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当代文学经典阅读,重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1
作者 梁小娟 杨懿璇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0期9-10,共2页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语境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观,除政治公共课外,还应发挥大学通识课程如"大学语文""写作""校级文学鉴赏类"公共选修课等课程的...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语境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观,除政治公共课外,还应发挥大学通识课程如"大学语文""写作""校级文学鉴赏类"公共选修课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正能量、主旋律的当代文学经典进行深度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经典 大学生 理想信念
下载PDF
“寻找当代文学经典”专栏
2
作者 王尧 韩春燕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共1页
主持人的话铁凝的文学世界纯净而斑斓。这一代仍然活跃着的优秀小说家大都在青年时期就写出了堪称经典的作品,铁凝80年代初期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也在这一景观之中。尽管铁凝后来的作品早已超越当初,但在纪念改革开放40... 主持人的话铁凝的文学世界纯净而斑斓。这一代仍然活跃着的优秀小说家大都在青年时期就写出了堪称经典的作品,铁凝80年代初期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也在这一景观之中。尽管铁凝后来的作品早已超越当初,但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时,人们仍然更多地选择《哦,香雪》和《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作为经典之作。这并不是说铁凝后来的重要作品不重要,而是参与建构历史转型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深刻的文学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哦 香雪》 铁凝 文学记忆 历史转型 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经典 纽扣 衬衫
下载PDF
文本内外:《平原》与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
3
作者 任竹良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2,112,共7页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最早发表于《收获》2005年第4期和第5期,同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平原》被认为是毕飞宇作品中写得最用力的一篇,“《平原》大致上写了三年半。在现在为止,《平原》是我整个写作生涯中运气最好的一...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最早发表于《收获》2005年第4期和第5期,同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平原》被认为是毕飞宇作品中写得最用力的一篇,“《平原》大致上写了三年半。在现在为止,《平原》是我整个写作生涯中运气最好的一部。它从来没有被打断过。我在平原上‘一口气’奔跑了三年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 《收获》 毕飞宇 江苏文艺出版社 当代文学经典 文本内外 三年 单行本
下载PDF
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
4
作者 杜又涛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想要进一步彰显当代文学经典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重要价值,促进当代文学经典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并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进行必要的民族文化创新传承,就需要从民族文化创新传承的视角出发,进行中国当代文学... 想要进一步彰显当代文学经典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重要价值,促进当代文学经典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并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进行必要的民族文化创新传承,就需要从民族文化创新传承的视角出发,进行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的建构。通过分析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及当代文学经典建构的重要价值,对文学作品创作者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制定出更具有可行性的策略,以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的重构,使民族文化创新传承目标早日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传承创新 当代文学经典
下载PDF
短篇小说与新时代:相遇、化合及其新变——以《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22年短篇小说卷》为例
5
作者 张元珂 《山东文学》 2023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对中国人来说,2022年依然是一个让人感慨、感叹的悲喜交加之年。一方面,弥漫全国的疫情以及因之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耗损,特别是对老百姓日常生活、心理、精神带来的压抑;另一方面,党中央召开“二十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对中国人来说,2022年依然是一个让人感慨、感叹的悲喜交加之年。一方面,弥漫全国的疫情以及因之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耗损,特别是对老百姓日常生活、心理、精神带来的压抑;另一方面,党中央召开“二十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从宏观战略和具体实践上为当代中国指明了发展方向、道路、目标。由此,“疫情时代”和“新时代”构成了本年度小说家及其短篇小说创作的两个宏大背景、经验来源、表达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短篇小说创作 当代文学经典 百姓日常生活 悲喜交加 宏观战略
下载PDF
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 被引量:3
6
作者 贺仲明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3,M0005,共11页
当代文学经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它接续传统文学经典,融合时代精神,既传承民族文化又对其进行创新。反过来说,当代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文学作品深刻思想艺术的基础,... 当代文学经典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它接续传统文学经典,融合时代精神,既传承民族文化又对其进行创新。反过来说,当代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文学作品深刻思想艺术的基础,准确把握时代文化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具有时代影响力也是建构当代文学经典的重要条件。这要求当代作家具有广博的民族文化素养和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当代文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社会文化的整体参与。这主要包括民族文化自信态度、创造性的主体建设精神以及立足于民族文化复兴高度的建构举措。当代文学经典是时代文化的示范,它将带动时代文学健康发展,并在文化复兴历史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经典 民族文化 文化复兴 主体性
原文传递
萌生与传承——论当代文学的经典问题
7
作者 张立群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13,共5页
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不但使当代文学经典在开启之初就与时代政治文化的语境密不可分,同时,也造就了不同历史背景下所谓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的并不一致。而且,如果联系1990年代文学市场化的问题,那么,当... 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不但使当代文学经典在开启之初就与时代政治文化的语境密不可分,同时,也造就了不同历史背景下所谓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的并不一致。而且,如果联系1990年代文学市场化的问题,那么,当代文学经典值得思考的问题无疑是多方面的。当代文学尽管已经产生了"经典",并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从文学史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过渡,不过,无论从经典的标准,还是就历史沉积的角度上审视,都因经典性的不足而在实际上存有"经典"匮乏的倾向。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时间上的原因。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学史必将进入一种越讲越薄、越讲越精的状态。所以,寻找经典也必将成为一个具有必然性的过程。因此,对于正在历经逐步经典化过程的当代文学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超越时代的局限,并在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经典与发现经典。只有这样,当代文学的经典才能在保持现实关怀下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而文学史意义上的新经典也将由此萌生,文学意义上的经典也将由此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经典 经典
下载PDF
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正名
8
作者 张丽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3期149-150,共2页
当代文学经典化绝不等于当代文学经典,而是对当代文学进行经典化的处理过程,是一个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甄别、批评与阐释的淘金过程,是把当代文学作家与作品进行历史化、学科化的过程,而非简单地把文学作品视为经典。事实上,不管... 当代文学经典化绝不等于当代文学经典,而是对当代文学进行经典化的处理过程,是一个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甄别、批评与阐释的淘金过程,是把当代文学作家与作品进行历史化、学科化的过程,而非简单地把文学作品视为经典。事实上,不管当代人们认不认同当代文学经典化,文学经典化从文学作品发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经典 作家与作品 学科化 文学经典 批评与阐释
原文传递
后现代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文学经典--从文本到权力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立群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3-178,共6页
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在不断历史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历史构造。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并不一致,这一问题一直包含着诸多超乎于文本之外的内容。立足于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文化视野之下,... 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在不断历史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历史构造。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并不一致,这一问题一直包含着诸多超乎于文本之外的内容。立足于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文化视野之下,文化研究的介入无疑会为当代文学的经典问题提供某些值得思考的角度。因此,从返观当代文学经典萌生与发展的角度出发,从现象的出发,文本的指认,"身份"的权力以及经典的再反思,共四个主要方面进行阐释,就成为一道重要的认知线索,并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经典话题提供种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化产品 当代文学经典 后现代视野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当代文学作品接受的代际差异现象研探——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21-24,共4页
运用社会学视阈下的"代沟"理论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驳杂接受现象。面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代群的读者对其褒贬不一。以社会学调查方法循着文学内在的理路研究代际差异产生的原因,力图重返历史现场,再评当... 运用社会学视阈下的"代沟"理论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驳杂接受现象。面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代群的读者对其褒贬不一。以社会学调查方法循着文学内在的理路研究代际差异产生的原因,力图重返历史现场,再评当代文学经典。由此来探讨如何"重塑经典"、改善日益功利化、世俗化的社会心理场域,从而构建文学意义上的当代"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 代际差异 《平凡的世界》
下载PDF
论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1949年后的中国文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令存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1,共8页
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写作已走过半个多世纪。顾彬关于1949年后中国文学(即当代文学)的叙述,一方面难于走出海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界普遍存在的通过中国文学来研究中国问题的政治社会学思维怪圈,另一方面,他对当代文学"经典... 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写作已走过半个多世纪。顾彬关于1949年后中国文学(即当代文学)的叙述,一方面难于走出海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界普遍存在的通过中国文学来研究中国问题的政治社会学思维怪圈,另一方面,他对当代文学"经典"的认证及其所作的"习惯性标准"(语言驾驭力、形象塑造力和个体精神的穿透力)与现代政治学意义的诠释,又对我们考察海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具有启发意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1949年后的中国文学》是一部"问题文学史"。这个"问题",既是指其文学史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指作为一种言说方式的文学史叙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当代文学经典 现代政治学 文学史叙述
下载PDF
批评的高度、温度与气度——读吴义勤《长篇小说的冷与热》
12
作者 王明宪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引言。在众声喧哗的当下,文学事业的繁荣,一方面有赖于一代又一代作家之间的传承与新变,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众多文学批评家的在场和参与。吴义勤之于当代文学批评,无论是他对新潮小说发展走向的准确把握,还是针对“当代文学经典化”问... 引言。在众声喧哗的当下,文学事业的繁荣,一方面有赖于一代又一代作家之间的传承与新变,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众多文学批评家的在场和参与。吴义勤之于当代文学批评,无论是他对新潮小说发展走向的准确把握,还是针对“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的提出以及为之不遗余力地奔走,都为当代文学批评贡献了一份独异的思想力量。而在长篇小说的研究方面,吴义勤更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并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吴义勤 文学批评家 新潮小说 冷与热 文学事业 众声喧哗 当代文学经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