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对球形棕囊藻的下行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陆家昌 李杰 +4 位作者 赖俊翔 王英辉 姜发军 许铭本 庄军莲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23-329,共7页
为认识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下文简称棕囊藻)的下行控制作用,首先通过垂直拖网的方式对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丰度的月变化进行调查;然后,通过室内实验获得强额孔雀水蚤对... 为认识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下文简称棕囊藻)的下行控制作用,首先通过垂直拖网的方式对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丰度的月变化进行调查;然后,通过室内实验获得强额孔雀水蚤对单细胞棕囊藻的摄食率;最后,在棕囊藻赤潮易发季节,选择固定站位对棕囊藻囊体数量与强额孔雀水蚤丰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连续观测。结果发现,强额孔雀水蚤在广西近岸终年存在;在调查海域,其丰度变化为(1005±886)ind.·m^-3到(10723±5168)ind.·m^-3,平均值为(5878±3373)ind.·m^-3。棕囊藻囊体密度高值期出现在强额孔雀水蚤丰度低值期。强额孔雀水蚤可高效摄食单细胞棕囊藻,水温从16℃到28℃时,其对单细胞棕囊藻的摄食率从(61.55±44.65)×10^3 cells·ind.·h^-1到(73.92±4.66)×10^3 cells·ind.·h^-1,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对摄食率影响并不显著(P>0.05)。较之小孔径浮游生物网(孔径160μm),以往使用大孔径浮游生物网(孔径505μm)对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进行采样,所得强额孔雀水蚤丰度降低2个数量级。鉴于强额孔雀水蚤可高效摄食单细胞棕囊藻,而自然海区中又存在高密度的强额孔雀水蚤,推测强额孔雀水蚤是广西近岸单细胞棕囊藻的重要捕食者,其摄食调控在控制棕囊藻赤潮的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在研究广西近岸棕囊藻赤潮发生机理时,建议考虑以强额孔雀水蚤为代表的小型桡足类动物的下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额孔雀水蚤 桡足类 球形棕囊藻 下行控制 北部湾
下载PDF
温度和微藻饵料对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浩楠 程方平 王淑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共9页
论文以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carssirostr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18℃、22℃、26℃、30℃)、不同种类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饵... 论文以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carssirostr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18℃、22℃、26℃、30℃)、不同种类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饵料以及不同饵料质量浓度(0.5、1.0、1.5、2.5、5μgC/mL)对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额孔雀水蚤的清滤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随饵料浓度上升而下降,26℃~30℃以及饵料浓度为0.5μgC/mL时清滤率较高;滤食率和摄食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摄食球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时,在26℃时达到最高;摄食青岛大扁藻时,两者随温度升高持续上升。对3种藻的摄食率大小顺序为:青岛大扁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强额孔雀水蚤摄食碳量占体碳比较高,远高于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海洋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等大中型桡足类;强额孔雀水蚤的最适饵料等效球直径约为11.5μm,青岛大扁藻为强额孔雀水蚤较适口的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arssirostris) 清滤率 滤食率 摄食率 饵料等效球直径
下载PDF
球形棕囊藻对强额孔雀水蚤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杰 陆家昌 +2 位作者 王佳乐 赖俊翔 王英辉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6,共8页
以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作为食物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培养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比对研究... 以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作为食物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培养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比对研究不同食物组之间强额孔雀水蚤的存活,产卵量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四种微藻食物组中,球形棕囊藻食物组的强额孔雀水蚤无节幼体的死亡率高于其他食物组,为(65.93±4.18)%;桡足幼虫的死亡率为(69.74±6.50)%,显著高于其他食物组(P<0.05)。球形棕囊藻食物组的强额孔雀水蚤雌体的日产卵量仅有(1.28±0.79 egg/ind),显著低于各个食物组(P<0.05)。摄食球形棕囊藻还导致了强额孔雀水蚤体内的总脂肪酸(TFA)含量低下,为(9.04 mg/g dw),而且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仅占有总脂肪酸含量的12.19%,尤其是缺少重要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这一发现为评估球形棕囊藻赤潮对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强额孔雀水蚤 繁殖 脂肪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