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鹏 钱永甫 严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选出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年和强弱年,利用EOF分析了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18—28候地表温度在40... 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选出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年和强弱年,利用EOF分析了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18—28候地表温度在40°N以北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印度半岛的地表温度增温较快,以及台湾附近海域的海表温度较低,都会使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通过对强弱季风年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合成分析发现,冬季感热和潜热在强弱年的主要差异在海洋上和近海地区,合成距平呈现沿海岸线的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强年沿岸为正距平,弱年为负距平。春季的差异往往与冬季的分布相反。冬、春季下垫面热力异常引发的海陆热力差异的变化对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数值试验 南海夏季风 早晚强弱年 表面温度和表面通量
下载PDF
南海季风近40年的演变
2
作者 于航 兰惠婷 满意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8期239-239,共1页
利用NCEP1961—2000年40a月平均12层再分析的格点气象资料,对南海强夏季风年和弱夏季风年进行合成分析。通过小波分析法以及MK检验等方法分析40a来南海地区季风指数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961、1967、1968、1978、1985、1986、1990、199... 利用NCEP1961—2000年40a月平均12层再分析的格点气象资料,对南海强夏季风年和弱夏季风年进行合成分析。通过小波分析法以及MK检验等方法分析40a来南海地区季风指数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961、1967、1968、1978、1985、1986、1990、1994年为偏强季风年;1979、1983、1987、1988、1993、1995、1997、1998年为偏弱季风年;其他年份为正常季风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 强弱季风 演变
下载PDF
浙江秋季连阴雨气候统计特征及其异常环流背景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懿妮 楼茂园 +2 位作者 李嘉鹏 娄小芬 刘汉华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利用1971—2016年浙江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多种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浙江省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浙江每年每站平均出现1.8次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平均可持续5.5 d,平均雨量77 mm;秋季3个月中9月出现连阴雨... 利用1971—2016年浙江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多种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浙江省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浙江每年每站平均出现1.8次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平均可持续5.5 d,平均雨量77 mm;秋季3个月中9月出现连阴雨的频次最高;大多年份会发生1~2次持续5~7 d的连阴雨,78%过程累计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发生时多为全省一致变化型,多发区集中在杭州—绍兴一带。(2)连阴雨过程次数、累计持续天数及累计降水量有一致变化性,均反映出浙江秋季连阴雨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有4个强年和7个弱年。(3)浙江秋季连阴雨强(弱)年对应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向(背)而行”。强(弱)年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东),南亚高压异常偏东(西),华东地区上空垂直上升运动强(盛行下沉气流),低层异常偏南(北)风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阻碍了暖湿空气北上),有(不)利于浙江连阴雨的发生。(4)连阴雨强弱年大气环流异常与热带海表温度强迫有关。强(弱)年时,赤道太平洋海温呈拉尼娜状态(距平不明显),使东印度洋—南海—海洋性大陆上空对流活跃(偏弱),潜热加热(不足以)激发低层Matsuno-Gill型响应,(不能)在亚洲大陆激发气旋性环流异常,而赤道中东太平洋强(弱)下沉气流则(不能)在西北太平洋激发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此低层气旋—反气旋异常环流配置(弱环流异常)使华东地区有低层偏南(北)风异常,水汽增多(减少),有(不)利于浙江连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时空变化 强弱年 大气环流异常 热带海温强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