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坡两次暖区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长春 吴蓬萍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8月12~13日(简称"8·12"过程)和2012年8月16~17日(简称"8·16"过程)青藏高原东坡发生的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两次暖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0年8月12~13日(简称"8·12"过程)和2012年8月16~17日(简称"8·16"过程)青藏高原东坡发生的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探讨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的天气学异同条件。结果表明:两次暖区强降水发生前及过程中均受副高的影响,地面有热低压发展和维持,利于能量的积累、不稳定层结和非绝热加热形成,进而引起上升运动;过程期间低层均有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与增强,地形强迫上升运动和低层暖平流引起的上升运动增大和维持。主要差异在于,"8·16"过程中台风"启德"外围的偏东南风持续时间更长,影响区域更偏北,其降水持续时间更长,累计雨量更大。两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显示,低层垂直于青藏高原东坡地形的偏东南气流的建立、增强、持续及减弱在此类暖区强降水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起中着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坡 暖区强降水 触发机制 地形强迫抬升
下载PDF
川西高原东部两次连续强降雪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武敬峰 刘静颖 张永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51-661,共11页
针对2016年2月21-23日和2017年2月21-22日川西高原东部连续强降雪过程进行分析,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云图资料对环流背景场和物理量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降雪前期500 h Pa为高原槽或西风槽配合有高空锋区影响,700 h Pa... 针对2016年2月21-23日和2017年2月21-22日川西高原东部连续强降雪过程进行分析,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云图资料对环流背景场和物理量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降雪前期500 h Pa为高原槽或西风槽配合有高空锋区影响,700 h Pa在甘肃南部有切变南下,地面上为冷高压扩散到高原,后期为南北槽叠加形式。中低层水汽源地都在孟加拉湾,前期水汽通量强,比湿大,后期水汽通量弱,比湿小,但低层受偏东水汽通量与地形抬升关系,结合500 h Pa的弱水汽辐合使降雪持续。降雪时都出现了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这与地形抬升有一定关系,其上升高度与降雪强度之间存在关系。降雪前期湿位涡MPV1中高层都为正值,低层为负值区,到后期低层转为弱的正值区,而MPV2则正好相反;云图上3次降雪在01-02时开始,都有云团合并加强,黑体亮温梯度明显增加时出现降雪,且小时降雪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高原气象学 连续性强降雪 地形强迫抬升 水汽通量 比湿 垂直速度 湿位涡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2019年8月20-21日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凤友 隋沆锐 《内蒙古气象》 2020年第2期14-17,共4页
文章对2019年8月20-21日东北冷涡引发的大范围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呼伦贝尔市大范围暴雨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对流性降水为辅,表现为小时雨强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暴雨区有较深厚的上升运动但强度较弱,强降雨区与强烈的... 文章对2019年8月20-21日东北冷涡引发的大范围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呼伦贝尔市大范围暴雨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对流性降水为辅,表现为小时雨强不大,但持续时间长;暴雨区有较深厚的上升运动但强度较弱,强降雨区与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并不重合;降雨期间虽然有持续的低空急流向降雨区输送水汽和能量,但是850 h Pa比湿大部分时间维持在本地暴雨阈值10 g·kg-1以下;由于暖湿空气强、冷空气弱,所以对流有效位能小,对流强度弱;大兴安岭山脉迫使东南暖湿气流强迫抬升,对降雨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东北冷涡 低空急流 强迫抬升
下载PDF
福建省西北部一次暖区暴雨过程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庆琼 陈文杰 +1 位作者 林晖 邓慧颖 《海峡科学》 2021年第9期16-20,共5页
利用气象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诊断物理量场及NECP再分析资料,通过聚类合成、统计对比等方法,分析了2021年6月28日-7月1日福建省西北部(以邵武市为例)一次暖区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强降水触发机制与发生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暴... 利用气象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诊断物理量场及NECP再分析资料,通过聚类合成、统计对比等方法,分析了2021年6月28日-7月1日福建省西北部(以邵武市为例)一次暖区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强降水触发机制与发生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西南急流暖湿强迫背景下,干冷空气侵入低层暖湿平流、形成地面强烈辐合是此次暖区暴雨触发的关键因素;在西南风急流引导下,降水云团不断移入有利于对流发展的不稳定区域,使得对流持续发展。诊断物理量场分析表明,强降水期间,福建省西北部上空湿层深厚,水汽输送条件良好,K指数在38区域内,不稳定能量堆积,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强降水发生,同时由于山脉地形强迫抬升作用,造成降水云团在邵武北部山脉附近进一步发展,导致地区的降水持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急流 地面辐合线 山脉地形强迫抬升 邵武市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物理量诊断分析
5
作者 韩丽琴 《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5X期214-217,共4页
本文利用通过对2013年7月7日北京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深入分析,讨论了此次过程的成因,探讨了雷暴的发生、发展、移动的特征及物理机制。运用大尺度天气系统分析、地形强迫抬升分析、阵风锋辐合抬升分析、地面鞍型场形成的辐合线分析等... 本文利用通过对2013年7月7日北京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深入分析,讨论了此次过程的成因,探讨了雷暴的发生、发展、移动的特征及物理机制。运用大尺度天气系统分析、地形强迫抬升分析、阵风锋辐合抬升分析、地面鞍型场形成的辐合线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易触发对流沙氏指数-5.12,K指数33。当地面有鞍型场形成时,地面易形成稳定的辐合线,有利于水汽、能量的聚集和对流的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地形强迫抬升 阵风锋 地面鞍型场
下载PDF
2015年4月2日至3日雨雪天气成因分析
6
作者 闫欣颖 李亚林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17期55-57,共3页
分析指出,4月2日01时至3日08时,赤峰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贝加尔湖东南部延伸至内蒙古河套地区东部的高空槽加深东移,与低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低涡前部偏南气流交汇,赤峰南部上空的暖式切变,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偏南向... 分析指出,4月2日01时至3日08时,赤峰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贝加尔湖东南部延伸至内蒙古河套地区东部的高空槽加深东移,与低层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低涡前部偏南气流交汇,赤峰南部上空的暖式切变,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偏南向低空急流,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赤峰市位于地面气旋前部暖锋区内,东风和从渤海湾吹入的偏南风形成锋面辐合,有利于降水天气维持。另外,赤峰市地形呈西高东低走势,低层较强东北风受地形影响,强迫抬升,有利于降水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天气 高空斜压槽 低空急流 边界层辐合 地形强迫抬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