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离子间隙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董慧凤 闵婕 +1 位作者 汪永斌 周庆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 探讨强离子间隙(SIG)与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IV)中8963例ICU收治的成人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强离子间隙(SIG)与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IV)中8963例ICU收治的成人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SIG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风险以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 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肾损伤的比例以及SIG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G与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期间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相关,回归分析高SIG(≥5.091 mmol/L)是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27,95%CI:1.094~1.377,P<0.05)。结论 强离子间隙升高(≥5.091 mmol/L)是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离子间隙 脓毒症 预后 相关性研究 MIMIC-IV数据库
下载PDF
强离子间隙对急性肾损伤危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杨珍珍 叶莉莉 +1 位作者 陆建红 范德墉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22-727,746,共7页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IG)对急性肾损伤(AKI)危重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V 2.0)获取2008年至2019年ICU中成年AKI患者9118例的数据。根据AKI危重患者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IG)对急性肾损伤(AKI)危重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V 2.0)获取2008年至2019年ICU中成年AKI患者9118例的数据。根据AKI危重患者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确定SIG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为低SIG组和高SIG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低SIG组和高SIG组30和9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SIG与AKI患者30、90 d全因死亡率的关系。亚组分析进一步研究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率可能的交互作用。结果根据AKI危重患者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6058例和死亡组3060例,90 d全因死亡率为33.5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查尔森合并指数、阴离子间隙、白蛋白、血磷、SIG、WBC、Hb、红细胞分布宽度、PLT、肌酐、尿素氮、PT、PaO2、血总钙、血镁、去甲肾上腺素、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合并高血压、房颤、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脓毒症比例、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S分析显示,AKI危重患者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风险呈非线性趋势关系(P=0.010)。以SIG=4.87 mmol/L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G组(<4.87 mmol/L)4592例和高SIG组(≥4.87 mmol/L)4526例。低SIG组30和9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9.60%和26.26%,高SIG组分别为33.65%和40.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低SIG组比较,高SIG组患者30和90 d累积生存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SIG水平(≥4.87 mmol/L)是AKI危重患者30和90 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亚组分析显示,除了年龄、合并高血压外,大多数亚组分层因素对SIG水平与90 d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高SIG水平(≥4.87 mmol/L)是AKI危重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SIG对AKI危重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预后不良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离子间隙 急性肾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强离子间隙对成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江江 姬晓伟 +1 位作者 钟磊 谢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期23-26,3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离子间隙(strong ion gap,SIG)水平对成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中重症监护病房(inte... 目的探讨不同强离子间隙(strong ion gap,SIG)水平对成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中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成人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90d时AMI患者生存与否,将受试对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最佳预测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运用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短期死亡情况。运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评估SIG对AMI患者28d和90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571例患者纳入研究。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IG、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白细胞、肌酐、血钾、血磷及心脏骤停比例均显著高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pH、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血红蛋白、冠脉造影检查、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比例均显著低于存活组,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组(P<0.05)。随访28d和90d,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SIG组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SIG组(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IG升高是AMI患者28d和90d全因死亡率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IG≥5.666 mmol/L是AMI患者28d和90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住ICU时高水平SIG是影响AMI患者28d和90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此类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离子间隙 急性心肌梗死 队列研究 预后预测
下载PDF
强离子间隙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沈骁 章淬 +6 位作者 宋晓春 章文豪 洪亮 舒畅 李静 穆心苇 黄福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IG)对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并收住重症医学科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收集...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IG)对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并收住重症医学科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收集患者术后的血气分析及生化指标来计算近似强离子差(SIDa)、有效SID(SIDe)和SIG等Stewart模型酸碱变量的数值,分析其与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93例,包括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6例。死亡组患者的术后SIG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9.7(8.8,13.7)mEq/L比4.1(1.8,6.7)mEq/L,t=4.432,P<0.01]。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动脉血pH值、PaCO2、乳酸、SIDe、SIG和血清肌酐水平均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显著相关(均为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pH(OR:4.83×1028,95%CI:0.00~1.46×1061,P=0.08)和SIG(OR:0.09,95%CI:0.01~1.23,P=0.07)与患者病死率显著相关。SI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95%CI:0.85~0.99,P<0.01),大于pH的0.86(95%CI:0.74~0.98,P<0.01),提示SIG升高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的较好预测因子,敏感度100%,特异度84%。结论术后SIG水平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离子间隙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预后
下载PDF
强离子间隙对成人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评估研究
5
作者 杨江江 钟磊 +2 位作者 王海丽 姬晓伟 谢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trong ion gap,SIG)对于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美国重症监护室电子病例数据集(MIMIC-Ⅲ,2001—2012年)中首次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trong ion gap,SIG)对于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美国重症监护室电子病例数据集(MIMIC-Ⅲ,2001—2012年)中首次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成人CA患者(≥18岁)。依据SIG三分位数法,将患者分成3组。比较CA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和相关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CA患者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生存曲线,同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生存曲线的差异,并建立Cox回归风险模型,以分析SIG是否为CA患者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6例成人CA患者,依据SIG(mmol/L)三分位数法,将患者分成<3.91(n=202),3.91~7.32(n=202)和>7.32(n=202)3组。年龄(66.91±15.95)岁,男性382例(63.04%),其中ICU住院期间、28 d和90 d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6.47%、49.17%、56.93%。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IG、阴离子间隙、pH、乳酸、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肌酐、血钾、血磷、高血压、冠心病、心源性休克、ICU住院期间、28 d和90 d全因病死率等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CA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SIG指标的上升,CA患者28 d、90 d累积生存率会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G水平上升(>7.32mmol/L)是该类患者28 d(HR=1.610,95%CI:1.177~2.203,P=0.003)和90 d(HR=1.506,95%CI:1.123~2.019,P=0.006)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ICU时高SIG(>7.32 mmol/L)是影响CA患者28 d和90 d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计算此类患者的SIG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强离子间隙 心脏骤停 预后
原文传递
高乳酸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杜微 刘大为 +3 位作者 石岩 隆云 芮曦 王小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324-2328,共5页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的高乳酸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的相关性,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反映组织灌注的指标。方法回顾了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个月间所有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人选标准为患者同时抽取的一份动脉血标本同时送检血...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的高乳酸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的相关性,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反映组织灌注的指标。方法回顾了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个月间所有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人选标准为患者同时抽取的一份动脉血标本同时送检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血清白蛋白检查,其中血气分析结果中乳酸升高,满足高乳酸血症标准(Lac≥mmol/L)的结果。结果在这一乳酸升高(Lac92)的人群中用传统方法判断代酸,代酸发生率33.9%,用Stewart’s方法判断代酸,代酸发生率为56.0%。但该组人群血清pH值不具有典型酸血症的特点(7.42±0.07),存活组中乳酸占代酸的百分比为(33.6±17.9)%,死亡组中乳酸占代酸的百分比为(42.1±18.5)%,P=0.008;存活组中SIG占代酸百分比为(28.6±23.5)%,死亡组中SIG占代酸的百分比(44.9±23.0)%,P=0.000。结论在ICU乳酸升高的人群中,乳酸并不是引起代酸的主要成分,乳酸和SIG共同组成代酸的主要组分,但乳酸占代酸的百分比和SIG占代酸的百分比升高可能提示预后不佳,这两个指标也许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反映组织灌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酸碱平衡 预后 强离子间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