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与无致病力菌株生长竞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育菁 周涵韬 +5 位作者 刘波 张赛群 朱红梅 朱航 车建美 曹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97-101,共5页
在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RV)与无致病力菌株(RA)的生长能力的差异.单独培养时,24h前无致病力菌株的菌体生长量超过强致病力菌株,24h后强致病力菌株菌体生长量超过无致病力菌株,12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生... 在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RV)与无致病力菌株(RA)的生长能力的差异.单独培养时,24h前无致病力菌株的菌体生长量超过强致病力菌株,24h后强致病力菌株菌体生长量超过无致病力菌株,12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生长速率是强致病力菌株的5.6倍,60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菌量仅为强致病力菌株的0.37倍.混合培养时,混合比例RV RA<1时,两种菌株都呈正增长,但后者比前者增长快,当混合比例RV RA≤1时,强致病力菌呈负增长(-119.57%~-33.57%),无致病力菌呈正增长(84.50%~285.50%).随着RV RA值升高,增长率呈升高的趋势.上述结论表明:无致病菌株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高于强致病力菌的生长能力,当与强致病力菌混合时,能较快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人工大量施用无致病力菌株时,能有效地保护番茄植株在生长初期免受青枯病的危害,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的原因所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强致病力菌株又重新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导致无致病力菌防效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青枯雷尔氏菌 强致病力菌株 致病菌株 生长竞争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强致病力菌的抗病性检测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聚莹 屈振刚 +2 位作者 贾海民 陈丹 李术臣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66-67,共2页
通过对28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强致病力菌株接种,鉴定了其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小斑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28个玉米品种中大多数玉米品种属于抗或者高抗水平;只有冀玉12号、鲁单9056、郑单958和先玉335属于中抗品种,而这些... 通过对28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强致病力菌株接种,鉴定了其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小斑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28个玉米品种中大多数玉米品种属于抗或者高抗水平;只有冀玉12号、鲁单9056、郑单958和先玉335属于中抗品种,而这些品种推广面积较大,是玉米主产区的主流品种,建议严密监测小斑病菌的致病性,尽快筛选对强致病力菌株抗性好的高产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玉米小斑病 强致病力菌株 抗病性
下载PDF
从古巴和瑞士进境信鸽强致病力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3
作者 赖平安 陈世松 +2 位作者 郭晋优 赵增连 王建 《检验检疫科学》 2001年第4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古巴 瑞士 信鸽 强致病力 新城疫病毒 分离 鉴定 卫生检疫
下载PDF
番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健尧 李焕秀 +3 位作者 李立佼 谭华强 张莉 铁曼曼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0-534,共5页
为研究番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的变异,探索了继代培养、在 NB 培养基上不同时间培养、不同 pH 处理7 d 和15 d、不同温度处理1 h 后对强致病力菌株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的培养代数增加,平均弱化指数成增大趋势,在第1... 为研究番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的变异,探索了继代培养、在 NB 培养基上不同时间培养、不同 pH 处理7 d 和15 d、不同温度处理1 h 后对强致病力菌株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的培养代数增加,平均弱化指数成增大趋势,在第10代出现了无致病力菌株;在 NB 培养基上培养15 d 时,强致病力菌株已完全转化为不确定菌株和无致病力菌株,在培养30 d 时,强致病力菌株几乎完全转化为无致病菌株;pH7.0时,处理7 d 和15 d 后,强致病力菌株比例均为最大,分别为93.33%和92.22%,pH5.8时,强致病力菌株比例最低,分别为46.67%和31.11%;用不同温度处理强致病力菌株发现,温度50℃时,菌株死亡,温度40℃时,活菌数显著低于其他(4~30℃)处理,强致病力菌株比例为4~40℃所有处理中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强致病力菌株 致病菌株 弱化指数
下载PDF
利用中国抗源区分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探讨
5
作者 练云 魏荷 +4 位作者 王金社 张辉 雷晨芳 李金英 卢为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43-2450,共8页
由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Heterodera glycines,SCN)引起的病害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随着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X12的出现及LY1线虫群体的合成,国际通用的Riggs和HG type 2种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别模式已不能将4... 由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Heterodera glycines,SCN)引起的病害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随着强致病力大豆胞囊线虫群体X12的出现及LY1线虫群体的合成,国际通用的Riggs和HG type 2种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别模式已不能将4号生理小种、X12线虫群体、LY1线虫群体有效区分,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区分这3个线虫群体的简易鉴定方法,为SCN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感病品种在病土中繁殖备用接种的胞囊;用兴县灰皮支(ZDD2315)和PI567516C作为鉴别寄主,Lee为感病对照,接种鉴定;若兴县灰皮支和PI567516C均表现感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X12线虫群体;若兴县灰皮支表现抗病而PI567516C表现感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4号生理小种;若PI567516C表现抗病,表明该病土感染的是LY1线虫群体。以上结果表明,利用我国优异抗源兴县灰皮支和PI567516C作为鉴别寄主,能有效区分目前报道的具有强致病力的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X12和LY1线虫群体。本研究结果对筛选抗源、调查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线虫致病基因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生理小种 强致病力 抗源
下载PDF
茶树炭疽菌的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威 叶乃兴 +4 位作者 刘伟 金珊 连玲丽 赖建东 谢运海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1-586,共6页
通过PCR扩增并测定福建省不同产地茶树上分离的炭疽病菌的β-Tub2、ITS、GDPH和ACT 4段基因序列,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其纯培养、分生孢子、附着孢等形态特征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法测定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5株供试病... 通过PCR扩增并测定福建省不同产地茶树上分离的炭疽病菌的β-Tub2、ITS、GDPH和ACT 4段基因序列,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其纯培养、分生孢子、附着孢等形态特征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法测定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5株供试病原菌分离物均为Gloeosporium cingulata f.sp.camelliae,为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它们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都相似.致病力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均对茶树叶片致病,但其中一株致病力明显强于其余菌株,且致病力强的菌株与其余菌株的基因序列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炭疽菌 病原鉴定 强致病力 多基因系统发育
下载PDF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车建美 刘波 +3 位作者 张彦 苏明星 朱育菁 郑雪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804-807,共4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处理番茄盆栽苗,建立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结合菌落形态和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说明所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当番茄植株培养至第5d时,4个不同接种浓度处理的番... 采用不同浓度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处理番茄盆栽苗,建立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结合菌落形态和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说明所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当番茄植株培养至第5d时,4个不同接种浓度处理的番茄植株苗均出现发病症状。采用104cfu.mL-1处理的番茄植株在第4d发病,但到第8d,发病率也达到90%左右。随着青枯雷尔氏菌接种浓度的递增,各处理番茄植株死亡率达到致死中浓度(LC50)的时间逐渐缩短。104cfu.mL-1的接种浓度效果最佳,既缩短试验周期,又保证了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强致病力 生物测定 番茄
下载PDF
长江流域禾谷镰孢菌群部分菌株系统发育学、产毒素化学型及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伟 胡迎春 +2 位作者 陈莹 张爱香 陈怀谷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8,共8页
从采集自长江流域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lade)菌株中选取了31株,扩增并测定了这些菌株的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PHO(phosphate permease)基因序列,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对... 从采集自长江流域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lade)菌株中选取了31株,扩增并测定了这些菌株的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PHO(phosphate permease)基因序列,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对这些菌株的产毒素化学型进行了分子检测。同时,用两个小麦品种(扬麦158和安农8455)测定了菌株的致病力。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菌株与F.asiaticum聚为一枝,只有一个菌株11027与F.graminearum聚类。30株F.asiaticum中有24株产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3-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cDON),另外6株产雪腐镰孢菌烯醇(Nivalenol,NIV)。一株F.graminearum菌株11027产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cDON)。在扬麦158上,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较为明显,产NIV毒素的菌株致病力普遍较弱,强致病力的菌株都产3-AcDON毒素。结果表明在我国长江流域,产3-AcDON毒素的F.asiatic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优势种群,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扬麦158可以有效评价菌株的致病力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asi aticum 3-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 强致病力菌株
原文传递
马铃薯黄萎病综合防控技术
9
作者 刘刚 《农业知识》 2020年第18期18-19,共2页
马铃薯黄萎病,又称早死病或早熟病,在全世界温带地区广泛分布,是典型的土传兼种传维管束病害。其病菌可在土壤中持久存在,又可随种子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引起系统性侵染,使马铃薯整株带病,最终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马铃薯黄萎病,又称早死病或早熟病,在全世界温带地区广泛分布,是典型的土传兼种传维管束病害。其病菌可在土壤中持久存在,又可随种子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引起系统性侵染,使马铃薯整株带病,最终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病菌寄主范围较广,除了对马铃薯有较强致病力外,还可侵染大豆、棉花、苜蓿、番茄和三叶草等多种植物,引发黄萎病,对农业生产具有较大危险。我国内蒙古、新疆、四川、陕西、贵州、甘肃、宁夏、河北、北京、黑龙江、山东等十余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均有马铃薯黄萎病的分布,其危害程度不同,严重时可减产过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束病害 远距离传播 寄主范围 黄萎病 马铃薯 三叶草 强致病力 综合防控技术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酚溶调制肽(PSM)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风娟 吕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3-666,共4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大难题。近年来,一种具有强致病力特点的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暴发流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大难题。近年来,一种具有强致病力特点的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暴发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作用 感染性疾病 调制 临床治疗 社区获得性 暴发流行 强致病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