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次弯矩变化规律分析
1
作者 吴见丰 郝娟 《江苏建筑》 2016年第6期27-30,共4页
预应力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土木工程领域最具发展前途的现代结构之一。文章分别对2根不同受力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从超静定结构变为静定结构且致破坏时的次弯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对同一结构,从外荷载加载至破坏,不同方向的... 预应力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土木工程领域最具发展前途的现代结构之一。文章分别对2根不同受力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从超静定结构变为静定结构且致破坏时的次弯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对同一结构,从外荷载加载至破坏,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会引起不同的次弯矩变化规律。一种变化规律为直至结构破坏次弯矩都未发生变化;另一种变化规律为次弯矩在加载过程中逐渐从初值变为零。这种不同的变化也影响着结构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矩变化规律 极限承载力 超静定结构
下载PDF
基于拆除构件法的大跨度预应力网架屋盖-框架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分析
2
作者 黄慎江 昌洋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52-556,共5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大跨度预应力网架屋盖—框架结构失去长跨中柱前后的构件内力时程变化,并选择沿拆除柱纵跨方向和横跨方向的构件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在柱轴力变化方面,长跨中柱的失效主要会导致沿纵跨方向的相邻一跨柱的轴力... 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大跨度预应力网架屋盖—框架结构失去长跨中柱前后的构件内力时程变化,并选择沿拆除柱纵跨方向和横跨方向的构件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在柱轴力变化方面,长跨中柱的失效主要会导致沿纵跨方向的相邻一跨柱的轴力增加幅度较大,其余柱变化幅度较小,且会随距离增大逐渐变小;在梁端弯矩变化方面,与失效点相连梁端弯矩变化最大,沿纵跨方向的梁在柱失效后呈一端上部受拉,另一端下部受拉的状态,而沿横跨方向的预应力梁则是连接端弯矩有增大,另一端弯矩曲线在初始值处波动,弯矩最后无明显变化,其余梁则随距离增大,所受影响越小;在杆件轴力变化方面,上弦杆轴力在纵跨方向随着离失效点距离变远而变小,曲线变化规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除构件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 轴力变化 剪力变化 弯矩变化
下载PDF
断索对大跨斜拉桥加劲梁内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建 杨德灿 舒鹏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9年第4期47-51,62,共6页
针对斜拉桥的斜拉索在运营期间受到环境和荷载因素的影响会断裂这一极端情况,建立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索力进行了优化。根据主桥结构总体布局和构造特点,模拟5种断索工况,对每种工况建立相应的时程函数并进行了动力分析,得到5种工... 针对斜拉桥的斜拉索在运营期间受到环境和荷载因素的影响会断裂这一极端情况,建立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索力进行了优化。根据主桥结构总体布局和构造特点,模拟5种断索工况,对每种工况建立相应的时程函数并进行了动力分析,得到5种工况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断索对断裂斜拉索锚固点附近加劲梁的影响比较大,而对于远离断索位置的影响相对较小;断索对跨中加劲梁位移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于靠近辅助墩位置的影响很小;靠近跨中合龙段斜拉索断裂加劲梁弯矩的影响最为显著,而靠近桥塔位置的斜拉索失效对加劲梁弯矩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索 斜拉桥 弯矩变化 时程函数 动力分析
下载PDF
工字形截面组合梁截面改变设计探讨
4
作者 韩宾 成喆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3期36-38,共3页
探讨了承受均布荷载作用的工字形截面组合简支梁改变截面设计的方法,确定了采用改变翼缘宽度时的最佳截面改变位置及改变截面后翼缘宽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设计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说明,为工字形截面梁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组合梁 均布荷载 弯矩变化 翼缘宽度
下载PDF
注浆微钢管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力特性试验
5
作者 余能师 郭月召 《四川建材》 2024年第11期86-88,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基坑支护效果,提出在水泥搅拌桩内设置微钢管桩,以提高水泥搅拌桩的抗弯及抗压能力,利用现场荷载试验,研究注浆微钢管桩的侧向承载力,并在钢管上安装应变片,分析开挖过程中注浆微钢管桩的应力和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开... 为进一步提高基坑支护效果,提出在水泥搅拌桩内设置微钢管桩,以提高水泥搅拌桩的抗弯及抗压能力,利用现场荷载试验,研究注浆微钢管桩的侧向承载力,并在钢管上安装应变片,分析开挖过程中注浆微钢管桩的应力和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注浆微钢管桩下部承受荷载逐渐增大。当开挖到地下室时,钢管桩的内力达到最大。在相同开挖水平位移约为4.48 mm时,基坑变形整体较小,表明微钢管桩的支护效果较好,满足基坑稳定性的要求。在达到极限状态时,S3桩的桩端阻力与荷载的分担比大于S2桩和S1桩。S3桩的极限状态桩端阻力为2.44 kN,比S1桩(0.84 kN)和S2桩(1.94 kN)分别高出190.5%和25.8%。且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大,微钢管桩的桩身下部轴力呈线性变化,桩身轴力从28 kN持续增加到136 kN,桩身下部逐渐成为持力结构。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注浆微钢管桩技术可提高基坑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 微钢管桩 基坑支护 应力特性 弯矩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