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学术视野中的当代彝学——21世纪以来的海外彝学学术史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德华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7-36,共10页
彝学研究方兴未艾,国外彝学研究历来深受有关学者的充分关注。海外彝学的学术研究可以通过海外学者彝学研究成果来考察。纵观国际彝学研究历程,新世纪以来的海外彝学研究出现了许多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但目前学界很少关注21世纪以来特... 彝学研究方兴未艾,国外彝学研究历来深受有关学者的充分关注。海外彝学的学术研究可以通过海外学者彝学研究成果来考察。纵观国际彝学研究历程,新世纪以来的海外彝学研究出现了许多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但目前学界很少关注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海外彝学学术史。显然,对21世纪以来有关海外彝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有关彝学研究的外文文献进行梳理和阐述已显得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彝学 海外彝学 彝学术史
下载PDF
关于办好彝学专栏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张学立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2期18-20,共3页
作为彝学研究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毕节市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毕节学院学报》,于2006年第1期起设置了"彝学专栏",公开发表彝学研究成果。该专栏虽在学界有一定影响,但离办成全国知名专栏的要求尚有较大差... 作为彝学研究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毕节市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毕节学院学报》,于2006年第1期起设置了"彝学专栏",公开发表彝学研究成果。该专栏虽在学界有一定影响,但离办成全国知名专栏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对彝学专栏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对彝学专栏拟达成的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举措。如此,彝学专栏一定会越办越好,实现既定目标,成为全国高校同类期刊中富有特色的知名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学专栏 彝学研究 意义和价值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彝学研究述略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明东 孔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61,共6页
近20年来,彝学研究既有历时性的也有共时性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彝汉文献资料互为补充,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丰富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内容,对于推动彝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彝学 研究 述略
下载PDF
海外彝学的当代对话——21世纪以来有关彝学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
4
作者 李布都莫 张德华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5期1-2,共2页
国际彝学研究在彝学学术国际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彝学国际会议是国际彝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以国际学术视野,通过对21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关彝学研究的学术活动进行介绍和阐述,从而系统梳理有关海外彝学学术活动,全面观照国际彝学的... 国际彝学研究在彝学学术国际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彝学国际会议是国际彝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以国际学术视野,通过对21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关彝学研究的学术活动进行介绍和阐述,从而系统梳理有关海外彝学学术活动,全面观照国际彝学的发展历程,让彝学真正的“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彝学 海外彝学 彝学国际术会议
下载PDF
民族研究的多元路径与本土化问题-以云南现代彝学研究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庆莉 谷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1-65,共5页
彝学研究的厚实基础及多元化特点为我们分析讨论当前背景下的中国学术研究的多元化与本土化问题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案例,本文尝试以云南彝学为例,在云南彝学发展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分析研究彝学研究的多元路径与本土化问题。
关键词 彝学 多元路径 本土化
下载PDF
略论彝学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崇先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1-76,共6页
彝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 在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与一百多年来成立的一些学术机构和有关学者彝族历史文化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关键词 彝学 形成 发展
下载PDF
人类学视阈下高等院校的彝学学科建设——基于毕节学院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明贵 王小丰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人类学视阈下的彝学是后现代学术发展开辟的一个新领域,自招收博士研究生开始,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彝学学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且持久的过程,当前应该就彝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基础、彝文古籍藏量丰富的优势和彝学研究逐渐趋热的形势,重点... 人类学视阈下的彝学是后现代学术发展开辟的一个新领域,自招收博士研究生开始,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彝学学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且持久的过程,当前应该就彝族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基础、彝文古籍藏量丰富的优势和彝学研究逐渐趋热的形势,重点从古彝文计算机输入法软件的开发运用、彝文古籍的收集与翻译、彝族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推动协同创新等方面入手,打好彝学学科建设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学 科建设 路径 思考
下载PDF
在彝学语境下的《滇南彝文字典》 被引量:4
8
作者 普列文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滇南彝文字典》将推动彝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因为,这是一本由彝文研究者同时又是毕摩传承者编著的字典,是在彝文规范的过程中提出语境视角的字典是在广泛研究彝文古籍和翻译彝文古籍之后的产物, 前后历时23年。
关键词 彝学 《滇南文字典》 语境
下载PDF
云南彝学学会在昆明召开成立庆祝大会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纯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94-94,共1页
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批准,云南彝学学会于一九八五年九月九日正式成立,八六年三月九日在昆明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参加庆祝大会的有省委、省民委有关领导同志,部分地、州、县政府和民委部门的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川、黔、桂几省的彝胞代表... 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批准,云南彝学学会于一九八五年九月九日正式成立,八六年三月九日在昆明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参加庆祝大会的有省委、省民委有关领导同志,部分地、州、县政府和民委部门的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川、黔、桂几省的彝胞代表,在昆明的彝族专家、教授、作家、画家、文艺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彝族师生等共千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学 庆祝大会 云南 昆明 彝学研究 九月九日 社会科 民族研究 作家
下载PDF
彝学研究:成就、形势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兴发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0期21-25,共5页
彝学研究影响日益扩大,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在彝族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医药、法律、天文历法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领域的探讨日益精深,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但要使彝学研究在已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取得... 彝学研究影响日益扩大,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在彝族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医药、法律、天文历法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领域的探讨日益精深,成绩斐然,硕果累累。但要使彝学研究在已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取得突破性进展,仍需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还有待于广大学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学研究 形势任务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国外彝学研究历史及现状之我见——浅析彝学研究的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
11
作者 王成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0期146-147,152,共3页
以国外彝学研究的历史和研究状况为出发点,结合彝学发展变迁的历史背景,分析研究彝学研究的多元化、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
关键词 国外 彝学 研究现状 多元化 本土化 国际化
下载PDF
一部彝学研究的力作──简评《彝族民间文艺概论》
12
作者 子规 《文史杂志》 2002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彝学 族民间文艺概论》 民族文化 民族习俗 书评
下载PDF
当代彝学主体建构与学术发展的纵深考察——王菊博士《主体转型与学术拓展:彝学研究六十年》评介
13
作者 王明贵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2-35,共4页
王菊博士的专著《主体转型与学术拓展:彝学研究六十年》,是第一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彝学史进行专门研究的力作,开拓之功,功不可没。其宽广的专业视阈,独特的写作结构,新颖的理论支撑,特别是深邃学术思考,对彝族研究学术史,作出了巨大... 王菊博士的专著《主体转型与学术拓展:彝学研究六十年》,是第一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彝学史进行专门研究的力作,开拓之功,功不可没。其宽广的专业视阈,独特的写作结构,新颖的理论支撑,特别是深邃学术思考,对彝族研究学术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彝学 纵深研究 巨大贡献
下载PDF
现代彝学的建立与学术转型——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彝族调查材料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列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3期30-38,共9页
中国现代彝学的建立和学术研究的态度视角、学理思路的转变 ,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学科规模的形成 ,肇始于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风气之先的一批学者 ,在中西学术交融的学术背景下、西南民族研究的宏大视野中 ,依托中国民族学学科... 中国现代彝学的建立和学术研究的态度视角、学理思路的转变 ,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学科规模的形成 ,肇始于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风气之先的一批学者 ,在中西学术交融的学术背景下、西南民族研究的宏大视野中 ,依托中国民族学学科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突出彝学研究的本土化特色 ,使彝学研究在政治与学术、学科与方法、学科与传媒等方面 ,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研究范式 ,形成中国彝学研究的第一次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彝学 科建立 术转型 术规模
下载PDF
浅谈云南现代彝学研究中的多元路径与本土化问题
15
作者 谷禾 谭庆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8期29-33,共5页
彝学研究的厚实基础及多元化特点为我们分析讨论当前背景下的中国学术研究的多元化与本土化问题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案例,本文尝试以云南彝学为例,在云南彝学发展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分析研究彝学研究的多元路径与本土化问题。
关键词 彝学 多元路径 本土化
下载PDF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馆 被引量:1
16
《民族学刊》 201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馆(原名彝学文献中心)创建于2005年5月,该馆以“救书、救人、救学科”为宗旨,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调查、征集、收藏和展示彝文文献,开展彝文文献的抢救、保护、整理、编目、翻译、研究工作。彝学文献馆目前收藏有...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馆(原名彝学文献中心)创建于2005年5月,该馆以“救书、救人、救学科”为宗旨,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调查、征集、收藏和展示彝文文献,开展彝文文献的抢救、保护、整理、编目、翻译、研究工作。彝学文献馆目前收藏有6000余册彝文文献,包括彝文古籍原件、古籍插图与民间绘画、电子数据库、复印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大彝学文献馆 电子数据库 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
下载PDF
论彝学的概念、学科归属及其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明贵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0-85,共6页
彝学是一个新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一个热门词语,应该对其内涵与外延尤其是学理问题进行专门的阐释与论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权威学科目录把它归属在文学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以"... 彝学是一个新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一个热门词语,应该对其内涵与外延尤其是学理问题进行专门的阐释与论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权威学科目录把它归属在文学门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以"分语族"的形式进行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国高等院校都照此执行。近年来,彝学研究等一些单一民族研究成为热点,有的大学把彝学、藏学等归属到民族学,有的学者把它归属于中国学。相比而言,归属到民族学更符合彝学的综合性特征。彝学以彝族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文字、古籍文献、历史文化等,有一些特殊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以在民族学学科中构建起彝学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学 概念 科归属 体系构建
下载PDF
中国彝学研究现状与思考——读白兴发《彝学研究:成就、形势与创新发展》
18
作者 黄龙光 《保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0-72,共3页
近百年来,虽然中国彝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突破,但作为一门严格的学科而言,真正独立的彝学学科尚未正式建立;囿于彝学研究内容的庞杂散乱,加上长期以来彝族自观学术共同体内部未能形成一种交流与对话的机制与惯习,导致中国彝学研... 近百年来,虽然中国彝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突破,但作为一门严格的学科而言,真正独立的彝学学科尚未正式建立;囿于彝学研究内容的庞杂散乱,加上长期以来彝族自观学术共同体内部未能形成一种交流与对话的机制与惯习,导致中国彝学研究总体上呈现一种碎片化倾向;这无疑造成一种彝族文化的非整体化假象和彝族社会的离散性幻象;对于彝族学者而言,民族文化自觉首先必须学术自觉,我们应全面深入地加强彝学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彝学学科的建设和完善,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科学严谨的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彝学 研究现状 碎片化 离散性幻象
下载PDF
试论彝学与中华学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世学 《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 1998年第4期54-57,86,共5页
彝学是认识彝族,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彝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彝学自然是中华学整体中的一个局部。彝学与中华学的关系就是局部与整体互相关联,缺一不可。
关键词 彝学 中华
下载PDF
贵州彝学百年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禄玉萍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50-58,共9页
贵州是中国彝族古籍文献的富集地,是中国彝学研究的重镇。贵州彝学研究,依托其深厚的彝族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凸显了贵州彝学研究历史的个性特征。百余年来,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的彝族古籍文献,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 贵州是中国彝族古籍文献的富集地,是中国彝学研究的重镇。贵州彝学研究,依托其深厚的彝族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凸显了贵州彝学研究历史的个性特征。百余年来,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的彝族古籍文献,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不断被发掘、整理、翻译和研究,在推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传承中,取得丰硕的成果。贵州彝学研究对推进和丰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起到重要作用。贵州彝学研究同样经历一个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的发展过程,同样需要遵循发展规律得以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彝学 研究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