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韩朝阳 田家领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第1期226-226,共1页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这项技术的研究试验,大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增产效果,尤其对于稠油的开采,更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 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 优点 稠油 应用
下载PDF
碳酸水驱强化采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常云升 杨文哲 +4 位作者 董凡琦 杨泽濠 刘斌 王志国 张保良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9-205,共7页
探究了CO_(2)对原油和水物性的影响,并在岩心和孔隙尺度实验中分析了CWI技术的驱替机理,以及操作参数的影响。CO_(2)通过从水相向油相进行传质,使油溶胀导致油滴相互连接提高波及效率,以及改善原油物性如降低油相粘度、水油界面张力和... 探究了CO_(2)对原油和水物性的影响,并在岩心和孔隙尺度实验中分析了CWI技术的驱替机理,以及操作参数的影响。CO_(2)通过从水相向油相进行传质,使油溶胀导致油滴相互连接提高波及效率,以及改善原油物性如降低油相粘度、水油界面张力和改变润湿性等作用提高采收率。压力、温度、注入速率通过影响CO_(2)在两相中的浓度以及传质速率来影响CWI的采收率,并在实验中发现驱替结束后降低压力和驱替含有溶解气的活油能够增加额外的采收率。CWI技术对CO_(2)的封存有很大的潜力,能将40%~50%的注入CO_(2)储存在油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水注入法 强化采油技术 驱替机制 CO_(2)储存
下载PDF
油藏微生物研究助力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洁玉 刘哲 +3 位作者 刘然 岳高 俞维平 蒋浩 《能源与环境》 2018年第6期21-24,共4页
目前我国油田开发主要处于高含水后期,55~60%的地层残余油无法用传统方法开采出。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MEOR)以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引起石油工业界的重视。油藏微生物是MEOR技术应用的重要资源和激活目标,因此了解油藏微生物及其代... 目前我国油田开发主要处于高含水后期,55~60%的地层残余油无法用传统方法开采出。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MEOR)以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引起石油工业界的重视。油藏微生物是MEOR技术应用的重要资源和激活目标,因此了解油藏微生物及其代谢网络、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内源微生物激活规律将有助于MEOR技术的推广,进而提高石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微生物 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MEOR) 内源微生物激活
下载PDF
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4
作者 黄昌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共1页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技术 强化采油技术 生物工程 技术革命 微生物产品 经济潜力 能源技术 生物科学
下载PDF
强化采油技术的发展和石油磺酸盐的合成
5
作者 原青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1年第3期54-62,共9页
一、概述:强化采油即三次采油的研究试验是近年来世界石油工业中十分活跃的一个方面,受到了各主要产油国家政府、企业和研究部门的重视,投入了很多的力量和资金从事基础理论,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其中一些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 强化采油技术 发展 石油磺酸盐 合成
下载PDF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倩 李锦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7期1-6,15,共7页
热采是目前开采稠油的常规方法,但是其采收率较低。为提高稠油采收率,近年来发展了新的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稠油热/化学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及配套技术,超稠油HDCS强化采油技术,稠油化学驱等技术。文中详细阐述了这几种... 热采是目前开采稠油的常规方法,但是其采收率较低。为提高稠油采收率,近年来发展了新的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稠油热/化学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及配套技术,超稠油HDCS强化采油技术,稠油化学驱等技术。文中详细阐述了这几种采油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作用机理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 HDCS强化采油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倩 《广东化工》 CAS 2013年第15期115-116,144,共3页
热采是目前开采稠油的常规方法,但是其采收率较低。为提高稠油采收率,近年来发展了新的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稠油热/化学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及配套技术,超稠油HDCS强化采油技术,稠油化学驱等技术。文中详细阐述了这几种... 热采是目前开采稠油的常规方法,但是其采收率较低。为提高稠油采收率,近年来发展了新的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稠油热/化学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及配套技术,超稠油HDCS强化采油技术,稠油化学驱等技术。文中详细阐述了这几种采油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作用机理和特点。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环保要求的不断增强,这些技术必将是未来开采稠油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 HDCS强化采油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应用初探——以高89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成龙 胡丽莎 +3 位作者 牛兆轩 马鑫 付雷 李旭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93-6401,共9页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缺乏较成功的CO_(2)-EOR开发实践;三是中国对此领域系统归纳研究较少。开展滩坝砂油藏CO_(2)-EOR的应用研究需求较为迫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高89为对象,借鉴国外CO_(2)驱项目实例,从地质条件、油藏工程、评价标准出发,在CO_(2)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开展了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适应性评价,并从技术工艺层面、经济政策层面,简要剖析了气源、混相压力高、气窜、伤害、产出CO_(2)气的收集等CO_(2)驱油的5大挑战和相应攻关方向,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类似滩坝砂油藏开展现场先导试验和工业化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 滩坝砂油气藏 CO_(2)驱油机理 适应性评价标准 挑战与趋势
下载PDF
强阴离子型丙烯酰胺共聚物P(AM-co-NaAMPS)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1
9
作者 吴念 高保娇 +1 位作者 徐立 李延斌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在水介质中实施了丙烯酰胺 (AM)与 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钠 (NaAMPS)的溶液共聚合 ,制备了组成系列变化的强阴离子型共聚物P(AM co NaAMPS) ;通过红外光谱法与元素分析法对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 ;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共聚物... 在水介质中实施了丙烯酰胺 (AM)与 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钠 (NaAMPS)的溶液共聚合 ,制备了组成系列变化的强阴离子型共聚物P(AM co NaAMPS) ;通过红外光谱法与元素分析法对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 ;稀释外推粘度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及Huggins常数 ;测定了共聚物纯水溶液及盐水溶液的表观粘度及高温下共聚物盐水溶液的粘度保持率 ;重点考察了共聚物的结构与组成对其各种性能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在聚丙烯酰胺 (PAM)分子主链上引入NaAMPS链节后 ,磺酸根的强阴离子性与庞大侧基的位阻效应 ,赋于共聚物P(AM co NaAMPS)以优良的溶解、增稠、耐温与抗盐性能 ,且这些性能随共聚物的结构与组成的改变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采油技术 聚合物驱油 强阴离子型丙烯酰胺共聚物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 结构 耐温性 抗盐性
下载PDF
产品开发
10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19期195-195,共1页
在化学驱油强化采油技术中,由于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界面活性强、与原油配伍性好、在砂岩表面上吸附少以及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缺点是易与二价、三价阳离子发生盐析而生成沉淀,抗温能力差,性能... 在化学驱油强化采油技术中,由于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界面活性强、与原油配伍性好、在砂岩表面上吸附少以及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缺点是易与二价、三价阳离子发生盐析而生成沉淀,抗温能力差,性能不稳定等。碘酸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独特的结构正好解决了普通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缺点。磺碘酸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具有高表面活性、良好的水溶性和抗温耐盐性、高增溶能力及协同效应等优异性能,因而在三次采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开发生产前景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开发 低聚表面活性剂 强化采油技术 增溶能力 化学驱油 界面活性 生产工艺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反相破乳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锁兵 马自俊 +1 位作者 仪晓玲 赵梦云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9年第7期18-20,共3页
目前,我国很多油田都进入了二次采油、三次采油阶段,注入水驱油的普遍使用以及化学驱、蒸汽驱等强化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酸化、压裂、调剖、堵水等多种增产措施的实施,使油田采出液中水包油(O/W)乳状液的比重越来越大,O/W乳状液乳化程... 目前,我国很多油田都进入了二次采油、三次采油阶段,注入水驱油的普遍使用以及化学驱、蒸汽驱等强化采油技术的广泛应用,酸化、压裂、调剖、堵水等多种增产措施的实施,使油田采出液中水包油(O/W)乳状液的比重越来越大,O/W乳状液乳化程度更加严重,且乳状液越来越稳定,处理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油田采出液中O/W乳状液的破乳、含油污水的除油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如果这些含油污水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就会污染环境、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而且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因此,一般都要对这些含油污水进行再利用,这就需要对含油污水进行有效的破乳处理。原油开采工业亟待开发出能适用于处理二次、三次采油采出的复杂O/W乳状液的反相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破乳剂 O/W乳状液 国内外 油田采出液 含油污水 强化采油技术 O/W乳状液 三次采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