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重视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关系的和谐
1
作者 溥德书 沈华山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2期48-50,共3页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现阶段在我国,干群关系、劳资关系、富人和穷人的关系是一种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其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度重视 强势阶层 弱势阶层 关系和谐
下载PDF
社会阶层分化与制度变迁的有偏性——基于制度供求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3-55,共3页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制度的需求、供给、均衡和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制度需求主体分化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四个利益诉求、价值理念、综合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同的主体。地方政府从制度供给主体即政府体系中分离出去,...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制度的需求、供给、均衡和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制度需求主体分化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四个利益诉求、价值理念、综合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同的主体。地方政府从制度供给主体即政府体系中分离出去,中央政府成为以政府合法性最大化为行事准则的、唯一合法的制度供给主体。中央政府在供给制度时倾向于与强势的制度需求主体合作,势必造成制度均衡和制度变迁的强势阶层偏向,从而并不存在不偏不倚的"中立"的制度安排和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分化 政府合法性 强势阶层偏向
下载PDF
快速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社会矛盾 被引量:73
3
作者 王春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社会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本文认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收入分化进入利益分化阶段,形成了以利益集团和强势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社会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本文认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收入分化进入利益分化阶段,形成了以利益集团和强势阶层为主导的刚性利益配置机制,纵观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势阶层和利益群体对其他阶层和群体进行利益掠夺的反应和结果。如果不从制度和法律上遏制利益群体的贪欲,制约他们的无作非为,压缩他们的利益空间,隔离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换,那么就不可能遏制中国当前不断扩大的利益分化势头,更无法缩小收入差别,更不能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使社会变得更公正、更和谐,社会矛盾更少的状况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分化 强势阶层 利益群体 社会矛盾
下载PDF
当代农民权利贫困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段匀雪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8,共4页
农民权利贫困与党的执政基础密切相关。农民阶层将长期成为党重要的执政基础。从政治、经济与文化三方面入手分析当代农民权利贫困的现状,分析农民权利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在农村执政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对于党的执政... 农民权利贫困与党的执政基础密切相关。农民阶层将长期成为党重要的执政基础。从政治、经济与文化三方面入手分析当代农民权利贫困的现状,分析农民权利贫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在农村执政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对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至关重要。同时,还应严重关注农村强势阶层的兴起对党的执政基础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权利贫困 影响 执政基础 强势阶层
下载PDF
前沿视点
5
《法治与社会》 2009年第1期66-67,共2页
改善民生问题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在《北京日报》撰文说,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理解是不一样的。具体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民众基本生存的底线问题。一个人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是有一个基本底线的,这就涉及到社会... 改善民生问题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在《北京日报》撰文说,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理解是不一样的。具体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民众基本生存的底线问题。一个人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是有一个基本底线的,这就涉及到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阶层关系 活下去 粗离婚率 强势阶层 吴忠民 竞争力 最低生活保障
下载PDF
再论需求溢出理论的心灵治理观——对张乾友教授商榷文章的致谢和反商榷
6
作者 刘太刚 《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1期33-35,共3页
拙文《心灵治理:公共管理学的新边疆——基于需求溢出理论和传统中国心灵治理范式的分析》(以下简称《心灵》)发表后,张乾友教授在同刊发表《如何理解作为一个公共管理问题的心灵治理——兼与刘太刚教授商榷》(以下简称《商榷》),对拙... 拙文《心灵治理:公共管理学的新边疆——基于需求溢出理论和传统中国心灵治理范式的分析》(以下简称《心灵》)发表后,张乾友教授在同刊发表《如何理解作为一个公共管理问题的心灵治理——兼与刘太刚教授商榷》(以下简称《商榷》),对拙文提出了四点善意的批评和指正。囿于篇幅,本文仅对张教授的前三点批评做出回应,对于其第四点批评则另文回应。《商榷》对需求溢出理论基本论断的否定成立吗?《商榷》对拙文的所有批评的共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溢出理论 新边疆 义务教育体系 治理观 合作式 强势阶层 公共管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