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向异性弹性波有限元叠前逆时偏移 被引量:52
1
作者 张美根 王妙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1-719,共9页
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 ,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 .理论模型资料的偏移结果清晰准确 ,证实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各向异性模型资料的各向同性偏移处理 ,发现常规偏移剖面存在较大误差 ,地质体的垂向... 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 ,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 .理论模型资料的偏移结果清晰准确 ,证实了该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对各向异性模型资料的各向同性偏移处理 ,发现常规偏移剖面存在较大误差 ,地质体的垂向深度和横向位置与实际模型有偏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弹性 有限元 叠前逆时偏移 射线追踪 吸收边界条件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基于多图形处理单元加速的各向异性弹性波正演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付小波 马中高 +2 位作者 余嘉顺 原健龙 韩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22,共7页
比较分析了在不同网格大小介质模型情况下,分别采用串行计算、CPU 16个线程并行计算和4块图形处理单元(GPU)并行计算进行各向异性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执行时间差异。发现在网格点为256~3的大模型上,用4块GPU的并行模拟计算相对16线... 比较分析了在不同网格大小介质模型情况下,分别采用串行计算、CPU 16个线程并行计算和4块图形处理单元(GPU)并行计算进行各向异性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执行时间差异。发现在网格点为256~3的大模型上,用4块GPU的并行模拟计算相对16线程并行计算与串行计算的加速分别为30倍与156倍。表明多GPU并行算法可以显著缩短数值模拟时间,而且模型网格越大,加速效果越显著。因此,在单机环境下进行大尺度模型的各向异性弹性波正演模拟,采用多GPU并行计算方式是一个合适的加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弹性 有限差分 正演模拟 OpenMP/GPU并行计算
下载PDF
各向异性弹性波叠后逆时深度偏移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美根 王妙月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大量数据表明地下岩层的地震各向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常规偏移中,通常视地下介质为各向同性介质,这必然导致一定的误差。研究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有限元逆时延拓算法及有关人工吸收边界条件等问题,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有限元逆时... 大量数据表明地下岩层的地震各向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常规偏移中,通常视地下介质为各向同性介质,这必然导致一定的误差。研究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有限元逆时延拓算法及有关人工吸收边界条件等问题,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有限元逆时深度偏移系统。2个理论模型的自激自收资料实算表明,该系统能够清晰准确地进行偏移成像。另外,对这两个模型资料的各向同性偏移证实,常规各向同性偏移剖面上存在较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弹性 叠后逆时深度偏移 地震勘探 有限元 吸收边界条件 理论模型
下载PDF
部分熔融强化了青藏高原地壳的各向异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彧 陈建业 +2 位作者 杨晓松 闫小兵 张国苓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9,共11页
深部岩石的弹性波各向异性是人们了解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分析其成因,探讨其动力学意义的重要岩石物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由矿物晶格定向分布(LPO)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平均各向异性强度通常不超过5%,远不足以解释在青藏高原地壳中所观测到的... 深部岩石的弹性波各向异性是人们了解地壳深部构造特征,分析其成因,探讨其动力学意义的重要岩石物理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由矿物晶格定向分布(LPO)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平均各向异性强度通常不超过5%,远不足以解释在青藏高原地壳中所观测到的弹性波各向异性之强度。模拟结果显示,熔体的定向分布(MPO)能够引起强烈的弹性波各向异性。例如,当熔体的形态因子(α)值介于0.1~0.5之间,熔融程度为5%~10%时,由定向分布的酸性熔体囊所产生的各向异性强度可以达到2%~10%(P波)、2.2~40%(S波)。众多研究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川滇西部具有加厚的中、上地壳和高地热梯度,低度部分熔融作用在其深部地壳中广泛存在。低度熔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定向分布可能是造成该地区深部地壳存在异常强的各向异性层的重要原因。这暗示目前在青藏高原—川滇西部探测到的异常强的区域性各向异性层是具有部分熔融成因的强烈构造变形带。该构造变形带具有潜在的"解耦"功能,并作为地壳浅部刚性层(块体)的底界协调着块体与其下伏地壳或岩石圈地幔的差异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熔融 弹性波各向异性 熔体定向分布(MPO) 壳内解耦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边坡岩体结构面各向异性检测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谢忠球 温佩琳 丁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针对风化边坡岩体内存在对岩体强度有重要影响的定向排列裂隙结构软弱面及剪切带,从而导致边坡岩体的剪切波速度各向异性,分析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征,论证了应用弹性波技术探测岩体结构面及其各向异性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纵... 针对风化边坡岩体内存在对岩体强度有重要影响的定向排列裂隙结构软弱面及剪切带,从而导致边坡岩体的剪切波速度各向异性,分析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征,论证了应用弹性波技术探测岩体结构面及其各向异性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纵波震源、地震转换波技术的岩体结构面检测技术及动力学特性各向异性的测试方法,以西南某高速公路岩体边坡工程为例进行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结构面的反射波场具有各向异性特征,转换横波分量能量、频谱特征、测线交点处的闭合差是反映地层各向异性的重要指标参数;采用瞬态面波法可以反映岩体动力特性的各向异性特征。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边坡结构面及其各向异性,以确保边坡岩体的动力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边坡 弹性波各向异性 结构面
下载PDF
Analysis of elastic anisotropy of tight sandstone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连腾 刘忠华 +4 位作者 周灿灿 俞军 修立军 孙中春 张海涛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10-20,188,共12页
Tight sandstone has a certain anisotropy. Using ultrasonic measurements of samples in three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related matched experiments,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ore structure and anisotropy of... Tight sandstone has a certain anisotropy. Using ultrasonic measurements of samples in three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related matched experiments,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pore structure and anisotropy of tight sandstone samples obtained from oil fields and compares results with those of shale. Results firstly show that the anisotropy of tight sandstone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al layering and thin interbedding which occur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Tight sandstone has typical transverse isotropic medium characteristics, Young’s modulus increas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 Poisson’s ratio change is not obvious, anisotropic coefficient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effective pressure, and a certain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ε, γ, and δ. This article finally summarizes anisotropy in different areas, thereby provid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use of suitable appraisal model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is research can be used as an experimental reference for logging evaluation,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fracturing develop of tight sandst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sandstone wave velocity elastic properties ANISOTROPY
下载PDF
分形插值对共炮集记录叠前逆时偏移的影响
7
作者 李信富 张美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2-448,共7页
利用分形插值方法对稀疏采样的地震记录进行了插值加密处理,并对原始记录和分形插值重建记录进行了叠前逆时偏移处理.数值实验表明,分形插值重建的地震图是原始地震图的良好近似,而分形插值叠前偏移剖面是原始记录偏移剖面的良好近似,... 利用分形插值方法对稀疏采样的地震记录进行了插值加密处理,并对原始记录和分形插值重建记录进行了叠前逆时偏移处理.数值实验表明,分形插值重建的地震图是原始地震图的良好近似,而分形插值叠前偏移剖面是原始记录偏移剖面的良好近似,二者的分辨率几乎一样.利用分形插值重建技术可以在节约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得到地下结构的高精度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分形插值 各向异性弹性 叠前逆时偏移 重建
下载PDF
Determining maximum shear stress in confined substrate from elastic 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8
作者 LIU JinXia CUI ZhiWen +1 位作者 WANG KeXie Tribikram KUND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47-1158,共12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in a substrate solid and the elastic 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from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ubstrate solid and an overlying solid half-space is investigated. Bo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in a substrate solid and the elastic 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from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ubstrate solid and an overlying solid half-space is investigated. Both substrate and overlying solid media are assumed to be initially isotropic and stress-free. Then as the substrate is subjected to horizontal confined stresses it becomes anisotropic. It is shown that longitudinal and shear 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are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stress induced anisotropy in the substrate medium. From this relation the confined stress level and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generated on the vertical planes of the substrate are estimated. Authors in their previous investigation computed plane 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n a biaxially compressed solid substrate immersed in a fluid. This paper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how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in a biaxially compressed substrate medium can be measured from the plane 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when the overlying medium is also a solid half-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stress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Stress induced anisotro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