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美国威慑理论的转向:回顾与思考
1
作者 江天骄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54,I0006,共29页
当代美国威慑理论的发展已经历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冷战后,新的战略环境催生了“第四波”威慑理论的兴起。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威慑对象多样化、威慑领域多元化的背景下,威慑对象转向恐怖主义和“流氓国家”,解释方法转向建构主义... 当代美国威慑理论的发展已经历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冷战后,新的战略环境催生了“第四波”威慑理论的兴起。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威慑对象多样化、威慑领域多元化的背景下,威慑对象转向恐怖主义和“流氓国家”,解释方法转向建构主义,研究议题转向非理性威慑、非双边威慑、非核威慑。自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返“大国竞争”以来,后冷战时代的威慑理论已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在威慑理论从“第四波”迈向“第五波”的过程中,有两个重点方向值得关注:一是重新聚焦“大国竞争”,回顾和反思冷战时期以“相互确保摧毁”为核心的经典威慑理论,并形成了以技术革命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历史修正主义为代表的批判理论;二是探索以网络、太空等新技术引发的跨域威慑、一体化威慑等新概念,在不断拓展威慑理论应用领域的同时,也出现了威慑概念泛化的问题。总体上看,当代美国威慑理论的发展呈现出多元性、融合性和竞争性三大特色,同时面临可用性悖论、必要性悖论和道德悖论三大理论困境。在现实政策层面,当代美国威慑理论给全球战略稳定和大国关系带来了持续的消极影响。降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新兴技术与核武器的复杂互动带来的冲突风险,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全球面临的紧迫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国威慑理论 大国竞争 威慑 网络威慑 太空威慑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