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强化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陆谢娟 李双菊 +2 位作者 刘礼祥 李永生 章北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7-30,共4页
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IMBR)处理沌口经济开发区的生活污水,考察了在四种不同的工况下生物单元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并确定了最优工况:曝气2h—搅拌2h。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IMBR系统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优工况条件... 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IMBR)处理沌口经济开发区的生活污水,考察了在四种不同的工况下生物单元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并确定了最优工况:曝气2h—搅拌2h。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IMBR系统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优工况条件下,IMBR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COD、TN、NH4+-N、TP基本上达到了GB 18918—2002标准的一级A标准;膜对出水水质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膜的强化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 强化脱氮除磷
下载PDF
MBR工艺强化脱氮除磷处理滇池农业面源污水的调控方法及实际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思 马志龙 +4 位作者 杨占强 丁文川 郑良秋 王涛涛 曾晓岚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保证滇池环湖截污体系已建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实现出水氮磷稳定达标,通过现场搭建中试规模的系统,研究了外加碳源(乙酸钠)和除磷剂(聚合氯化铝)投加量对实际污水中氮磷强化去除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滇池农业面源污水常年进水水质质量... 为保证滇池环湖截污体系已建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实现出水氮磷稳定达标,通过现场搭建中试规模的系统,研究了外加碳源(乙酸钠)和除磷剂(聚合氯化铝)投加量对实际污水中氮磷强化去除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滇池农业面源污水常年进水水质质量浓度、碳氮比以及碳磷比均较低,TN和TP质量浓度波动大的特点,可灵活采用外加碳源(乙酸钠)和辅助化学除磷(PAC)的双调控方法或辅助化学除磷的单调控方法,在能够使出水中氮磷达标稳定的前提下,节约运行成本。同时,以中试研究参数为基准,有效地提高了洛龙河混合水质净化厂的实际运行调控效率,缩短了整个系统优化调整时间,并最终实现净化厂各项出水水质参数稳定达标,特别是TP质量浓度稳定低于0.3 mg/L的地方标准要求,预计滇池现有的两座MBR工艺处理厂每年TP的减排量可达65.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MBR工艺 强化脱氮除磷 混合水质净化厂 调控
下载PDF
A/O-MBR强化脱氮除磷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饶正凯 韦世凡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6,共5页
采用A/O-MBR脱氮除磷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小试试验,通过改变回流策略来强化营养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间歇回流的运行方式并没有对系统的硝化效果产生影响,全程硝化率达到了99.4%;与连续回流的运行模式相比,TP的去除率明显提高,由57... 采用A/O-MBR脱氮除磷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小试试验,通过改变回流策略来强化营养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间歇回流的运行方式并没有对系统的硝化效果产生影响,全程硝化率达到了99.4%;与连续回流的运行模式相比,TP的去除率明显提高,由57.98%上升到81.5%,出水由2.13 mg/L降到了0.98 mg/L;TN的去除率由于在缺氧池的停留时间变短而有所下降,由77.4%下降至66.3%,出水由10.9 mg/L上升至15.8 mg/L;有机污染的去除率受回流模式的影响较小,去除率稳定在91.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 强化脱氮除磷 膜污染
下载PDF
水解酸化技术用于污泥减量与强化脱氮除磷 被引量:6
4
作者 许振田 《辽宁化工》 CAS 2011年第6期586-589,共4页
水解酸化工艺,可以使废水中有机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目前主要被用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预处理。综述了水解酸化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污泥减量化和强化脱氮除磷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水解酸化复合处理技术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水解酸化 污泥减量化 强化脱氮除磷
下载PDF
ZSA2O强化脱氮除磷村镇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
5
作者 周小怡 周友刚(指导) 《区域治理》 2018年第16期38-38,共1页
农村污水的排放严重污染河水及地下水,为保护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水环境,本文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由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本人希望此次对ZSA2O强化脱氮除磷村镇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阐述可以对村镇污水处... 农村污水的排放严重污染河水及地下水,为保护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水环境,本文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由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本人希望此次对ZSA2O强化脱氮除磷村镇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阐述可以对村镇污水处理起到切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污水处理 ZSA2O强化脱氮除磷 村镇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
下载PDF
新型强化脱氮除磷生物处理工艺在污水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晓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采用新型强化脱氮除磷生物处理工艺对北方某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在保持原有CASS生化池结构不进行改动的情况下,将原有CASS生化池内设备拆除,安装新型曝气软管、气提回流装置、快速沉淀装置、钢板隔墙等,将原有生化池改造为带有厌氧... 采用新型强化脱氮除磷生物处理工艺对北方某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在保持原有CASS生化池结构不进行改动的情况下,将原有CASS生化池内设备拆除,安装新型曝气软管、气提回流装置、快速沉淀装置、钢板隔墙等,将原有生化池改造为带有厌氧、缺氧、好氧、沉淀为一体的新型强化脱氮除磷生物处理工艺,后续增设活性砂滤池和消毒池,分别将总磷、悬浮物、粪大肠菌群控制在出水标准范围内。污水处理厂改造后未增加占地,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运行能耗降低了约30%,出水用于城区景观河道,给业主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强化脱氮除磷处理生物处理工艺 聚氨酯曝气软管 气提回流
下载PDF
改进UCT工艺强化城镇污水脱氮除磷实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庄彦华 唐燕华 +3 位作者 杨笑康 罗建文 陶昱明 杨小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08,共7页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存在运行能耗高、污水处理效能低、脱氮除磷能力不足等问题,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以出水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南京市某污水厂改进UCT工艺为工程实例,通过全流程水质监测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优化工...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存在运行能耗高、污水处理效能低、脱氮除磷能力不足等问题,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以出水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南京市某污水厂改进UCT工艺为工程实例,通过全流程水质监测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优化工艺设计与运行对强化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分段进水、多点回流比例和回流点位,UCT工艺可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可达到79.23%和82.29%;延长HRT、降低厌氧区进水浓度、增加内回流点数均有利于多种脱氮途径协同作用,尤其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可提高7.48%;但强化生物脱氮与除磷条件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HRT的增长及内回流点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同时能使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占优,丰度为29.48%~50.67%,好氧池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受到抑制。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现有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提供工艺改进和运行优化方面的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UCT工艺 全流程分析 强化脱氮除磷 平衡分析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PTA^2O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用于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西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8-52,共5页
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 5×10~4m^3/d,2004年投产,现已满负荷运行。一期采用BC-O生物巢工艺,该工艺是把特殊设计的纤维填料作为生物巢置于框架内,放置于曝气生物池中,作为菌群的固定膜床。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 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 5×10~4m^3/d,2004年投产,现已满负荷运行。一期采用BC-O生物巢工艺,该工艺是把特殊设计的纤维填料作为生物巢置于框架内,放置于曝气生物池中,作为菌群的固定膜床。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m^3/d,前期5 000 m^3/d于2018年底建成投产。因一期生物巢易堵塞,二期工程采用PTA^2O强化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在传统A^2O工艺基础上对曝气、回流、沉淀等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推流式改为环流式布置,采用可以不停车更换的曝气软管技术,维护方便;采用气提大比例回流方式替代水下搅拌器和推进器,运行节能;将高效斜管沉淀装置置于曝气池内完成泥水分离,不采用大型的辐流式沉淀池。PTA^2O工艺占地小、设备少、维护方便、运行节能、效果稳定。实际运行表明,该工程出水COD <20 mg/L,其他出水水质指标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出水用于城市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A^2O工艺 生活污水 强化脱氮除磷
原文传递
城镇污水处理厂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优化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袁飞 马一行 卫鸣志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10期173-178,共6页
面对日益提高的排放标准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执法的双重压力,在进水碳源不足的情况下,为追求稳定达标,大量投加药剂(如碳源、除磷药剂等)的现象在污水处理厂已较为普遍。采取强化反硝化过程、充分有效利用碳源、优化药剂投加控制等工艺优... 面对日益提高的排放标准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执法的双重压力,在进水碳源不足的情况下,为追求稳定达标,大量投加药剂(如碳源、除磷药剂等)的现象在污水处理厂已较为普遍。采取强化反硝化过程、充分有效利用碳源、优化药剂投加控制等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措施,实践证明效果显著,生物段总氮去除率从原来的40%~60%(加碳源)提高至70%~80%(不加碳源),全厂的药剂消耗从90万元/月下降到25万元/月,全年节约药剂费用约780万元,且出水水质更优、更稳定。着力于提高二级生物处理段的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效率,避免单纯依赖外部碳源和除磷药剂的投加,既能更好地实现提质增效,又大大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氮除 城镇污水处理厂 强化反硝化 工艺优化 技术改造
下载PDF
城市污水三污泥系统自养脱氮与强化生物除磷的研究
10
作者 方进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9期115-115,117,共2页
本文主要对城市污水三污泥系统自养脱氮与强化生物除磷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将传统工艺的功能参数作为比较,设计了一种活性污泥法三污泥自养脱氮和强化生物除磷工。设计首先将三污泥系统模型作为设计模型,之后介绍了本文的试验原水,... 本文主要对城市污水三污泥系统自养脱氮与强化生物除磷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将传统工艺的功能参数作为比较,设计了一种活性污泥法三污泥自养脱氮和强化生物除磷工。设计首先将三污泥系统模型作为设计模型,之后介绍了本文的试验原水,再后针对系统内的各类反应器进行启动,最终对反应器启动后的变化进行统计,证实本文设计突破了传统工艺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三污泥系统 自养强化生物除磷
下载PDF
生物增效低曝气BC-BAF处理低碳高氨氮废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鑫 信欣 +2 位作者 秦嘉伟 陈方方 吴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5,121,共6页
为改善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对低碳高氨氮比猪场沼液脱氮除磷效果差的困境,采用生物炭(Biochar,BC)为BAF载体填料,接种课题组前期驯化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菌泥,低曝气条件下构建生物增效BC-BAF工艺。研究该工艺对猪场沼液脱氮除磷的效能,... 为改善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对低碳高氨氮比猪场沼液脱氮除磷效果差的困境,采用生物炭(Biochar,BC)为BAF载体填料,接种课题组前期驯化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菌泥,低曝气条件下构建生物增效BC-BAF工艺。研究该工艺对猪场沼液脱氮除磷的效能,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启动前后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变化,最后结合启动后污泥样品的能谱分析(EDS),探讨其强化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启动成功后的生物增效BC-BAF工艺对低碳高氨氮猪场沼液的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27%、60.31%和63.20%;与脱氮除磷功能相关的优势菌属Nitrosomonas(2.12%),Candidatus_Brocadia(3.24%),Acinetobacter(3.88%),Micropruina(24.72%),norank_o_RBG-13-54-9(11.71%),JGI_0001001-H03(1.77%)和unclassified_f_Burkholderiaceae(1.11%)在反应体系中实现了很好的富集。微曝气生物增效BC-BAF工艺处理猪场沼液反应体系中存在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反硝化脱氮等多种途径,而对于总磷的去除主要以生物除磷和吸附沉淀的联合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炭 猪场沼液 生物强化 强化脱氮除磷
下载PDF
不同强化手段对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亚军 耿冲冲 +2 位作者 许妍 席慕华 王进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7-82,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强化手段对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的影响,引入活性炭、导线、活性炭加导线和内加催化铁(Fe0/Fe2+)4种组合强化方式,探究生物滞留池对COD、NH+4-N、TN、TP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厌氧区添加活性炭层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反... 为了探究不同强化手段对生物滞留池脱氮除磷的影响,引入活性炭、导线、活性炭加导线和内加催化铁(Fe0/Fe2+)4种组合强化方式,探究生物滞留池对COD、NH+4-N、TN、TP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厌氧区添加活性炭层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反硝化能力,总氮去除率提高8%~23%;好氧区与厌氧区之间增加导线可以促进系统的硝化能力,使出水氨氮浓度降低5%~10%;催化铁可以为反硝化提供电子供体,也能将NO-3-N还原为NH+4-N;添加活性炭层的强化组对磷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未添加活性炭实验组,其中同时添加活性炭与催化铁实验组的效果最好,对总磷的去除率提高了10%~20%,且在运行期间(180 d)不释磷;氮磷负荷对出水水质有显著影响。低负荷(TN为30 mg/L、TP为2 mg/L)运行时,强化组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出水COD与TP能够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TN与NH+4-N满足城镇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高负荷(TN为60 mg/L、TP为4 mg/L)运行时,脱氮除磷效果波动明显,但降低氮磷负荷后仍能回到稳态,不同强化手段能较好地增加生物滞留池对于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小水量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池 强化脱氮除磷 污染负荷 分散式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投加生物填料强化低温条件下局部改造后AB工艺研究
13
作者 郭频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7-11,共5页
针对齐齐哈尔AB污水处理工艺A段生化吸附高效性、对氮磷等典型污染物去除效果低等特点,在不扩建新的构筑物条件下,充分利用原始AB工艺A段特性,通过将B段局部改造为A/O工艺,能够达到强化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由于冬季水温较低,改造后... 针对齐齐哈尔AB污水处理工艺A段生化吸附高效性、对氮磷等典型污染物去除效果低等特点,在不扩建新的构筑物条件下,充分利用原始AB工艺A段特性,通过将B段局部改造为A/O工艺,能够达到强化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由于冬季水温较低,改造后的工艺不能保证稳定的出水水质,故通过投加悬浮生物填料进行生物强化。试验表明,在低温情况下,通过将B段改为A/O工艺,局部投加悬浮生物填料,能够使各项污水排放指标实现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工艺 强化脱氮除磷 生物填料 生物强化 低温 达标排放
下载PDF
利用活性污泥水解发酵补充碳源优化脱氮除磷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智晓 季民 +2 位作者 郝赟 孟轶 G.Petersen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
进水碳源匮乏是我国污水厂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尤其是进水中可快速降解有机物(rbCOD)或短链脂肪酸(SCVFAs)不足,往往导致生物系统脱氮除磷效率低下和出水水质不稳定。近些年快速发展的活性污泥水解技术实现了污水厂"内碳源"... 进水碳源匮乏是我国污水厂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尤其是进水中可快速降解有机物(rbCOD)或短链脂肪酸(SCVFAs)不足,往往导致生物系统脱氮除磷效率低下和出水水质不稳定。近些年快速发展的活性污泥水解技术实现了污水厂"内碳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侧流活性污泥水解(SSH工艺)或者混合液在线水解(UMIF)工艺,使活性污泥在厌氧或缺氧环境下进行水解发酵产生rbCOD或SCVFAs,发酵产物再补充到污水厂进水进而实现无外加商业碳源情况下的强化脱氮除磷。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活性污泥水解技术在工艺选择、运行特性及影响因素、水解潜力及水解产物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以期为国内在开发活性污泥可持续性利用技术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水解 混合液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强化脱氮除磷 低进水浓度
原文传递
反硝化除磷工艺中亚铁协同除磷效能与机理研究
15
作者 刘德林 金道政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反硝化除磷SBR系统中长期投加Fe~(2+)能够强化系统除磷脱氮效果。Fe~(2+)浓度为3.0mg/L条件下,R_0(空白)、R_1(厌氧初期投加)、R_2(缺氧初期投加)出水硝氮浓度分别为7.05,5.87,6.24 mg/L。缺氧吸磷后磷浓度分别为6.04,1.03,... 反硝化除磷SBR系统中长期投加Fe~(2+)能够强化系统除磷脱氮效果。Fe~(2+)浓度为3.0mg/L条件下,R_0(空白)、R_1(厌氧初期投加)、R_2(缺氧初期投加)出水硝氮浓度分别为7.05,5.87,6.24 mg/L。缺氧吸磷后磷浓度分别为6.04,1.03,1.15 mg/L;经后曝气进一步好氧除磷后,出水磷浓度分别为1.26,0.08,0.06 mg/L。反硝化除磷系统Fe~(2+)协同除磷药剂利用率较高,R_1和R_2中铁磷摩尔比(投加Fe~(2+)量与除磷增加量)分别为0.34:1和0.35:1,远低于Fe~(2+)化学除磷的最佳铁磷摩尔比(〉2:1)。Fe~(2+)停止投加后系统表现出了持续的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厌氧初期投加优于缺氧初期。反硝化除磷系统中长期投加Fe~(2+)盐能够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相对于R_0,R_1和R_2中污泥SVI平均降低了16.23%和18.92%,污泥絮体变得更加密实。协同机制除了化学作用,还存在生物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硫酸亚铁 强化除磷 生物协同作用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工艺中亚铁协同除磷效能与机理研究
16
作者 唐海江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7年第5期22-27,共6页
反硝化除磷SBR系统中长期投加Fe^(2+)能够强化系统除磷脱氮效果。Fe^(2+)浓度为3.0mg/L条件下,R_0(空白)、R_1(厌氧初期投加)、R_2(缺氧初期投加)出水硝氮浓度分别为7.05,5.87,6.24 mg/L。缺氧吸磷后磷浓度分别为6.04,1.03,1.15 mg/L;... 反硝化除磷SBR系统中长期投加Fe^(2+)能够强化系统除磷脱氮效果。Fe^(2+)浓度为3.0mg/L条件下,R_0(空白)、R_1(厌氧初期投加)、R_2(缺氧初期投加)出水硝氮浓度分别为7.05,5.87,6.24 mg/L。缺氧吸磷后磷浓度分别为6.04,1.03,1.15 mg/L;经后曝气进一步好氧除磷后,出水磷浓度分别为1.26,0.08,0.06 mg/L。反硝化除磷系统Fe^(2+)协同除磷药剂利用率较高,R_1和R_2中铁磷摩尔比(投加Fe^(2+)量与除磷增加量)分别为0.34:1和0.35:1,远低于Fe^(2+)化学除磷的最佳铁磷摩尔比(>2:1)。Fe^(2+)停止投加后系统表现出了持续的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厌氧初期投加优于缺氧初期。反硝化除磷系统中长期投加Fe^(2+)盐能够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相对于R_0,R_1和R_2中污泥SVI平均降低了16.23%和18.92%,污泥絮体变得更加密实。协同机制除了化学作用,还存在生物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硫酸亚铁 强化除磷 生物协同作用
下载PDF
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分析与扩建升级改造工艺方案
17
作者 张晶瑶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为支持地区经济、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的经济园区及工业园区在国内纷纷兴建;与此同时,部分园区内的市政污水处理厂来水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工业废水,增加了出水达标的处理难度,处理工艺需根据来水水质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该项目位于... 为支持地区经济、地方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的经济园区及工业园区在国内纷纷兴建;与此同时,部分园区内的市政污水处理厂来水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工业废水,增加了出水达标的处理难度,处理工艺需根据来水水质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该项目位于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区,设计规模为10万m^(3)/d,服务片区内工业废水占比为20%~30%,工业废水中COD_(Cr)、TN、TP的冲击对现状污水处理有较大影响。项目根据实地踏勘的水质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遵循工艺稳定、运营可靠、经济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选取了可强化脱氮除磷、强化去除COD_(Cr)的“Bardenpho+平流二沉池+曝气生物滤池+高效沉淀池+深床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工艺路线,并在进水前端设置应急沉淀池用以辅助异常来水的处理。本厂自2022年7月投产运行,近一年内出水水质良好,稳定达标。本项目设计方案可为纳管来水中工业废水占有一定比例,并受COD_(Cr)、TN、TP冲击的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建升级改造工程 工业废水 水质调研 强化脱氮除磷 强化COD^(Cr)去除
下载PDF
腐殖土活性污泥技术的除污效能及除臭效果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智晓 崔福义 +1 位作者 秦姝兰 丁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8-22,共5页
阐述了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艺的基本原理,从微生物菌群结构、除污效能、控制恶臭气体及改善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等方面介绍了该工艺的特性,同时说明了该技术的典型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实践表明,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艺可强化对氮、磷的去除,使... 阐述了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艺的基本原理,从微生物菌群结构、除污效能、控制恶臭气体及改善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等方面介绍了该工艺的特性,同时说明了该技术的典型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实践表明,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艺可强化对氮、磷的去除,使污泥脱水性能大大改善,实现污水处理流程的无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腐殖土 恶臭控制 土壤微生物 强化脱氮除磷
下载PDF
消氧强化反硝化脱氮AAO生物池在合肥某污水厂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云刚 张飞 +1 位作者 冯凯 高守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0-84,共5页
合肥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0.0×104m3/d,出水执行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其中TN≤5 mg/L。由于出水总氮要求高,为降低运营成本,生物池的设计将脱氮作为重点。在分析污水厂流域范围内近几年进水水质变化趋势的情况下,结合水温不同对考... 合肥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0.0×104m3/d,出水执行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其中TN≤5 mg/L。由于出水总氮要求高,为降低运营成本,生物池的设计将脱氮作为重点。在分析污水厂流域范围内近几年进水水质变化趋势的情况下,结合水温不同对考核指标要求也不同的特点,对生物池进行重点挖潜,在五段Bardenpho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厌氧池前设置选择池,在好氧区后设置消氧区,同时将第二缺氧区改造为好氧/缺氧变化区,这样在提高生物池脱氮除磷功能的同时也可更好地应对冬春季和夏秋季运营方式的不同需求。深度处理采用混合絮凝+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消毒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合理可行,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氧区 变化区 强化除磷 反硝化深床滤池 准Ⅳ类标准
原文传递
新型潮汐流人工湿地在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茆永峰 惠振龙 +1 位作者 王竹梅 杨永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42,46,共5页
为了克服人工湿地存在的供氧能力不足、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不高及生物硝化不完全等问题,采用新型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TF-CWs由四级人工湿地构成,以潮汐流方式运行(运行周期为8h),以提高DO供给量;并以从... 为了克服人工湿地存在的供氧能力不足、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不高及生物硝化不完全等问题,采用新型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TF-CWs由四级人工湿地构成,以潮汐流方式运行(运行周期为8h),以提高DO供给量;并以从建筑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的砾石和粉煤灰为填料,以强化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中NH+4-N、TP的达标率均为100%,TCOD的达标率为98.31%;TF-CWs采用潮汐流方式运行,提高了DO供给能力,强化了对NH+4-N和TCOD的去除效果,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6.78%、86.98%;以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砖制成的粉煤灰颗粒为填料的人工湿地对磷的吸附性能良好。TF-CWs可作为分散型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工艺之一,而且为建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分散型生活污水 潮汐流 建筑固体废弃物 强化脱氮除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