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依体验与高峰体验交融——《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美学生命探微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迪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1,共4页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其美学生命与心理体验的显现。笔者力图以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文心雕龙》中蕴含的刘勰的心理体验作系列新的探索。其中,"割情析采"中的"神思"——创作论蕴含了刘勰的的归依体验——归...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其美学生命与心理体验的显现。笔者力图以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文心雕龙》中蕴含的刘勰的心理体验作系列新的探索。其中,"割情析采"中的"神思"——创作论蕴含了刘勰的的归依体验——归依自然与归依宗教、以及高峰体验——自负宏达与"思理之致",并且两种生命体验相互交融,由归依体验走向高峰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神思” 归依体验 高峰体验
下载PDF
归依体验在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的轨迹 被引量:2
2
作者 楚金波 孙彦峰 李光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37-139,共3页
归依体验是作家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是怀抱虔敬之心执着追求的人在饱经风霜、饱受焦虑以及失落的痛苦以后才能找到的精神归宿。这种归依体验(向宗教归依、向自然归依、向童年归依)在迟子建的文学创作中呈现着... 归依体验是作家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是怀抱虔敬之心执着追求的人在饱经风霜、饱受焦虑以及失落的痛苦以后才能找到的精神归宿。这种归依体验(向宗教归依、向自然归依、向童年归依)在迟子建的文学创作中呈现着它的轨迹。归依体验使作家饱含神圣的宗教情怀、描绘纯美的自然世界、呼唤真纯的人性灵魂。她用一颗博爱之心,刻画出无数灵动真纯的诗意世界,让受伤的心灵在黑暗中获取温暖的力量,鼓起勇气,去追寻精神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归依体验 宗教情怀
下载PDF
归依体验在丰子恺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3
作者 王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3-4,共2页
丰子恺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切入丰子恺艺术创作的研究,我们发现丰子恺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表现了在艺术世界里寻求精神寄托、寻找精神家园的归依体验,丰子恺艺术创作中的归依体验... 丰子恺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从文艺心理学角度切入丰子恺艺术创作的研究,我们发现丰子恺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表现了在艺术世界里寻求精神寄托、寻找精神家园的归依体验,丰子恺艺术创作中的归依体验主要体现在向童年归依、向宗教归依和向自然归依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依体验 丰子恺 宗教 童年 自然
下载PDF
归依体验与萧红作品中的和谐意蕴
4
作者 马丽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归依体验是一种深层的无意识心理,从这个心理层面来阐释萧红作品中的和谐意蕴,不仅体现在描写家园和生存本能的和谐,还表现在童年题材的抒写与大自然的本源性和谐两个方面,从而达到对萧红作品更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 萧红 和谐意蕴 归依体验
下载PDF
苏轼的人生体验在其诗词创作中之体现
5
作者 徐振宁 《神州》 2014年第8期11-11,共1页
苏轼在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分别实践了重要的人生体验,少年时的童年经验对其一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壮年时的崇高体验塑造了苏轼在世人心中永久的超逸放达的洒脱形象,晚年时的归依体验最终成就了苏轼恣意豪迈的一生。
关键词 苏轼 人生体验 童年经验 崇高体验 归依体验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均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1,41,共5页
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 以往的种种自然美理论 ,特别是“自然人化”说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自然之所以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主要由血缘决定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不言自明、近似本能性的特殊的情感关系。“黄金时代”史前研究为其奠定了史前史的发生学基础 ,“归依体验”理论为其提供了审美心理学的印证 ,“回归自然”的主张和实际行动为其出具了历史实践证明 ,著名思想家的代表性论述为其积累了极富启迪的思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 黄金时代 归依体验 回归自然
下载PDF
康河边迎风起舞的水仙——徐志摩《再别康桥》与华兹华斯《咏水仙》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3-25,共3页
华兹华斯是塑造徐志摩诗艺的一个重要源头,通过对他们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和《咏水仙》的创作背景、创作心理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二者诗艺的一些深层联系:一是孤独的心境和缺失性体验;二是大自然情结和归依性体验;三是冷静回... 华兹华斯是塑造徐志摩诗艺的一个重要源头,通过对他们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和《咏水仙》的创作背景、创作心理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二者诗艺的一些深层联系:一是孤独的心境和缺失性体验;二是大自然情结和归依性体验;三是冷静回忆、情感自然流露的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缺失性体验 归依体验 回忆
下载PDF
端木蕻良土地情结的心理透视
8
作者 赵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其作品中凝聚着对故乡土地的深沉而强烈的爱,有着极强的“土地情结”。端木蕻良的“土地情结”缘于他深刻的人生体验。本文试图从端木蕻良的忧郁与孤独的童年经验以及渴望回归土地的归依体验透示他“土...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其作品中凝聚着对故乡土地的深沉而强烈的爱,有着极强的“土地情结”。端木蕻良的“土地情结”缘于他深刻的人生体验。本文试图从端木蕻良的忧郁与孤独的童年经验以及渴望回归土地的归依体验透示他“土地情结”的审美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情结 童年经验 归依体验
下载PDF
论土家族作家胡柯的长篇小说
9
作者 魏洪华 邓齐平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89-92,共4页
论土家族作家胡柯的长篇小说魏洪华,邓齐平土家族作家胡柯的创作成果是丰硕的,以前我们对他多姿多彩的短篇小说创作曾作了比较全面的阐释,本文拟就他的长篇小说创作谈点看法。1胡柯一直生活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没有离开过这... 论土家族作家胡柯的长篇小说魏洪华,邓齐平土家族作家胡柯的创作成果是丰硕的,以前我们对他多姿多彩的短篇小说创作曾作了比较全面的阐释,本文拟就他的长篇小说创作谈点看法。1胡柯一直生活在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没有离开过这里的青山绿水。他的长篇小说是他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人物形象 狗宝 作家 长篇小说 归依体验 界山 梁三老汉 国民党 故事情节
下载PDF
祥子的悲剧思考
10
作者 宋楠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0-61,共2页
祥子的悲剧体现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归依体验三个方面。
关键词 《骆驼祥子》 人物形象 小说 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归依体验 孤独
下载PDF
浅论陶渊明之“任真”
11
作者 赵丽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8期75-76,共2页
陶渊明的诗,有仁者的悲苦,智者的妙悟。其精神止泊在"任真"这块基石上,从而体现出他高洁脱俗的人品。"任真",真:自然真性,古人认为顺应自然规律是守真性情。任真:听任自然的本性,就是无各种杂念(百情)。任真是陶渊... 陶渊明的诗,有仁者的悲苦,智者的妙悟。其精神止泊在"任真"这块基石上,从而体现出他高洁脱俗的人品。"任真",真:自然真性,古人认为顺应自然规律是守真性情。任真:听任自然的本性,就是无各种杂念(百情)。任真是陶渊明最突出的性格特点。他无论为人处事,皆表现出真率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真 孤独意识 归依体验
下载PDF
“过渡人”的国家归属意识寻踪——辜鸿铭的政治认同之一
12
作者 付兰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7,共6页
辜鸿铭,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思想文化史上"极端甚至怪异到不类"的"过渡人",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和文化上的双重保守主义者,给后世留下了言说不尽的辜鸿铭形象。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辜鸿铭形象的定位大多在... 辜鸿铭,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思想文化史上"极端甚至怪异到不类"的"过渡人",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和文化上的双重保守主义者,给后世留下了言说不尽的辜鸿铭形象。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辜鸿铭形象的定位大多在文化层面上,文化辜鸿铭的形象穿越历史的遮蔽逐渐从朦胧走向清晰,而对在晚清社会的政治之网中穿行25年的政治场域中的辜鸿铭着墨甚少,对辜鸿铭这样一个没有建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的"政论家"关注不够。在政治认同的层次理论框架下,结合辜鸿铭生平轶事,通过对辜鸿铭著译文本的细读,在其生命历程和墨写春秋中能够探寻辜鸿铭国家归属意识的发展踪迹。从"一个中国人"的彷徨到"真正的中国人"的确立构成了辜鸿铭国家归属意识的整体内涵,对辜鸿铭国家归属意识转变因缘的探讨,为深入理解辜鸿铭"尊王保皇"政治认同的独特性、准确描绘辜鸿铭"不类"的政治认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辜鸿铭 国家归属意识 “真正的中国人” 归依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