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2年彝良M_S5.7和M_S5.6地震序列重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吕苗苗
丁志峰
+3 位作者
徐小明
李大虎
叶庆东
郑晨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5-898,1,共14页
利用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在云南、贵州地区的17个流动台站的地震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MS5.7和MS5.6地震及其余震序列(ML≥1.0)进行重定位.在获得精确的震源位置后,采用CAP法反演了M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
利用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在云南、贵州地区的17个流动台站的地震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MS5.7和MS5.6地震及其余震序列(ML≥1.0)进行重定位.在获得精确的震源位置后,采用CAP法反演了M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彝良MS5.7主震位于(27.509°N,103.971°E),震源深度为9.7km,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51°、倾角66°、滑动角150°,节面Ⅱ走向354°、倾角63°、滑动角27°;彝良MS5.6主震位于(27.563°N,104.034°E),震源深度为10.0km,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35°、倾角39°、滑动角147°,节面Ⅱ走向352°、倾角70°、滑动角56°.反演结果显示断层的几何形态、余震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等均有很好的一致性.综合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地震活动规律和地质构造背景,推测彝良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昭通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即NE走向的石门断裂.导致震区受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彝良地震震源深度较浅,能量释放多发生在地壳浅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良ms5.7和ms5.6地震
双差定位法
CAP法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计算式梳理及震例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苏恺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基本原理式的分析出发,可知首先得到的物理量是岩石面应变和切应变及主应变的方位角,然后得到的最大、最小主应变是间接结果,建议多使用面应变和切应变的表示方法。由此说明当下需要重视灵敏系数A、B的实用化研究。...
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基本原理式的分析出发,可知首先得到的物理量是岩石面应变和切应变及主应变的方位角,然后得到的最大、最小主应变是间接结果,建议多使用面应变和切应变的表示方法。由此说明当下需要重视灵敏系数A、B的实用化研究。据此思路,以云南省昭通地区2012年彝良M 5.7地震和2014年鲁甸M 6.5地震为例,对2次震中附近几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初步分析表明,基于面应变和切应变的视角进行分析,其效果多优于以元件为单位的分析,可直接得到面应变和切应变异常及特征;2个面应变测量数据间的相关系数曲线,有时会在震前数天和震时出现异常变化,此新线索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
鲁甸M6.5
地震
彝
良
M
5.7
地震
面应变
切应变
数据自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2年彝良M_S5.7和M_S5.6地震序列重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吕苗苗
丁志峰
徐小明
李大虎
叶庆东
郑晨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5-898,1,共14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308011
201008001)资助
文摘
利用地震科学探测台阵在云南、贵州地区的17个流动台站的地震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MS5.7和MS5.6地震及其余震序列(ML≥1.0)进行重定位.在获得精确的震源位置后,采用CAP法反演了M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彝良MS5.7主震位于(27.509°N,103.971°E),震源深度为9.7km,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51°、倾角66°、滑动角150°,节面Ⅱ走向354°、倾角63°、滑动角27°;彝良MS5.6主震位于(27.563°N,104.034°E),震源深度为10.0km,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35°、倾角39°、滑动角147°,节面Ⅱ走向352°、倾角70°、滑动角56°.反演结果显示断层的几何形态、余震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等均有很好的一致性.综合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地震活动规律和地质构造背景,推测彝良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昭通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即NE走向的石门断裂.导致震区受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彝良地震震源深度较浅,能量释放多发生在地壳浅部所致.
关键词
彝良ms5.7和ms5.6地震
双差定位法
CAP法
震源机制解
Keywords
Yiliang
ms5.7
and
ms5.6
earthquakes
double 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CAP metho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分类号
P315.3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计算式梳理及震例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苏恺之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出处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文摘
从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基本原理式的分析出发,可知首先得到的物理量是岩石面应变和切应变及主应变的方位角,然后得到的最大、最小主应变是间接结果,建议多使用面应变和切应变的表示方法。由此说明当下需要重视灵敏系数A、B的实用化研究。据此思路,以云南省昭通地区2012年彝良M 5.7地震和2014年鲁甸M 6.5地震为例,对2次震中附近几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初步分析表明,基于面应变和切应变的视角进行分析,其效果多优于以元件为单位的分析,可直接得到面应变和切应变异常及特征;2个面应变测量数据间的相关系数曲线,有时会在震前数天和震时出现异常变化,此新线索值得关注。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
鲁甸M6.5
地震
彝
良
M
5.7
地震
面应变
切应变
数据自检
Keywords
four-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meter
Ludian M 6.5 earthquake
Yiliang M
5.7
earthquake
plane strain abnormality
shear strain abnormality
self-test of data
分类号
P315.6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2年彝良M_S5.7和M_S5.6地震序列重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特征
吕苗苗
丁志峰
徐小明
李大虎
叶庆东
郑晨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计算式梳理及震例应用
苏恺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