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辛东玫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偏瘫型脑瘫患儿开展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韶关市武江区粤北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8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强... 目的分析偏瘫型脑瘫患儿开展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韶关市武江区粤北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8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2.41%)(P<0.05)。治疗4周后,2组腕屈肌、肘屈肌改良Ashworth分级(grassland improvement caodi goiliang,MAS)得分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患儿腕屈肌、肘屈肌MAS得分较常规组更低(P<0.05)。治疗4周后,2组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2(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PDMS-2,PDMS-2FM)得分以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88,GMFM-88)得分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患儿PDMS-2FM得分以及GMFM-88得分较常规组更高(P<0.05)。治疗4周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儿FMA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偏瘫型脑瘫患儿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够降低患儿肌张力,提升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 偏瘫型脑瘫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马海霞 李晓曦 +2 位作者 桑琳 李红英 杨亚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重复的练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每天4h,每周6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 功能 偏瘫
下载PDF
针刺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金华 张惠佳 +4 位作者 王益梅 颜华 郭春光 胡继红 周平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4-866,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1]。偏瘫型CP患儿患侧上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协调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1]。偏瘫型CP患儿患侧上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协调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儿使用患侧上肢减少、甚至不使用,形成“习得性废用”,从而影响患儿认知及运动能力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患儿 上肢功能 针刺配合 偏瘫 中枢性运动障碍 发育缺陷 患侧上肢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姜艳 王应良 石秀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颅脑外伤偏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有目的作业治疗。治疗组使用连手棉袖套限制健侧上肢。疗程12周。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用上...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颅脑外伤偏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有目的作业治疗。治疗组使用连手棉袖套限制健侧上肢。疗程12周。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用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分级与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患肢及手功能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偏瘫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康复
下载PDF
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邢春燕 孙克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8-811,共4页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 therapy,CI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习得性废用(1earned nonuse)及相应的“塑形”技术(shaping technique)。研究显示,切断猴子...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 therapy,CI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习得性废用(1earned nonuse)及相应的“塑形”技术(shaping technique)。研究显示,切断猴子一侧前肢传入神经,会导致其不能有效使用该肢体.但是猴子能用其他肢体适应环境.反复强化使用健肢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儿童 习得性废用 治疗方法 动物实验 传入神经 适应环境 有效使用
下载PDF
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孔勉 白静蓉 +1 位作者 董小丽 温元强 《中国康复》 2008年第6期401-402,共2页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颅脑损伤致半身偏瘫患儿43例,分为强制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并指导家庭中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训练中不限制健肢活动;强制组则限制...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颅脑损伤致半身偏瘫患儿43例,分为强制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并指导家庭中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训练中不限制健肢活动;强制组则限制健肢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应用CIMT疗法,每天家庭训练时间为2h。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的动作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且强制组各评定指标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康复中应用ClMT可显著提高偏瘫患儿上肢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康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偏瘫 上肢功能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9
7
作者 董婕 吴卫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5-748,共4页
儿童偏瘫是儿童脑损伤后较常见的一种障碍类型。由于多种原因,偏瘫儿童患侧上肢功能改善比较困难,尤其是患手的功能。近年来提出用于儿童的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本文就目前此方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 偏瘫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患侧上肢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安芳 李小莉 +2 位作者 唐婷 向启灵 谢龙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2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强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Bobath治疗手法,强制组在Bobath治疗手法的基础上应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厚棉质连手手套限制健侧手的活动,对患...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强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Bobath治疗手法,强制组在Bobath治疗手法的基础上应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厚棉质连手手套限制健侧手的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反复的训练,疗程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手功能实用能力评定、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ADL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患肢及手功能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但强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改善偏瘫患儿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偏瘫患儿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影响
9
作者 张玲 张惠佳 +2 位作者 黄凤舞 罗卫红 黄琴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9期120-120,123,共2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影响。方法将44例出现主动抓握意识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结果 2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影响。方法将44例出现主动抓握意识的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2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结果 2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制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可提高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臂丛神经损伤 上肢 功能
下载PDF
1~6岁痉挛型偏瘫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剂量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琪 段军 +2 位作者 张亦泽 王帅 吴德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1~6岁痉挛型偏瘫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剂量与疗效,探讨有效提高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以及不影响非偏瘫侧运动功能发育的最合适剂量。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偏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观察1~6岁痉挛型偏瘫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剂量与疗效,探讨有效提高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以及不影响非偏瘫侧运动功能发育的最合适剂量。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偏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常规康复+CIMT治疗,每日4 h,每周5 d,连续3个月,对照组常规康复+CIMT治疗,每日6 h,每周5 d,连续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0 d、干预90 d非偏瘫侧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偏瘫侧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以及Carroll手功能试验评分。结果2组偏瘫侧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总运动商评分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偏瘫侧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总运动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偏瘫侧Carroll手功能试验评分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偏瘫侧Carroll手功能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运用在1~6岁痉挛型偏瘫儿童中可有效提高偏瘫侧运动功能,不影响非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发育的最合适剂量可能是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随机对照实验 分析疗效 治疗剂量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韩小燕 刘春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09,共7页
手功能受损是脑瘫患儿主要的功能障碍,患儿通常会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使用健侧活动,从而导致“习得性废用”现象[1-2].为了解决这一现象,Taub等[3]提出了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其治疗原... 手功能受损是脑瘫患儿主要的功能障碍,患儿通常会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使用健侧活动,从而导致“习得性废用”现象[1-2].为了解决这一现象,Taub等[3]提出了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其治疗原则包括三个方面: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患儿使用患侧肢体;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即重复性训练(repetitive task practice,RTP);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即适应性训练(adaptive task practice,ATP)或塑形技术(shaping);其中集中、强化训练患肢是治疗方案中最主要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性瘫痪患儿 上肢功能 系统 改良 强化训练 治疗方案 习得性废用
下载PDF
简化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伟 吴传军 +5 位作者 许光旭 洪忠贤 班友长 唐广东 陆伟 王艳 《中国康复》 2014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探讨简化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sCIMT)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9例,分为sCIMT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社区康复治疗3个月,sCIMT组在训练开始的第1个月,给... 目的:探讨简化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sCIMT)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9例,分为sCIMT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社区康复治疗3个月,sCIMT组在训练开始的第1个月,给予一个类似于拳击手套的装置,限制健侧手及腕关节的活动,同时给予sCIMT的行为技术治疗,后2个月同对照组社区康复方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sCIMT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2组U-FMA及BI评分均呈持续上升趋势(P<0.01,0.05);且sCIMT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简化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适合社区康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 脑卒中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患儿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杨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9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究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痉挛性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比两... 目的探究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偏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痉挛性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评分及精细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MBI和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评分(63.28±6.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71±6.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痉挛性偏瘫患儿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对于痉挛性偏瘫患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建议临床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偏瘫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运动功能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14
作者 席音音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9期191-193,共3页
偏瘫包括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全瘫。儿童偏瘫往往发生于脑损伤后,出现单侧手、臂功能障碍,特别是患侧上肢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视,故使患侧功能进一步恶化。近年来通过学者的不断研究,偏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已提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 偏瘫包括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全瘫。儿童偏瘫往往发生于脑损伤后,出现单侧手、臂功能障碍,特别是患侧上肢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视,故使患侧功能进一步恶化。近年来通过学者的不断研究,偏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已提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MCIMT),为了强化偏瘫儿童患侧肢体使用,改善功能障碍情况,本研究对目前MCIMT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偏瘫儿童 康复治疗 应用 改良 不完全性瘫痪 功能障碍 患侧上肢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马海霞 刘雪梅 +5 位作者 李红英 李晓曦 徐玲 桑琳 黄艳 杨亚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14-716,共3页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最初这一方法是用于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目前此方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已较为广泛,而且其理论原则在脑...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最初这一方法是用于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目前此方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已较为广泛,而且其理论原则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脑外伤、脑性瘫痪等多个领域也逐渐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就CIMT的研究及其在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康复 脑性瘫痪患儿 偏瘫 脑卒中患者 上肢功能障碍 下肢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接受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的卒中幸存者上肢功能的保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8期624-624,共1页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的目的是促进卒中后某一功能受损肢体的使用。治疗上肢受损时,每个工作日限制使用受累较轻的手臂数小时,连续2周。非常手段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评价(Extremity Const...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的目的是促进卒中后某一功能受损肢体的使用。治疗上肢受损时,每个工作日限制使用受累较轻的手臂数小时,连续2周。非常手段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评价(Extremity Constraint Induced Therapy Evaluation,EXCITE)试验以前已显示,这种干预对卒中后3~9个月的患者随访12个月时的疗效。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系的Wolf等对干预后24个月改善的保持情况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卒中后 幸存者 功能受损 限制使用 疗法评价 医学系
原文传递
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在脑瘫患儿上肢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璐 李庆雯 黄力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eonstraim-indueedmovement therapy,CIM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发展较快的康复疗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即“习得性废用”及与之相应的“塑形”技术=19世纪60年代,Taub等通过外科手术对猴子前肢去感觉传入...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eonstraim-indueedmovement therapy,CIM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发展较快的康复疗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即“习得性废用”及与之相应的“塑形”技术=19世纪60年代,Taub等通过外科手术对猴子前肢去感觉传入神经,术后猴子便不会在自然环境中使用该侧肢体,而学会用健侧肢体进行补偿失去的功能,出现了阳性强化过程,当神经系统的抑制解除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开始恢复后,猴子试网使用患侧肢体,但出现笨拙,无效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运动训练 上肢康复 脑瘫患儿 神经系统 习得性废用 侧肢体 康复疗法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作业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左月仙 李爱霞 杨花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疗法中的疗效。方法 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并...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疗法中的疗效。方法 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性瘫痪 作业治疗
下载PDF
国内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美萍 郭方玲 +1 位作者 王疆娜 孙威 《内江科技》 2020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本文就国内对脑瘫儿童运动康复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目前我国脑瘫儿童运动康复方法主要有:针对上肢的运动康复(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其它方法);针对下肢的运动康复(减重步行训练、步态训练、全身振动训练);针对... 本文就国内对脑瘫儿童运动康复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目前我国脑瘫儿童运动康复方法主要有:针对上肢的运动康复(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其它方法);针对下肢的运动康复(减重步行训练、步态训练、全身振动训练);针对躯干的运动康复(核心稳定性训练);全身整体运动康复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探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并整理具体运动方案,为将来脑瘫儿童运动康复的实际开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 脑瘫儿童 核心稳定性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 康复方法 步态训练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性瘫痪儿童
下载PDF
家庭康复运用CIMT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立 何小英 徐开寿 《新医学》 2014年第5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偏瘫型脑瘫患儿62例分为CIMT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普通康复训练,CIMT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CIMT治疗。采用以下量表对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并比较...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偏瘫型脑瘫患儿62例分为CIMT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普通康复训练,CIMT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CIMT治疗。采用以下量表对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结果,包括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上肢部分(MAS-UE)、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的FMA-UE、MAS-UE、UEFT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且CIMT组疗效优于对照组(FMA-UE:31.44±12.26 vs.25.52±10.71;MAS-UE:5.96±4.50 vs.3.65±4.48;UEFT:53.35±5.43 vs.42.44±2.10;Barthel指数:59.48±5.45 vs.56.41±4.75)(P均<0.05)。结论家庭康复中运用CIMT有助于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