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形变强震前兆指标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薄万举 华彩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2,共8页
在多年形变前兆研究基础上 ,对形变应变前兆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 ,并对典型的形变应变短临前兆实例进行了总结 ,找出其共性。以描述其共性特征为目标 ,给出了异常指标 K的计算模型 ,似可用该指标结合资料背景和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对某些
关键词 短临 地壳形变 地震孕震 异常指标 强震前
下载PDF
两次强震前乌什地震台地倾斜异常及其预报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月鹏 吴秀莲 顾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50-54,共5页
本文介绍了1990年12月独联体境内伊塞克湖Ms6.7地震和1991年2月新疆柯坪Ms6.5地震前,乌什地震台石英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出现的异常变化。6.7级地震的累积异常量级为1.3×10^(-4),持续时间为两个月。6.5级地震的异常量级为8.5×... 本文介绍了1990年12月独联体境内伊塞克湖Ms6.7地震和1991年2月新疆柯坪Ms6.5地震前,乌什地震台石英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出现的异常变化。6.7级地震的累积异常量级为1.3×10^(-4),持续时间为两个月。6.5级地震的异常量级为8.5×10~(-70,持续时间27天。本文还就两次地震的预报及形变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 强震前 地倾斜
下载PDF
强震前中短期地震活动异常动态图像的表示方法及其预测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2,共8页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化图像的参量。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反应...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化图像的参量。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反应强震前中短期阶段孕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及丛集的现象。二参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图像上示出在中强震发生前3个月至1年在震中周围地区有明显的异常分布,且随着时间逼近发震时间,异常面积的收缩和扩大与震级大小有关。不考虑动态图像,只对出现异常后1年发生地震为限,则3个地震区的预报评分均在0.5以上。如再对具体图像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则还能降低虚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活动 时空动态图像 强震前
下载PDF
宽频地震观测中强震前的异常波动信号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雁滨 蒋骏 +4 位作者 吕永清 李胜乐 杨辉 李畅 田卫卫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37-37,共1页
强震前后,在长周期地震观测仪的观测中常能记录到一些异常的地动信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Kizawa以应变仪和重力仪记录到大地震前的前驱波信号的报道(Kizawa T.1972)。2001年在昆仑山西口8.1级地震前的几天,我国新疆地震台网的... 强震前后,在长周期地震观测仪的观测中常能记录到一些异常的地动信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Kizawa以应变仪和重力仪记录到大地震前的前驱波信号的报道(Kizawa T.1972)。2001年在昆仑山西口8.1级地震前的几天,我国新疆地震台网的多个台站也同时观测到了低频波信号。但这类强震前的异常信号的普遍性,以及与强震的关联性一直存在不少疑问。本文报道了我们近期所做的相关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观测仪 波动信号 异常信号 强震前 宽频 地震台网 地震 长周期
下载PDF
云南地区强震前的应变扰动异常 被引量:1
5
作者 钱晓东 刘祖荫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7-52,共6页
计算和分析了云南地区 5次ML ≥ 6 .5强震前的应变扰动εi 值 .结果表明 ,地震前 5 ~ 8年 ,归一化为 4级的地震的εi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 ;未来震中区域εi值变小 ,周围地区增大 ,形成空区 ;εi 值有由零星分布逐渐向震中区收缩、集中... 计算和分析了云南地区 5次ML ≥ 6 .5强震前的应变扰动εi 值 .结果表明 ,地震前 5 ~ 8年 ,归一化为 4级的地震的εi出现明显的高值异常 ;未来震中区域εi值变小 ,周围地区增大 ,形成空区 ;εi 值有由零星分布逐渐向震中区收缩、集中并增强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特征 趋势异常 地震空区 应变扰动 强震前
下载PDF
华北地区强震前流体异常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俊 黄显良 +4 位作者 陶月潮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王雪莹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115-115,共1页
自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后,华北地区6级平静已达到20.6年,为进一步跟踪华北地区未来1—3年的6级震情,本文基于《中国震例》(1966—2012年)及部分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强震前流体... 自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后,华北地区6级平静已达到20.6年,为进一步跟踪华北地区未来1—3年的6级震情,本文基于《中国震例》(1966—2012年)及部分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强震前流体异常具有长趋势性变化特征,空间上主要由外围向未来震中迁移;时间上流体异常存在加速性、阶段性、同步性等协调性特征,而且震级越大,协调性、趋势性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特征 华北地区 地下流体 强震前 统计分析 流体异常 研究成果 震中迁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地震带部分地区强震前小震活动异常现象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季达 《内陆地震》 1990年第1期74-78,共5页
新疆是一个地震多发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小地震资料亦十分丰富,这为研究中强地震发生之前,震源及邻近地区小震活动的变化与强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南天山地震带是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活动强烈的地震带之一。无论是中强地震的活... 新疆是一个地震多发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小地震资料亦十分丰富,这为研究中强地震发生之前,震源及邻近地区小震活动的变化与强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南天山地震带是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活动强烈的地震带之一。无论是中强地震的活动频次,还是释放的能量都居全疆之首。“新疆地震目录(公元1600年—1987年M_S≥4.7)”表明,仅1890年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强震前 小震活动 地震 新疆
下载PDF
中国大陆6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应变场研究
8
作者 罗国富 杨明芝 +1 位作者 马禾青 许晓庆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8期24-25,共2页
众所周知,地震活动是一种随机自然现象.地震活动性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震活动的规律性,探索地震异常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寻求解决地震与预测预报的方法,通过震例研究表明,用地震应变场分析地震活动异常,提取的时间因子异常结果比应用地... 众所周知,地震活动是一种随机自然现象.地震活动性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震活动的规律性,探索地震异常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寻求解决地震与预测预报的方法,通过震例研究表明,用地震应变场分析地震活动异常,提取的时间因子异常结果比应用地震能量场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应变场分析 中国大陆 强震前 地震活动异常 地震异常 自然现象 预测预报
下载PDF
云南强震活跃期首发强震前地震活动因子A值异常的动态特征
9
作者 刘翔 苏有锦 +1 位作者 付虹 乌成栋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118-118,共1页
王炜等通过对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统计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地震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危险度D值及地震强度因子尬值等参数,这些参数在华北地区的地震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震空间集中度C值反应了地震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地... 王炜等通过对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统计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地震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危险度D值及地震强度因子尬值等参数,这些参数在华北地区的地震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震空间集中度C值反应了地震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地震危险度D值反应了地震在时间上的丛集程度,地震强度因子Mf值反应了地震活动增强的程度,这3个参数分别反应了地震在时空强等三方面的震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因子A值 强震活跃期 动态特征 强震前 地震强度因子 地震危险度 异常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强震前震中区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张立 赵洪声 +1 位作者 陈静 刘耀炜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139-139,共1页
1强震前震中区水位异常特征 云南地区2000-2007年共发生了4组5次Ms≥6.0地震,分别是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2001年10月19日永胜6.0级地震,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2、6.1级双震和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大姚... 1强震前震中区水位异常特征 云南地区2000-2007年共发生了4组5次Ms≥6.0地震,分别是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2001年10月19日永胜6.0级地震,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2、6.1级双震和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大姚井水位正常动态为年变周期型。该水位观测井分别距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20km,33km。姚安地震前水位逐渐上升至1998年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异常特征 云南地区 震中区 强震前 永胜6.0级地震 水位观测井 正常动态
下载PDF
近期云南6级强震前波速比的空间分布特征
11
作者 李永莉 付虹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35-35,共1页
1998年至今云南及川滇交界一带共发生了7次(组)Ms≥6地震,均为6级地震,利用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追踪云南地区的7次6级强震前波速比的空间图像变化,寻求云南近期强震前波速比的变化异同。
关键词 云南地区 空间分布特征 波速比 强震前 地震波形资料 数字地震台网 空间图像
下载PDF
2014年云南景谷6.6级强震前中短临异常特征和短临预测
12
作者 杨芬 王军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8期83-85,共3页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6.6级强震前云南地下流体前兆、地震活动性震兆和滇西实验场综合预测方案存在中短临异常现象.2014年9月上旬地下流体前兆呈现不同测点同测项同步性异常和同测点不同测项同步性异常的短临异常现象.地震活动性震兆... 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6.6级强震前云南地下流体前兆、地震活动性震兆和滇西实验场综合预测方案存在中短临异常现象.2014年9月上旬地下流体前兆呈现不同测点同测项同步性异常和同测点不同测项同步性异常的短临异常现象.地震活动性震兆存在云南4级地震时空丛集活动和4级地震窗活动中期异常背景.滇西实验场综合预测方案于2014年8月24日达到中期预测指标,于2014年9月10日达到短临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临预测 短临异常 强震前 云南 特征和 滇西实验场 地震活动性 地下流体
下载PDF
强震前兆波及预测研究
13
作者 杨军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4期76-77,共2页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地震预测预报实践、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人们应该懂得,关于地震预测的可靠理论必须依赖于地球自身提供的证据,在没有收集到大量确切证据之前,要想正确建立这样一种理论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 预测预报 强震前 地震预测 大地震 证据 地球
下载PDF
四川强震前的前兆异常资料循证研究
14
作者 邱桂兰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8期75-76,共2页
1970-2013年,四川及邻近地区(97°E-109°E,26°N-35°N)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40次,7级以上地震7次.本文主要对四川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电磁学科异常从基于前兆观测异常与地震、基于《中国震例》、基于... 1970-2013年,四川及邻近地区(97°E-109°E,26°N-35°N)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40次,7级以上地震7次.本文主要对四川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电磁学科异常从基于前兆观测异常与地震、基于《中国震例》、基于四川省《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前兆观测异常3个方面进行了循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兆异常 四川省 强震前 《中国震例》 兆观测 地震 邻近地区 地壳形变
下载PDF
博克图、德都中强震前地震空间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钢 李成祥 商德山 《东北地震研究》 1998年第4期28-35,共8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1980年2月10日博克图5.6级中强地震及1986年德都5.5级中强震群前后的背景空区、孕震空区、逼近地震等。发现在两次地震前存在明显的空区现象。
关键词 背景空区 孕震空间 逼近地震 强震前 地震
下载PDF
祁连山地震带强震前M_L4.0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佳佳 张辉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79-80,共2页
祁连山地震带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东端与南北地震带相接,西与阿尔金山地震带毗邻,北界在金塔、龙首山,南界进入青海境内。带内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跃,有利于开展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地震带1970年以来ML4.... 祁连山地震带总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东端与南北地震带相接,西与阿尔金山地震带毗邻,北界在金塔、龙首山,南界进入青海境内。带内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跃,有利于开展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地震带1970年以来ML4.0地震和祁连山地震带西段2010年以来的ML4.0地震的M-t图、频度图、震中分布图的细致分析以及相关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祁连山地震带1970—2018年ML4.0地震存在弱活动现象,共出现过7次地震,这7次(组)震例中5次中强地震前祁连山地震带出现了ML4.0地震的弱活动现象,其中有3次ML4.0地震弱活动时间在2年以内,有2次弱活动时间在2—3年之间和1次弱活动后无震例对应(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特征 祁连山地震带 强震前 活动现象 活动时间 南北地震带 地震活动性 震中分布图
下载PDF
华清4^#泉水溶气体百分含量合计的强震远场前兆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崇君 王新 +2 位作者 赵小茂 孟江峰 白云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华清4#泉水溶气体百分含量合计(QB)的取值范围为100±5。按4舍5入法取整数值,将其分为11个区段。以年为单位,统计QB落在每个区段内的频次。频率分布直方图显示,在QB取值区间内,分区段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将落入QB频率最高的区段称... 华清4#泉水溶气体百分含量合计(QB)的取值范围为100±5。按4舍5入法取整数值,将其分为11个区段。以年为单位,统计QB落在每个区段内的频次。频率分布直方图显示,在QB取值区间内,分区段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将落入QB频率最高的区段称为轴,将轴在不同区段上位置的变化称为轴漂。研究表明,QB在不同区段上轴的漂移,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不同状态。轴落入99区段上,反映的是区域应力场的增强,与远场M≥7.0地震及伴生中强地震、鄂尔多斯块体周边后继中强地震有很好的相关性;轴落入98区段上,反映的是区域应力场的相对稳定;轴落入97区段上,反映的是巨大地震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及中强地震活动格局的变化。文中还阐述了99区段轴值与地震对应关系的几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清4^#泉 水溶气体百分含量合计 区段频率 轴值 区域应力场 强震远场
下载PDF
2013年吉林前郭强震群序列地震视应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康建红 张洪艳 +1 位作者 张宇 郑国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选取2013年10月31日—12月24日吉林及邻省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2.0≤MS≤4.9)数字化波形资料,假设中小地震震源谱符合Brune模型,利用震源谱零频极限值与拐角频率,计算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 5.8地震前后33次中小地震的视应... 选取2013年10月31日—12月24日吉林及邻省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2.0≤MS≤4.9)数字化波形资料,假设中小地震震源谱符合Brune模型,利用震源谱零频极限值与拐角频率,计算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 5.8地震前后33次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结果表明:1从较小震级区间(3.0≤MS≤3.9)地震视应力变化趋势可知,此次MS 5.8地震前,视应力存在明显上升过程,震后降至低值水平;2对比此次MS 5.8地震前4次MS 4.0以上地震视应力水平,发现后2次地震较高,说明MS 5.8地震前视应力确实存在上升现象;3消除震级对视应力的影响,考察视应力差值Δσapp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发现:MS 5.8地震前,视应力差值明显上升,达到最高值后下降,下降过程中发生MS 5.8地震,震后视应力差值处于低值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MS 5.8地震 视应力 Brune模型
下载PDF
2013年吉林前郭强震群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康建红 郑国栋 +1 位作者 张宇 张洪艳 《防灾减灾学报》 2017年第3期92-96,共5页
使用吉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2013年吉林前郭强震群序列ML≥2.5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前郭强震群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总体较高,在0.85~0.95之间波动,说明该序列具有很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区域应力场强度较高... 使用吉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计算了2013年吉林前郭强震群序列ML≥2.5地震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前郭强震群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总体较高,在0.85~0.95之间波动,说明该序列具有很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区域应力场强度较高,分析认为可能是该震群序列一直持续发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在2013年11月23日MS5.8强余震发生之前,谱振幅相关系数升高,震后,则明显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即强震前小震震源机制趋于一致,强震后,则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谱振幅相关系数 震源机制一致性 区域应力场
下载PDF
2013年10月吉林省前郭强震群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武成智 张晨侠 +1 位作者 刘俊清 张淑洁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8期17-21,共5页
从2013年10月31日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吉林省前郭县就发生了5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为11月23日的MS5.8地震。根据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特征、震中区地质构造特点以及历史地震情况,对这次强震群的发震条件进行探讨。认为震源区位于松... 从2013年10月31日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吉林省前郭县就发生了5次5级以上地震,最大地震为11月23日的MS5.8地震。根据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特征、震中区地质构造特点以及历史地震情况,对这次强震群的发震条件进行探讨。认为震源区位于松辽盆地中部滑脱面上部的推覆构造系内,我国东北块体应力应变状态受2011年日本9级巨震影响,应力使滑脱面上部的隐伏铲形断层面组发生错动,从而发生这次强震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松辽盆地 推覆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