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桑利伟 刘爱勤 +2 位作者 吴伟怀 孙世伟 郑服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5,共5页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剂敏感性
下载PDF
13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4 位作者 杨秀娟 杜宜新 阮宏椿 石妞妞 陈福如 《武夷科学》 2017年第1期88-93,共6页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之间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氟啶胺、苯醚甲环唑、烯唑...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之间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氟啶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丙环唑、腈苯唑、咪鲜胺锰盐等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低于1μg·mL^(-1),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分别为5.3745和6.4650μg·mL^(-1);6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中,氟啶胺和异菌脲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3147和1.5156μg·mL^(-1),而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则对弯孢霉叶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佳,EC50值分别为5.0490和18.8439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弯孢霉叶斑病菌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寄生适合度与RAPD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范永山 石文伟 +2 位作者 刘永杰 张建成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1,共5页
对采自河北省14个玉米产区的28个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标样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占57.1%,棒状弯孢(C.clavata)占17.9%,画眉草弯孢(C.eragrostidis)占14.3%,中隔弯孢(C.inter-media)占10.7%。将4种玉米弯孢霉叶斑... 对采自河北省14个玉米产区的28个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标样进行了分离鉴定,发现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占57.1%,棒状弯孢(C.clavata)占17.9%,画眉草弯孢(C.eragrostidis)占14.3%,中隔弯孢(C.inter-media)占10.7%。将4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接种在9个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上进行寄生适合度测定,发现新月弯孢和中隔弯孢的致病性最强,其次为棒状弯孢,画眉草弯孢的致病性最弱。用23条随机引物对28个菌株进行RAPD扩增,共获得了185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42个,多态性几率P=76.8%。利用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发现4种弯孢在种间存在的遗传差异可能是导致致病性差异的一个原因。在新月弯孢种内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部分新月弯孢菌株与其它3种弯孢霉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寄生适合度 RAPD
下载PDF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白元俊 陈彦 +2 位作者 李柏宏 朱茂山 李小平 《辽宁农业科学》 1998年第5期9-13,共5页
通过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及着生方式,得出了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范围为6~7,最适萌发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才可萌发。分生孢子在适合条件下,经2h即可萌... 通过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及着生方式,得出了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范围为6~7,最适萌发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才可萌发。分生孢子在适合条件下,经2h即可萌发,4h即可达到最高萌发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2℃,最适pH范围为5~6,最适碳源为6碳糖,氮源以NH4+形态为好。碳氮源浓度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冯晶 高增贵 +3 位作者 薛春生 庄敬华 陈捷 白淑英 《杂粮作物》 CAS 2002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研究表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在活体内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 (PG、PMG、Cx) ,并且几种酶的产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首先是PG和PMG的产生 ,PG活性高于PMG的活性 ,而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不大 ,而且活性相对较弱。对掖单 13和沈试 ... 研究表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在活体内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 (PG、PMG、Cx) ,并且几种酶的产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首先是PG和PMG的产生 ,PG活性高于PMG的活性 ,而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不大 ,而且活性相对较弱。对掖单 13和沈试 2 9的损伤率 ,表明感病品种被损伤的程度比抗病品种强 ,而且PG对两个品种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致病作用
下载PDF
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郑肖兰 郑行恺 +3 位作者 赵爽 郑浩 陆翠梅 蔡秀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 为了深入研究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从三亚南滨农场等南繁种植基地采集病叶,分离得到致病力强的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C24。利用柯赫氏法则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长速率测定等方法 ,分别从培养基(PSA、PDA、 Czapek、 PSA+玉米绿叶煎汁、玉米绿叶煎汁、 PDA+玉米绿叶煎汁、燕麦)、温度(10、 15、 20、 25、 28、33、 37、 41℃)、光照(全日光照、全日黑暗)、 pH(5、 6、 7、 8、 9、 10、 11)、碳源(蔗糖、麦芽糖、乳糖、 D-木糖、 D-果糖、可溶性淀粉)、氮源(甘氨酸、苏氨酸、 NaNO3、 L-缬氨酸、 L-丝氨酸、 L-精氨酸、 L-谷氨酰胺、 L-赖氨酸、 L-脯氨酸、 L-亮氨酸)6个方面对南繁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2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24鉴定为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Boedijn)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在28~37℃;最适pH值为7~9;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L-亮氨酸。本研究发现玉米弯孢霉菌能引起南繁区玉米病害,较适应热带地区高温天气,在28~37℃生长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种植区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柚木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勇 张艳明 +5 位作者 廖克波 韦继光 王磊 谢红辉 周颖 汪筱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91-96,F0002,共7页
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对广西柚木上发生的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柚木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为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其... 采用形态学鉴定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率法,对广西柚木上发生的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柚木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为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5~30℃,产孢最适温度为30℃,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5℃;光照不影响其菌丝生长,但对其产孢量有影响,24 h黑暗处理最有利于其产孢,12h光暗交替处理下该菌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分别为5~10和5;菌丝致死温度为54℃(20min),分生孢子萌发的致死温度为49℃(20 min);培养基PDA有利于菌丝生长,PSA有利于其产孢,但培养基Czapek均不利于两者;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硝酸钾;对该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杀菌剂是咪鲜胺乳油,多·福的效果最差。该病害为柚木新纪录病害,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敏感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定法 徐瑞富 +1 位作者 张希福 娄国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张定法,徐瑞富,张希福,娄国强(河南技术师范学院农艺系新乡453003)BIOLGICALSTUDIESONTHECHARACTERISCSOFCURVULARIALUNATAZha...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张定法,徐瑞富,张希福,娄国强(河南技术师范学院农艺系新乡453003)BIOLGICALSTUDIESONTHECHARACTERISCSOFCURVULARIALUNATAZhangDingfaXuRuifuZ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定法 徐瑞富 +2 位作者 张希福 娄国强 甘淼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8-21,共4页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9~ 38℃ ,p H值为 3~ 1 0 ,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p H为 7;孢子产生的温度是 1 5~ 38℃ ,最适温度为 30℃ ,相对湿度为 98%以上。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 7~ 41℃ ,p H值为 3~ 1 0 ,最适温度为 3...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9~ 38℃ ,p H值为 3~ 1 0 ,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p H为 7;孢子产生的温度是 1 5~ 38℃ ,最适温度为 30℃ ,相对湿度为 98%以上。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 7~ 41℃ ,p H值为 3~ 1 0 ,最适温度为 30~ 32℃ ,最适 p H为 6。孢子萌发不需要补充营养 ,饱和湿度下萌发率只有 7% ,而在水滴中可达 95%以上。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以果糖作碳源 ,以甘氨酸作氮源菌丝生长最佳。以可溶性淀粉作碳源 ,以酪氨酸作氮源产孢最多。紫外光对孢子有杀伤作用 ,1 2 50 ppm的百菌清或 833ppm的福美双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菌丝体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 52℃和 55℃。自然条件下 ,病菌孢子 3个月 ,病叶内菌丝体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抗性种质资源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雪 翟羽红 +2 位作者 鄢洪海 刘志诚 陈捷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28,共4页
It was found that activities of cellulase and pectolytic enzyme produced from Curvularia lunata,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when the pathogen inoculated on various maize germplasms with different resistant levels.Isol... It was found that activities of cellulase and pectolytic enzyme produced from Curvularia lunata,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when the pathogen inoculated on various maize germplasms with different resistant levels.Isolate 98-07,which inoculated on resistant germplasms for single generation,was induced relatively higher average cellulase activity(7.99 U/mL) than that induced on susceptible germplasms(4.91 U/mL).By consecutively inoculating low pathogenicity isolates C107 and WS18 on resistant inbred line Shen135 for 5 generations,we found that their pathogenicity improved generally as the increase of generations,and simultaneously their cellulase activities were also enhanced(C107∶32.0%;WS18∶72.2%).Th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solate cellulase activities and the changes of its pathogenicity(C107∶r=0.916;WS18∶r=0.905) induced specifically on resistant germpla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菌 细胞壁 降解酶活性
原文传递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抑制作用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殷晓敏 陈弟 郑服丛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孢子悬滴法研究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显示,菌株B215明显抑制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0.4cm,菌株滤液的EC50值为5.10%,表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孢子悬滴法研究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显示,菌株B215明显抑制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0.4cm,菌株滤液的EC50值为5.10%,表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而对菌株B215的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B215有广泛的抑菌谱,可产生广谱抗菌物质,生产中有望利用该菌株研制成生防制剂用于香蕉重要病害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 B215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215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抑制作用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晓敏 陈弟 郑服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1-63,共3页
通过香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对峙培养及其菌体代谢物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215菌株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其对峙培养能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为0.4 cm;菌株滤液的EC50值达5.10%,主要... 通过香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215对峙培养及其菌体代谢物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215菌株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其对峙培养能明显抑制靶标菌菌丝向四周均匀扩展,抑菌带宽度为0.4 cm;菌株滤液的EC50值达5.10%,主要是以代谢产物中的抗菌物质造成孢子和菌丝膨大成球状畸形,原生质外泄,孢子崩溃干瘪,致使病菌丧失侵染和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 枯草芽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艳菊 赵珊 +2 位作者 杨森 周莹莹 赵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3,共7页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中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黑龙江省已演变为主要病害。通过采集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大庆、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等玉米产区病叶标样,经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明确...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中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黑龙江省已演变为主要病害。通过采集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大庆、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等玉米产区病叶标样,经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明确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可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棒状弯孢Curvularia clavata、不等弯孢Curvularia inaequalis、苍白弯孢Curvularia pallescens 4种弯孢霉引起,且对玉米叶片均具有致病性,其中新月弯孢为优势种,致病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 病原鉴定 新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