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仑神话与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虎崇拜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永香 曹晓宏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18-22,共5页
昆仑神话中的虎文化符号和西南彝语支民族中的虎崇拜,在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都是源于古代氐羌族群的虎崇拜。作为男性的野蛮人酋长和巫师的西王母之虎齿、山神和帝都守护神陆吾的状虎和虎爪,与西南少数民族彝语支民族的创世神虎、山神... 昆仑神话中的虎文化符号和西南彝语支民族中的虎崇拜,在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都是源于古代氐羌族群的虎崇拜。作为男性的野蛮人酋长和巫师的西王母之虎齿、山神和帝都守护神陆吾的状虎和虎爪,与西南少数民族彝语支民族的创世神虎、山神虎、象征男性祖先的虎及各种习俗中的虎文化,其文化意蕴是男性话语背景下对强大力量的崇拜。虎是神秘强大力量的载体,自然也就成为彰显男性力量的符号。虎崇拜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但其作为神秘强大力量代表和男性符号的深层意蕴却绵延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神话 彝语支民族 虎崇拜 力量载体
下载PDF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民族相关问题浅论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光 王尉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72-77,共6页
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认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六个民族,但是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基诺语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语... 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认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六个民族,但是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基诺语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语言虽是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基诺语是否就属于彝语支还不能确定。此外,怒族和一部分独龙族,从其历史发展的源流关系来看,与现代彝族有许多历史的渊源关系,但是却没有被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民族。因此,在民族历史源流关系的研究中,应该把从语言谱系的角度所进行的分类与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所进行的分类区别开来,语言谱系角度的分类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是不能简单地和民族分类等同起来。因此在研究当中就应该有语言的彝语支和民族的彝语支两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 氐羌与乌蛮 源流关系 彝语支民族
原文传递
朝鲜族熊虎同穴神话源出北方羌族考——兼论中国彝语支民族熊虎图腾崇拜的北来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苑利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72,共5页
朝鲜族神话中“熊虎同穴”这一意味着熊虎图腾并重的文化现象,很可能正是朝鲜半岛土著居民所固有的文化创造。它们很可能与彝语支诸民族熊虎图腾崇拜并出一途,均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文化——黄帝族的图腾文化。所不同的是:彝语支民族... 朝鲜族神话中“熊虎同穴”这一意味着熊虎图腾并重的文化现象,很可能正是朝鲜半岛土著居民所固有的文化创造。它们很可能与彝语支诸民族熊虎图腾崇拜并出一途,均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文化——黄帝族的图腾文化。所不同的是:彝语支民族后来迁居南方,进入中国大西南云贵高原,而另一支接受了黄帝族熊虎图腾的民族——朝鲜族则滞留朝鲜半岛,从而造成了南北两族尽管远隔千山万水,但其图腾文化却息息相通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 熊虎同穴神话 羌族 彝语支民族 熊图腾崇拜 虎图腾崇拜 图腾文化
原文传递
韩民族与中国西南彝语支民族虎图腾文化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苑利 《民族艺术》 1998年第2期93-101,共9页
居住在韩半岛的韩民族与居住在中国大西南的彝语支民族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地的图腾文化却颇为相似,除我们知道的金鸡图腾、鸡龙图腾、熊图腾等都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外,虎图腾的相似之处也不容忽视。而造成两地图腾文化相似的根本原因,很可... 居住在韩半岛的韩民族与居住在中国大西南的彝语支民族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地的图腾文化却颇为相似,除我们知道的金鸡图腾、鸡龙图腾、熊图腾等都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外,虎图腾的相似之处也不容忽视。而造成两地图腾文化相似的根本原因,很可能出于这两支文化的上古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彝语支民族 图腾文化 文化同源
原文传递
《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概述》出版
5
作者 普驰达岭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7,共1页
由朱文旭、杨正勇、肖雪、朱秀英合著的《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概述》(系四川省人文科学重点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一书,于2012年12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由高校教师编写的著作,内容涉及彝语支民族的社会历史、语... 由朱文旭、杨正勇、肖雪、朱秀英合著的《彝语支民族语言文化概述》(系四川省人文科学重点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一书,于2012年12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由高校教师编写的著作,内容涉及彝语支民族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字、婚姻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出版社 民族语言文化 彝语支民族 资助项目 文化研究 人文科学 高校教师 社会历史
原文传递
纵目青铜人像的民族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明洪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1-15,共5页
纵目青铜人像的民族学观察杨明洪1986年7月至9月在被学者们称为古蜀都遗址①──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两个商代祭祀坑,这两个祭祀出土了500多件青铜器,其中,有54尊纵目青铜人像②。这些具有神奇形像和神秘仪表的头像最... 纵目青铜人像的民族学观察杨明洪1986年7月至9月在被学者们称为古蜀都遗址①──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两个商代祭祀坑,这两个祭祀出土了500多件青铜器,其中,有54尊纵目青铜人像②。这些具有神奇形像和神秘仪表的头像最具特色的是眼睛,其主要特征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人像 石棺葬 彝语支民族 广汉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 祖先崇拜 直目人 青铜像 民间文学 《华阳国志》
下载PDF
哈尼族祖居地考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文旭 李泽然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3-55,共3页
哈尼族祖居地考朱文旭李泽然一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当时的“和夷”虽然不能专指今天的哈尼族,但无疑包括着“哈尼”的先民。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流域和... 哈尼族祖居地考朱文旭李泽然一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当时的“和夷”虽然不能专指今天的哈尼族,但无疑包括着“哈尼”的先民。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主要聚居于哀牢山脉和蒙乐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南诏 中央民族大学 彝语支民族 云南人民出版社 族祖 礼州 居地 地理志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
下载PDF
昆明族源流考释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文光 段丽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6-110,共5页
昆明族是我国汉晋时期西南地区较大的一个民族,到唐时发展为乌蛮,是我国彝族的先民之一。本文从昆明族源流切入,以现代考古学材料及其文化为据,并结合有关史料,论证了昆明族应源于西北甘青地区南下的氐羌系民族,南北朝后成为乌蛮的一部... 昆明族是我国汉晋时期西南地区较大的一个民族,到唐时发展为乌蛮,是我国彝族的先民之一。本文从昆明族源流切入,以现代考古学材料及其文化为据,并结合有关史料,论证了昆明族应源于西北甘青地区南下的氐羌系民族,南北朝后成为乌蛮的一部分;同时还从昆明族、乌蛮的分布地望与现代彝族的分布地区比较,认为绝大多数的昆明族最终都发展为现代彝语支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族 源流 氐羌 彝语支民族
下载PDF
藏族古代曾以麦熟为新年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久金 《西藏研究》 1983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现代藏族新年与汉族农历新年大致相同,即在立春前后过年。只是由于藏历安排闰月的方法与汉族农历略有不同,有时才有一个月的差异。然而,考察藏族历史,可知在上古时代,藏族的新年并非设在立春,而是在麦子成熟的时节。《新唐书·吐蕃... 现代藏族新年与汉族农历新年大致相同,即在立春前后过年。只是由于藏历安排闰月的方法与汉族农历略有不同,有时才有一个月的差异。然而,考察藏族历史,可知在上古时代,藏族的新年并非设在立春,而是在麦子成熟的时节。《新唐书·吐蕃传》说:“其四时,以麦熟为岁首。”《旧唐书·吐蕃传》则说:“不知节侯,以麦熟为岁首。”岁首就是新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吐蕃 新年 火把节 新唐书 彝语支民族 岁首 旧唐书 汉族 古代
下载PDF
多元视角下的傈僳族源流考释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丽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从考古学文化来看,氐羌民族源于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之后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马家窑文化及其之后的齐家文化,后经由西藏昌都卡若文化对川西南、滇西北和滇西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西南氐羌民族包括傈僳族在内的彝语支各民族共同... 从考古学文化来看,氐羌民族源于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之后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马家窑文化及其之后的齐家文化,后经由西藏昌都卡若文化对川西南、滇西北和滇西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西南氐羌民族包括傈僳族在内的彝语支各民族共同的源。秦汉时期,南下至西南地区的氐羌民族在与当地土著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昆明族、叟族等民族。魏晋以降,南中地区原来昆明族、叟族分布的地域内,出现了大量被记称为乌蛮的民族。南诏统一洱海过程中,“粟栗、施蛮、顺蛮”从乌蛮中分化出来,“粟栗”成为今天傈僳族的直接先民。在南诏把傈僳族先民向北、向西、向东进行多次迁徙的过程中,长褌蛮分化出来。元代居于金沙江两岸的施蛮、顺蛮,被记称为卢蛮,成为这一时期傈僳族先民的概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明代的傈僳族先民被迫向西迁移。“傈僳族”之称首见于清代,后经过不断的迁徙,傈僳族形成了今天跨境而居的格局,也形成了其分布广、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从傈僳族的源流发展历程来看,不同的时期贯穿着“同源—异流—同流”和“同源—异流—异流”的分化发展规律,并成为彝语支各民族源流发展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傈僳族 乌蛮 氐羌民族 彝语支民族
下载PDF
佤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1
作者 尼嘎 阿香 《民族艺术研究》 1994年第4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服饰渊源 昆明夷 侗族 中印半岛 彝语支民族 守护神 图案 缅甸 编织法
下载PDF
火把节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海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8年第2期79-83,共5页
火把节是西南彝语支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流传广,影响大,因此,对火把节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彝语支民族社会状况,风土人情以及民族间的融合与交往。一。
关键词 火把节 彝语支民族 原始崇拜 西南少数民族 民族 精神文化 研究分析 流传 彝族先民 起源
下载PDF
云南称甸地名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光范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3期88-94,共7页
云南省多民族的特点,在称甸地名上也有所反映。全省称为某某甸的地名,其数量之多,译名之异,称呼之奇,为其他省所罕见;而且称甸的地方实为各类坝子,属于全省膏腴之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探索云南称甸地名的形成、演化、转... 云南省多民族的特点,在称甸地名上也有所反映。全省称为某某甸的地名,其数量之多,译名之异,称呼之奇,为其他省所罕见;而且称甸的地方实为各类坝子,属于全省膏腴之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探索云南称甸地名的形成、演化、转译、分类和涵义等问题,对了解云南省情,研究云南地方史、民族史等,都不无益处。本文所引史料,系说明问题之需;因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多有侮称之辞,文中难以逐条注明,希读者予以批判鉴别,谬误之处,并望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志 彝语支民族 地理志 《读史方舆纪要》 元史 公社 鲁甸 彝族自治县 少数民族 涵义
下载PDF
来自山野的馨香——《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述评
14
作者 裴秀芹 《民族音乐》 2014年第4期70-71,共2页
"‘乐舞’,即音乐、舞蹈综合表演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第44页)这是杨曦帆老师《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一书中对"乐舞"的解释,而书中所指的乐舞既有载歌载舞、边奏边舞类,如"热巴""锅庄",也... "‘乐舞’,即音乐、舞蹈综合表演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第44页)这是杨曦帆老师《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一书中对"乐舞"的解释,而书中所指的乐舞既有载歌载舞、边奏边舞类,如"热巴""锅庄",也有歌舞相间、奏乐伴舞类,如"羌姆"等多种形态的乐舞。据书中介绍"由于走廊中各民族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藏语支和彝语支民族为多,费孝通先生将这一区域称为‘藏彝走廊’"(《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第2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文化研究 乐舞 述评 汉藏语系 彝语支民族 艺术形式 民间传统
下载PDF
余崇先、李薇应邀赴香港出席音乐学术会
15
《民族音乐》 2000年第4期12-12,共1页
第二届全国旋律学学术研讨会于6月8日至14日在香港大学隆重举行。云南丽江地区文化局的余崇先和云南艺术学院的李薇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在会上分别宣讲了研究纳西民歌旋律形态及彝语支民族旋律形态的入选论文。此次研讨会由全国旋律... 第二届全国旋律学学术研讨会于6月8日至14日在香港大学隆重举行。云南丽江地区文化局的余崇先和云南艺术学院的李薇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在会上分别宣讲了研究纳西民歌旋律形态及彝语支民族旋律形态的入选论文。此次研讨会由全国旋律研讨会协办,是香港回归后,第一个由香港有关学院及国内学术单位合作举办的大型国际性音乐学术活动。出席此次盛会的国内学者有赵宋光、乔建中、瞿小松等34人,海外及香港学者有荣鸿會、郑苏、卫立等19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形态 彝语支民族 学术研讨会 香港大学 入选论文 香港回归 学术活动 音乐学术 国际性 赵宋光
下载PDF
试论汉代西南民族中的“夷”与“羌” 被引量:42
16
作者 蒙默 《历史研究》 1985年第1期11-32,共22页
在民族研究中,人们常把历史的或当代的数量众多的民族,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这对确定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民族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制定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在民族史研究上也是这样,学者们常常把历史上的民族划分为若干... 在民族研究中,人们常把历史的或当代的数量众多的民族,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这对确定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民族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制定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在民族史研究上也是这样,学者们常常把历史上的民族划分为若干族系.语言的谱系分类法,是民族史家划分族系时常用的根据,即按语言的亲属关系划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言上有亲属关系的民族,常常是有相近起源、相近传统、相近文化的民族.在史料缺乏的古代,又常以族系作为一个整体被当作研究的对象.因此,族系的划分在古代民族的研究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支民族 汉代 西南民族 羌人部落 发展演变 民族政策 雅安地区 纳西族 西南夷 石棺葬
原文传递
彝语ndhe^(21)(甸)构成的地名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5
17
作者 普忠良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48,共7页
本文通过对彝语ndhe^(21)的含义、地理分布、源流及其命名特点的综合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带ndhe^(21)的地名所蕴含的彝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彝族文化 彝语支民族 云南省 云南人民出版社 指路经 禄劝县 彝语地名 滇东北 地理志
原文传递
独具特色的火把节
18
作者 王越 《瞭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64-64,共1页
火把节习俗在不同民族中的形成与发展,与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间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联系,也与这些民族尤其是彝语支民族的历史源流、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紧密相关。
关键词 火把节 彝语支民族 民族 民间信仰 历史源流 社会交往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云南出土铜葫芦笙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葛季芳 《考古》 1987年第9期821-825,共5页
葫芦笙是我国许多民族广泛流行的簧管乐器。它以瓠制成,故瓠、匏、葫、壶通称。瓠,为瓜类蔓藤植物所结的果实,不易长久保存。其形制尚为完整者,见于云南古墓葬出土的铜葫芦笙不少。本文拟就对云南各地出土的铜葫芦笙和图像,作初步汇集,... 葫芦笙是我国许多民族广泛流行的簧管乐器。它以瓠制成,故瓠、匏、葫、壶通称。瓠,为瓜类蔓藤植物所结的果实,不易长久保存。其形制尚为完整者,见于云南古墓葬出土的铜葫芦笙不少。本文拟就对云南各地出土的铜葫芦笙和图像,作初步汇集,试对其出土情况、用途、起源、流行民族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笙 云南 石寨山 出土 图像 彝语支民族 古墓葬 铜鼓 直管 舞蹈动作
原文传递
傈僳族的多声部民歌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祖荫 《中国音乐》 1986年第1期92-94,共3页
傈僳族大都分布在我园西南部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两岸的河谷山坡地带。现有人口四十七万余人(1982年),其中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的约二十万余人,其余分布在云南省丽江、迪庆、保山、德宏、... 傈僳族大都分布在我园西南部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两岸的河谷山坡地带。现有人口四十七万余人(1982年),其中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的约二十万余人,其余分布在云南省丽江、迪庆、保山、德宏、楚雄和大理等地区和自治州以及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西昌等地。傈僳语属汉藏语系彝语支,与其他彝语支民族(彝、纳西、拉枯、白、哈尼)有近亲关系。据研究,彝语支各族的源流都与古代氐羌部落有关(见《纳西族简史》)。演唱民歌是傈僳族人民最喜爱的一项艺术活动,用傈僳话来说,那就是“盐,不吃不行;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傈僳族 多声部民歌 彝语支民族 纳西族 兰坪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云南省 傈僳语 汉藏语系 现有人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