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前臂肌肉MRI特点
1
作者 李颖 朱颖 +3 位作者 郑艺明 张巍 王朝霞 袁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8-653,共6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1,DM1)前臂肌肉MRI改变规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基因检查确诊DM1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和病理资料,进行前臂肌肉MRI检查,分析T1WI序列上前臂肌肉脂肪化和短反转时间恢... 目的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1,DM1)前臂肌肉MRI改变规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基因检查确诊DM1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和病理资料,进行前臂肌肉MRI检查,分析T1WI序列上前臂肌肉脂肪化和短反转时间恢复序列水肿规律,对前臂各肌肉的脂肪化及水肿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与年龄、病程、上肢远端无力之间的关系。结果23例患者发病年龄17~60岁,平均(34.3±12.2)岁,病程5(3,9)年,临床主要表现双手远端的发僵及无力,伴随脱发和多睡。肌肉MRI显示指深屈肌脂肪化评分为4.0(3.0,4.0)分、拇长屈肌4.0(3.0,4.0)分、拇短伸肌2.0(1.0,2.5)分、拇长展肌2.0(0.5,2.5)分、拇长伸肌2.0(1.0,2.0)分、指浅屈肌2.0(0.5,2.5)分、旋后肌2.0(1.0,2.0)分,其他肌肉1.0分,其中旋前圆肌为1.0(0.0,1.0)。9例出现指深屈肌萎缩,6例出现拇长屈肌萎缩,11例出现旋前圆肌肥大。肌肉水肿以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指浅屈肌最为明显,而肱桡肌、旋前圆肌未见水肿。骨骼肌MRI平均脂肪化评分与年龄、病程无相关,与肌力总评分(r=-0.590,P<0.01)相关;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平均脂肪化评分分别与握力存在相关(r=-0.754,P<0.01和r=-0.699,P<0.01),与年龄、病程无相关。结论DM1患者前臂肌肉MRI检查可见相对特异的选择性肌肉受累分布,并可以评估肌无力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1 骨骼 磁共振成像 指深屈 拇长屈 萎缩
下载PDF
以早发糖尿病首诊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1例
2
作者 万金晶 赵立玲 金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0-934,共5页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1例以早发糖尿病和肌力下降为表现的DM1患者。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1例以早发糖尿病和肌力下降为表现的DM1患者。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ystrophia myotonica protein kinase,DMPK)基因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三核苷酸CTG重复大于100次,DM1诊断明确。对于合并肌肉症状等多系统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DM1这一罕见疾病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强直性营养不良1 强直性营养不良蛋白激酶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眼部症状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阎雪晶 欧阳嶷 +4 位作者 何志义 崔小雪 朱华倩 史铭宇 王欣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5个家系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患者眼部表现,总结其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总结5个家系已确诊的患者进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MPK)基因CTG重复次数,归纳患者临床症状及特点。结果患者均表现为肌无力、肌强... 目的分析5个家系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患者眼部表现,总结其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总结5个家系已确诊的患者进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MPK)基因CTG重复次数,归纳患者临床症状及特点。结果患者均表现为肌无力、肌强直;患者均患白内障,有视物模糊、上睑下垂等表现;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强直电位;裂隙灯显微镜及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提示周边后囊前皮质片状混浊;4例患者DMPK基因CTG重复>50次,2例DMPK基因CTG重复50次。结论眼部症状是DM1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严重程度与CTG重复序列数之间并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1 眼部症状 白内障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患者临床病理及基因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迎新 陶定波 +4 位作者 华正宇 关宏伟 梁战华 许晶 董翔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总结4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DM1)患者临床、肌电图(EMG)、肌肉活检及基因诊断结果。方法对4例经临床、EMG诊断的DM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外周血DM1和DM2基因检测。结果 2例中年男患左尺侧腕屈肌活检呈现典型DM1肌肉病理特点:大量肌... 目的总结4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DM1)患者临床、肌电图(EMG)、肌肉活检及基因诊断结果。方法对4例经临床、EMG诊断的DM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外周血DM1和DM2基因检测。结果 2例中年男患左尺侧腕屈肌活检呈现典型DM1肌肉病理特点:大量肌细胞核内移,Ⅰ型肌纤维萎缩,Ⅱ型肌纤维肥大。1例中年男患左腓肠肌活检示神经肌肉疾病晚期病理改变。基因检测结果均证实为DM1。1例青年女患右股外侧肌活检基本正常,第1次基因检测DM1和DM2基因正常,第2次和第3次基因检测证实为DM1。结论 DM1患者确诊需进行临床、EMG、肌肉病理、基因检测综合评价。由于取材部位选择不当或处于疾病晚期,肌肉活检不能提供典型证据。基因检测是诊断DM1的金标准,但有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对于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合的情况应注意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症1 肉活检 基因检测
下载PDF
以胸痛和晕厥为主要症状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1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颖 刘喷飓 +1 位作者 袁云 冯立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26-627,共2页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ystrophy myotonia type 1,DM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系统受累疾病,1909年STEINERT首先报告,由位于19q13.3DMPK基因出现大于50次的CTG重复导致患者出现四肢远端的无力伴随肌肉强直、内分泌障碍、白内障、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1 猝死 肉活检
下载PDF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患儿临床特征及LAMA2变异分析:病例报告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丽 汤雯敏 宋元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8-613,共6页
LAMA2双等位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CMD1A)。该研究患儿为19月龄男孩,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伴血清肌酸激酶、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遗传学分析发现患儿LAMA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其中母源性c.7147C>T(p.Ala2... LAMA2双等位基因致病性变异导致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CMD1A)。该研究患儿为19月龄男孩,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伴血清肌酸激酶、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遗传学分析发现患儿LAMA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其中母源性c.7147C>T(p.Ala2383Ter)为已报道的无义变异,而父源性c.85518552insAA(p.Ile2852ArgfsTer2)为未报道的移码变异,且根据ACMG指南确定为致病性变异。该患儿最终确诊为CMD1A。国内外文献复习发现:该病患儿多在生后6个月内起病,以严重的运动发育落后为特点,伴有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可有脑白质受累的影像学改变;LAMA2基因变异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且绝大部分属于零效变异;目前CMD1A患儿无特异性治疗,远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营养不良1A LAMA2基因 变异 儿童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G重复次数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明睿 叶伟杰 +3 位作者 刘尊敬 孙青 王丽 汪仁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总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3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肌电图、肌肉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3例患者(男性1例)均为成年起病,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无力和肌强直;2例... 目的总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3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肌电图、肌肉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3例患者(男性1例)均为成年起病,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无力和肌强直;2例患者存在眼外肌或面肌无力;1例伴随前额脱发;2例存在心脏传导紊乱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左前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出现脑白质病变.3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DMPK基因3'非翻译区的突变CTG重复次数分别为104、150、299,均大于50次.3例患者肌电图检查所检肌肉均可见肌强直放电.结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肌无力主要出现在远端肌群,心脏传导紊乱和脑白质病变是其多系统受累的显著表现.肌电图可以发现临床下肌强直放电,是最敏感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1 强直 无力 CTG重复 强直性营养不良蛋白激酶基因 心律失常
下载PDF
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欣秀 钟京梓 +2 位作者 官红林 张敏 蓝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5-1019,共5页
本文报道1例LMNA基因新发剪接杂合突变所致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LGMD1B)。患儿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行走乏力,肩胛带肌和下肢近端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4级,Gower征(+);CK779U/L;肌肉病理HE染色提示肌营养... 本文报道1例LMNA基因新发剪接杂合突变所致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LGMD1B)。患儿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行走乏力,肩胛带肌和下肢近端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张力正常,上肢肌力4级、下肢肌力4级,Gower征(+);CK779U/L;肌肉病理HE染色提示肌营养不良表现,免疫组化显示LaminA蛋白表达无明显减少;二代基因测序显示患儿LMNA基因存在新发的c.810+2T>C剪接位点杂合突变,其父母LMNA基因该位点正常。GERP++RS软件预测该突变位点具有高度保守性;HumanSpliceFinder和Spliceman软件预测该突变可能为致病性突变;ExPASy预测新的剪接变体氨基酸序列变短。转录组测序提示患者肌肉的mRNA存在两种序列:一种为正常序列,占92.2%;另一种为部分4号内含子保留,占7.8%,即异常剪接变体。LGMD1B是由位于常染色体1q22的LMNA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本研究的发现扩展了LMNA基因突变谱,为LGMD1B诊断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营养不良1B LMNA基因 剪接突变 儿童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肌肉症状与特征性血清学指标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向栩莹 孙洲 +3 位作者 陈晓露 孙沁 钟玉馨 曹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49-454,共6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DM)患者的肌肉症状及特征性血清学指标,发现其目前较少关注的临床特征,为DM1与其他肌强直性综合征疾病的的初步鉴别提供线索。方法对武汉市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经DMPK基因检测诊... 目的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DM)患者的肌肉症状及特征性血清学指标,发现其目前较少关注的临床特征,为DM1与其他肌强直性综合征疾病的的初步鉴别提供线索。方法对武汉市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经DMPK基因检测诊断DM1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得到21例进行症状的分析,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诊断为DM1的11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搜集,讨论临床患者肌肉症状特点,探究DM1患者的血清学检测中较其他肌病相对特异的指标。结果 21例基因检测患者中,首发症状为肌强直者11例,肌无力者10例,肌萎缩者3例;住院患者11例,行血电解质检测10例,其中血钠或血钾水平异常6例;行血免疫球蛋白G检测5例,其中血免疫球蛋白G降低者4例。结论肌强直是DM1较为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血免疫球蛋白G水平降低,血钠及血钾升高为DM1特征性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1 强直 血电解质 血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患者5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鄢莉 洪道俊 +1 位作者 高旭光 张俊 《农垦医学》 2019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DM1)患者临床、肌电图(EMG)、肌肉活检病理、基因诊断、脑MRI特点。方法:对5例经临床表现、EMG、肌肉病理、基因诊断为DM1患者进行脑MRI检查。结果:5例DM1患者脑MRI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病变,病变程度...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DM1)患者临床、肌电图(EMG)、肌肉活检病理、基因诊断、脑MRI特点。方法:对5例经临床表现、EMG、肌肉病理、基因诊断为DM1患者进行脑MRI检查。结果:5例DM1患者脑MRI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病变,病变程度与病程有关,主要起自侧脑室周围及皮髓交界处,病程较长者累及皮质下,可出现脑萎缩,相对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体征不明显。结论:DM1患者除需注意肌肉、眼部病变、内分泌改变、心脏损害等系统损害外,亦应常规行脑MRI检查,重视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对病情有更全面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症1 临床表现 脑白质病变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许可 郭应坤 许华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心肌病是目前导致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种准确且高度可重复的技术,其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成像(late gad... 心肌病是目前导致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种准确且高度可重复的技术,其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d, LGE)在诊断和临床治疗DMD心肌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T1 mapping、T2mapping、特征追踪等新技术在DMD心肌病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DMD的CMR研究广泛地分析了心脏受累的模式,但尚未确定心脏受损随时间的演变以及CMR对超声心动图的附加价值及相关结果的预后意义。因此,笔者拟对DMD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及CMR在DMD心肌病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MD患者心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定量评估及危险分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营养不良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 T2 mapping 延迟强化 特征追踪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患者呼吸功能改变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爱华 严志敏 +1 位作者 李焕银 赵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67-2669,共3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呼吸功能的改变规律。方法 15例DM1患者均行骨骼肌活检和三引物PCR法萎缩性肌强直蛋白激酶基因(DMPK)的3'端不翻译区三核苷酸(CTG)重复序列扩增检测。患者均进行肺功能与呼吸肌...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呼吸功能的改变规律。方法 15例DM1患者均行骨骼肌活检和三引物PCR法萎缩性肌强直蛋白激酶基因(DMPK)的3'端不翻译区三核苷酸(CTG)重复序列扩增检测。患者均进行肺功能与呼吸肌功能检测。同时选取15例参加体检的年龄匹配的健康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5例确诊的DM1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24~45[平均(31.37±5.27)]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双手力弱(14例)和(或)肌强直(12例),患者均存在肌强直现象,出现"斧头脸"9例,出现颈部力弱7例,出现运动后呼吸困难2例;1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出现肌膜下肌浆块物质13例,出现明显核内移现象11例,萎缩肌纤维以Ⅰ型为主8例。15例患者DMPK基因均存在CTG异常重复,其重复次数均大于50次。DM1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值较预占值的百分比显著下降,具体为肺活量[VC(69.33±17.24)%]、用力肺活量[FVC(65.23±16.5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7.28±17.50)%]、最高呼气流速[PEF,(69.16±17.65)%]、肺总量[TLC,(51.23±14.79)%]、最大分钟自主通气量[MVV,(51.61±15.38)%]的显著下降,而FEV1/FVC%正常。呼吸肌功能损害表现为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分别下降至预占值的[(45.54±10.47)%]和[(54.29±12.66)%],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同时重度下降者第0.1秒口腔闭合压(P0.1)升高。结论肌肉活检和三引物PCR是DM1的重要诊断方法。DM1患者较早存在呼吸肌无力现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1 三引物PCR 肺功能 呼吸功能
下载PDF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C型1例临床特点和FKRP基因突变分析
13
作者 洪晓文 陈燕惠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5-768,共4页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C型(MDCl C)是由FKRP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该文报道1例MDCl C患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患儿,男,8月龄,因发育落后就诊。临床表现为翻身不佳、独坐不稳,肌张力低下,膝腱、跟腱反射不能引出,表情刻板,眼内斜...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C型(MDCl C)是由FKRP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引起。该文报道1例MDCl C患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患儿,男,8月龄,因发育落后就诊。临床表现为翻身不佳、独坐不稳,肌张力低下,膝腱、跟腱反射不能引出,表情刻板,眼内斜视。基因检测证实患儿FKRP基因存在c.350C>G和c.1303C>T复合杂合突变;c.350C>G来自于母亲,为已报道的致病性错义突变;c.1303C>T来自于父亲,是新发错义突变,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其有致病可能。结合患儿早发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的临床特征和FKRP基因突变测序结果,确诊为MDC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营养不良1C Fukutin相关蛋白 FKRP基因 α-抗萎缩相关糖蛋白 婴儿
下载PDF
LMNA基因新生突变相关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梅道启 王媛 +1 位作者 陈国洪 梅世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了解LMNA基因突变相关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LGMD 1B)的临床表型、诊断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LMNA基因新生突变引起的LGMD 1B患儿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5岁,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明显无力、... 目的了解LMNA基因突变相关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LGMD 1B)的临床表型、诊断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LMNA基因新生突变引起的LGMD 1B患儿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5岁,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明显无力、上肢轻度无力。基因检测显示LMNA基因存在c.1580G>C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第527号氨基酸由Arg变为Pro。患儿父母、2个姐姐及妹妹在该位点均为野生型。患儿确诊为LMNA基因新生突变引起的LGMD 1B型。LMNA基因为LGMD 1B的致病基因。基因突变引起肌细胞功能蛋白异常,累及肌纤维所有结构。结论 LMNA基因检测可早期诊断LGMD 1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营养不良1B LMNA基因 新生突变
下载PDF
面肩肱肌营养不良区基因FRG1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9-812,共4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对人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相关基因FRG1和蛋白质(FRG1P)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讨生物信息学在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基因研究中的作用.以人类基因数据库为基础,利用BioEdit,DNAMAN,Vector NTI等工具软件以及SMA...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对人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相关基因FRG1和蛋白质(FRG1P)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讨生物信息学在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基因研究中的作用.以人类基因数据库为基础,利用BioEdit,DNAMAN,Vector NTI等工具软件以及SMART,Inter ProScan,CPHmodels等在线工具,对FRG1P进行了基本性质分析、分子进化分析、三维结构建模、相互作用蛋白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文献查询,对FRG1P的分子生物学给予较全面的评述,FRG1P是研究分子进化的很好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面肩肱营养不良 FRG1
下载PDF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2例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16
作者 赵国柱 唐家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LMNA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患儿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技术对可能致病突变位点进行筛查和验证;通过查阅文献、生物信息学分析、肌肉组... 目的探讨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LMNA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患儿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技术对可能致病突变位点进行筛查和验证;通过查阅文献、生物信息学分析、肌肉组织活检分析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患儿男、女各1例,分别为3岁6个月和4岁;均表现为走路困难,易疲劳,四肢肌力下降;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均上升,肌电图未见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示肌纤维大小不等,肌纤维内细胞核数量明显增加,符合肌营养不良表现。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儿均存在LMNA基因突变,分别为c. 67 C>T(p.P 23 S)以及c. 1039 G>T(p.E 347 X)杂合突变,其中c. 67 C>T未见报道;生物信息学提示该位点致病,且在不同的物种间保守。结论基因检测有助肢带型肌营养不良1B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营养不良1B LMNA基因 分子学检测
下载PDF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永洪 龙跃生 +6 位作者 蔡莉莉 王海龙 马彪 傅君毅 夏勇 李新毅 解龙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一考虑诊断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0PMD)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经包括先证者在内的16位家族成员同意,收集其血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验证分析。结... 目的探讨一考虑诊断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0PMD)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经包括先证者在内的16位家族成员同意,收集其血样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验证分析。结果该家系成员男性患者起病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而后开始逐渐出现以发音及吞咽困难为表现的咽部肌群和肢体乏力为表现的四肢近端肌群受累,而女性患者则往往以吞咽困难为首发表现。参与基因检测的家族成员中共发现10位存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核l(PABPN1)基因的(GCG)6重复异常拷贝为(GCG)10,从而导致了丙氨酸的扩增。结论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是确诊及预防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的关键,眼睑下垂可能为携带(GCG)10突变男性OPMD患者的首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下垂 吞咽困难 眼咽营养不良 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核l(PABPN1)基因
下载PDF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两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点分析
18
作者 曹春艳 杨康 +2 位作者 刘信颐 戚纪胜 杜敢琴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10月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2个DM1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肌电图、肌肉MRI检查明确患者的肌肉病变情况,应用重复引物PCR技术检测患者...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10月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2个DM1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肌电图、肌肉MRI检查明确患者的肌肉病变情况,应用重复引物PCR技术检测患者DMPK基因3’端非编码区CTG重复数。结果2个家系中患者存在临床异质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受累症状(肌无力、肌萎缩),体征表现为肢体无力、"斧头脸"、叩击性肌强直和"肌球征"等,全身多系统受累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白内障、消化道症状、疲劳或嗜睡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等。患者肌电图表现为肌强直电位、肌源性损害,肌肉MRI表现为肌肉脂肪化和肌肉萎缩,病变以腓肠肌为主。患者DMPK基因3’端非编码区CTG重复数均超过50次或100次。结论除注意DM1患者的骨骼肌受累症状外,临床医师还应注意患者可伴有心脏、眼睛、呼吸、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全身多系统受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1 临床特点 遗传特点 家系研究
原文传递
先天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1例
19
作者 吕少广 刘芳 +2 位作者 栗静 梁如佳 吕红艳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累及肌肉、心脏、晶状体、内分泌腺、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分为先天型DM1、儿童型DM1、经典成人型DM1、轻症晚发型DM1共4型。先天型DM1症状重、...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累及肌肉、心脏、晶状体、内分泌腺、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分为先天型DM1、儿童型DM1、经典成人型DM1、轻症晚发型DM1共4型。先天型DM1症状重、病死率高,目前国内仅查到1篇文献报道,且患儿于生后28 d内死亡。本文报告1例目前生长发育良好的先天型DM1患儿的临床特征、DMPK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营养不良1 dmPK基因 CTG三核苷酸重复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核膜营养不良显示促成肌肉再生Rb-MyoD途径破裂的转录指纹
20
作者 Bakay M. Melcon G. +1 位作者 E.P. Hoffman 高宗恩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38-39,共2页
Mutations of lamin A/C (LMNA) cause a wide range of human disorders, including progeria, lipodystrophy, neuropathies and autosomal dominant Emery-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 (EDMD). EDMD is also caused by X-linked rec... Mutations of lamin A/C (LMNA) cause a wide range of human disorders, including progeria, lipodystrophy, neuropathies and autosomal dominant Emery-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 (EDMD). EDMD is also caused by X-linked recessive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of emerin, another component of the inner nuclear lamina that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LMNA. One model for disease pathogenesis of LMNA and emerin mutations is cellspecific perturbations of the mRNA transcriptome in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cells. To test this model, we studied 125 human muscle biopsies from 13 diagnostic groups (125 U133A, 125 U133B microarrays), including EDMD patients with LMNA and emerin mutations. A Visual and Statistical Data Analyzer (VISDA) algorithm was used to statistically model cluster hierarchy, resulting in a tree of phenotypic classifications. Validations of the diagnostic tree included permutations of U133A and U133B arrays, and use of two probe set algorithms (MAS5.0 and MBE1). This showed that the two nuclear envelope defects (EDMD LMNA, EDMD emerin) were highly related disorders and were also related to fas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 (FSHD). FSHD has recently been hypothesized to involve abnormal interactions of chromatin with the nuclear envelope. To identify disease-specific transcripts for EDMD, we applied a leave-one-out (LOO) cross-validation approach using LMNA patient muscle as a test data set, with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validations in both LMNA and emerin patient muscle. A high proportion of top-ranked and validated transcripts were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pathway involving Rb1 and MyoD during muscle regeneration (CRI-1, CREBBP, NapIL1, ECREBBP/p300), where each was specifically upregulated in EDMD. Using a muscle regeneration time series (27 time points) we develop a transcriptional model for downstream consequences of LMNA and emerin mutations. We propose that key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uclear envelope and Rb and MyoD fail in EDMD at the point of myoblast exit from the cell cycle, leading to poorly coordinated phosphorylation and acetylation steps. Our data is consistent with mutations of nuclear lamina components leading to destabilization of the transcriptome in differentiated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转录 脂肪营养不良 肉再生 Rb1 MYOD 核膜 面肩肱营养不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