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稹《归田》诗中的“陶君” 被引量:1
1
作者 贺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2,共1页
元稹写有《归田》一诗,题下注云“时三十七”: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千万人间事,从兹不复言。(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87页)杨军《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 元稹写有《归田》一诗,题下注云“时三十七”: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千万人间事,从兹不复言。(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87页)杨军《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周相录《元稹集校注》、吴伟斌《新编元稹集》均主张“陶君”指陶渊明,“挂绶出都门”指辞彭泽县令归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归田 吴伟斌 《新编元稹集》 陶渊明 笺注 中华书局 周相录
下载PDF
档案之外:晚清江南纠纷解决的实践逻辑--以杜凤治《归田日记》为素材
2
作者 徐忠明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5-128,共44页
清代中国的纠纷解决,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从纠纷双方自行协商,到邀请绅耆、亲友、中保以及邻里居中调解息争,再到告官审断;纵然告官审断,仍不排除民间调解的同时并进。在判牍与司法档案中,虽可看到民间调解与官府审断的互动,却极难知晓民... 清代中国的纠纷解决,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从纠纷双方自行协商,到邀请绅耆、亲友、中保以及邻里居中调解息争,再到告官审断;纵然告官审断,仍不排除民间调解的同时并进。在判牍与司法档案中,虽可看到民间调解与官府审断的互动,却极难知晓民间调解的具体细节,更难读到纠纷发生之后,双方应对纠纷、解决纠纷的方法与策略;而在告官审断之时之中之后,必须考量各种影响诉讼胜负的复杂因素,诸如两造身份、财力、官场人脉、诉讼成本、未来利益,以及承审官员的性情、偏好、能力与贪廉。但是,晚清江南绅士杜凤治的《归田日记》,却为读者提供了这些方面的详尽记载,使读者有机会深入考察纠纷解决的各个环节,以及影响诉讼的各种因素,或可弥补判牍与档案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江南 纠纷解决 绅士 杜凤治 归田日记》
下载PDF
论苏东坡的归田情结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明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60,共11页
关键词 苏东坡 诗歌 归田情结 人生理想 政治理想 感情基调
下载PDF
招隐·朝隐·归田——从《七辩》、《应间》、《归田赋》看张衡的隐逸心迹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清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七辩》、《应间》、《归田赋》是张衡不同时期的作品,三篇文章在内容上都与隐逸相关。具体说来,《七辩》通过仿无子等7人与无为先生的对话,讲述的是招隐故事,当属于早期作品;《应间》写于作者复还史官之时,设客难己而申辩之,表达的是&... 《七辩》、《应间》、《归田赋》是张衡不同时期的作品,三篇文章在内容上都与隐逸相关。具体说来,《七辩》通过仿无子等7人与无为先生的对话,讲述的是招隐故事,当属于早期作品;《应间》写于作者复还史官之时,设客难己而申辩之,表达的是"聊朝隐乎柱史"的心态;而《归田赋》创作于垂暮之年,有明显的超尘绝俗之志。三篇文章十分清晰地展现了张衡从用世到隐逸的人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招隐 朝隐 归田 隐逸
下载PDF
《咏贫士》:陶渊明归田心态及其理想人格模式构想的描述 被引量:4
5
作者 梅大圣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S1期93-97,共5页
关键词 陶渊明 《咏贫士》 理想人格模式 归田心态 模式构想 固穷节 文化精神 知识分子 《五柳先生传》 魏正申
下载PDF
瞿佑与《归田诗话》及其诗歌创作——兼论《剪灯新话》诗歌与小说之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圣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0,共5页
元末明初的杭州诗群为吴越诗坛重镇之一。瞿佑是诗群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所撰《归田诗话》领明诗话撰著之先,诗承"铁崖体"及杭州元诗风雅,组织工丽,擅长寄托,主于用事,不废俚俗,在明初诗坛独具一格。《剪灯新话》之诗大都是瞿... 元末明初的杭州诗群为吴越诗坛重镇之一。瞿佑是诗群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所撰《归田诗话》领明诗话撰著之先,诗承"铁崖体"及杭州元诗风雅,组织工丽,擅长寄托,主于用事,不废俚俗,在明初诗坛独具一格。《剪灯新话》之诗大都是瞿佑托名之作,诗歌与叙事珠联璧合,或平实而真,或融工丽为一,别具风神意蕴。瞿佑之诗及《归田诗话》对明初越诗的繁荣、明清杭州风雅的开启都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佑 归田诗话》 诗歌 《剪灯新话》 小说
下载PDF
论杜甫的归田意向及其在夔州的尝试 被引量:1
7
作者 封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98-401,416,共5页
乾元二年(759)前后,由于社会态势的恶化和个人政治上的失意,杜甫产生了归田的念头。从大历元年春(766)至大历三年(768)初,杜甫在夔州尝试归田,但最终未能完成人生的转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归田生活方式与杜甫固有的人生信念和生活态度... 乾元二年(759)前后,由于社会态势的恶化和个人政治上的失意,杜甫产生了归田的念头。从大历元年春(766)至大历三年(768)初,杜甫在夔州尝试归田,但最终未能完成人生的转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归田生活方式与杜甫固有的人生信念和生活态度相左,遭到其内在的价值系统的抵制;二是杜甫对夔州独特的文化形态缺少基本的认同,社会顺应不良;三是夔州混乱的治安状况使杜甫不能安心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夔州时期 归田意向
下载PDF
系谱·地图·谏书——陶渊明辞赋的归田论述及其文化构图
8
作者 许东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2,共8页
陶渊明运用辞赋文体,并实际借由《归去来辞》与《感士不遇赋》两篇重要文本所展开的归田论述,就其外在型式的辞赋文体特质,臻至辞赋的书写系谱,及其内在的书写文化,例如其中包括时空铺陈、历史巡礼、人物缅怀、文化追忆、当代讽谏等等,... 陶渊明运用辞赋文体,并实际借由《归去来辞》与《感士不遇赋》两篇重要文本所展开的归田论述,就其外在型式的辞赋文体特质,臻至辞赋的书写系谱,及其内在的书写文化,例如其中包括时空铺陈、历史巡礼、人物缅怀、文化追忆、当代讽谏等等,皆一一映现在陶渊明辞赋之归田论述里,因此借由攸关陶渊明辞赋中归田论述之历史系谱、文化地图与人生谏书等三类文化范畴的重新审视,我们得以重新观照并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深层文化底蕴,并由此展现辞赋书写在陶渊明田园文学世界中独特的文体、文化及其人生对话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田 历史系谱 文化地图 人生谏书
下载PDF
石韫玉归田原因探析
9
作者 雷恩海 杨晓东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8-116,共9页
官运显赫一时的石韫玉在嘉庆十二年(1807)革职后骤然辞官,为时人所不解。详细考察其革职原由,乃是广兴诬陷,嘉庆皇帝听信谗言。此次辞官对石韫玉的影响深远,将其人生明显分成了经世致用以立功和著书山林以立言两部分。通过对朝廷政治、... 官运显赫一时的石韫玉在嘉庆十二年(1807)革职后骤然辞官,为时人所不解。详细考察其革职原由,乃是广兴诬陷,嘉庆皇帝听信谗言。此次辞官对石韫玉的影响深远,将其人生明显分成了经世致用以立功和著书山林以立言两部分。通过对朝廷政治、社会民生以及石韫玉个人性格、遭遇的综合考察,其辞官原因在于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与其远大志向、高洁自守之间的矛盾。有志而无望,遭受打击,心灰意冷下辞官以明哲保身,而这也是嘉庆一朝有志之士的普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韫玉 归田 政治社会 原因
下载PDF
秋声·谏诤·归田——欧阳修《秋声赋》、《归田录》中的诤臣与困境
10
作者 许东海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2期81-95,共15页
欧阳修的《秋声赋》无论在辞赋史与古文史上,皆具有不可忽略之地位。文章在秋声书写中隐喻了北宋王朝世变中的谏诤困境,以及欧阳对于突破这一困境之路径方法的探寻与思考。因此,藉由欧阳修《秋声赋》与其平生奏议书启诗文的参酌对读,诚... 欧阳修的《秋声赋》无论在辞赋史与古文史上,皆具有不可忽略之地位。文章在秋声书写中隐喻了北宋王朝世变中的谏诤困境,以及欧阳对于突破这一困境之路径方法的探寻与思考。因此,藉由欧阳修《秋声赋》与其平生奏议书启诗文的参酌对读,诚不难窥见欧阳修的诤臣困境与世变观照,是为《秋声赋》一文变创性秋声书写的底蕴。而《归田录》诚以"归田"为名,却以"诤臣"为实。从《秋声赋》到《归田录》的书写,既可视为作者一生诤臣自任的文学回忆录,更是一本诤臣历经世变困境、臻至亟思归田的宦海静思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北宋 辞赋 谏诤 秋声赋 归田
下载PDF
“归田”实无奈“猛志”难释怀——对陶渊明“归隐”的再思索
11
作者 洪山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往往被视为中国隐士的代表人物。但实际上,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他只是迫不得已而“归田”,其内心深处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至死也没有泯灭。
关键词 陶渊明 归隐 归田 猛志
下载PDF
论瞿佑《归田诗话》诗歌批评的艺术追求
12
作者 赵棚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26-29,共4页
《归田诗话》中,瞿佑首先强调的是温柔敦厚这一诗歌艺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强调开阔想象、凝练思想、重视意境等具体标准。其次通过分析杜甫《琴台》等诗突出强调锤炼词意。此外,瞿佑还追求创新,对有新意之诗总喜爱有加。最后还强调诗要... 《归田诗话》中,瞿佑首先强调的是温柔敦厚这一诗歌艺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强调开阔想象、凝练思想、重视意境等具体标准。其次通过分析杜甫《琴台》等诗突出强调锤炼词意。此外,瞿佑还追求创新,对有新意之诗总喜爱有加。最后还强调诗要达意,并推崇逼真这一艺术特色。瞿佑的诗歌批评始终紧紧围绕诗歌创作的基本问题展开,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佑 归田诗话》 诗歌批评 艺术追求
下载PDF
浅析致仕归田养老模式
13
作者 邹伟琦 邓宏声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3期97-98,共2页
近年来,致仕归田养老模式越来越流行,致仕归田养老模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践证明,该养老模式不仅可减缓城市社区养老资源紧缺的压力,且有利于加快城乡深度融合的进程。然而,这种养老模式的实行也会遇到诸多如户籍管... 近年来,致仕归田养老模式越来越流行,致仕归田养老模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践证明,该养老模式不仅可减缓城市社区养老资源紧缺的压力,且有利于加快城乡深度融合的进程。然而,这种养老模式的实行也会遇到诸多如户籍管理、住房管理和体制方面的障碍,笔者建议,应由政府牵头,聚集社会各方力量,积极为致仕归田养老模式创造条件,助推美丽乡村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仕归田 养老模式 机关工作人员 企事业单位职工
下载PDF
东宁市黑木耳生产废弃物归田对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兴佳 张方明 +2 位作者 王旭 王瑞琪 刘家傲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0期91-92,133,共3页
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再利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环境的友好,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以东宁市某村黑木耳生产废弃物为对象,采用前期调查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显著性分析与相关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宁... 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再利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环境的友好,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以东宁市某村黑木耳生产废弃物为对象,采用前期调查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显著性分析与相关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宁市黑木耳生产废弃物归田对土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索菌废料归田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式。发现黑木耳生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容乐观,不同梯度的菌废料归田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且影响显著,土壤肥力的改变又受到土壤结构改变的影响。黑木耳生产废弃物的归田,有助于实现区域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生产废弃物 归田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归田琐记》订误一则
15
作者 林瑞峰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38-38,共1页
清人梁章钜撰《归田琐记》,自称“考订详明,包孕繁富。”然不免讹误。如卷四“少年科第”条载:“闽在前代多少年登科者:福州林文秩年十四中永乐甲午科,林文秸年十三中永乐辛未科……。”①查永乐一朝,始自癸未(1403),终于甲辰... 清人梁章钜撰《归田琐记》,自称“考订详明,包孕繁富。”然不免讹误。如卷四“少年科第”条载:“闽在前代多少年登科者:福州林文秩年十四中永乐甲午科,林文秸年十三中永乐辛未科……。”①查永乐一朝,始自癸未(1403),终于甲辰(1424),首尾二十二年间並无辛未年,其必有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田琐记》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清人
下载PDF
梁章钜《归田琐记》医方辑注(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德春 《家庭中医药》 2007年第8期10-11,共2页
五、被殴伤风方 纪文达师又曰:“凡被殴后以伤风致死者,在保辜限内,于律不能不拟抵。吕太常含晖尝刊一秘方云:以荆芥、黄蜡、鱼鳔三味鱼鳔炒黄色各五钱,艾叶三片,入无灰酒一碗,重汤煮一柱香,热饮之,汗出立愈。惟百日内不得食... 五、被殴伤风方 纪文达师又曰:“凡被殴后以伤风致死者,在保辜限内,于律不能不拟抵。吕太常含晖尝刊一秘方云:以荆芥、黄蜡、鱼鳔三味鱼鳔炒黄色各五钱,艾叶三片,入无灰酒一碗,重汤煮一柱香,热饮之,汗出立愈。惟百日内不得食鸡肉耳。此一方可活二命,须广布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方 伤风 鱼鳔 归田琐记》 梁章钜
下载PDF
梁章钜《归田琐记》医方辑注(上)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德春 《家庭中医药》 2007年第7期10-11,共2页
梁章钜(1775~1849),字苣中、闳林,号苣邻,晚号退庵,福州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道光元年(1821)升为礼部员外郎。曾经宦游湖北、江苏、山东、江西、甘肃、广西等地,官授知府、按察使、布政使、... 梁章钜(1775~1849),字苣中、闳林,号苣邻,晚号退庵,福州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道光元年(1821)升为礼部员外郎。曾经宦游湖北、江苏、山东、江西、甘肃、广西等地,官授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官屐广,见闻多。案牍之余,勤于笔耕,自录著述41种。《归田琐记》是他晚年(1843-1844)侨居福建浦城时的随笔,共八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章钜 归田琐记》 医方 辑注
下载PDF
中華書局本《歸田瑣記》勘誤一則
18
作者 張旭東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132-132,共1页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灯谜”一条引孔北海离合体诗,诗云:“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吕公饥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士不王。好是正直,安故子臧。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不奋,羽仪未彰。
关键词 归田琐记》 中华书局本 勘误 梁章钜 正直
下载PDF
门阀观念与归田思想——陶渊明身分意识探微
19
作者 李发仓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4-77,共4页
陶渊明出身寒庶,并非元勋贵族后代,在他的诗文中非但没有表现强烈的门第观念和消极颓废、没落的思想情调,相反,正是他的归田思想才显露出他对门阀制度的鄙视,从而表现出他归隐田园的思想与沽名钓誉的隐士和门阀世族思想表现有着本质的... 陶渊明出身寒庶,并非元勋贵族后代,在他的诗文中非但没有表现强烈的门第观念和消极颓废、没落的思想情调,相反,正是他的归田思想才显露出他对门阀制度的鄙视,从而表现出他归隐田园的思想与沽名钓誉的隐士和门阀世族思想表现有着本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门第观念 归田思想
下载PDF
《四库提要·归田诗话》辨正
20
作者 赵棚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5-99,共5页
《四库提要》批评瞿佑《归田诗话》见解浅陋、考证粗疏,如以"搥碎黄鹤楼"作李白语,以《望夫石诗》为陈克作,无视杜诗"血污游魂"句等。今经考辨知,上述诸说均难以立足,"搥碎黄鹤楼"存于李白集中,《望夫石... 《四库提要》批评瞿佑《归田诗话》见解浅陋、考证粗疏,如以"搥碎黄鹤楼"作李白语,以《望夫石诗》为陈克作,无视杜诗"血污游魂"句等。今经考辨知,上述诸说均难以立足,"搥碎黄鹤楼"存于李白集中,《望夫石诗》作者宋人已有错,"血污游魂"实乃瞿佑照录《苕溪渔隐丛话》。此外,《归田诗话》虽不以考证为主,但也充分认识到了考证的重要性,《四库提要》对《归田诗话》保存文献的功绩多有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提要》 瞿佑 归田诗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