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王右军归隐地文献考 被引量:1
1
作者 俞国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17,共8页
高似孙撰《剡录》时,剡已改嵊,新昌早从剡县中析出,但高氏依然以剡为地域范围来记述,将新嵊交界处王罕岭发生的古金庭逸事记入了《剡录》。到后来,随着世事的变迁,人们对地处深山王罕岭的古金庭渐渐淡忘,而以华堂新金庭替代了古金庭。... 高似孙撰《剡录》时,剡已改嵊,新昌早从剡县中析出,但高氏依然以剡为地域范围来记述,将新嵊交界处王罕岭发生的古金庭逸事记入了《剡录》。到后来,随着世事的变迁,人们对地处深山王罕岭的古金庭渐渐淡忘,而以华堂新金庭替代了古金庭。笔者认为古金庭另有遗址存在于王罕岭,新金庭是古金庭在异地的延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右军 归隐地 古金庭 王罕岭
下载PDF
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的归隐情怀
2
作者 方圆媛 涂小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7-70,77,共5页
《风入松·寄柯敬仲》为“一代文宗”虞集所作之词,其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流传千古。整首词作韵调与画面辉映,意象组合精致灵巧,含蓄蕴藉,表达了虞集潜伏在文字之下的思归之情与隐逸情怀。
关键词 虞集 象征 归隐情怀
下载PDF
论苏轼作为归隐之道的自然审美
3
作者 刘汉君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苏轼的自然审美超越了对审美对象的单纯观照,而指向对归隐自然家园的审美追求,是他归隐自然的实现途径。他之所以有如此深沉的归隐之念,不只是由于官场倾轧,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对争夺功名的厌倦,对闲适安逸的自然审美生活的崇尚。在身居... 苏轼的自然审美超越了对审美对象的单纯观照,而指向对归隐自然家园的审美追求,是他归隐自然的实现途径。他之所以有如此深沉的归隐之念,不只是由于官场倾轧,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对争夺功名的厌倦,对闲适安逸的自然审美生活的崇尚。在身居高位时,他通过自然审美短暂地感受到归隐自然的乐趣,并发誓最终要归于自然之中;在遭黜贬谪时,他通过自然审美纾解了被贬的悲剧情绪,转贬谪之苦为归隐之乐,真实地感受到了自然家园之适意。苏轼的自然审美理念对当代自然审美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具有一定生存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归隐之道 自然审美 仕宦 贬谪
下载PDF
“归隐”四型与中学语文教学
4
作者 宋亚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1期11-15,共5页
儒家式归隐以陶潜为代表,本质是“政治性的退避”,对此把握不当则可能对其作品的关键词语理解失误。道家式归隐以庄子为代表,本质是“社会性的退避”,追求“人的自然化”。明乎此,阅读庄子才不会买椟还珠。佛家式归隐本质是“生命性的... 儒家式归隐以陶潜为代表,本质是“政治性的退避”,对此把握不当则可能对其作品的关键词语理解失误。道家式归隐以庄子为代表,本质是“社会性的退避”,追求“人的自然化”。明乎此,阅读庄子才不会买椟还珠。佛家式归隐本质是“生命性的退避”。解读佛教背景的诗歌若不了解背后的佛理,则可能把独到的作品解读为寻常之作。东坡式归隐以苏轼为代表,本质是“心灵性的退避”。对其心态把握不当,可能对其作品作出不当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式归隐 道家式归隐 佛家式归隐 东坡式归隐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老子归隐地寻踪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雁翔 马毅明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7年第2期54-58,共5页
老子西行入关,游历秦地,最终归隐,所以陕甘地区多有和老子事迹相关的遗迹。以《水经注·渭水注》的相关记载为基础,结合文物古迹、民间传说、地理地名综合考察,则可判定老子最终的归隐地当在以甘肃天水柏林观为中心的伯阳一带,抑或... 老子西行入关,游历秦地,最终归隐,所以陕甘地区多有和老子事迹相关的遗迹。以《水经注·渭水注》的相关记载为基础,结合文物古迹、民间传说、地理地名综合考察,则可判定老子最终的归隐地当在以甘肃天水柏林观为中心的伯阳一带,抑或在今陕甘之间,范围东至今陕西周至楼观台,西至今天水柏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出关 西行 归隐地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自回归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控制过程异常数据检测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芳 毛志忠 李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4-990,共7页
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利用智能方法建立被控对象模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模型的准确与否对于控制器的设计以及控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准确的建模数据是建立准确被控对象模型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控制过程对于建模数据异常定义的... 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利用智能方法建立被控对象模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模型的准确与否对于控制器的设计以及控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准确的建模数据是建立准确被控对象模型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控制过程对于建模数据异常定义的特殊性,提出一种适合于控制过程建模数据异常检测的方法:基于模糊自回归隐马尔可夫模型(ARHMM)的控制过程异常数据检测方法。该方法分别通过三部分检测将数据分成正确数据集和异常数据集,并确定正确数据集的隶属度函数,最后根据三个集合的隶属度函数来判断数据是否异常。针对控制过程数据量大,实时性强等特点,模糊ARHMM采用在线更新参数的办法,保证了该方法能够适用于控制过程的数据检测及建模的要求。试验结果和实际应用表明,基于模糊ARHMM的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具有很好检测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数据 自回归隐马尔可夫模型 建模 隶属度函数
下载PDF
应应用用阶数自学习自回归隐马尔可夫模型对控制过程异常数据的在线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芳 毛志忠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38,共8页
针对过程工业中强噪声环境下实时采集的控制过程海量数据难以在线精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阶数自学习自回归隐马尔可夫模型(ARHMM)的工业控制过程异常数据在线检测方法.该算法采用自回归(AR)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利用隐马尔科夫模... 针对过程工业中强噪声环境下实时采集的控制过程海量数据难以在线精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阶数自学习自回归隐马尔可夫模型(ARHMM)的工业控制过程异常数据在线检测方法.该算法采用自回归(AR)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作为数据检测的工具,避免了传统检测方法中需要预先设定检测阈值的问题,并将传统的BDT(Brockwell-Dahlhaus-Trindade)算法改进成为对于时间和阶数均实施迭代的双重迭代结构,以实现ARHMM参数在线更新.为了减小异常数据对ARHMM参数更新的影响,本文采用先检测后更新的方式,根据检测结果采取不同的更新方法,提高了该算法的鲁棒性.模型数据仿真与应用试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具备在线检测的能力.通过与传统基于AR模型的异常数据检测方法比较,证明了该方法更适合作为过程工业控制过程数据的异常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回归隐马尔科夫模型 BDT 异常数据检测 在线检测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隐半马尔可夫模型的设备故障诊断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志波 董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1-474,479,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拓展模型自回归隐半马尔可夫过程(Auto-Regressive Hidden Semi-Markov Model,AR-HSMM),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推导和相应的"前向-后向"算法.与传统的HMM相比,AR-HSMM有以下两个优点:①把传统... 提出了一种新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拓展模型自回归隐半马尔可夫过程(Auto-Regressive Hidden Semi-Markov Model,AR-HSMM),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推导和相应的"前向-后向"算法.与传统的HMM相比,AR-HSMM有以下两个优点:①把传统HMM所假设的隐藏状态分布改进为显式高斯分布;②改进了传统HMM假设各观测变量相互独立的问题,通过在各观测变量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液压泵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例表明,AR-HSMM在故障诊断中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自回归隐半马尔可夫模型 隐马尔可夫模型
下载PDF
《论语》中孔子“归隐”思想的矛盾 被引量:4
9
作者 马雪影 秦尚伟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2期48-50,共3页
参与国家政治以实现博施济众的抱负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对于这种追求的执着使得《论语》中孔子关于归隐的思想表现出了诸多的矛盾。而孔子在归隐思想上表现出的矛盾根源于人类生存处境的本质困境,揭示的是政治社会中人的个体自由与人的社... 参与国家政治以实现博施济众的抱负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对于这种追求的执着使得《论语》中孔子关于归隐的思想表现出了诸多的矛盾。而孔子在归隐思想上表现出的矛盾根源于人类生存处境的本质困境,揭示的是政治社会中人的个体自由与人的社会群体性的深层矛盾,体现的是作为感性个体的人与作为理性的社会群体成员的冲突。孔子对于这种困境的解决是出于一种社会群体责任的理性自觉,正是这样一种理性自觉,使得孔子在归隐思想上表现出了种种的矛盾;而孔子人格的魅力及其思想的价值也在这种矛盾中得以充分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隐 矛盾 个体自由 群体责任
下载PDF
艺术主题在不同时期变迁渊源研究——以“归隐”主题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赫云 李倍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6-161,共6页
艺术作品的母题、题材、意象、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艺术家对其不同的处理,必然让一些相同的母题、题材、意象发生变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显示的艺术"主题"有较大的差异,这种主题流变过程中的差异就是艺术... 艺术作品的母题、题材、意象、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艺术家对其不同的处理,必然让一些相同的母题、题材、意象发生变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显示的艺术"主题"有较大的差异,这种主题流变过程中的差异就是艺术主题的变迁。毫无疑问,主题的变迁必然影响到艺术史的变迁脉络与路径,这就是我们为何要探讨艺术主题在不同时期流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理论 艺术作品 艺术主题 艺术规律 变迁 归隐 母题
下载PDF
图像、文字与社会空间:《渊明归隐图》与《归庄图》的范式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燕楠 郭鹏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3,共6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叙事情境在书画史上曾存在多个版本的图像演绎,并在文本、图像与社会背景之间暗含多个层次的映射。本文以宋代李公麟《渊明归隐图》册与元代何澄《归庄图》卷为案例,剖析二者在文本、图像和社会背景之间的深层结...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叙事情境在书画史上曾存在多个版本的图像演绎,并在文本、图像与社会背景之间暗含多个层次的映射。本文以宋代李公麟《渊明归隐图》册与元代何澄《归庄图》卷为案例,剖析二者在文本、图像和社会背景之间的深层结构关联——时空秩序的重建与归隐思想的现实性表达,并以此指向其不同社会背景之下的个人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文字 社会空间 渊明归隐 归庄图
下载PDF
对人际的超越与关怀——再论陶渊明归隐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建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本文从陶渊明归隐的存在方式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阐明他归隐田园这种对人际的超越正来自他对人际的深切关怀,既挚爱人间又超脱人世,既然绝俗又平易近人,既身在世中又不染世累。
关键词 陶渊明 归隐 超越 关怀
下载PDF
论苏轼的“归隐情结”及其文化心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志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39,共5页
苏轼的“归隐情结”,不仅根基于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而且往往以政治失意为媒介,导源于身心相离的倦客心理。剖析苏轼“归心”与“壮心”、“忧心”、“倦心”动态交织的心路历程,对于探究宋代士大夫文人的文化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苏轼 忧患 倦心 文化心态 归隐情结” 中国 文学家
下载PDF
解读学者焦竑的归隐林泉生涯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自云 汪永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33-137,共5页
焦竑是明代后期的著名学者。文中以其归隐林泉生涯作为解读的切入点,通过梳理他在这段时期内的治学活动,初步探讨其学术思想,从而重新认识和审视这位在明代就很有声望,同时又颇有争议的学者,展现他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关键词 焦竑 明代 归隐林泉 治学活动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老子归隐故乡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松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6-118,124,共4页
古今学界一致认为老子归隐后西去。这种说法出自神仙家言 ,不可信。根据先秦典籍记载和道家学派在老子家乡一带兴起的事实 ,我们认为老子辞官后回到了故乡 。
关键词 晚年老子 道家 归隐 生平 陈国 讲学活动
下载PDF
从陶渊明的性真心善看其归隐的和谐与自得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朝鲜 《理论月刊》 2007年第9期118-121,共4页
陶渊明辞官归隐历来备受世人关注。本文拟从他的心性入手去探讨这一话题,指出性真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必然,心善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二者,陶渊明在归隐后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生命与心... 陶渊明辞官归隐历来备受世人关注。本文拟从他的心性入手去探讨这一话题,指出性真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必然,心善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二者,陶渊明在归隐后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生命与心灵之间的和谐这三者的完美统一,从而领会到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趣、自得之乐,进而成就了其至善至美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隐 性真 心善 和谐 自得
下载PDF
1909-1911年间袁世凯归隐问题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全有 冉丽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1909-1911年间,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养疴",此乃袁世凯政治生涯中的重大转折时期。袁世凯后来借助辛亥革命东山再起,有的学者认为袁世凯被罢官之初,就已经策划东山再起,这与事实不符。袁世凯刚被罢黜之际,言行谨小慎微,而且当时... 1909-1911年间,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养疴",此乃袁世凯政治生涯中的重大转折时期。袁世凯后来借助辛亥革命东山再起,有的学者认为袁世凯被罢官之初,就已经策划东山再起,这与事实不符。袁世凯刚被罢黜之际,言行谨小慎微,而且当时摄政王载沣确有杀袁之心,只是外在的条件制约了行动。袁侨居彰德也并非罢官前的安排,而是有难言之隐。袁在侨居期间的活动有:经营实业,闭门课子,寄情山水、吟诗唱和,养名望等,这些活动与他后来东山再起有很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归隐 宣统
下载PDF
四皓归隐商山的原因及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卫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的著名隐士。对于其归隐的原因,汉代以后基本上归结为秦末的混乱,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实际上,秦末战乱和刘邦在秦末汉初对儒生的态度,才是导致四皓归隐的主要原因。四皓出山,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对于新建立... 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的著名隐士。对于其归隐的原因,汉代以后基本上归结为秦末的混乱,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实际上,秦末战乱和刘邦在秦末汉初对儒生的态度,才是导致四皓归隐的主要原因。四皓出山,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对于新建立的汉王朝来讲是利大于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山四皓 归隐 原因 影响
下载PDF
谈唐代隐士的隐逸动机与归隐之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在庆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6-29,33,共5页
唐代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隐逸之士,这些隐士们很多本身就是文士。他们的隐逸状况多有不同,有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纯隐,也有半路出家的隐者,也不无先隐后仕或先仕后隐,乃至亦官亦隐者。他们的隐逸动机以及走上隐居的道路是多种多样,难于一概... 唐代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隐逸之士,这些隐士们很多本身就是文士。他们的隐逸状况多有不同,有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纯隐,也有半路出家的隐者,也不无先隐后仕或先仕后隐,乃至亦官亦隐者。他们的隐逸动机以及走上隐居的道路是多种多样,难于一概而论的。对于隐者的隐逸动机与归隐之路的探索与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有唐一代的文士和隐者,并且对于探讨这一类人群所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他们隐逸的思想与心理状态是必要而不无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隐士 动机 归隐之路
下载PDF
从行役诗看陶渊明归隐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期政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90,共4页
陶渊明从仕到隐大致走过了努力求仕、欲罢不忍和坚决退隐这样一个曲折的心路历程,期间诗人的心境也是处在一种矛盾苦闷当中,而只有到坚决退隐之后,诗人的心境才趋于平静。他的行役诗较好地反映了其走向归隐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揭示出陶渊... 陶渊明从仕到隐大致走过了努力求仕、欲罢不忍和坚决退隐这样一个曲折的心路历程,期间诗人的心境也是处在一种矛盾苦闷当中,而只有到坚决退隐之后,诗人的心境才趋于平静。他的行役诗较好地反映了其走向归隐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揭示出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自由人格追求不断强化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行役诗 归隐 自由人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