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小鼠体内的示踪归巢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洪冬玲 吴燕峰 +1 位作者 许吕宏 方建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以异基因脾细胞输注致敏小鼠体内的归巢情况。【方法】正常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后,体外予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荧光染料标志,经尾静脉注射到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小鼠...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以异基因脾细胞输注致敏小鼠体内的归巢情况。【方法】正常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后,体外予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荧光染料标志,经尾静脉注射到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小鼠体内(每组10只),在6 h、24 h和48 h处死动物,分别应用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方法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各个脏器的分布情况。【结果】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结果均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小鼠体内迅速和持久在脾、肝脏聚集,而非致敏动物却没有明显聚集到肝脾等脏器,而是最终归巢到了骨髓。其中流式细胞仪定量结果表明:6 h时致敏小鼠脾脏荧光阳性细胞为(3.78±0.66)%,与同期正常小鼠脾脏结果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8 h时致敏小鼠骨髓荧光阳性细胞为(0.43±0.35)%,同期正常小鼠骨髓为(5.40±1.58)%,两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异基因脾细胞致敏的小鼠体内肝脾等免疫脏器明显受到致敏影响,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的定位具有很高的趋化吸附作用,中止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状态下向骨髓的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小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示踪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龚正媛 张瀶曦 +6 位作者 尹雅琪 邹俊彦 于松岩 李冰 薛婧 程愈 母义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探索多次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干细胞治疗组(MSC组,10只)和糖尿病组(DM组,10只),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N组,10只)。对MSC组的实验鼠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 目的探索多次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干细胞治疗组(MSC组,10只)和糖尿病组(DM组,10只),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N组,10只)。对MSC组的实验鼠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3×10~6重悬于0.5 ml PBS)尾静脉输注治疗;N组和DM组尾静脉输注等体积PBS,每两周输注1次,共输注4次。治疗4次后,每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尾静脉输注CM-Dil染料标记的UC-MSCs,72 h后处死,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UC-MSCs在各脏器的分布情况。结果输注UC-MSCs 4次后,DM组血糖维持在28.2±2.9 mmol/L,MSC组血糖水平维持在23.9±3.7 mmol/L,明显低于DM组;MSC组糖耐量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优于DM组;N组平均体质量约为695g,DM组平均体质量约为582 g,MSC组平均体质量约为599 g,消瘦状态较DM组有所改善;DM组肾小球硬化率为46%,MSC组为16%,多次输注UC-MSCs能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硬化程度,此外MSC组脂肪肝程度及胰腺的病理状态与DM组相比均有所改善。CM-Dil阳性UC-MSCs计数结果显示:UC-MSCs经尾静脉输注72 h后主要归巢至脾,且三组脾中归巢干细胞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 0.05);肾、肝中仅有少量干细胞归巢,其中DM组的归巢干细胞数目明显多于N组和MSC组(P <0.05);三组的胰腺组织中均未观察到CM-Dil阳性细胞。结论多次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干细胞归巢到肝、肾、胰腺的数目十分有限,大量干细胞归巢于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示踪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