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人SMD模型参数对人群-结构耦合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彩锋 高世桥 +1 位作者 牛少华 刘海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97,共7页
分析行人单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中模型参数的随机特性,建立步行人群-结构耦合自由振动方程,采用复模态法求解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研究行人频率、阻尼比和弹性质量对结构基频和阻尼比变化率的影响;应用Monte-Carlo仿真,... 分析行人单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中模型参数的随机特性,建立步行人群-结构耦合自由振动方程,采用复模态法求解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研究行人频率、阻尼比和弹性质量对结构基频和阻尼比变化率的影响;应用Monte-Carlo仿真,得到不同频率结构在不同的人群与结构质量比下的基频和阻尼比的95%及5%分位点。分析表明,当空载结构与行人的频率比约为1.1时,结构基频和阻尼比的变化率最大;空载结构基频离行人频率范围较近时,质量比增大会使结构基频和阻尼比的随机散布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弹簧-质量-阻尼器 步行人群 基频 耦合作用
下载PDF
竖向行人-结构相互作用中的行人MD及SMD模型参数识别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梦诗 陈隽 徐若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4-821,共8页
大跨轻柔结构易出现行人荷载下的振动舒适度问题,行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准确预测人致结构振动的关键难题之一。通过一低频人行桥的小组行人试验,研究了两种竖向人-结相互作用模型的参数及其适用性问题。首先由试验获得空桥和有行人时... 大跨轻柔结构易出现行人荷载下的振动舒适度问题,行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准确预测人致结构振动的关键难题之一。通过一低频人行桥的小组行人试验,研究了两种竖向人-结相互作用模型的参数及其适用性问题。首先由试验获得空桥和有行人时的系统频响函数。随后,将行人的质量-阻尼器(Mass-Damper,MD)模型和本文建议的弹簧-质量-阻尼器(Spring-Mass-Damper,SMD)模型,分别与结构耦合并推导耦合系统的频响函数理论表达式,再拟合实测值识别MD和SMD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行人对结构质量贡献约为体重的40%,阻尼贡献为1400kg/s。行人SMD模型的自振频率约为1.9Hz,阻尼比约30%。行人SMD模型参数尚无其他文献报道,与不同姿态静止人体的SMD参数的对比说明了结果的合理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解释了MD模型的局限性,建议采用SMD模型模拟竖向行人-结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相互作用 振动舒适度 质量-阻尼模型 弹簧-质量-阻尼模型
下载PDF
人体分布式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识别
3
作者 陈哲瑶 王浩祺 +2 位作者 陈隽 赵咏芳 郭海玲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8-1475,共8页
建立人体动力学模型获取人体自振频率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工程、航空航天、康复医学等许多领域的共性科学问题,以往研究最常采用的弹簧-质量块-阻尼器集中质量模型,与实际人体质量、刚度沿身高的分布式特性并不相符。本研究提出... 建立人体动力学模型获取人体自振频率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工程、航空航天、康复医学等许多领域的共性科学问题,以往研究最常采用的弹簧-质量块-阻尼器集中质量模型,与实际人体质量、刚度沿身高的分布式特性并不相符。本研究提出含有生物自驱力的人体分布参数动力模型,理论上推导了自振频率的表达式,并据此提出了基于步态测试技术的频率识别算法。组织了247名测试者进行步态试验,识别了每位测试者的人体刚度和自振频率,进一步研究了识别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并通过与以往研究结果对比、不同年龄段统计分析等,多角度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力学模型 参数识别 分布参数模型 弹簧-质量-阻尼模型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大木作结构斗竖向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大峰 赵鸿铁 +1 位作者 薛建阳 张鹏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3期56-61,共6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seismic isolation、seismic absorption and the limiting strength of Dougong under the seismic vertical action in Chinese timber structure, by following the building regulation of Y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seismic isolation、seismic absorption and the limiting strength of Dougong under the seismic vertical action in Chinese timber structure, by following the building regulation of Ying Zao Fa Shi published in Song Dynasty (960A.D. —1279 A.D.) in China history, the three Dougong models with the scale of 1/3.52 of the prototype structure are made, and on which the limiting strength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on is observed, and the relevant P-△ curves are drawn simultaneously. The tested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vertical load,(1)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Dougong can be regarded as linear-elastic mechanic model with varied modulus of elasticity, and expressed with SDOF system; (2) the first cause of the destruction of Dougong is the break of the midmost of Huagong;(3) Dougo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obviously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Chinese timber structure due to the sdismic vertical transmissibility is approximate to 0.019;and ⑷ under the normal condition, the material strain and stress of Dougong are very small, and no more than 1/7 of the limiting, so the abundance of the material strength is quite large. This ensures that many Chinese ancient wooden structures have survived many violent earthquakes and stood over one thousand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栱 竖向承载力 隔震 减震 质量-弹簧-阻尼模型 变刚度线弹性模型 古代 中国 木结构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加筋道路机理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兴强 闫澍旺 邓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4-98,共5页
根据所提出的土工格栅与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 ,编制了加筋土的动力有限元分析程序G -D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加州大学UCLA加筋挡土墙实测值一致 ,同时利用编制的分析程序对在路面下铺设土工格栅的道路模型和不加筋道路模型进行动力响应... 根据所提出的土工格栅与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 ,编制了加筋土的动力有限元分析程序G -D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加州大学UCLA加筋挡土墙实测值一致 ,同时利用编制的分析程序对在路面下铺设土工格栅的道路模型和不加筋道路模型进行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研究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 ,揭示了土工格栅与土动力相互作用机理 ,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土工格栅与土动力相互作用 非线性弹簧-阻尼延迟-质量 加筋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