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当代审思
1
作者 金梭 《党史文苑》 202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道路的宝贵经验,这对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与主义 五四精神 爱国情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代审思 五四运动 五四时期 实现民族复兴
下载PDF
历史辩证法的再发掘:卢卡奇批判实证主义的当代审思
2
作者 赵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31-38,共8页
回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发展历程,卢卡奇突破实证主义意识形态束缚,走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求索为我们昭示了创新发展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可能。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衰颓,卢卡奇试图以浪漫主义的理论姿态介入以至实现批判性的重塑... 回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发展历程,卢卡奇突破实证主义意识形态束缚,走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求索为我们昭示了创新发展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可能。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衰颓,卢卡奇试图以浪漫主义的理论姿态介入以至实现批判性的重塑,但最终难竟其志。转向马克思主义后,卢卡奇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实的可能寄托于克服实证主义意识形态之上。在卢卡奇看来,克服实证主义意识形态,关键在于“击穿”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神话”,阐明其孤立性、非历史性与意识形态性,卢卡奇给出的答案是强调“社会总体、社会历史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辩证法。通过重新发掘历史辩证法,卢卡奇较为出色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向20世纪挺进的理论任务,但对于历史辩证法主体向度的偏重使得卢卡奇未能成功。回到卢卡奇处求取正反两方面的理论经验,目的在于指引我们坚定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历史辩证法 《历史与阶级意识》 实证主义 当代审思
下载PDF
关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之当代审思 被引量:5
3
作者 余京华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实效性令人堪忧,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之有效实现,亦直接关涉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之培育和养成,应该且必须引起每一位《原理... 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教学实效性令人堪忧,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之有效实现,亦直接关涉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之培育和养成,应该且必须引起每一位《原理》课教师之高度关注和深刻审思。我们应对《原理》课教学实效性日趋式微之现状及其因由做深入透视与剖析,并着眼于从学生思想认知转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和考核方式革新四个层面进行尝试性探讨,以期科学合理地制定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长效的教学对策并予以有效实施,不断提升《原理》课之教学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实效性 当代审思
下载PDF
道德治理之当代审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视角
4
作者 余京华 《理论建设》 2016年第4期131-135,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在当代社会道德治理的实践进程中,我们须以群众史观为理论借鉴,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受众主体身份,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共建主体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在当代社会道德治理的实践进程中,我们须以群众史观为理论借鉴,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受众主体身份,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共建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共享主体地位,以期创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德治理模式。这是当代社会道德治理之根本路径与必然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治理 群众史观 受众主体 共建主体 共享主体 当代审思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历史观中社会关系规定的文本面向及当代审思
5
作者 王洪波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8期16-18,共3页
“社会关系”思想是唯物史观的深层理论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这一经典文本中,“社会关系”思想清晰呈现出来。一、《形态》中架构起“社会关系”思想的三大理论范式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围绕现实的人、物质... “社会关系”思想是唯物史观的深层理论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这一经典文本中,“社会关系”思想清晰呈现出来。一、《形态》中架构起“社会关系”思想的三大理论范式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围绕现实的人、物质生活的生产和交往活动等三大理论范式,阐发了社会关系思想的理论前提、历史发源地和表现形式。三大理论范式的内在展开及其相互关联,共同架构起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关系思想的文本整体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形态》 当代审思 马克恩格斯 交往活动 社会关系 现实的人
原文传递
因为深思,所以有品——《当代戏剧的理性审思》读后
6
作者 李志远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
景俊美博士的《当代戏剧的理性审思》针对当前中国戏剧发展现状,从主体论、审美论、创作论、改编论、批评论、空间论、发展论、创新论等维度探索了戏剧本体、戏剧批评、戏剧与观众及城市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作者以明确的学术思维和学... 景俊美博士的《当代戏剧的理性审思》针对当前中国戏剧发展现状,从主体论、审美论、创作论、改编论、批评论、空间论、发展论、创新论等维度探索了戏剧本体、戏剧批评、戏剧与观众及城市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作者以明确的学术思维和学理建构意识,通过戏剧批评这种在场的戏剧研究,对戏剧作品创作及现象的审慎思考和学理剖析,把艺术审美和理性思辨统一在具有历史性、当代性和前瞻性的戏剧批评实践之中,撰成了这部内容丰赡、学理贯通的理论著作,显现出一位学者长期于戏剧批评实践中的责任担当。该书的突出特色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戏剧艺术有多方位的考察,二是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与问题意识,三是有明确的戏剧批评的学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戏剧的理性 戏剧批评 现实指向 问题意识 学理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