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威马逊”(1409)强降水物理过程模拟诊断研究
被引量:7
- 1
-
-
作者
薛一迪
崔晓鹏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0-1336,共1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452804。
-
文摘
利用WRF模式,结合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和降水效率定义,针对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临岸迅速加强为超强台风并登陆我国华南沿海这一时段的强降水物理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威马逊"主体环流区域内一直维持很强的平均降水强度(PS),陆地和海洋PS的相对贡献基本呈反向变化,登陆期间陆面摩擦辐合增强,有利于水汽更多地向陆地区域辐合(QWVA代表垂直积分的三维水汽通量辐合/辐散率,此时段QWVA为正值),造成登陆前短时段内陆地上空局地大气增湿(QWVL代表垂直积分的水汽局地变化率的负值,此时段QWVL为负值),借助云微物理过程快速转化为液相和固相云水凝物(QCLL和QCIL分别代表垂直积分的液相和固相云水凝物局地变化率的负值,此时段QCLL和QCIL为负值),促使陆地上空降水云系快速发展和降水强度增强,而当环流中心位于北部湾洋面时,海洋QWVA的相对贡献显著增强,登陆期间下垫面的变化导致水汽相关物理过程明显变化,进而造成降水云系和强降水中心的显著变化;与陆地相比,海洋表面蒸发的作用更强,变化更明显;"威马逊"影响华南沿海期间,主体环流圈内平均的QCLL和QCIL均基本呈现"正—负—正"的变化特征,当环流中心位于北部湾洋面(三次登陆时期)时水凝物含量以增加(减少)为主;"威马逊"主体环流区域内一直维持高降水效率,从主体环流圈接触陆地开始,陆地降水效率迅速升高,而海洋降水效率在绝大多数积分时段内维持较高数值,只在第二和第三次登陆后有所降低。
-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
主体环流圈
强降水物理过程
降水效率
三维降水诊断方程
-
Keywords
Landfalling tropical cyclone
Main circulation ring
Physical process of strong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Three-dimensional WRF-based surface precipitation equation
-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