA and protein was examined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 also evaluated the immunogenicity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of pcFlaA against V. harveyi by measuring th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response and serum levels of specific antibody and conducting a bacterial challenge test. We successfully transfected the fish muscle with pcFlaA. The pcFlaA mRNA and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the muscle cells for up to one month following injection. The proliferation response of lymphocytes in fish immunized with pcFla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II. Furthermore, the immunized fish generated specific antibody. The vaccination also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survival during the bacterial challenge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io harveyi DNA vaccination IMMUNOGENICITY protective effica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