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弯条件下分层流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华祖林 褚克坚 邢领航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强弯明渠剪切分层流的运动特征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中模型特别制作了直段、90°、180°强弯段3套试验水槽,模型配有上、下层两套不同的进水系统,以产生上下两层不同的流速和温度,形成剪切分层流,试验进行了...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强弯明渠剪切分层流的运动特征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中模型特别制作了直段、90°、180°强弯段3套试验水槽,模型配有上、下层两套不同的进水系统,以产生上下两层不同的流速和温度,形成剪切分层流,试验进行了直段、90°、180°强弯段多种不同流速工况组合,试验工况流态也从存在明显分层逐步过渡到强掺混状态。采用ADV、HR 2红外热像仪、电子式点温计等量测手段,较为系统地获得了沿程不同断面的流速、温度分布,以及湍流动能、雷诺应力等反映运动机制的物理量,揭示了在强弯曲条件下分层流运动沿程特征分布和断面环流结构,并与直道情形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流 运动特性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强弯渠道三维水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邢岩 艾丛芳 金生 《水道港口》 2013年第4期335-343,共9页
文章采用半隐有限体积方法建立求解渠道三维流动的数值模型,分别采用标准κ-ε和低雷诺数κ-w紊流封闭模型模拟定床条件下193°强弯渠道的流动特性。变量交错定义在水平非结构网格上,通过求解自由水位控制方程计算自由表面。计算值... 文章采用半隐有限体积方法建立求解渠道三维流动的数值模型,分别采用标准κ-ε和低雷诺数κ-w紊流封闭模型模拟定床条件下193°强弯渠道的流动特性。变量交错定义在水平非结构网格上,通过求解自由水位控制方程计算自由表面。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的对比,表明模型可用来模拟强弯渠道的三维流动,尤其对于渠道横向二次流运动,为进一步研究弯曲渠道的动床水力特性创造有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紊流模型 二次流
下载PDF
偏心受拉转换梁的“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梁伟盛 肖祖辉 +1 位作者 黄炎生 蔡健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为实现钢筋混凝土斜柱式或斜撑式转换结构构件"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保证斜柱或斜撑与框支柱之间的转换梁在偏心受拉状态下的"强剪弱弯"设计,采用可靠度的Monte Carlo分析方法,把转换梁看作由偏心受拉破坏与受剪破... 为实现钢筋混凝土斜柱式或斜撑式转换结构构件"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保证斜柱或斜撑与框支柱之间的转换梁在偏心受拉状态下的"强剪弱弯"设计,采用可靠度的Monte Carlo分析方法,把转换梁看作由偏心受拉破坏与受剪破坏组成的串联体系,对按现行建筑结构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在偏心受拉状态下的"强剪弱弯"抗震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比值(地震作用与自重荷载比值)、不同截面、材料强度等级和不同配筋率对偏心受拉梁"强剪弱弯"可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偏心受拉转换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对目标可靠指标的剪切增强系数进行了校核,为合理地确定剪切增强系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梁 抗震设计 剪弱 可靠度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思源 朱平华 +2 位作者 姚荣 王欣 何霞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4-817,共4页
为评价再生混凝土能否满足结构抗震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在地震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将柱强剪弱弯设计的失效概率视为在不发生弯曲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剪切破坏的概率。用该方法计算了在不同的柱截面尺寸... 为评价再生混凝土能否满足结构抗震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在地震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将柱强剪弱弯设计的失效概率视为在不发生弯曲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剪切破坏的概率。用该方法计算了在不同的柱截面尺寸、配筋率与配箍率、剪切增强系数下的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指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设计参数下,再生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指标低于普通混凝土柱;截面尺寸对其影响较小;该指标随配筋率提高而增大,随配箍率和轴压比提高而降低;为达到与普通混凝土柱相同的目标可靠度指标,须提高剪切增强系数约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剪弱 目标可靠度 剪切增系数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梁抗震可靠度校核以及强剪弱弯设计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马宏旺 赵国藩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8,共6页
对按现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弯、受剪可靠度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比值(地震作用与自重荷载比值)、不同材料强度等级和不同配筋率对梁可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梁“强剪弱弯”设计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 对按现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弯、受剪可靠度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比值(地震作用与自重荷载比值)、不同材料强度等级和不同配筋率对梁可靠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梁“强剪弱弯”设计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梁“强剪弱弯”设计的可靠性较低,需提高剪切增强系数,来满足设计需要。在分析梁的可靠度时,采用了MonteCarlo随机模拟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抗震 受剪 可靠度 剪弱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宏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8-92,96,共6页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 89) ,把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参数看作随机变量 ,柱的破坏看作由抗弯与抗剪失效模式组成的串联体系 .本文采用MonteCarlo模拟法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的可靠度 .重点分析了不同轴压比下 ...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 89) ,把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参数看作随机变量 ,柱的破坏看作由抗弯与抗剪失效模式组成的串联体系 .本文采用MonteCarlo模拟法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的可靠度 .重点分析了不同轴压比下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发生的概率 ,为合理的确定剪切增强系数提供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剪弱 可靠性 MONTECARLO模拟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剪弱弯”可靠性区间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易伟建 李浩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2-79,共8页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强剪弱弯"是保证结构延性的一个重要设计概念。引进区间变量表达认知不确定性,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失效概率区间分析。通过结合代表认知不确定性的区间变量与代表偶遇不确定性的随机变量完成...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强剪弱弯"是保证结构延性的一个重要设计概念。引进区间变量表达认知不确定性,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失效概率区间分析。通过结合代表认知不确定性的区间变量与代表偶遇不确定性的随机变量完成了对不确定性的数学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基本事件的包含关系建立"强剪弱弯"区间可靠性概率模型,并从证据理论出发论证了该失效概率区间的上下界实质上等价于证据理论中的信任与似然函数。对于含有区间值不确定性参数的结构承载力计算,将Berz-Taylor模型引进计算过程中,减少由于区间扩张而导致的误差。在数值模拟计算中,运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SAGA)确定了"强剪弱弯"的大致设计区间。根据该设计区间构造了特殊的采样函数进行重要性采样模拟从而得到了失效概率区间。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各设计因素对"强剪弱弯"可靠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可靠性 剪弱 区间分析 证据理论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重要性采样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强剪弱弯”抗震设计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颖 易伟建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6,共6页
把构件的设计参数看作随机变量,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荷载比下的"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柱构件的破坏过程看作由压弯与剪切失效模式组成的串联体系,根据剪切破坏和压弯破坏的不同后果,通过结构构... 把构件的设计参数看作随机变量,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荷载比下的"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柱构件的破坏过程看作由压弯与剪切失效模式组成的串联体系,根据剪切破坏和压弯破坏的不同后果,通过结构构件基于失效损失期望的优化模型,对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柱的剪力增大系数进行了优化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剪弱 抗震设计 可靠指标
下载PDF
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对随机变量的敏感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平华 樊玲 王欣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7-100,96,共5页
研究了在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及其对随机变量的敏感度分析方法计算了在不同的柱截面尺寸、不同的配筋率与配箍率、不同的剪切增强系数时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指标与敏感度指标。结果表明:柱“强剪弱弯”... 研究了在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及其对随机变量的敏感度分析方法计算了在不同的柱截面尺寸、不同的配筋率与配箍率、不同的剪切增强系数时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指标与敏感度指标。结果表明:柱“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指标对抗剪计算模式、混凝土抗拉强度十分敏感,规范所采用的剪切增强系数难以保证“强剪弱弯”设计可靠度。因此,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采用的抗剪设计公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剪切增强系数应该适当提高,同时,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统计参数提供要相对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弱 可靠度 敏感度 混凝土抗拉 抗剪计算模式 钢筋混凝土柱 设计可靠度 敏感度分析 随机变量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下载PDF
关于强弯河道水流结构及离散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润清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年第6期93-95,共3页
弯曲型河流是冲击河流中最常见的一种河型,也是组成河流的最基本单元。这种类型的河流其弯道水流受岸壁剪切力及离心力和水流重力三种因素影响。文章针对某流域200°急弯河道五个不同典型断面的水流结构及离散情况进行ADV观测分析,... 弯曲型河流是冲击河流中最常见的一种河型,也是组成河流的最基本单元。这种类型的河流其弯道水流受岸壁剪切力及离心力和水流重力三种因素影响。文章针对某流域200°急弯河道五个不同典型断面的水流结构及离散情况进行ADV观测分析,判断水流流速、结构及离散形式,进行纵、横向离散分析,以期为河道构建及水文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水流结构 离散特性
下载PDF
水平定向钻进曲线段造斜强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计彬 叶成明 +2 位作者 余莉 范孔岳 李炳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4-158,共5页
弯强作为水平定向钻进曲线段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参数,设计时如果采用较大的弯强,则可以减少造斜进尺、缩短钻进距离、节省工程施工费用;但弯强过大将会造成钻具的磨损加剧,甚至钻具不能顺利过孔以及钻杆折断事故等等诸多的不利因素。为解... 弯强作为水平定向钻进曲线段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参数,设计时如果采用较大的弯强,则可以减少造斜进尺、缩短钻进距离、节省工程施工费用;但弯强过大将会造成钻具的磨损加剧,甚至钻具不能顺利过孔以及钻杆折断事故等等诸多的不利因素。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通过对曲线段作为铺管段时、保证钻具顺利过孔以及钢质钻杆柱安全工作的三个因素运用数学力学计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得出了曲线段设计的极限弯强,并在盐碱地改良项目施工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轨迹 曲线段 极限弯强 盐碱地改良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冷弯薄壁型钢剪力墙的失效机制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函恒 隋璐 +2 位作者 李展 陈腾飞 周天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5-454,共10页
为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冷弯薄壁型钢剪力墙的失效机制和设计方法,对6片冷弯薄壁型钢剪力墙的足尺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墙体高宽比、墙面蒙皮板配置和边龙骨配置对剪力墙的破坏机理、抗侧刚度、承载力、滞回性能和延性性能的影... 为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冷弯薄壁型钢剪力墙的失效机制和设计方法,对6片冷弯薄壁型钢剪力墙的足尺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墙体高宽比、墙面蒙皮板配置和边龙骨配置对剪力墙的破坏机理、抗侧刚度、承载力、滞回性能和延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弯薄壁型钢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可分为剪切破坏和弯曲破坏2类.墙体高宽比、抗剪能力与抗弯能力的强弱配置关系是影响墙体破坏机制的2个重要因素.冷弯薄壁型钢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能力随着边龙骨配置的增强而增大,随着高宽比的增大而减小.针对抗震性能等级为性能Ⅲ和性能Ⅳ的冷弯薄壁型钢剪力墙,建议进行强弯弱剪设计,放大系数取1.1,以确保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具备良好的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型钢 薄壁型钢剪力墙 失效机制 抗震性能化设计 弱剪
下载PDF
祁连山冻土层天然气水合物水平对接孔钻孔弯曲率设计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俭 高元宏 +3 位作者 刘海声 杨成峥 郭海超 陈佰辉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0-45,共6页
根据青海祁连木里煤田DK系列钻探勘查结果,采集天然气水合物最好富集层在310~360 m。为使钻孔轨迹沿切线平滑衔接,利于钻杆柱在钻孔轨迹中顺利通过,不发生严重的"划眼"问题。文中结合2016年的实际钻进问题对钻孔和管材的弯曲... 根据青海祁连木里煤田DK系列钻探勘查结果,采集天然气水合物最好富集层在310~360 m。为使钻孔轨迹沿切线平滑衔接,利于钻杆柱在钻孔轨迹中顺利通过,不发生严重的"划眼"问题。文中结合2016年的实际钻进问题对钻孔和管材的弯曲率适应性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在340 m对接钻孔的最优曲率半径是277 m,钻孔轨迹更容易实现切线衔接。该方法可为其他同类钻孔轨迹、钻孔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对接孔 曲率 弯强 钻杆柱 祁连
下载PDF
近临界弯曲比率水槽水流与近床剪应力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术仙 徐海珏 白玉川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7-724,共8页
床面剪应力诱发了水流垂向上流速分布不稳定性,压力和向心力不均则促使水流形成了弯道二次流.通过试验,研究了近临界弯曲比率(R/B=3)条件下,小宽深比(B/H=2)水槽中水流变化及泥沙输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流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弯顶区域... 床面剪应力诱发了水流垂向上流速分布不稳定性,压力和向心力不均则促使水流形成了弯道二次流.通过试验,研究了近临界弯曲比率(R/B=3)条件下,小宽深比(B/H=2)水槽中水流变化及泥沙输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流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弯顶区域,床面剪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弯顶偏凸岸一侧.弯道床面附近,不同层面上的剪应力最大值,从上游到下游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平面动力轴线随层面的高度增加而向凹岸偏离.二次流在不同断面形成不同的涡核,在弯道入口附近产生分离而在弯道下游逐步发展,涡核合并,二次流强度在弯顶区达到最大值.最后对二次流和床面剪应力作用下的床面形态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0°水槽 近临界曲比率 二次流 床面剪应力 雷诺应力方法 紊动能方法
下载PDF
现浇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设计
15
作者 王喜华 《广东建材》 2006年第7期146-147,共2页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就如何设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柱弱梁” 剪弱
下载PDF
实现“强柱弱梁”的对策
16
作者 王新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9期312-312,共1页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体现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理念,但目前的结构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使该理念大打折扣,从而给结构安全埋下了隐患。本文对该问题作出较为详尽地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柱弱梁 剪弱 裂缝宽度 最小配筋率 最小配箍率 延性
下载PDF
强脆弱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靠性设计方法
17
作者 白生翔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19年第8期59-63,共5页
本文阐述了按传统经验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取值来区分钢筋混凝土构件脆性破坏与延性破坏的性质,进而转变为采用不同的可靠指标的演变过程;文中进一步提出了以抗力为基础采用强脆弱延可靠指标β_(R-R)和构件强剪弱弯设计的增大系数ηR-R,... 本文阐述了按传统经验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取值来区分钢筋混凝土构件脆性破坏与延性破坏的性质,进而转变为采用不同的可靠指标的演变过程;文中进一步提出了以抗力为基础采用强脆弱延可靠指标β_(R-R)和构件强剪弱弯设计的增大系数ηR-R,d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构件 可靠性设计 延性破坏 脆性破坏 系数取值 可靠指标 增大系数 剪弱
下载PDF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水平加强层的作用机理与设计要点分析
18
作者 沈华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3期733-733,805,共2页
加强层是在高层建筑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部位,通常是利用技术层(设备层,避难层)设置刚度较大的水平外伸构件加强核心筒和框架柱之间的联系,必要时可设置刚度较大的周边环带构件,加强外周框架角柱与翼缘柱的连系。加强层的高度往往是一层... 加强层是在高层建筑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部位,通常是利用技术层(设备层,避难层)设置刚度较大的水平外伸构件加强核心筒和框架柱之间的联系,必要时可设置刚度较大的周边环带构件,加强外周框架角柱与翼缘柱的连系。加强层的高度往往是一层楼高,其刚度比其它水平构件大数十倍,故有的文献也称水平加强层为水平刚性层,又由于它是从核心筒或核心剪力墙伸出的,所以有的文献也称其为水平伸臂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加 空间刚度 整体性 抗侧刚度 刚度突变 薄弱层 延性屈服 柱弱梁 剪弱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lightweight 3D interpenetrated NiTi@Mg composite with superior bending properties
19
作者 Yu-jing LIU Xiao-chun LIU +4 位作者 Kun-mao LI Xiang WU Sheng-feng ZHOU Wei LI Wen-cai ZH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3569-3584,共16页
A NiTi@Mg interpenetrating phase composite with high strength and lightweight was prepar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and infiltration technology,and the interface bonding,three-point bending properties and cyclic c... A NiTi@Mg interpenetrating phase composite with high strength and lightweight was prepared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and infiltration technology,and the interface bonding,three-point bending properties and cyclic compressive properties of NiTi@Mg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allurgically bonded interface is formed at the NiTi/Mg interfaces.The bending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NiTi@Mg composite are 2.5 and 1.7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iTi scaffold,respectively.During the bending deformation process,a large number of dislocations are observed to accumulate in the soft Mg area at the interface.Furthermore,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showed that the stress accumulation area,where the bending crack is initiated,is located at the interface of NiTi and Mg.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NiTi@Mg composites is attributed to the twinning strengthening of Mg and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composites NiTi@Mg bending propertie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Al-50%SiC composites for electronic packaging applications 被引量:10
20
作者 滕飞 余琨 +4 位作者 罗杰 房宏杰 史春丽 戴翌龙 熊汉青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647-2652,共6页
Al?50%SiC (volume fraction) composites containing different sizesofSiC particles (average sizesof 23, 38 and 75 μm) were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The influences of SiC particle sizes and annealing on the p... Al?50%SiC (volume fraction) composites containing different sizesofSiC particles (average sizesof 23, 38 and 75 μm) were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The influences of SiC particle sizes and annealing on the propertiesof the composites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C particles are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the Al matrix. The coarse SiC particles result in higher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and higher thermal conductivity (TC), while fine SiC particles decrease CTE and improve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SiC particles in the composite are not influenced by the annealing treatment at 400℃for 6h. However, the CTE 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annealed composites are decreased slightly, and the TCis improved. The TC, CTE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Al/SiC composite with averageSiC particlesize of75 μm are 156 W/(m·K), 11.6×10^-6K^-1 and 229 MP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50%SiC composites powder metallurgy thermal properties flexural strength electronic packagingmateri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