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的移民文化特征——兼论山西移民在塞外地区文化建设中的贡献 被引量:16
1
作者 安介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8-83,共6页
清代长城内外的统一与和睦 ,为广大山西平民走出“西口”,参与塞外农业开发创造了条件。在归化土默特地区的汉族居民中 ,山西移民所占比例最高 ,数以万计的山西移民来到这一地区 ,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使这一地区富有浓郁山... 清代长城内外的统一与和睦 ,为广大山西平民走出“西口”,参与塞外农业开发创造了条件。在归化土默特地区的汉族居民中 ,山西移民所占比例最高 ,数以万计的山西移民来到这一地区 ,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使这一地区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特征 ,在风俗、戏剧、语言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从文化地理的角度上看 ,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可谓山西文化区向北延伸 ,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西口 山西移民 归化土默特地区 移民文化特征
下载PDF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常设性慈善机构发展原因探析
2
作者 邱雪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0-24,共5页
清乾隆元年(1736年)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开始出现常设性慈善机构。这些机构之所以得以发展,究其原因,一是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北疆而大力提倡该地发展慈善机构;二是官吏注重自身垂范的同时,抓住地区特点,制定执行了“发商生息”的经营管理方... 清乾隆元年(1736年)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开始出现常设性慈善机构。这些机构之所以得以发展,究其原因,一是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北疆而大力提倡该地发展慈善机构;二是官吏注重自身垂范的同时,抓住地区特点,制定执行了“发商生息”的经营管理方式,这是该地区慈善机构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三是经济模式的转变为该地慈善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外国教会的渗透在客观上也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归化土默特地区 慈善机构 发展原因
下载PDF
清代封禁政策的内在矛盾与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3
作者 刘丽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对蒙地文化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大力兴办地方教育存在矛盾;最后,清廷对蒙地人口封禁政策与其弛禁政策相矛盾。上述内在矛盾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封禁政策 内在矛盾 归化土默特地区 教育事业
下载PDF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由牧转农过程中的蒙汉互助与互惠 被引量:1
4
作者 云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清初,归化城(呼和浩特老城)土默特地区被划定为朝廷的“官粮地”,推动了该地区土地性质的转变。同时,清廷给土默特蒙古族人分配“户口地”即份地,作为他们承担兵役、官差的报酬。由于这种兵役、官差负担沉重,土默特蒙古族人传统的牧业... 清初,归化城(呼和浩特老城)土默特地区被划定为朝廷的“官粮地”,推动了该地区土地性质的转变。同时,清廷给土默特蒙古族人分配“户口地”即份地,作为他们承担兵役、官差的报酬。由于这种兵役、官差负担沉重,土默特蒙古族人传统的牧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不得不将份地出典给进入该地区的汉族农民耕种,由此,该地区逐渐进入由牧转农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蒙汉人民开始广泛接触并以土地开发为基点结成了密切的社会经济合作关系,他们彼此协作、互相学习、互惠互利,改进了农牧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共享了发展的实惠。蒙汉民众通过相互嵌入式的生产发展模式,使得土默特蒙古族人逐渐适应了农业社会,同时也使得来自内地的汉族农民能够在此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原有的民族界限弱化,产生了基于地缘关系的地域共同体,土默特地区成为民族和睦杂居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归化土默特地区 由牧转农 互助与互惠 农业开发
下载PDF
清前期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土地所有权状况——基于清前期蒙垦政策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穆俊 《阴山学刊》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清前期,由于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宽松的蒙垦政策,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官垦,其地权关系也开始产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土地所有权为国有化的前提下,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开始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进行官垦,导致该地区的... 清前期,由于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宽松的蒙垦政策,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官垦,其地权关系也开始产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土地所有权为国有化的前提下,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开始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进行官垦,导致该地区的土地使用权产生分化。在官地内,国有化的所有权对其使用权起支配作用,使得所有权分属于代表国家利益的不同集团。就公地使用权而言,最初只归蒙丁所有,但是窘迫的生活处境加之宽放的蒙垦政策,蒙丁开始把户口地的使用权转租给汉人。这种被"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实际是国家默认状态下的蒙丁对户口地的次级所有权,土地私有制的萌芽开始在蒙古地区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蒙垦政策 归化土默特地区 土地所有权
下载PDF
乾隆朝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土地纠纷调处机制的演变
6
作者 云飞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60,共14页
乾隆朝是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由牧转农的重要时期,随着各类土地在该地区的划拨,大量从内地而来的汉族农民进入该地区从事农业生产,蒙汉民众自发地建立了土地租佃关系,土地纠纷相伴产生。清政府设置了乡保—厅府二层机制来化解日益增多的蒙... 乾隆朝是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由牧转农的重要时期,随着各类土地在该地区的划拨,大量从内地而来的汉族农民进入该地区从事农业生产,蒙汉民众自发地建立了土地租佃关系,土地纠纷相伴产生。清政府设置了乡保—厅府二层机制来化解日益增多的蒙汉土地纠纷,然而效果有限,对基层社会治理产生一定的压力。随着蒙汉杂居社会的逐渐形成,土地纠纷的解决方式呈现蒙汉民间人士依据习惯法及情理积极参与调处的情形,官方亦对民间调处及习惯法的缺陷给予补台,最终形成了官民互动互补的调处机制。乾隆朝的土地纠纷调处机制逐渐顺应了土默特地区的社会发展趋势,成为蒙汉民众维护和睦关系并达成利益双赢的稳定社会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归化土默特地区 土地纠纷 调处机制 蒙汉关系
下载PDF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晋商由盛转衰的社会原因探析
7
作者 宋云 《黑河学刊》 2017年第2期94-97,共4页
清代晋商延续了明代的辉煌,但又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作为晋商在中国北方贸易经营最主要的地区,探析土默特地区晋商由盛转衰的社会原因对了解清代晋商的兴衰有重要借鉴作用。我们通过对清代土... 清代晋商延续了明代的辉煌,但又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归化城土默特地区作为晋商在中国北方贸易经营最主要的地区,探析土默特地区晋商由盛转衰的社会原因对了解清代晋商的兴衰有重要借鉴作用。我们通过对清代土默特地区晋商概况,晋商兴盛时期经营情况及产生原因,衰亡时期经营情况及产生原因和晋商兴衰对当今社会的启示等四个主要方面做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土默特地区 晋商 兴盛时期 衰亡时期
下载PDF
从清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看土默特蒙小学堂
8
作者 梁兰英 《档案天地》 2022年第10期17-20,共4页
清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是记载从清朝康熙年间至宣统退位止这段时期,归化城都统衙门以及土默特两翼旗务衙门处理公务形成的公文档案,现保存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档案馆。这部分档案能够比较完整丰富地呈现清中期以后归化... 清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是记载从清朝康熙年间至宣统退位止这段时期,归化城都统衙门以及土默特两翼旗务衙门处理公务形成的公文档案,现保存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档案馆。这部分档案能够比较完整丰富地呈现清中期以后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财经、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社会等多个方面,是研究清中期以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土默特地区 土默特 清中期 清朝康熙 小学堂 档案 都统衙门
下载PDF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开发与村落形成 被引量:14
9
作者 田宓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99,110,共14页
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曾是草原游牧部落活动的重要舞台,明中叶以来,土地开发和村落形成是该地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明嘉靖年间,俺答汗招徕汉人在此地区筑立板升,但明末清初的战火兵燹使板升遭到严重损毁。入清以后,以康雍乾时期土地... 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曾是草原游牧部落活动的重要舞台,明中叶以来,土地开发和村落形成是该地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明嘉靖年间,俺答汗招徕汉人在此地区筑立板升,但明末清初的战火兵燹使板升遭到严重损毁。入清以后,以康雍乾时期土地放垦为契机,土地大规模开发,村落大量形成。土地开发与村落形成是理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社会转型的关键问题,文章揭示了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地方社会整合进入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归化土默特地区 土地开发 村落形成
原文传递
法人类学视野中的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法律文化研究方法论
10
作者 平平 《前沿》 2016年第5期48-53,共6页
文献梳理中发现当前关于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法律文化(包括基层司法运行、具体法律制度的运行以及其他法律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所以本文将此作为研究选题。同时,综观有关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研究,多以历史学方法为主,所以我们可以... 文献梳理中发现当前关于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法律文化(包括基层司法运行、具体法律制度的运行以及其他法律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所以本文将此作为研究选题。同时,综观有关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研究,多以历史学方法为主,所以我们可以设立一种新的研究范围,即在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将视野放在法人类学的范畴中进行法律史的拓展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类学 清代 归化土默特地区 法律文化研究 方法论
原文传递
“走西口”与晋文化的向外扩展
11
作者 郝平生 《沧桑》 2010年第4期164-165,共2页
清代以来,统治者重视农事,社会长期稳定,全国的人口总数迅速增加。内地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人地矛盾空前尖锐,迫于生计,内地大批人口向东北、西北等边缘地区迁移。晋、陕等地百姓大量涌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即归化土默特地区,史称"... 清代以来,统治者重视农事,社会长期稳定,全国的人口总数迅速增加。内地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人地矛盾空前尖锐,迫于生计,内地大批人口向东北、西北等边缘地区迁移。晋、陕等地百姓大量涌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即归化土默特地区,史称"走西口"。伴随着"走西口"的移民进程,口外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活习俗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在绥远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移民文化区。大批山西人以"走西口"的方式,将属于农耕文明的晋文化带到归绥地区,使当地由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农牧并举的多元化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西口 山西移民 归化土默特地区 晋文化
下载PDF
声明
12
作者 《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年第5期116-116,共1页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年第33卷第10期发表的《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移民过程考探》(51~55页)一文,经《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调查认定,该篇文章系抄袭他人作品。为维护原创作者合法权益,《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决定,对《清代归...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年第33卷第10期发表的《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移民过程考探》(51~55页)一文,经《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调查认定,该篇文章系抄袭他人作品。为维护原创作者合法权益,《畜牧与饲料科学》编辑部决定,对《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移民过程考探》一文作撤稿处理,并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数据库撤下该篇文章。特此声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科学 移民过程 归化土默特地区 中国知网 调查认定 特此声明 数据库 畜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