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指路经》崇生生命观的意义指向
1
作者 白伟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6-93,共8页
彝族《指路经》使用频率高、影响大,其内蕴一种崇生的生命观。其崇生生命观包括四个意义指向:一是肯定“本源”生命——元生命的至美;二是肯定生命的“绽出”过程——日常生活;三是对生命之力即生命力的高扬——“尚力”;四是崇生的终... 彝族《指路经》使用频率高、影响大,其内蕴一种崇生的生命观。其崇生生命观包括四个意义指向:一是肯定“本源”生命——元生命的至美;二是肯定生命的“绽出”过程——日常生活;三是对生命之力即生命力的高扬——“尚力”;四是崇生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永生”。对《指路经》崇生生命观的研究既可为丰富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提供美学资源,亦可为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提供某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指路经》 崇生 生命观
下载PDF
彝族《指路经》“崇生拒死”的生命美
2
作者 白伟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4-35,共12页
彝族《指路经》蕴含一种“崇生拒死”的生命美。死亡与死亡意识是《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指路经》对“本源”生命的珍视是其“崇生拒死”生命美的重要表征。《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核心表征是去... 彝族《指路经》蕴含一种“崇生拒死”的生命美。死亡与死亡意识是《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指路经》对“本源”生命的珍视是其“崇生拒死”生命美的重要表征。《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核心表征是去往“祖界”。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融合,《指路经》拓展出“崇生拒死”生命美的“功绩”“延寿”“化生”“转世”和“存名”等多重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指路经》 “崇生拒死” 生命美
下载PDF
彝族《指路经》“母慈子孝”的伦理美 被引量:2
3
作者 白伟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7-45,共9页
“母慈子孝”是彝族《指路经》中最重要的人伦关系,这一点异于我们之于彝族“父慈子孝”核心人伦观的既有观念。“母慈子孝”指认出母与子的责任与义务,标示出人存在的原初状态是一种“在家”的亲密而非“被抛”,以及对生命生生不息的... “母慈子孝”是彝族《指路经》中最重要的人伦关系,这一点异于我们之于彝族“父慈子孝”核心人伦观的既有观念。“母慈子孝”指认出母与子的责任与义务,标示出人存在的原初状态是一种“在家”的亲密而非“被抛”,以及对生命生生不息的强烈愿望。历史上彝族处于迁徙状态,因此其对于“家”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期盼胜过了安土重迁的民族和游牧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指路经》 “母慈子孝” 伦理美 “家”
下载PDF
从宗教典籍《指路经》中看彝族的归属意识和文化认同
4
作者 张可佳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11期338-339,共2页
散居在中国西南各地的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但作为一个族群,其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范围,支系繁多、分布广泛,有着极其复杂的自称和他称。所以彝族的认同,在学术界作为民族认同问题,一直有着争议。文章... 散居在中国西南各地的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但作为一个族群,其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范围,支系繁多、分布广泛,有着极其复杂的自称和他称。所以彝族的认同,在学术界作为民族认同问题,一直有着争议。文章以滇、川、黔、桂各彝族地区流传的《指路经》为蓝本,从《指路经》中所展示的彝族迁徙史和宗教信仰思想,以及仪式化的表现——送祖归灵来探讨《指路经》中所可能形成和维系的彝族民众之归属意识和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指路经》 认同 归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