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复合条件下Ag/Cu双金属板的分离强度 被引量:6
1
作者 颜芳 孟亮 +2 位作者 周世平 杨富陶 沈其洁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30-533,共4页
通过轧制复合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了Ag/Cu双金属板,研究了剥离载荷作用下分离强度与复合温度的关系,测定了复合基体的硬度并观察了分离界面形貌。结果表明:350℃复合的试样因具有较大面积的异种金属冶金结合区域而导致其分离强度... 通过轧制复合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了Ag/Cu双金属板,研究了剥离载荷作用下分离强度与复合温度的关系,测定了复合基体的硬度并观察了分离界面形貌。结果表明:350℃复合的试样因具有较大面积的异种金属冶金结合区域而导致其分离强度较高;低于350℃复合试样的冶金结合区域减少,高于350℃复合试样的金属表面趋向于被连续分布的氧化物隔离,这两种情况均会使分离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双金属板 轧制复合 结合面 分离强度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Ag/Cu层复合板分离强度的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孟亮 张雷 +2 位作者 周世平 杨富陶 沈其洁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4,共4页
对轧制复合的Ag Cu双金属薄板采用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 ,研究了结合面分离强度随退火温度变化的规律 ,讨论了影响分离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 ,在 40 0℃以下随退火温度的升高 ,由于原子扩散及再结晶晶界的形成趋于充分而导致分离强度升高 ... 对轧制复合的Ag Cu双金属薄板采用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 ,研究了结合面分离强度随退火温度变化的规律 ,讨论了影响分离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 ,在 40 0℃以下随退火温度的升高 ,由于原子扩散及再结晶晶界的形成趋于充分而导致分离强度升高 ,40 0℃时分离强度达到最大值。当退火温度超过 40 0℃后 ,由于结合面的异类原子不等量对流而导致结合面形成空洞 ,从而使分离强度下降。 750℃退火时分离强度达到最低值。退火温度进一步上升到 80 0℃时可使结合面发生局部熔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Ag/Cu层复合板 分离强度 结合面
下载PDF
不同润叶强度对打叶复烤在制品质量及能源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连长伟 张腾健 +10 位作者 卢敏瑞 王芳 徐大勇 徐清泉 张晓兵 龚涛 刘晶晶 彭健 杨全忠 吴杭亮 张玉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194-196,共3页
为进一步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润叶工序不同强度对在制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润叶有利于保持烟叶色泽的均匀性。含水率16.5%下叶梗分离平均力最小。低强度下润叶打叶去梗工序撕叶率和叶片... 为进一步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润叶工序不同强度对在制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润叶有利于保持烟叶色泽的均匀性。含水率16.5%下叶梗分离平均力最小。低强度下润叶打叶去梗工序撕叶率和叶片结构指标均较优,其中含水率16.5%下一、二级打叶整体撕叶率为92.07%。低强度润叶有利于提升复烤片烟的感官质量。低强度润叶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蒸汽用量,降低了生产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叶 强度 色差 叶梗分离强度 感官质量 能耗
下载PDF
古地磁数据坐标转换的一种新方法
4
作者 谈晓冬 殷苏杭 +1 位作者 王朋岩 姜莉萍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6期742-746,共5页
从线性代数中基的概念出发,导出古地磁数据坐标转换的一般公式,并将其应用于:(1)古地磁方向校正;(2)多磁组分强度分离.
关键词 古地磁 坐标转换 多组分强度分离 稳定性谱
下载PDF
基于损耗统计理论的动态J-A磁滞模型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越 李琳 +2 位作者 刘任 韩钰 刘洋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针对传统基于损耗分离经验法的动态J-A模型缺乏物理基础、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借鉴磁场强度分离的理念,将损耗统计理论引入原始静态J-A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损耗统计理论的新型动态J-A模型。其中,静态磁场强度分量利用静态J-A模型求解,... 针对传统基于损耗分离经验法的动态J-A模型缺乏物理基础、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借鉴磁场强度分离的理念,将损耗统计理论引入原始静态J-A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损耗统计理论的新型动态J-A模型。其中,静态磁场强度分量利用静态J-A模型求解,而涡流及剩余磁场强度分量则根据损耗统计理论推导而得。通过将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动态J-A模型相比于传统基于损耗分离经验法的动态J-A模型精度较高,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更为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磁滞模型 磁场强度分离 损耗统计理论
下载PDF
Static and dynamic tensil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based on splitting test of circular ring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地元 王涛 +1 位作者 成腾蛟 孙小磊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912-1918,共7页
Static and dynamic splitt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ring marble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internal diameters to study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failure mode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ratio of internal radius to external ... Static and dynamic splitt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ring marble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internal diameters to study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failure mode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ratio of internal radius to external radius (ρ)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tensile strength of disc rock specimen is approximately five times its static tensile strength. The failure modes of ring specimens are related to the dimension of the internal hole and loading rate. Under static loading tests, when the ratio of internal radius to external radius of the rock ring is small enough (ρ〈0.3), specimens mostly split along the diametral loading lin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the secondary cracks are formed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loading line. Under dynamic loading tests, specimens usually break up into four pieces. When the ratio ρreaches 0.5, the secondary cracks are formed near the input bar. The tensile strength calculated by Hobbs’ formula is greater than the Brazilian splitting strength. The peak load and the radius ratio show a negative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under static test. Using ring specimen to determine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material is more like a test indicator rather than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circular ring Brazilian splitting test tensile strength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failure pattern
下载PDF
多流道螺旋静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宗勇 陈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8-273,279,共7页
采用多相流混合模型对层流状态下两种物性接近的流体在多流道螺旋静态混合器内的混合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道数增多提高了流体混合速度,缩短了达到相同混合效果所需要的混合元件长度,但同时也增大了系统能量消耗。在混合元件... 采用多相流混合模型对层流状态下两种物性接近的流体在多流道螺旋静态混合器内的混合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道数增多提高了流体混合速度,缩短了达到相同混合效果所需要的混合元件长度,但同时也增大了系统能量消耗。在混合元件长度要求较长的情况下,从能量消耗角度应优先选用两通道螺旋静态混合器,而受到设备空间限制等原因混合元件长度需要较短时,应优先选用四通道螺旋静态混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数值模拟 分布混合 分离强度
下载PDF
高黏度流体混合机混合均匀度试验(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明金 李锡文 +1 位作者 史铁林 杨叔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7-142,共6页
为提高行星式双螺旋混合机性能并优化其参数,该文试验研究了混合工艺参数对高粘度料浆混合均匀度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密度的分离强度的定义,用以评价高粘度料浆混合均匀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技术,以及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获得了混合工艺... 为提高行星式双螺旋混合机性能并优化其参数,该文试验研究了混合工艺参数对高粘度料浆混合均匀度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密度的分离强度的定义,用以评价高粘度料浆混合均匀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技术,以及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获得了混合工艺参数对料浆混合均匀度的影响及影响的显著性程度。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料浆组分因子的平均分离强度变化值为138.275,远大于其它组分因子变化值;在显著性水平为0.10的条件下,料浆组分对混合均匀度影响显著;料浆中固相组分的颗粒尺寸越大,越不利于料浆混合均匀度的提高。为了使取样更具代表性,提出了一种三维取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混合机 混合均匀度 分离强度 试验设计 方差分析
下载PDF
反分析确定金属薄膜与陶瓷间界面的力学性能参数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海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0-85,共6页
该文基于薄膜撕裂实验测量和反分析来确定铝膜与陶瓷基体之间界面的力学参数(指界面粘结功和分离强度),薄膜是通过一层环氧树脂胶粘结到基体的。薄膜厚度20μm―250μm,撕裂实验中撕裂角度取90°、135°和180°三种。嵌入... 该文基于薄膜撕裂实验测量和反分析来确定铝膜与陶瓷基体之间界面的力学参数(指界面粘结功和分离强度),薄膜是通过一层环氧树脂胶粘结到基体的。薄膜厚度20μm―250μm,撕裂实验中撕裂角度取90°、135°和180°三种。嵌入粘聚力单元(cohesive zone elements)的有限元模型用于模拟撕裂过程,反分析中有限元计算结果作为一个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将撕裂实验结果输入训练后的网络,可得界面粘结功和分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裂实验 界面韧性 粘聚力模型 反分析 分离强度
下载PDF
用于调酸的静态混合器改进与流态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盘爱享 张华兰 +3 位作者 施英乔 田庆文 冉淼 房桂干 《黑龙江造纸》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采用Fluent软件对用于调酸的衬四氟乙烯静态混合器(商用混合器)进行数值模拟,速度矢量显示:各个截面均有速度的变化和湍流,矢量的极大值均集中在近壁面区域,流体持续同方向旋流,重定向功能相对较弱,经过混合单元改进后,重定向功能更强,... 采用Fluent软件对用于调酸的衬四氟乙烯静态混合器(商用混合器)进行数值模拟,速度矢量显示:各个截面均有速度的变化和湍流,矢量的极大值均集中在近壁面区域,流体持续同方向旋流,重定向功能相对较弱,经过混合单元改进后,重定向功能更强,混合效率更高。改进混合器经混合单元后硫酸相体积分数分布范围明显窄于商用混合器,硫酸的混合更均匀。除第一个混合单元出口外,其余混合单元出口,改进混合器的分离强度均优于商业混合器。改进混合器经二个混合单元分离强度混合均匀,而商用混合器需三个混合单元才能混合均匀。商用混合器总的压力降为5049.768Pa,改进混合器总的压力降为10897.998Pa,改进混合器的压力降大于商用混合器,均在可接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改进混合器 数值模拟 分离强度
下载PDF
核平均场加一般对力哈密顿量严格解的新代数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介绍了导出平均场加一般对力核多体问题粒子数守恒严格解的无穷维李代数方法.作为例子,计算了等价于普适ds壳相互作用情形下18-26O偶偶核素壳模型结果的严格解,并与强度可分离对力(SSP)及等强度对力(ESP)的结果进... 介绍了导出平均场加一般对力核多体问题粒子数守恒严格解的无穷维李代数方法.作为例子,计算了等价于普适ds壳相互作用情形下18-26O偶偶核素壳模型结果的严格解,并与强度可分离对力(SSP)及等强度对力(ESP)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多体问题 无穷维李代数 严格解 核平均场 哈密顿量 强度分离对力 强度对力 核物理
下载PDF
Strong noise atten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ultiuser kurtosis criterion
12
作者 高伟 刘怀山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25-32,117,共9页
The strong noise produced by the leakage of electricity from marine seismic streamers is often received with seismic signals during marine seismic exploration. Traditional denoising methods show unsatisfactory effects... The strong noise produced by the leakage of electricity from marine seismic streamers is often received with seismic signals during marine seismic exploration. Traditional denoising methods show unsatisfactory effects when eliminating strong noise of this kind. Assuming that the strong noise signals have the sam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a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at results in a new denois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constrained multi-user kurtosis (MUK) optimization criterion. This method can separate strong noise that shares the sam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as the seismic data records and then eliminate them. Theoretical and field data processing all show that the denoising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user kurtosis optimization criterion, is valid for eliminating the strong noise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leakage of electricity from the marine seismic streamer so as to preserve more effective signals and increase the signal-noise ratio. This method is feasible and widely applic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OISING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multiuser kurtosis strong noise
下载PDF
多线切割机砂浆混合搅拌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雷 靳永吉 吴旭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0年第12期47-50,共4页
在针对目前太阳能行业和半导体行业普遍使用多线切割机切割单晶硅和多晶硅所使用的砂浆即SiC微粉与工作介质—轻质油混合搅拌而成的悬浮液,定量和定性剖析了混合搅拌的概念、分类、微观机理,并指出混合搅拌达到均匀混合的检验条件和方法。
关键词 多线切割机 砂浆 混合 搅拌 分离强度 分离尺度
下载PDF
流速比对管内中心多孔射流与旋流混合的影响
14
作者 刘家栋 王宗勇 +2 位作者 李航 李权 林茹亭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6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心多孔射流的旋流式静态混合装置,为了探究流速比R对其混合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Fluent多相流模型对湍流状态下液液两相的浓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流速比(R=12—38)下,分离强度及其变化速度均随着轴向距离的增... 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心多孔射流的旋流式静态混合装置,为了探究流速比R对其混合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Fluent多相流模型对湍流状态下液液两相的浓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流速比(R=12—38)下,分离强度及其变化速度均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混合器同一横截面内分离强度随着流速比的增大而降低,且降低的幅度亦相应减小;经过4个混合单元后,流体已基本达到完全混合,混合效果随流速比的增加而提高,但相差程度较小(≤0.35%);R=33时是较为理想的工程参数,之后增大流速比对混合效果的影响很小;分离强度在前2个混合单元下降迅速,而在后2个混合单元下降缓慢,说明流体在达到一定混合效果后,后面的混合单元主要起维持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旋流 多孔射流 混合效果 分离强度
下载PDF
叶片宽度比对同心双螺旋静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宗勇 由智丹 +1 位作者 丁桂彬 王智晓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0,共8页
同心双螺旋静态混合器是一种新型的静态混合装置,能够实现流体在混合管内的同心反向螺旋流动。为探究同心双螺旋元件内外叶片宽度比对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利用Fluent中多相流混合模型对低雷诺数状态下该混合器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 同心双螺旋静态混合器是一种新型的静态混合装置,能够实现流体在混合管内的同心反向螺旋流动。为探究同心双螺旋元件内外叶片宽度比对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利用Fluent中多相流混合模型对低雷诺数状态下该混合器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雷诺数下,同心双螺旋静态混合器与对应尺寸的传统Kenics型混合器相比混合效果明显提升,在叶片宽度比e为0~3/2时混合效果提升6.9%~28%;随着内外叶片宽度比的增大,混合效果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当e=2/3时混合效果最好;在不同的宽度比下,流体的分离强度沿混合管轴向变化规律相同,即在第一个混合元件内分离强度下降缓慢,第二、三个元件内下降迅速,第四个元件内几乎保持不变而处于维持混合状态,说明本文所研究的混合器使用较少的混合元件即可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双螺旋结构 数值模拟 混合效果 分离强度
下载PDF
旋流气浮装置试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梦影 程涛 +2 位作者 孔冰 王越淇 郭奕杉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7期1468-1471,共4页
某油田为了紧凑高效解决油田污水处理难题,对A厂家CFU和B厂家CFU样机进行试验对比分析。A厂家CFU和B厂家CFU原理类似,均是基于低强度旋流和气浮,A厂家CFU内部设计相对简单。油田根据生产水处理流程特点,选择水离心机上游和注水增压泵下... 某油田为了紧凑高效解决油田污水处理难题,对A厂家CFU和B厂家CFU样机进行试验对比分析。A厂家CFU和B厂家CFU原理类似,均是基于低强度旋流和气浮,A厂家CFU内部设计相对简单。油田根据生产水处理流程特点,选择水离心机上游和注水增压泵下游进行试验。这两次CFU测试结果表明,该油田生产水质量变化很大,通过离心机、注水增压泵等设备剪切作用后,会增加水中含油的稳定性,增大水中含油处理难度,CFU设置在上游处理效果优于下游;该油田生产水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小颗粒油滴为主的水包油乳化液和含油固体悬浮物较多,全尺寸设计时需要添加反相破乳剂和适当增加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气浮 强度旋流分离 油田污水处理 海上油田
下载PDF
旋流气浮一体化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强 程涛 +1 位作者 朱梦影 郭奕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5期47-52,共6页
渤海某FPSO使用离心机进行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由于上游流程改变、冲砂等原因,离心机处理效果达不到要求,为了改善水处理效果,选用旋流气浮一体化技术进行污水处理试验。该技术基于低强度旋流离心力场和气浮组合原理,具有停留时间短、占... 渤海某FPSO使用离心机进行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由于上游流程改变、冲砂等原因,离心机处理效果达不到要求,为了改善水处理效果,选用旋流气浮一体化技术进行污水处理试验。该技术基于低强度旋流离心力场和气浮组合原理,具有停留时间短、占用面积小、操作要求低等特点。对紧凑型气浮装置结构、工作原理、现场试验情况进行介绍,将旋流气浮一体化技术在该FPSO进行水质处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于离心机,在同等工况下,紧凑型气浮装置平均除油效率97.2%,处理后水中含油率小于30 mg/L,满足处理要求;经过泵等设备剪切作用后,会增加水中含油的稳定性,增大水中含油处理难度,紧凑型气浮装置设置在上游处理效果优于下游;在冲砂等原因导致上游流程变化时,紧凑型气浮装置仍能表现出较高除油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气浮一体化 强度旋流分离 油田污水处理 FPSO
下载PDF
Dynamic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microwave damaged sandstone subjected to intermediate loading rate 被引量:3
18
作者 Pin WANG Tu-bing YIN +1 位作者 Xi-bing LI Heinz KONIETZKY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714-3730,共17页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icrowave heating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rock,dynamic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microwave-irradiated sandstone specimens using a modified split Hopk...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microwave heating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rock,dynamic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microwave-irradiated sandstone specimens using a modified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system.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icrowave radiation can effectively weake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andstone.Rock specimens show three different failure modes under impact load:tensile failure,tensile−shear composite failure and compressive−shear failure.The dynamic Poisson’s ratio,calculated using the measured P-and S-wave velocities,is introduced to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With the increase in microwave power and heating time,the Poisson’s ratio declin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slightly,and the turning point occurs at 244.6℃.Moreover,the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 that microwave radiation produces dehydration,pore expansion,and cracking of the rock.The damage mechanisms caused by microwave radia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rmal stress and steam pressure inside the rock,which provides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microwave radiation thermal cracking dynamic compressive strength failure patterns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下载PDF
扭旋角度对新型静态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李星宇 张春梅 杨鹏达 《辽宁化工》 CAS 2022年第11期1542-1545,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静态混合器,应用Fluent软件对该静态混合器内低雷诺数下的两相流混合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探讨了不同扭旋角对该混合器的混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新型静态混合器内两相流体混合速度随扭旋角增大而增大,扭... 提出一种新型的静态混合器,应用Fluent软件对该静态混合器内低雷诺数下的两相流混合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探讨了不同扭旋角对该混合器的混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新型静态混合器内两相流体混合速度随扭旋角增大而增大,扭旋角度为180°时,流体流经四个扭旋元件后,分离强度值降为0.0163,浓度分布最均匀;扭旋角的增大使得混合分离强度的降低速率增大,混合性能更优,即扭旋角为180°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分离强度 数值模拟 混合效果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copic failure process of exemplary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from east China
20
作者 SUN Shao-rui LIU Yong +5 位作者 HAO She-feng HE Wei HE Xun WEI Ji-hong YU Yong-xiang SONG Jing-l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73-1986,共14页
The landslid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not only destroys buildings,cultivated land,and roads but also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life and safety.This study concerns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ele... The landslid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not only destroys buildings,cultivated land,and roads but also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life and safety.This study concerns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elected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and thei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To study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argillaceous interlayers,8 kinds of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Jiangsu region of China were analyzed utilizing X-ray diffraction(XRD).The repeated direct shear strength tests(RDST)were carried out on the undisturbed specimens of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with high content of kaolinite shows ductile failure mode,which means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residual strength in the shear process.The arrangement of mineral particles on the shear surface of the specimens after different shear displacements was observed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It was observed that mineral particles on the shear surface showed a more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shear displacement.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shear direction on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with completely oriented mineral particles was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four shear strength mechanisms proposition proposed.The influence of the mineral arrangement on the action occasion and magnitude of dilatancy component of shear strength is clarified in the shea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microcosmic structure strength component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LANDSLID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