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期的整体设计与细化的专情演绎——译制片录音创作中的两点要则
1
作者
武建伟
《现代电视技术》
2003年第8期150-153,共4页
文章主要论及影视译制片的录音创作。其中列举了一些实例,意在说明应对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真实”给予一种真正的理解,并基于这种理解采取大胆合理的艺术构想。在针对“规定情景”展开的录音创作中,以丰富的声音处理手段,使影视艺术...
文章主要论及影视译制片的录音创作。其中列举了一些实例,意在说明应对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真实”给予一种真正的理解,并基于这种理解采取大胆合理的艺术构想。在针对“规定情景”展开的录音创作中,以丰富的声音处理手段,使影视艺术作品获得更加瑰丽迷奇的声音表现力。文中提到的译制作品曾获1999年度第20届全国电视剧译制片“飞天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译制片
录音创作
整体设计
视听艺术
细化演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录音创作的审美观
2
作者
吕一夫
《声屏世界》
2021年第7期66-67,共2页
录音创作是对音响本体的一种反映,录音师的审美观决定了录音作品听觉审美的品质。文章旨在通过对艺术学理论中的“表现”与“再现”两对范畴的阐述为录音师在进行录音作品创作时提供审美角度的创作思考。
关键词
录音创作
录音
师
审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确重现与创造性重现:录音室创作的两种标准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小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在当今各种音乐样式的传播中,以录音为作品完成形式的传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录音室创作中"精确重现"与"创造性重现"两种创作标准的讨论,初步揭示了音乐创作中不同创作范式的存在,即以西方艺术音乐为代表...
在当今各种音乐样式的传播中,以录音为作品完成形式的传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录音室创作中"精确重现"与"创造性重现"两种创作标准的讨论,初步揭示了音乐创作中不同创作范式的存在,即以西方艺术音乐为代表的作曲-表演范式和以当代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录音室创作范式,论及了创作范式对不同音乐样式的属性之形成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重现
创造性重现
录音
室
创作
创作
范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录音师对音乐节目的创作思考
4
作者
莫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4期152-152,共1页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音乐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音乐节目中的录音,是一项技术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音乐质量和观众的听觉感受。本文通过对现场录音进行分析,阐述录音创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音乐节目
录音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音乐录音的再现性与创作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咸临
《当代音乐》
2017年第23期79-81,共3页
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听觉艺术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谓的传统听觉艺术,就是我们亲临现场听到的声音。而我们现在通过媒体渠道听到的声音,大部分都是非现场同期声音。
关键词
音乐
录音
再现性
录音
创作
性
录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完善录音效果
被引量:
1
6
作者
葛音
《北方音乐》
2014年第8期192-193,共2页
录音技术的应用对录音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通过录音技术来提高录音效果,使录音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实现最优的录音效果,是文章需要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各种录音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录音师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完成具有音响...
录音技术的应用对录音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通过录音技术来提高录音效果,使录音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实现最优的录音效果,是文章需要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各种录音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录音师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完成具有音响效果的艺术作品。文章分别对应用调音台、均衡器、延时混响器、压缩器这四种录音设备来完善录音效果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音
技术
录音创作
录音
效果
调音台
均衡器
延时混响器
压缩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异曲同工 相映生辉——朱践耳第六、第十交响曲比较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波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9-72,共4页
磁带录音与交响乐队现场演奏相结合,是20世纪西方音乐创作表现技法的一种新形式。朱践耳在《第六交响曲》“3Y”和《第十交响曲》“江雪”率先使用了这种形式。本文将两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交响曲——为磁带录音与交响乐队而作的“第...
磁带录音与交响乐队现场演奏相结合,是20世纪西方音乐创作表现技法的一种新形式。朱践耳在《第六交响曲》“3Y”和《第十交响曲》“江雪”率先使用了这种形式。本文将两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交响曲——为磁带录音与交响乐队而作的“第六”与“第十”进行比较,对其材料应用、整体结构和表现形式、内涵与风格等方面略作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践耳
核心三音列
核心四音组
五声性十二音序列
自然音响
录音
创作
音响
录音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题名
先期的整体设计与细化的专情演绎——译制片录音创作中的两点要则
1
作者
武建伟
机构
中央电视台
出处
《现代电视技术》
2003年第8期150-153,共4页
文摘
文章主要论及影视译制片的录音创作。其中列举了一些实例,意在说明应对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真实”给予一种真正的理解,并基于这种理解采取大胆合理的艺术构想。在针对“规定情景”展开的录音创作中,以丰富的声音处理手段,使影视艺术作品获得更加瑰丽迷奇的声音表现力。文中提到的译制作品曾获1999年度第20届全国电视剧译制片“飞天奖”。
关键词
影视译制片
录音创作
整体设计
视听艺术
细化演绎
分类号
J913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录音创作的审美观
2
作者
吕一夫
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出处
《声屏世界》
2021年第7期66-67,共2页
文摘
录音创作是对音响本体的一种反映,录音师的审美观决定了录音作品听觉审美的品质。文章旨在通过对艺术学理论中的“表现”与“再现”两对范畴的阐述为录音师在进行录音作品创作时提供审美角度的创作思考。
关键词
录音创作
录音
师
审美
分类号
J619.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确重现与创造性重现:录音室创作的两种标准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小山
机构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文摘
在当今各种音乐样式的传播中,以录音为作品完成形式的传播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录音室创作中"精确重现"与"创造性重现"两种创作标准的讨论,初步揭示了音乐创作中不同创作范式的存在,即以西方艺术音乐为代表的作曲-表演范式和以当代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录音室创作范式,论及了创作范式对不同音乐样式的属性之形成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精确重现
创造性重现
录音
室
创作
创作
范式
分类号
J619.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录音师对音乐节目的创作思考
4
作者
莫琳
机构
湖南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4期152-152,共1页
文摘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音乐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音乐节目中的录音,是一项技术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音乐质量和观众的听觉感受。本文通过对现场录音进行分析,阐述录音创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音乐节目
录音创作
分类号
G222.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音乐录音的再现性与创作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刘咸临
机构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当代音乐》
2017年第23期79-81,共3页
文摘
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听觉艺术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谓的传统听觉艺术,就是我们亲临现场听到的声音。而我们现在通过媒体渠道听到的声音,大部分都是非现场同期声音。
关键词
音乐
录音
再现性
录音
创作
性
录音
分类号
J618.9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完善录音效果
被引量:
1
6
作者
葛音
机构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北方音乐》
2014年第8期192-193,共2页
文摘
录音技术的应用对录音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通过录音技术来提高录音效果,使录音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实现最优的录音效果,是文章需要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各种录音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录音师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完成具有音响效果的艺术作品。文章分别对应用调音台、均衡器、延时混响器、压缩器这四种录音设备来完善录音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录音
技术
录音创作
录音
效果
调音台
均衡器
延时混响器
压缩器
分类号
TN912.12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异曲同工 相映生辉——朱践耳第六、第十交响曲比较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波
机构
浙江教育学院音乐系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9-72,共4页
文摘
磁带录音与交响乐队现场演奏相结合,是20世纪西方音乐创作表现技法的一种新形式。朱践耳在《第六交响曲》“3Y”和《第十交响曲》“江雪”率先使用了这种形式。本文将两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交响曲——为磁带录音与交响乐队而作的“第六”与“第十”进行比较,对其材料应用、整体结构和表现形式、内涵与风格等方面略作剖析。
关键词
朱践耳
核心三音列
核心四音组
五声性十二音序列
自然音响
录音
创作
音响
录音
人文精神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期的整体设计与细化的专情演绎——译制片录音创作中的两点要则
武建伟
《现代电视技术》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谈录音创作的审美观
吕一夫
《声屏世界》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精确重现与创造性重现:录音室创作的两种标准
刘小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谈录音师对音乐节目的创作思考
莫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谈音乐录音的再现性与创作性
刘咸临
《当代音乐》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完善录音效果
葛音
《北方音乐》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异曲同工 相映生辉——朱践耳第六、第十交响曲比较分析
李波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