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诱发干河口巨型反倾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果 黄润秋 +2 位作者 巨能攀 赵建军 贾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以汶川地震诱发的干河口巨型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通过调研滑坡结构和滑动后揭露的地貌特征,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理、破坏过程及运动特性,为同类灾害预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强震诱发滑坡 震裂 反倾斜坡 成因机理
下载PDF
层状岩体斜坡强震动力响应的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69
2
作者 黄润秋 李果 巨能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反倾和顺层两类结构岩体边坡在强震条件下的地震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强震条件下,斜坡对水平地震动力的响应要远超过垂直地震动力,前者所导致的加速度响应峰值(PGA)放大系数是后者的2~3倍。在水平地震动力作用下... 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反倾和顺层两类结构岩体边坡在强震条件下的地震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强震条件下,斜坡对水平地震动力的响应要远超过垂直地震动力,前者所导致的加速度响应峰值(PGA)放大系数是后者的2~3倍。在水平地震动力作用下,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具有显著的高程效应和结构效应。对于硬岩顺层斜坡在1/2倍坡高以上坡面和坡内均出现显著的PGA放大效应;而硬岩反倾斜坡的放大效应则主要表现在坡体内部1/2倍坡高以上和坡体表部2/3倍坡高以上,且放大幅度要高于顺层斜坡。软岩斜坡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总体上较硬岩斜坡弱,顺层斜坡表现为1/2倍坡高后,PGA放大系数的持续增大,而反倾斜坡主要表现为坡表中下部(1/4倍坡高处)和3/4倍坡高以上PGA的突然增大。模型在强震条件下的破裂观测结果表明:硬岩顺层斜坡(HD)在变形破坏通常表现为顺层滑移–下部隆起溃屈型失稳;硬岩反倾斜坡(HAD)为后缘垂直拉裂–中下部平缓剪出型失稳(L型滑面);软岩顺层斜坡(SD)为顺层滑移–底部挤出–分层滑移型失稳;软岩反倾斜坡(SAD)为斜坡顶部拉裂–下部剪出型失稳。试验结果与现场观察现象能较好吻合,从而深入揭示强震条件下层状结构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和失稳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振动台试验 强震诱发滑坡 失稳机制 动力响应
下载PDF
软弱基座型滑坡震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果 黄润秋 +1 位作者 巨能攀 赵建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2-718,共7页
罐滩滑坡是"5.12"地震诱发的典型反倾软弱基座滑坡,滑坡在地震过程中并未立即滑移,而是在震后余震和降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研究滑坡中下部软基在地震过程中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罐滩滑坡的地质结构为背景,建立了有无... 罐滩滑坡是"5.12"地震诱发的典型反倾软弱基座滑坡,滑坡在地震过程中并未立即滑移,而是在震后余震和降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研究滑坡中下部软基在地震过程中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罐滩滑坡的地质结构为背景,建立了有无软弱基座2种结构斜坡的概化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揭示了斜坡在地震动力响应过程中的应力演化过程及其破裂的产生和延展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在斜坡发生破坏之前,软弱基座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起隔震作用,对斜坡的稳定有利;一旦斜坡整体性遭到破坏,软弱基座的存在会加剧破裂面的延伸和贯通,最终导致形成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强震诱发滑坡 震裂机理 动力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