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筝、搊筝辨析
1
作者 许冰 《艺术探索》 2010年第5期62-63,共2页
弹筝和搊筝是唐代九部乐、十部乐中记载的两种筝类乐器,但对弹筝和搊筝的具体形制、用途及称谓的来历等,史料中并无记载,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演奏时是否戴义甲。本文通过对已有史料的分析,对"义甲说"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 弹筝 搊筝 辨析
下载PDF
论对李斯“退弹筝”的误解
2
作者 段银莹 《北方音乐》 2013年第9期155-156,共2页
本文就李斯在《谏逐客书》中“退弹筝”一说进行考证,来阐述其来龙去脉中指出人们的误读之处,进而就其后的发展做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 李斯 退弹筝 民间娱乐 民族乐器
下载PDF
弹筝奋逸响 新声妙如神——徜徉于古筝艺术殿堂 被引量:3
3
作者 傅明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乐的瑰宝,古筝演奏与学习,联系着文化,联系着诗心,联系着情感,当然,也必然着意于谈筝的时间选择。
关键词 古筝 仁智之器 学筝 弹筝
下载PDF
弹筝峡地望以及相关军事地位考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多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5期190-199,共10页
弹筝峡因流水"如弹筝之声"而得名,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要道,但地望不明。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认为泾河主河道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至宁夏泾源县大湾乡阳庄一段19.1千米的峡谷,即为弹筝峡,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也是历... 弹筝峡因流水"如弹筝之声"而得名,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要道,但地望不明。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认为泾河主河道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至宁夏泾源县大湾乡阳庄一段19.1千米的峡谷,即为弹筝峡,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也是历朝的军事要塞,是汉代泾阳县通安定郡治所高平丝绸之路上的理想通途。十六国时期赫连定设伏于弹筝谷,斩北魏吐伐斤于此;北魏宇文泰命赫连达设关弹筝峡,控制了陇山左右;唐代唐蕃清水会盟以弹筝峡西口(今阳庄村)为界,在弹筝峡东口平凉城留下六个古城遗址,并有著名平凉劫盟事件;宋代弹筝峡路与黄石河路(华亭县至泾源县的通道)成为镇戎军南下防御的两个重要通道;元明清以后弹筝峡虽然成为腹里,但其军事关要的地位并未下降,依旧设关把守,同时也发挥其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筝 丝路要道 军事重镇
下载PDF
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传承现状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夏婕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S1期168-169,共2页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弹拨乐器,有着两三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东南部的闽西南、粤东三角地区。
关键词 古筝艺术 筝乐 民间音乐 林毛根 我国东南部 闽西南 罗九香 弹筝人 中国音乐学院 河南筝
下载PDF
秦筝在秦——陕西榆林古筝考察报告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延甲 李世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21-25,共5页
一九八○年八月,我们对榆林古筝进行了考察和学习,访问了几位著名的业余的弹筝的人,使我们对榆林古筝有了初步的了解。过去,曾误认为渊源于陕西的“秦筝”,在陕西已经失传了;通过这次考察和学习,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就始于陕西的“秦筝”,... 一九八○年八月,我们对榆林古筝进行了考察和学习,访问了几位著名的业余的弹筝的人,使我们对榆林古筝有了初步的了解。过去,曾误认为渊源于陕西的“秦筝”,在陕西已经失传了;通过这次考察和学习,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就始于陕西的“秦筝”,至今仍在陕西北部的榆林城内流传着。当地人民熟悉它,喜爱它,亲切地用当地方言叫它为“古则”(zég)。我国著名古筝理论家、教育家、演奏家曹正先生认为,榆林古筝的流传,是秦筝的余绪,是秦筝并未失传的重要依据和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筝 榆林小曲 榆林城 曹正 当地方言 弹筝人 鼓子曲 考察报告 筝曲 山东琴书
下载PDF
中国筝的起源 被引量:5
7
作者 邱大成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2年第3期76-79,共4页
筝,在我国已流行了二千多年了,它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一件民族乐器。经过历代弹筝人在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上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各种地方风格特色的流派。现在,筝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们,在保持传统筝曲特色的... 筝,在我国已流行了二千多年了,它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一件民族乐器。经过历代弹筝人在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上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各种地方风格特色的流派。现在,筝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们,在保持传统筝曲特色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洋音乐中适合于筝的表现手法,创作了不少新的作品,使筝这支民族器乐大花园中的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筝人 民族器乐 民族乐器 筝曲 音乐作品 西洋音乐 十三弦 风格特色 秦筝 五弦琴
下载PDF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所出“抚琴俑”辩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国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55-157,共3页
2005年12月在南京发掘的江宁上坊孙吴墓中出土有3件"抚琴俑",发掘简报见于《文物》2008年第12期。根据已往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比对,并运用音乐考古方法分析,可以认为其中两件中的一件四弦器为卧箜篌俑,与湖北鄂州七里界卧... 2005年12月在南京发掘的江宁上坊孙吴墓中出土有3件"抚琴俑",发掘简报见于《文物》2008年第12期。根据已往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比对,并运用音乐考古方法分析,可以认为其中两件中的一件四弦器为卧箜篌俑,与湖北鄂州七里界卧箜篌同为三国时期的卧箜篌,且目前仅发现此两例;另一件九弦器为筝俑,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筝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 抚琴俑 弹箜篌俑 弹筝
下载PDF
扎实基础 提高古筝教学质量
9
作者 卢校云 《中学课程资源》 2008年第4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古筝教学 古筝艺术 古筝演奏 力度变化 弹筝人 筝曲 基本功训练 演奏效果 演奏过程 演奏方法
下载PDF
一位音乐家的身影——中央音乐学院周望教授侧记
10
作者 张振涛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第4期84-89,共6页
一、年历中的行色匆匆2014年是个普通年头,对于一般人来讲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而就是这个普通年头,如果把一位艺术家的行踪汇总起来,就足以见证她的忙碌程度,也足以见证她所从事的民乐事业的繁荣程度。远至美国、韩国,内至台湾、... 一、年历中的行色匆匆2014年是个普通年头,对于一般人来讲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而就是这个普通年头,如果把一位艺术家的行踪汇总起来,就足以见证她的忙碌程度,也足以见证她所从事的民乐事业的繁荣程度。远至美国、韩国,内至台湾、香港,近及家门口北京,行程排得满满当当。除了课堂,走出校门,艺术家面临的就是下一个国家,下一个城市,下一个剧场。于是,搬起来不怎么容易的二十一弦筝,就从一个舞台搬到另一个舞台,讲台也从一个课堂移到另一个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望 中央音乐学院 秦筝 周延甲 中国音乐 生命之歌 民乐系 范上娥 弹筝人 音乐堂
下载PDF
苏东坡与镇江
11
作者 蔡宽萍 魏志文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39,共2页
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其诗词书画为当时巅峰之作,其高洁的人格和富有魅力的文化性格令后人景仰.他一生颠沛流离,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和文坛佳话.镇江以其雄秀的山水,南北通衢的地利,让诗人驻足留连.
关键词 苏东坡 诗词鉴赏 北宋 镇江 《游金山寺》 《润州甘露寺弹筝 《大风留金山两日》
下载PDF
唐与突厥、吐蕃对峙时期的固原
12
作者 佘贵孝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88-90,95,共4页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于公元617年底攻下,长安,次年5月称帝。公元907年覆灭。在此期间,固原成为守卫关中、尤其是唐都长安的重要防线。因而,也就发生了唐与突厥和吐蕃等少数民族的长期交战。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攻陷原州,直...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于公元617年底攻下,长安,次年5月称帝。公元907年覆灭。在此期间,固原成为守卫关中、尤其是唐都长安的重要防线。因而,也就发生了唐与突厥和吐蕃等少数民族的长期交战。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攻陷原州,直到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原州军民起义,才摆脱吐蕃统治。时隔31年后,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复为吐蕃所占,致使“丝绸之路”长安至凉州北道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留守 李渊 固原 唐军 弹筝 行军总管 朱邪 陇右 关内道 唐王朝
下载PDF
固原的名胜古迹
13
作者 许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宋代德顺军故址即今隆德县城,位于六盘山主峰西十五华里的甜水河南岸。古城轮廓基本呈方形,南北九百米,东西八百米。城墙黄土夯筑,倾圯严重,较完整的墙段,实测基宽十二米,顶宽六米,顶部外侧筑有女墙,高一点三米,厚四十厘米。古城四隅有... 宋代德顺军故址即今隆德县城,位于六盘山主峰西十五华里的甜水河南岸。古城轮廓基本呈方形,南北九百米,东西八百米。城墙黄土夯筑,倾圯严重,较完整的墙段,实测基宽十二米,顶宽六米,顶部外侧筑有女墙,高一点三米,厚四十厘米。古城四隅有角台,多残。城门皆荡然无存。据《宋史·地理志》载:祥符三年(1005年)宋将曹玮于此建笼竿城,庆历三年(1043年),泾略使韩琦于笼竿城建军,赐名德顺军,金升为州(德顺州)。元初省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竿城 德顺军 德顺州 好水川 固原 地理志 隆德县 赐名 弹筝 瓦亭
下载PDF
2003年7月新邮
14
《上海集邮》 2003年第7期6-6,共1页
关键词 2003年7月 邮票 2003-12《藏羚》 2003-13《崆峒山》 《崆峒山·皇城》 《崆峒山·弹筝峡》 《崆峒山·塔院》
下载PDF
弹筝“9伙伴”
15
作者 贺羽灵 《小演奏家》 2010年第9期44-44,共1页
我家隔壁住着一位会弹古筝的女孩,每当她练琴时,那优美、古朴、悠扬的乐曲便轻轻地飘进我耳朵里,令我羡慕不已!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我也踏上了自己的学琴生涯,开始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
关键词 弹筝"9伙伴"》 故事 文学 贺羽灵
原文传递
唐诗的理解与误解(连载)
16
作者 钟振振 《诗词月刊》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一、赠苏书记〔唐〕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关于"燕支山下莫经年":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曰:"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是汉、唐时代国内各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 一、赠苏书记〔唐〕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关于"燕支山下莫经年":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曰:"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是汉、唐时代国内各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苏书记要去任职的所在。汉大将霍去病大破匈奴,曾乘胜追击,越过燕支山千余里。燕支山一带,土地肥沃,水草茂盛,人民的生活较好,相传其地多生美女,所以匈奴在失去此山以后,有‘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民谣。燕支即红兰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支山 唐人七绝诗浅释 长生殿 宿昭应 岑参 温泉宫 七言绝句 杜审言 弹筝人 燕脂
原文传递
古筝、新筝系列谈之二 高深莫测话入门
17
作者 王天一 《小演奏家》 2003年第8期42-42,共1页
现任辽宁省葫芦岛市委秘书长王天一,多年来出于对传统的中国音乐的爱好,潜心于古筝、新筝理论研究,曲目创作,并致力于古筝、新筝人才的培养。他的积极努力和已经取得的显著成就,在国内外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本期开始我们将... 现任辽宁省葫芦岛市委秘书长王天一,多年来出于对传统的中国音乐的爱好,潜心于古筝、新筝理论研究,曲目创作,并致力于古筝、新筝人才的培养。他的积极努力和已经取得的显著成就,在国内外音乐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发由王天一先生撰写的《典雅迷人话古筝》、《古筝、新筝系列谈》,介绍他多年来对于古筝,新筝艺术的研究与感受。本系列谈本刊将分期刊发。此系列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典雅迷人话古筝》、《高深莫测话入门》、《颤按推揉话基础》、《苦实巧练话真功》、《综合呈现话语言》、《一以贯之话持久》、《中西合璧话接轨》,《继承发展话创新》、《茫茫九派话当前》、《与时俱进话未来》。本期为第二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 新筝 民族乐器 弹筝姿态 基本指法 演奏技法
原文传递
荀勖律笛制作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克仁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64,共13页
西晋泰始十年(274)由荀勖主持的律笛制作过程以及前因后果,一直相当完整地记载于《宋书·律历志》。本文尝试挖掘与解读此制作真相,关键点如下:上述史料对荀勖如何提取管口校正量的依据有确切交待;上述史料存在指明律笛管径如何分... 西晋泰始十年(274)由荀勖主持的律笛制作过程以及前因后果,一直相当完整地记载于《宋书·律历志》。本文尝试挖掘与解读此制作真相,关键点如下:上述史料对荀勖如何提取管口校正量的依据有确切交待;上述史料存在指明律笛管径如何分配的可循线索;律笛七个孔音的精校参照,取法于三分损益律的弦法演奏。荀勖律笛制作法,其实可一言蔽之,即在合符律制的笛孔位置上,修成以合符律法的吹奏音高。就此它原本按律法算定的七个孔位都发生了无须再去顾及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口校正 律笛毛坯 管径典制 弹筝修孔 琴律 筒音校正
原文传递
古筝流变刍议——兼论汉京房“五音准”与古筝形制之关系
19
作者 王燮 《形象史学》 2011年第1期176-184,共9页
筝通常被称为'古筝',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所以有'古筝'之说,是因为这种乐器至少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但有关它的起源,却因为相关记载的缺失,而导致众说纷纭。一筝的起源根据记载,筝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已经广泛流行了... 筝通常被称为'古筝',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所以有'古筝'之说,是因为这种乐器至少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但有关它的起源,却因为相关记载的缺失,而导致众说纷纭。一筝的起源根据记载,筝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已经广泛流行了,《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的李斯所作'谏逐客令'中曾说'夫击瓮叩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谏逐客令'写作于秦王政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3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拨乐器 秦国 有关 五音 起源 弹筝 耳者 逐客令 古筝
原文传递
萧关赋
20
作者 马国文 《六盘山》 2015年第5期59-60,共2页
雄哉萧关1!矗六盘山下,踞乌氏2故地。秦汉名塞,盛唐重镇。崇崇兮关中屏障,嵯峨兮西陲藩篱。秦风3咽喉,关陇4要地。长城亘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群峰环拱,深谷险阻;金城汤池,享有美誉。攀山傍水,顺势而筑,背倚弹筝峡5... 雄哉萧关1!矗六盘山下,踞乌氏2故地。秦汉名塞,盛唐重镇。崇崇兮关中屏障,嵯峨兮西陲藩篱。秦风3咽喉,关陇4要地。长城亘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群峰环拱,深谷险阻;金城汤池,享有美誉。攀山傍水,顺势而筑,背倚弹筝峡5,力揽陇山6口,携六盘而拥泾水,一夫当关万骑愁;藏风纳水,进可攻退能守,先辈智慧数一流。壮哉萧关!高居陇上,人杰地灵。自古兵家征战地,群英逐鹿大西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关 万骑 牛富 弹筝 能守 秦风 泾水 关陇 汉名 一夫当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