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支化聚合物破乳剂HPO-1在强乳化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范凤艳 杨郭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191,共7页
为了提高强乳化含油污水的破乳处理效率,以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和复合脂肪酸单体FO-1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破乳剂HPO-1,采用红外光谱图和核磁1HNMR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界面活性,考察了破乳剂投加量、温度、... 为了提高强乳化含油污水的破乳处理效率,以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和复合脂肪酸单体FO-1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破乳剂HPO-1,采用红外光谱图和核磁1HNMR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界面活性,考察了破乳剂投加量、温度、沉降时间和污水矿化度对HPO-1破乳效果的影响,并与现场用破乳剂XCP-16S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HPO-1的界面活性和破乳性能均明显优于XCP-16S,当HPO-1投加量为50 mg/L,温度为30℃,沉降时间为30 min,污水矿化度为8 350 mg/L时,其脱油效率可以达到90.8%,破乳处理后水相中HPO-1的残留量小于0.5 mg/L。HPO-1对海上A油田某采油平台强乳化含油污水的现场破乳处理效果较好,沉降时间大于30 min后,脱油效率即可以达到9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HPO-1能够满足强乳化含油污水快速高效破乳处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强乳化 超支化聚合物 破乳剂 破乳效果
下载PDF
强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易凡 陈龙 +1 位作者 师涛 姚惠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6-473,共8页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强弱对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驱油效果影响较大,为了增强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乳化性能、提高驱油效率,将具有良好界面活性的阴-非双子表面活性剂GEY-2和具有较强乳化能力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501复配,研制出...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强弱对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驱油效果影响较大,为了增强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的乳化性能、提高驱油效率,将具有良好界面活性的阴-非双子表面活性剂GEY-2和具有较强乳化能力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501复配,研制出了一种适合低渗透油藏的强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强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和耐盐性能,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配方为2000 mg/L GEY-2+3000 mg/L 6501的驱油体系仍能保持10mN/m超低数量级的油水界面张力,该驱油体系与储层原油按照7∶3所形成乳状液在75℃下放置10 min和100 min后的乳化水率仍能达到90.2%和61.2%,具有较高的乳化性能。该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吸附性能,可以减少驱油剂的浪费,有效保证驱油效果。该驱油体系对低渗透岩心的驱油效果较好,当岩心渗透率为11.38×10μm^(2)时,水驱结束后注入0.5 PV强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可使采收率继续提高20%以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H油田低渗区块实施强乳化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措施后,注入井压力有所升高,对应油井日产油量从措施前的2.20 t升至5.41 t,平均含水率从措施前的89.2%降低至71.5%,达到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复合表面活性剂 强乳化性能 界面活性 驱油效果
下载PDF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评价及应用
3
作者 张翔宇 孙玉海 +4 位作者 渠慧敏 毛振强 徐永辉 齐迪 王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9,共7页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品G-3,进行了不同浓度时的乳化性能和驱油性能评价,并结合微观刻蚀玻璃模型阐明了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0.0039 mN/m,此时能与原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状液液滴粒径为12μm;对于渗透率为6.966 mD的岩心,水驱后注入0.5 PV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G-3溶液,再次水驱采收率提高值达9.6%,降压率达17.4%;微观驱油机理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乳化聚并。该驱油技术在胜利油田低渗透区块进行了矿场试验,实施后区块水井的注入能力提高了2倍,油井的日增油量为5.7 t/d,含水率下降了11.0%,截至2023年6月区块累积增油量为1791 t,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设计 高活性 强乳化 低渗透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 性能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