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谷少华 贺天锋 +3 位作者 陆蓓蓓 徐倩倩 梅秋红 张思恒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9-962,共4页
目的介绍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评估宁波市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交叉基函数实现同时描述因变量在自变量维度与滞后维度的分布,使其能够同时评估出暴露因素的... 目的介绍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评估宁波市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交叉基函数实现同时描述因变量在自变量维度与滞后维度的分布,使其能够同时评估出暴露因素的滞后效应和非线性效应。收集宁波市2009-2014年人群死亡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气温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结果宁波市2009-2014年日均气温与总死亡的累积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近似呈L型,26℃为最适宜温度。归因于气温暴露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9037例(95%CI:19181-38074),占总死亡的13.39%(95%CI:9.19%-17.49%)。低温的归因风险大于高温,归因死亡人数分别为27088例和1977例,归因分值分别为12.49%和0.91%。结论无论高温或低温均与人群死亡增加相关,低温的归因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风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气温 死亡
下载PDF
肺癌危险因素人群归因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建炳 姜勇 乔友林 《癌症进展》 2011年第5期462-465,共4页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100多万的肺癌病例死亡。我国第三次死因调查显示:肺癌死亡43993例,粗死亡率为30.84/10万,其中男性死亡30167例,女性死亡13826例。在我国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上升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大。
关键词 肺癌 非吸烟人群 吸烟人群 归因风险
下载PDF
兆伏级锥形束CT成像剂量及其致继发肿瘤终生归因风险研究
3
作者 闫少杰 闫先瑞 +3 位作者 陈张铭 王云刚 朱健 康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161-1167,共7页
目的 评估胸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中,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成像在不同年龄患者各重要器官沉积的剂量,并预测成像剂量致继发肿瘤的终生归因风险(LAR)。方法 回顾性评估2018-02-01-2021-10-31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收治的206例年龄为3~70... 目的 评估胸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中,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成像在不同年龄患者各重要器官沉积的剂量,并预测成像剂量致继发肿瘤的终生归因风险(LAR)。方法 回顾性评估2018-02-01-2021-10-31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收治的206例年龄为3~70岁患者胸部MV-CBCT计划系统模拟的心脏、双侧肺、双侧乳腺等器官平均剂量和脊髓最大点剂量。建立成像野内器官剂量与胸围尺寸的线性关系。使用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BEIR)Ⅶ模型,预测MV-CBCT致不同年龄患者继发肿瘤的风险值。结果 206例患者以10 cm(头脚方向)×28 cm(左右方向)的开野范围模拟MV-CBCT扫描,其心脏、双侧肺、双侧乳腺和脊髓单次扫描的中位剂量分别为4.3(3.6~5.3)、2.7(1.9~5.0)、4.5(3.6~5.8)和3.7(2.8~4.9) cGy。射野内各器官平均剂量随着胸围的增大而单调减小。不同肿瘤LAR均随暴露年龄增大而降低。暴露年龄段为3~<10、10~<20、30~<40、50~<60和60~<70岁的男性肺癌LAR分别为2 539/10万人、1 729/10万人、750/10万人、649/10万人和594/10万人;女性分别为6 108/10万人、3 948/10万人、1 744/10万人、1 497/10万人和1 296/10万人。结论 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过程中,MV-CBCT致成像野内器官的累积剂量可达约100 cGy,如叠加治疗场内低剂量区域,MV-CBCT增加继发肿瘤LAR则不可忽视。特别是暴露辐射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制定放疗计划时应将该成像剂量潜在风险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兆伏级锥形束CT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低剂量辐射 终生归因风险 继发肿瘤
原文传递
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人群死亡短期影响的归因风险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贺天锋 黄婧 +4 位作者 李国星 谷少华 张涛 李辉 许国章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857-862,共6页
目的评估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短期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收集宁波市2011—2015年人群死亡、空气污染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PM10短期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归因死亡人... 目的评估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短期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收集宁波市2011—2015年人群死亡、空气污染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PM10短期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结果 PM10短期浓度升高与人群死亡数增加相关,效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持续性,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总死亡累积4 d(Lag0~3)的超额危险度为0.35%(95%CI:0.16%~0.53%)。宁波市2011—2015年归因于PM10短期暴露的总死亡人数为3 972例(95%CI:1 877~6 032),人群归因分值为2.15%(95%CI:1.02%~3.27%)。呼吸系统疾病对PM10更为敏感,其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分别为1 323例(95%CI:619~1 990)和4.68%(95%CI:2.19%~7.03%);女性和高年龄组人群的归因风险分别高于男性和低年龄组。如果将PM10日均浓度控制在150μg/m3和100μg/m3限值以内,人群归因风险将分别下降25.45%和53.07%。结论 PM10浓度变化对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应立即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颗粒物 归因风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小学校本课程研发的风险问题归因及其改进措施——以浙江省内100所小学为例
5
作者 黄子涵 南乐艳 +1 位作者 方欣妍 蔡扬扬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第10期37-42,共6页
校本课程的开设与研发在课程改革之后成为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热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校本课程研发尤其需要防微杜渐,有效规避课程研发风险。通过对浙江省内100所小学的校本课程现状调研可知,小学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与研发在课程改革之后成为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热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校本课程研发尤其需要防微杜渐,有效规避课程研发风险。通过对浙江省内100所小学的校本课程现状调研可知,小学校本课程研发的风险问题归因于研发内容缺乏科学性、研发过程缺乏规范性、研发效果缺乏保障性三方面。规避校本课程研发风险的改进措施可以从基于课标选择课程内容、遵循项目化管理规范研发过程以及将CIPP评价方式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考虑,为校本课程研发提供价值参考,推动课程内容合理化、方向平衡化、结果有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研发 风险问题归因 改进措施 CIPP评价方式
下载PDF
2×2列联表中归因风险的统计推断
6
作者 赵占平 张振坤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8-196,共9页
2×2列联表的统计推断在现代医学,各种临床试验以及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中通常是感兴趣的问题,其中归因风险的统计推断经常出现在流行病学和健康服务研究中.本文我们针对2×2列联表中归因风险的统计推断给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2&#... 2×2列联表的统计推断在现代医学,各种临床试验以及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中通常是感兴趣的问题,其中归因风险的统计推断经常出现在流行病学和健康服务研究中.本文我们针对2×2列联表中归因风险的统计推断给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2×2列联表中边际和条件概率提出了Score检验,给出了建立在置信区间之上的Score检验的描述.并对Score检验和似然比检验的效果进行评价,依据覆盖概率、左尾错误率及右尾错误率得出结论:Score检验与似然比检验相比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列联表 归因风险 SCORE检验 似然比检验
原文传递
气温对2007~2013年济南市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归因风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京 王创新 +4 位作者 胥欣 杨军 王春平 薛付忠 刘起勇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87,共12页
目的采用归因风险评估分析气温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补充公共卫生学方面的证据。方法收集济南市2007~2013年逐日气温与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逐日死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气... 目的采用归因风险评估分析气温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补充公共卫生学方面的证据。方法收集济南市2007~2013年逐日气温与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逐日死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并进一步探索气温对敏感人群的风险。结果济南市日均气温与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累积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近似呈U型;由气温导致的归因风险比例分别为13.2%(95%CI:9.6~16.8)/17.0%(95%CI:12.6~20.8)/27.8%(95%CI:-2.5~50.5)。低温对女性、老年人和教育水平较低者影响较大。结论高温或低温均可增加人群不同疾病死亡风险,但是低温效应的归因比例高于高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外死亡 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气温 归因风险 死亡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亚洲主要国家胰腺癌疾病负担和归因风险因素及相关预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东宇 杨晓雨 +6 位作者 樊文龙 王红心 王朴 胡敏 潘素跃 黄巧 何玉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55-961,共7页
目的分析亚洲主要国家胰腺癌的疾病负担,预测中国胰腺癌流行趋势,为胰腺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版数据库中全球及亚洲主要国家的胰腺癌疾病负担数据,对年份、性别、社会人口指数对发病、死亡、伤残调整... 目的分析亚洲主要国家胰腺癌的疾病负担,预测中国胰腺癌流行趋势,为胰腺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版数据库中全球及亚洲主要国家的胰腺癌疾病负担数据,对年份、性别、社会人口指数对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绝对数或标化率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采用估计年百分比变化(EAPC)描述标化率的趋势。比较2019年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胰腺癌风险因素的死亡归因占比。运用R语言建立ARIMA模型预测2020—2029年中国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的标化发病率从3.17/10万增加到5.78/10万,标化死亡率从3.34/10万增加到5.99/10万,增幅超过亚洲高收入国家;全球胰腺癌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亚洲主要国家中,中国疾病负担增速最高(标化发病率EAPC=2.32%,95%CI:2.10%~2.48%;标化死亡率EAPC=2.25%,95%CI:2.03%~2.42%)。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2020—2029年继续呈上升趋势,发病率预计增长15.92%,死亡率预计增长15.86%。结论中国胰腺癌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胰腺癌疾病负担还将进一步增长,应采取积极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死亡率 发病率 归因风险 疾病负担 预测
原文传递
绍兴市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影响及归因风险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涛 赵哲 姜宝法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8-332,共5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绍兴市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及其归因风险,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绍兴市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其他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 目的了解浙江省绍兴市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及其归因风险,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绍兴市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其他感染性腹泻日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并基于DLNM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气温暴露造成人群发病的归因分值和归因发病数。结果绍兴市2014—2016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42480例;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当温度为3.6℃时,30 d滞后的累积效应值最高,累积RR值为4.820(95%CI=2.857~8.132);归因于气温暴露造成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数为15335(95%CI=11896~17533)例,占总发病数的36.10%(95%CI=28.23%~41.66%);低温的归因分值为5.09%(95%CI=4.29%~5.60%),大于高温归因分值的2.61%(95%CI=0.89%~3.86%);高温时,女性和≥15岁人群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易感人群。结论高温和低温均会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且低温的归因风险更大;在高温时,应对女性和≥15岁人群等易感人群加强防护措施以减少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感染性腹泻 气温 影响 归因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广东省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及归因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琦 刘志东 +2 位作者 王舒姿 张怡雯 姜宝法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异质性来源并评估其归因风险。方法收集广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日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城市水平上日均气温对手足口病的效应,应用多变量meta回归模型... 目的分析广东省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异质性来源并评估其归因风险。方法收集广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日发病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城市水平上日均气温对手足口病的效应,应用多变量meta回归模型合并效应值,在此基础上评估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手足口病发病的归因风险。结果2009—2016年广东省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2279647例,气温升高可增加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以日均气温24℃为参照,日均气温为30.5℃时手足口病累积发病风险最高(RR=1.24,95%CI=1.12~1.37)。低温的效应在滞后8 d时达到最大,高温的效应在滞后0 d时达到最大。不同城市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差异的来源有人口密度、GDP增长率、经度、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湿度和年平均日照时数。归因于高温暴露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为241918例,占总发病数的10.61%(95%CI=9.67%~11.53%)。高温时,男性和<5岁儿童的发病风险高于其他人群。结论高温会增加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效应出现早且存在滞后效应。夏季高温时应对易感人群和脆弱地区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气温 两阶段模型 归因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不同气候带城市气温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影响及趋利降风险效应研究
11
作者 陆美静 尹立 +5 位作者 孙羽 王式功 胥春云 樊晋 瞿冲 邓徐慧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6期50-59,共10页
基于元江、成都与西安3个不同气候带城市的逐日疾病死亡数据与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究了这3座不同气候带城市气温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使用归因分值(AFs)量化不同气温段对呼吸系统疾病所... 基于元江、成都与西安3个不同气候带城市的逐日疾病死亡数据与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究了这3座不同气候带城市气温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使用归因分值(AFs)量化不同气温段对呼吸系统疾病所造成的健康损失,并定量评估三地之间季节性气候趋利可获得的死亡风险降低效应。结果表明:(1)元江、成都与西安地区气温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关系大致呈“W”、反“J”、反“J”型分布。(2)气温对元江老年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以高温即时性更为突出,成都、西安老年人群则以低温滞后性更为显著。(3)元江、成都与西安由气温造成的AFs分别为9.64%、11.25%和18.26%,其中冷效应对呼吸系统疾病产生的死亡风险更大。将气温进一步细分为4个气温段(极端低温、中等低温、中等高温和极端高温),中等低温造成的超额死亡累计人数最多,这与其发生频次多密切相关。(4)若元江、成都、西安有意愿有条件的老年人群采取候鸟式季节性气候趋利避暑或避寒康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当地季节性不适气候所产生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呼吸系统疾病 死亡风险 归因风险 超额死亡风险
下载PDF
芜湖市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文杰 段光琦 张安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384-1389,共6页
目的:探讨芜湖市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套叠患儿的相关资料,记录其发病时间;收集同期气象数据,包括每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压、... 目的:探讨芜湖市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套叠患儿的相关资料,记录其发病时间;收集同期气象数据,包括每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平均风速。对样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由SPSS 23.0完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评估气象因素对肠套叠发病人数的影响,由R 3.4.3统计软件的mgcv完成。结果:气象因素对小儿肠套叠发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气象因素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昼夜温差、相对湿度、平均气压、降水量、风速。发病前3 d内的气温变化和日气温较差与急性肠套叠发病相关。结论:推测气温、空气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可能对急性肠套叠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时间生物学 气象因素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归因风险
下载PDF
广州市温度变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归因死亡风险分析
13
作者 胡建雄 吴君乐 +8 位作者 潘蔚娟 李旋 曾丽连 孟瑞琳 容祖华 何冠豪 肖建鹏 马文军 刘涛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评估温度变异(TV)对心脑血管疾病(CVD)的死亡效应,并进一步量化其归因死亡风险。方法收集广州市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逐日CVD死亡数、气象资料和空气污染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TV对CVD死亡的风险,并基于风险计算可归因... 目的评估温度变异(TV)对心脑血管疾病(CVD)的死亡效应,并进一步量化其归因死亡风险。方法收集广州市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逐日CVD死亡数、气象资料和空气污染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TV对CVD死亡的风险,并基于风险计算可归因于TV的CVD死亡数和百分比。结果TV与CVD死亡呈近线性关系,随着TV的升高,CVD死亡风险增加。以结局前6 d的温度变异作为暴露水平时(TV_(06))的死亡风险最高。TV_(06)每升高1℃,CVD死亡风险增加2.30%(95%CI:1.42%~3.19%),归因死亡百分比为11.50%(95%CI:10.54%~12.47%)。在亚组分析中,女性的归因死亡百分比(11.85%,95%CI:10.49%~13.22%)稍高于男性(11.10%,95%CI:9.81%~12.41%);65岁以上人群的归因死亡百分比(13.20%,95%CI:12.13%~14.28%)高于0~64岁人群(2.15%,95%CI:-0.01%~4.36%);不同病因中,高血压病的归因死亡百分比最高(21.14%,95%CI:17.71%~24.67%)。结论广州市TV可导致CVD死亡风险增加,加重疾病负担。65岁以上人群和高血压病患者的归因死亡风险更高,应针对易感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温度变异 归因死亡风险
原文传递
单侧乳腺癌放疗中健侧乳腺受照剂量及其诱发癌症风险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莹 卓维海 +2 位作者 刘海宽 郑向鹏 邱健健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 分析单侧乳腺癌放疗所致健侧乳腺的剂量,并估算放疗诱发健侧乳腺癌的风险。方法 在同一医院调查49例接受单侧乳腺放疗患者的基本情况,从治疗计划系统上获取其健侧乳腺的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 目的 分析单侧乳腺癌放疗所致健侧乳腺的剂量,并估算放疗诱发健侧乳腺癌的风险。方法 在同一医院调查49例接受单侧乳腺放疗患者的基本情况,从治疗计划系统上获取其健侧乳腺的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报告Ⅶ第2部分(BEIR Ⅶ phase 2)推荐的风险模型,结合我国人口寿命表,预测不同年龄段单侧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疗诱发健侧乳腺癌的风险。结果 患者的处方剂量均为50 Gy,健侧乳腺的平均剂量为(1.21±0.89)Gy (0.14~3.59 Gy),最大点剂量平均为(17.42±13.20)Gy (0.98~45.27 Gy);健侧乳腺的最大点剂量和平均剂量变化幅度大,且有显著相关性(R=0.527,P=0.000),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健侧乳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健侧乳腺的平均剂量,估算出受照年龄为35、40、50、60、70和80岁患者的健侧乳腺癌终生归因风险分别为2 449/10万人、1 857/10万人、994/10万人、446/10万人、173/10万人和55/10万人。结论 患者接受单侧乳腺癌放疗过程中,其健侧乳腺剂量可达1 Gy水平,可能增加健侧乳腺癌发生风险对年轻患者不容忽视,在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时应尽可能控制对患者健侧乳腺的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乳腺癌 健侧乳腺 辐射剂量 终生归因风险
原文传递
胸部CT扫描所致儿童癌症风险估算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强 付强 林琳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7-611,共5页
目的 估算1、5及10岁儿童胸部CT检查所受辐射剂量致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的终生归因风险(LAR)。方法 在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中选取儿童胸部CT检查图像,在CT工作站上读取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CT... 目的 估算1、5及10岁儿童胸部CT检查所受辐射剂量致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的终生归因风险(LAR)。方法 在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中选取儿童胸部CT检查图像,在CT工作站上读取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CT值和面积,根据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推荐方法计算每个受检者的水当量直径,再结合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体型特异性评估剂量(SSDE),将SSDE转换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胸部CT检查时肺、胃、肝、甲状腺、乳腺和血液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各器官剂量为基础,采用美国科学院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报告(BEIR)的癌症风险预测模型预测上述肿瘤的终生归因风险,其中白血病、肺癌、肝癌和胃癌是先经平均器官剂量计算出超额相对危险度后再计算肿瘤终生归因风险;甲状腺癌和女性乳腺癌是先计算出超额相对危险度再经平均器官剂量求得肿瘤终生归因风险。结果 由不同性别1、5及10岁儿童CT检查所受平均器官剂量可知,年龄对儿童CT检查SSDE值有显著影响(t=24.28,P〈0.05),性别对儿童胸部CT检查SSDE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1、5及10岁儿童胸部CT检查所受辐射剂量致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的终生归因风险表明,肺癌和女性乳腺癌的终生归因风险较高,女性乳腺癌1、5及10岁组的LAR分别为10.9/10万人、30.8/10万人和34.5/10万人。结论 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儿童胸部CT检查受到的辐射剂量逐渐减小,但CT检查辐射剂量相对于普通放射诊断仍然不容忽视,其引起的癌症风险仍需持续关注并应在放射诊断的正当性判断中得到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体型特异性评估剂量 器官剂量 终生归因风险
原文传递
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频度调查及乳腺癌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翔 王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调查估算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的频度,进而估算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女性人口的剂量负担,并评估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各年龄组女性人口诱发乳腺癌的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调查30台乳腺摄影设备年检查人数和受检者年龄分... 目的调查估算江苏省乳腺X射线摄影的频度,进而估算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女性人口的剂量负担,并评估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各年龄组女性人口诱发乳腺癌的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调查30台乳腺摄影设备年检查人数和受检者年龄分布,估算全省乳腺摄影的频度,并计算乳腺摄影对女性人口的剂量负担。使用美国科学院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报告BEIR-Ⅶ中的超额归因风险(EAR)模型估算乳腺摄影检查对3个年龄组诱发乳腺癌的风险。结果江苏省乳腺摄影检查的频度为3.77次/千人口;乳腺摄影对江苏省女性人口剂量负担为0.02 mGy/人。每次乳腺摄影检查对0~15岁组、16~40岁和>40岁3个年龄组的乳腺癌终生归因风险(LAR)分别为138/10万人、14.7/10万人和1.0/10万人。结论乳腺摄影对人群乳腺癌诱发风险较小,但低年龄组的风险较大,提示针对低年龄乳腺摄影检查仍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射线摄影 乳腺癌 终生归因风险 医疗照射 频度
原文传递
2016—2019年深圳市龙华区气温与14岁及以下人群流感发病的关联研究
17
作者 梁敏仪 张敏怡 +3 位作者 范顺昌 吴若君 陈宏标 陈清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1-1436,共6页
[背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气象因素是影响流感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气温与流感的关联性可对地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区气温与0~14岁人群流感发病的关联性及归因风险。[... [背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气象因素是影响流感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气温与流感的关联性可对地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区气温与0~14岁人群流感发病的关联性及归因风险。[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来源于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期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0~14岁人群流感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确诊病例资料,共计19657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流感日发病数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对不同性别与年龄分组人群流感发病的关联及滞后效应,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探讨气温对流感发病带来的归因风险。[结果]该地区2016年1月—2019年12月流感日均发病13.45例,男女性别比为1.36∶1,<5岁及5~14岁组病例占比分别为50.05%、49.9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到各气象因素中以日均气温对流感日发病人数影响最为显著,呈现负相关关系(r=−0.1541)。日均气温与流感日发病在不同的滞后天数呈非线性暴露效应关系,累积滞后14 d日均气温对流感带来的发病风险存在两个高峰,在11℃时达到最大(RR=8.15,95%CI:5.73~11.60)。此外,日均气温对女性、5~14岁人群带来的归因风险相比男性和<5岁年龄组更大。低温与高温对流感均有影响,但归因于低温的效应(44.58%)远大于高温效应(4.92%)。低温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均带来风险效应,其中对5~14岁人群影响最大,当滞后14 d累积风险最大(RR=12.80,95%CI:8.29~18.93)。高温表现为在5~14岁人群中出现滞后效应,滞后14 d累积风险最大。[结论]气温影响深圳市龙华区14岁及以下人群的流感发病;尤其对女性和5~14岁人群的影响更大,低温带来发病风险比高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流行性感冒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滞后效应 归因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气温与湿度对深圳市龙华区0~5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梁敏仪 张敏怡 +3 位作者 范顺昌 吴若君 陈宏标 陈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59-1764,共6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区气温与湿度对0~5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OID)发病影响与归因风险。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华区2016年1月-2019年12月日均气温、日均湿度等气象因素与同期0~5岁儿童OID日发病数资料。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讨气温与湿度...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区气温与湿度对0~5岁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OID)发病影响与归因风险。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华区2016年1月-2019年12月日均气温、日均湿度等气象因素与同期0~5岁儿童OID日发病数资料。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讨气温与湿度对OID发病的关系与滞后效应,并基于此模型分析气温与湿度对OID发病带来的归因风险。结果深圳市龙华区0~5岁儿童OID共报告17042例,日均发病11.7例。日均气温、日均湿度与OID相关性最强且均成负相关(r=-0.209、-0.162)。日均气温12~24℃、29~31℃是累积滞后21 d OID发病的危险因素,在15.5℃时,累积风险最大(RR=2.78,95%CI:1.82~4.25)。低温与高温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儿童带来的累积风险均随滞后天数增加而增加,低温风险效应更显著,其中对男童、0~3岁婴幼儿组影响更大。日均湿度在25%~76%时是发生OID的危险因素,在25%时,累积风险最大(RR=4.99,95%CI:2.74~11.49)。低湿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儿童的累积效应也均随滞后天数增加而增加,其中对0~3岁组带来的影响最大。高湿主要表现为保护效应,但在整个滞后期均无统计学意义。归因风险结果显示,0~5岁儿童归因于气温与湿度暴露导致OID发病数分别为6047与3731例,归因分值分别为35.48%与21.89%。结论日均气温、日均湿度均影响深圳市龙华区0~5岁儿童OID发病且有一定滞后性。低温和高温、低湿会增加此部分人群发病风险,低温效应较高温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湿度 其他感染性腹泻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归因风险
原文传递
宁波市气温与流感样病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奕 陆蓓蓓 +3 位作者 劳旭影 易波 王思嘉 许国章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研究宁波市气温对居民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发病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大气污染和其它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分析2... 目的研究宁波市气温对居民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发病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大气污染和其它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分析2011—2016年宁波市日均气温与居民每日ILI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宁波市日均气温与每日ILI发病人数的关系曲线呈"V"型,最小发病效应温度为26.0℃;ILI发病存在一定的冷效应和热效应,滞后21d累积效应的RR(95%CI)分别为2.771(95%CI:1.806~4.250)和1.419(95%CI:1.137~1.772)。结论高温和低温均可增加宁波市居民ILI发病风险,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脆弱人群的保护,降低ILI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流感样病例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归因风险
原文传递
宁波市气温对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每日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蓓蓓 谷少华 +4 位作者 王爱红 葛挺 王永 李晓海 许国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8-1532,共5页
目的 研究宁波市气温对居民COPD死亡影响.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大气污染和其他混杂因素,分析2011-2016年宁波市日均气温与居民每日COPD死亡的归因风险.结果 宁波市日均气温与每日COPD... 目的 研究宁波市气温对居民COPD死亡影响.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大气污染和其他混杂因素,分析2011-2016年宁波市日均气温与居民每日COPD死亡的归因风险.结果 宁波市日均气温与每日COPD死亡人数呈反"J"形,最小死亡效应温度为25.5℃;COPD死亡存在一定的冷效应和热效应,滞后14 d累积效应分别为2.767(95%CI:1.950-3.928)和1.197(95%CI:1.021-1.404).归因于气温暴露造成的COPD死亡人数为4963(95%CI:3469-6027)例,占总死亡的31.62%(95%CI:23.05%-38.89%).低温的归因风险大于高温,归因死亡人数分别为4772例和192例,归因分值分别为30.41%和1.22%.女性和≥65岁人群更易受到低温和高温天气的影响,而〈65岁人群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温和低温均可增加宁波市居民COPD死亡风险,应对脆弱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COPD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日死亡人数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归因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