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周反复荷载下强梁弱柱型钢混凝土变柱T型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博 白国良 +2 位作者 代慧娟 朱佳宁 李红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8,共12页
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火电厂主厂房中的边节点属于强梁弱柱、变柱异型节点,通过4个1/5缩尺比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探讨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强梁弱柱型钢混凝土变柱T型节点主要发生柱端破坏,抗震性能较差,沿纵横向同... 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火电厂主厂房中的边节点属于强梁弱柱、变柱异型节点,通过4个1/5缩尺比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探讨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强梁弱柱型钢混凝土变柱T型节点主要发生柱端破坏,抗震性能较差,沿纵横向同时配置短肢剪力墙后节点破坏模式变为利于抗震的近梁端破坏;与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相比,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节点的延性性能与耗能能力较强,但受破坏模式影响,强度未得到提高;配置短肢剪力墙后,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异型边节点的承载能力、滞回性能、变形性能、刚度特性均得到较大提高,且同时配置纵横向短肢剪力墙节点的受力性能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地改善了该类节点强梁弱柱的不利特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节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T型节点 强梁 力学性能 低周反复荷载
下载PDF
强梁弱柱型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培蓁 张志鹏 +1 位作者 高代明 朱亚光 《结构工程师》 2021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以柱梁强度比为控制指标,设计了5个强梁弱柱型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轴压比、含钢率及节点形式对该类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件均在柱端出现塑性铰,极限柱转角均值介于1/34~1/18之间,抗... 以柱梁强度比为控制指标,设计了5个强梁弱柱型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轴压比、含钢率及节点形式对该类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件均在柱端出现塑性铰,极限柱转角均值介于1/34~1/18之间,抗倒塌能力强;边柱节点易发生焊缝破坏,中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优于边柱节点;含钢率越大,轴压比越小,滞回曲线越饱满,承载力退化与刚度退化越慢,延性性能与耗能能力越好;轴压比对抗震性能的影响比含钢率的影响更明显;用我国规范和规程规定的方法验算了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试验承载力,规范和规程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对规程的压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可为规程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钢梁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强梁 承载力退化
下载PDF
强梁弱柱型框架的变形能力及塑性变形累积
3
作者 吴子燕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对钢筋混凝土强梁弱柱典型框架的算例进行了非线性全过程分析,首次对该类框架在不同轴压比下而分别成为大、小偏心受压时的变形能力进行了探索;对算例按8度区设计裂度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以杆端塑性铰的累积特性为依据,探讨了该... 对钢筋混凝土强梁弱柱典型框架的算例进行了非线性全过程分析,首次对该类框架在不同轴压比下而分别成为大、小偏心受压时的变形能力进行了探索;对算例按8度区设计裂度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以杆端塑性铰的累积特性为依据,探讨了该类框架作为抗震结构时的累积变形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 变形 框架结构 强梁
下载PDF
非强柱弱梁钢筋混凝土框架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明政 黄音 +2 位作者 陈曦 王正霖 白绍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113,共5页
通过两榀单层单跨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全过程分析,对“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框架的极限荷载、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变形、位移延性和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在配筋适当的情况下,“梁强于... 通过两榀单层单跨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有限元全过程分析,对“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框架的极限荷载、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变形、位移延性和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在配筋适当的情况下,“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框架在正常使用荷载下裂缝宽度和挠度均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且均具有较好的延性,能实现充分内力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 弱柱强梁 等强 位移延性 内力重分布
下载PDF
再议“强梁弱柱”
5
作者 王文超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7期284-284,共1页
通过叙述框架结构中,"强梁弱柱"破坏机制的出现对我们的结构分析的威胁,提出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 强梁 梁端塑性铰 轴压比
下载PDF
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弱柱RC框架的滞回性能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施宇 于安林 +2 位作者 孙国华 赵宝成 顾建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150,共9页
为研究Y型偏心支撑加固弱柱RC框架的滞回性能,进行了2榀、1/3缩尺的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其中1榀试件的RC框架为强梁弱柱型,另外1榀对比试件为强柱弱梁型。重点研究采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强、弱柱RC框架结构的破... 为研究Y型偏心支撑加固弱柱RC框架的滞回性能,进行了2榀、1/3缩尺的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RC框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其中1榀试件的RC框架为强梁弱柱型,另外1榀对比试件为强柱弱梁型。重点研究采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强、弱柱RC框架结构的破坏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了两类加固框架的滞回性能、延性、刚度退化、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Y型偏心钢支撑加固弱柱框架后,仍可获得较高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刚度,以及良好的变形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偏心支撑 RC框架 强梁 滞回性能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下载PDF
RC框架结构产生“强梁弱柱”的震害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毋剑平 杨小卫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19,共3页
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相关规定,以汶川地震中映秀镇漩口中学食堂为例,采用常用的简化力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并与震害现象进行对比。得出RC框架结构中虽然设计计算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贡献,并由此梁端弯矩设计值进行... 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相关规定,以汶川地震中映秀镇漩口中学食堂为例,采用常用的简化力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并与震害现象进行对比。得出RC框架结构中虽然设计计算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贡献,并由此梁端弯矩设计值进行梁端矩形截面配筋设计。但是由于没考虑板筋对梁端承载力的贡献,即使柱端增大了弯矩设计值,也在低烈度设防区形成"强梁弱柱"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RC框架 强梁
原文传递
“强梁弱柱”预制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伟宏 王晨阳 +2 位作者 曾俊煌 李亮冰 崔双双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研究“强梁弱柱”型预制混凝土(PC)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完成了不同轴压比的2个足尺“强梁弱柱”型PC框架节点和1个现浇混凝土(RC)节点对比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获得了此类节点的滞回曲线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PC节点柱端屈服后... 为研究“强梁弱柱”型预制混凝土(PC)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完成了不同轴压比的2个足尺“强梁弱柱”型PC框架节点和1个现浇混凝土(RC)节点对比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获得了此类节点的滞回曲线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PC节点柱端屈服后,节点核心区上部叠合面迅速出现水平剪切裂缝,随后套筒内柱筋被拉断,柱失去承载能力;而RC节点为柱端屈服后的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柱端屈服后,结构仍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3个节点的初始刚度大致相同,RC节点抗震承载能力明显优于PC节点。RC节点的延性系数为3.23,而PC节点为脆性破坏。该类型的“强梁弱柱”型PC节点抗震性能差,其破坏模式为柱端剪切脆性破坏,设计施工中应避免出现这类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节点 强梁 抗震性能 破坏模式 拟静力试验
原文传递
既有强梁弱柱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9
作者 路江龙 江淼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96-1200,共5页
在调研国外文献及相关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规范,提出三种对延性较差的强梁弱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切实可行的抗震加固方法:扩大柱截面法、体外刚性支撑体系法和抑制屈曲支撑体系法。并提出针对国内类似结构的设计建议及构造措施,... 在调研国外文献及相关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规范,提出三种对延性较差的强梁弱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切实可行的抗震加固方法:扩大柱截面法、体外刚性支撑体系法和抑制屈曲支撑体系法。并提出针对国内类似结构的设计建议及构造措施,为其加固设计及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梁 抗震加固 扩大截面 刚性支撑 抑制屈曲支撑 侧向刚度
原文传递
结构空间约束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雷宇霜 金浏 杜修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5-893,共9页
为探究结构空间约束对框架结构屈服机制的影响,借助多尺度数值方法,建立了具有不同边界条件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梁模型.定量分析了端部约束及添加现浇楼板对RC框架梁刚度和受弯承载力,即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的影响... 为探究结构空间约束对框架结构屈服机制的影响,借助多尺度数值方法,建立了具有不同边界条件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梁模型.定量分析了端部约束及添加现浇楼板对RC框架梁刚度和受弯承载力,即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的影响,揭示了端部约束及现浇楼板对RC梁弯曲机制的影响机理.此外,对各国规范计算的受弯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空间约束会影响RC框架梁的破坏形态.固支梁的刚度和受弯承载力显著高于简支梁,固支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最高可达简支梁的3.06倍和4.10倍.添加现浇楼板可显著提高梁的受弯承载力与刚度.各国规范可准确地计算简支梁的受弯承载力.然而,计算的固支梁及楼盖梁的受弯承载力极其保守,剪跨比为5.0的固支加板梁的受弯承载力模拟值分别是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规范值的6.25倍、6.76倍和6.0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结构空间约束 端部约束 现浇楼板 强梁 细观模拟
下载PDF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洲导 魏锴 +2 位作者 苏磊 廖杰洪 夏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研究高温后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2个强梁弱柱框架和2个强柱弱梁框架,预先对其中2个框架进行明火升温试验,然后对所有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各榀框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关系、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与... 为研究高温后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2个强梁弱柱框架和2个强柱弱梁框架,预先对其中2个框架进行明火升温试验,然后对所有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各榀框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关系、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与高温和梁柱尺寸等因素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受火后混凝土框架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强梁弱柱型框架的承载力下降更为明显,且屈服位移增大,极限位移减小;受火后混凝土框架的塑性铰出现顺序改变为柱底—梁端—柱顶,柱端更容易出现塑性铰.常温下强柱弱梁型(破坏形态为梁端先出现塑性铰)框架在火灾后可能转化为"强梁弱柱"型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高温后 强梁
下载PDF
混凝土框架结构典型震害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殿忠 王贺 王法宇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8,共4页
在对近几年国内外地震中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强梁弱柱"是造成多数建筑物局部破坏乃至整体倒塌的主要破坏机制,这违背了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设计初衷.形成这种破坏机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总... 在对近几年国内外地震中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强梁弱柱"是造成多数建筑物局部破坏乃至整体倒塌的主要破坏机制,这违背了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设计初衷.形成这种破坏机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总结,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发生"强柱弱梁"破坏现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机制 强梁 混凝土框架结构
下载PDF
分析汶川“5·12”震害探求房屋“大震不倒”途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宝民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围绕"大震不倒"主题,对汶川"5.12"特大地震震害进行了分析探究。文中涉及"大震不倒"设防目标、研究方法、房屋倒塌的震害特点等问题;对倒塌房屋分为薄弱层垮塌、沿开间垮塌、不规则体型垮塌3种类型... 本文围绕"大震不倒"主题,对汶川"5.12"特大地震震害进行了分析探究。文中涉及"大震不倒"设防目标、研究方法、房屋倒塌的震害特点等问题;对倒塌房屋分为薄弱层垮塌、沿开间垮塌、不规则体型垮塌3种类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垮塌的原因并提出了看法;同时还对"强梁弱柱"现象做了分析。最后,扼要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提出"大震不倒"的建议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倒塌 沿开间垮塌 网格墙 强梁
下载PDF
现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郭靳时 陈辰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11,共3页
本文通过PKPM结构计算软件建模并求得配筋,通过改变楼板厚度来分析在梁的每侧不同板翼缘宽度的情况下现浇楼板对于梁端承载力和柱端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是否会发生"强梁弱柱"这种破坏机制.结果表明,边节点和中节点的梁端承... 本文通过PKPM结构计算软件建模并求得配筋,通过改变楼板厚度来分析在梁的每侧不同板翼缘宽度的情况下现浇楼板对于梁端承载力和柱端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是否会发生"强梁弱柱"这种破坏机制.结果表明,边节点和中节点的梁端承载力会随着梁的每侧板翼缘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着现浇楼板厚度的增大,梁端承载力增加的幅度也会增大.但是,由于边节点柱是构造配筋,柱的承载力会提高很多,所以不会发生"强梁弱柱"这种破坏机制,而中节点在考虑现浇楼板对梁端承载力影响的情况下则会发生"强梁弱柱"这种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浇楼板 梁端承载力 端承载力 强梁
下载PDF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探讨
15
作者 黄精彬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10期220-220,共1页
高层建筑工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日渐广泛,结构底部嵌固部位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部位的嵌固部位进行深入探讨,就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供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 地下室顶板 嵌固部位 地震波 侧向刚度 强梁
下载PDF
水平地震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极限抗震与强柱构造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发兴 潘志成 +2 位作者 罗靓 向平 余志武 《钢结构(中英文)》 2021年第2期26-37,共12页
“强柱弱梁”是当前国际上主流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理念,已有地震灾害调查表明,由于地震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对工程结构极限抗震认识的不足,强震作用后框架结构除出现梁铰的“强柱弱梁”破坏之外,还出现整体倒塌、柱铰以及局部楼层倒塌... “强柱弱梁”是当前国际上主流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理念,已有地震灾害调查表明,由于地震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对工程结构极限抗震认识的不足,强震作用后框架结构除出现梁铰的“强柱弱梁”破坏之外,还出现整体倒塌、柱铰以及局部楼层倒塌的“强梁弱柱”破坏。为合理认识各类破坏形式,首先对传统的塑性铰概念细分为“压铰”和“拉铰”,指出“拉铰”容易引发结构整体失稳;随后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为对象,建立并采用实体单元与壳单元为主的组合框架结构有限元精细化抗震计算模型,开展组合结构极限抗震分析,初步探讨各水平地震波工况对组合框架结构位移、应力、轴压比等时程响应以及框架梁柱塑性耗能分配机制、塑性铰形成模式与失效机制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显示:1)柱端拉筋减小了钢管与混凝土之间滑移,从而增大了柱和框架的刚度,降低了钢管和混凝土的应变水平,增大了钢梁的应力水平;620 cm/s^(2)及以上强度的地震波作用时,柱端拉筋构造可显著减小组合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在接近极限强度的水平地震波作用时,柱端拉筋屈服,框架梁端混凝土板纵筋一般不易屈服;2)“强梁弱柱”组合框架表现为“约束梁”与“耗能柱”,此时框架梁对框架柱约束较强,框架以框架柱耗能为主而梁端仅形成“压铰”,此时框架的耗能能力取决于框架柱;“强柱弱梁”组合框架表现为“耗能梁”与“承载柱”,此时框架梁对框架柱约束较弱,框架以框架梁耗能为主使得梁端先形成“压铰”,当梁端耗能至极限时形成“拉铰”引发框架柱长细比增大,导致框架加速失效,不利于发挥框架柱耗能潜力;3)柱端拉筋技术的“强柱”构造将提高组合结构的刚度、塑性耗能与抗倒塌能力,强柱构造对以柱耗能为主的6层框架抗震能力提升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框架结构 极限抗震 强梁 耗能
原文传递
Realization of the global yield mechanism of RC frame structures by redesigning the columns using column tree method 被引量:2
17
作者 BAI JiuLin OU JinP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627-1637,共11页
Global failure mechanism, i.e., the strong-column weak-beam mechanism, can provide higher total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with less ductility demand on components than other failure modes, and results in a more unif... Global failure mechanism, i.e., the strong-column weak-beam mechanism, can provide higher total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with less ductility demand on components than other failure modes, and results in a more uniform story drift distribution and higher resistance to earthquake loads at the system level. However, the current code-based elastic design method cannot guarantee the global failure mechanism of frame structures under severe earthquakes. In this paper, a simple, but practical design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ensure the global failure mechanism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 frame structures by redesigning the columns using the column tree method(CTM). CTM considers the yield limit state of all beams and column bases. The code-based design is firstly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section information of all beams and base columns. Then, the internal force demands applied on the column tree can be derived. Lastly, the column moments, shear forces and axial forces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free-body diagram of CTM to finish the column redesign. Two RC frame structures with 6 and 12 stories are illustrated to verify the design procedur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realize the global failur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failure mechanism column tree method (CTM)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failure mode plastic hing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