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强地震形变前兆异常时空分布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路珍 李瑞莎 +2 位作者 唐红涛 贾鹏 季灵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100,共12页
以形变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测量和定点形变测量资料中的震前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以下认识:对于大范围的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异常发生时间较早,范围相对较小,适合于中长期地点的判定;定点形变观测... 以形变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测量和定点形变测量资料中的震前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以下认识:对于大范围的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异常发生时间较早,范围相对较小,适合于中长期地点的判定;定点形变观测,异常发生距发震时间较近,但范围分布则较广泛,适合于短期地震的预测,发震地点需要结合大范围的区域形变测量资料来判断。本工作对认识前兆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加强实际预报效能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观测 形变前兆异常 中强地震
下载PDF
2005年9月23日拜城震群特征及形变前兆分析
2
作者 翟世龙 陶茂松 +1 位作者 邹广 王爱倩 《内陆地震》 2006年第4期372-377,共6页
2005年9月23日至10月20日克孜尔地区发生了小震群事件,其中发生MS4以上地震5次,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为MS4.9。此次震群活动强度大、频次高,因此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和特殊性。在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此次震群地震目录资料基础上,从震群的时序特... 2005年9月23日至10月20日克孜尔地区发生了小震群事件,其中发生MS4以上地震5次,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为MS4.9。此次震群活动强度大、频次高,因此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和特殊性。在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此次震群地震目录资料基础上,从震群的时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能量释放特征、前兆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此次震群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为K-ρ型前兆震群,震群主要受到近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力,发震构造既不是克孜尔(F2)断裂也不是喀桑托开断裂,很有可能与本地区的隐伏断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拜城 震群特征 震源机制解 形变前兆
下载PDF
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前断层形变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秀文 赵丽华 +1 位作者 张美仙 彭浩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及邻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中强地震前断层位移测量资料进行处理 ,综合研究了测点的映震能力 ,通过分析山西 5年来 5期GPS观测资料 ,对水平形变做出了解释。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震前地震形变特征及应力场变化情况 。
关键词 中强地震 山西 形变前兆 异常特征 预报指标 映震能力 应力场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远场形变异常及其与地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牛安福 张凌空 +4 位作者 章静 闫伟 赵静 岳冲 苑争一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1,共7页
判定震前出现的形变显著异常是否与地震相关,是认识地震孕育过程及开展地震预测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问题。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一些显著形变异常特征,发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异常较少,而外围则较多。针对其中一些距离震中较远的异常,借助... 判定震前出现的形变显著异常是否与地震相关,是认识地震孕育过程及开展地震预测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问题。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一些显著形变异常特征,发现震前在震中区附近异常较少,而外围则较多。针对其中一些距离震中较远的异常,借助前兆异常与地震震中距、震级间物理统计模型,提出了远距离形变异常与地震关联的判别准则,给出了红柳峡跨断层水准短期异常等与汶川地震之间的联系。最后,结合构造特点讨论了远距离前兆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形变前兆 远场相关 判别准则
下载PDF
2022年四川3次强震的断层位移协调比短临形变异常
5
作者 张立成 薄万举 +2 位作者 陈长云 占伟 夏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15-118,共4页
1研究背景2022年四川连续发生了3次6级以上强震。分别是6月1日雅安芦山M_(S)6.1、6月10日阿坝州马尔康M_(S)6.0及9月5日甘孜州泸定M_(S)6.8。其中泸定地震造成当地人员较大伤亡和严重的建筑物破坏(徐泰然,2022;罗若帆,2022)。
关键词 断层位移协调比 短临形变前兆 鲜水河断裂 芦山M_(S)6.1地震 马尔康M_(S)6.0地震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4.5级地震前形变潮汐因子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韩胜 李成柱 +1 位作者 苏燕红 高振强 《山西地震》 2012年第2期21-23,共3页
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收集整理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M4.5地震前周边"十五"前兆台站所有测项资料,应用原始图像及多项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形变观测资料出现典型的短临异常,异常类型既有典... 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收集整理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M4.5地震前周边"十五"前兆台站所有测项资料,应用原始图像及多项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形变观测资料出现典型的短临异常,异常类型既有典型的个体显著异常,又有多台共性的群体异常,异常台项全部位于山西地震带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观测 潮汐因子 异常
下载PDF
GPS观测到的2004年印度洋9.3级等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国华 王武星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9期437-448,共12页
2004—2012年印尼西部海域发生多次大地震,其中2004年印度洋9.3级巨震为21世纪以来全球最强。利用印尼及其邻近区域35个GPS连续观测站和中国内地北京附近的GPS连续观测站BJFS站全球参考框架坐标时间序列,可得到以BJFS作为核心站的区域... 2004—2012年印尼西部海域发生多次大地震,其中2004年印度洋9.3级巨震为21世纪以来全球最强。利用印尼及其邻近区域35个GPS连续观测站和中国内地北京附近的GPS连续观测站BJFS站全球参考框架坐标时间序列,可得到以BJFS作为核心站的区域参考框架下这些观测站大地震震前位移积累、同震和震后位移,特别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和同震水平位移。该区大地震时空间隔密,且分布范围较大,观测站相互间与地震相关的地壳运动影响明显,地壳运动极为复杂。本文重点讨论了5次8级以上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特点、成因和相互影响。GPS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7.5级以上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的(弹性)回跳,震前水平位移积累是前兆。9.3级与2005年8.7级地震震级与时空相近,有重合与不重合的前兆形变区,是前者触发后者的主要条件;而9.3级与8.7级震后强烈地壳水平运动与2012年8.6级和8.2级地震的发生直接有关;2007年8.4级地震的发生与9.3级和8.7级地震无明显关系,但其震后水平位移影响了赤道南8.6级和8.2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尽管所采用的GPS连续观测站数量少、密度低,但仍为研究地震预测中多次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提供了有意义的震例。研究表明,印尼西部地区是全球最有意义的地震预测探索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GNSS 同震水平位移 印尼西部海域大地震 形变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形变有震短临异常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跃刚 王占勇 李进步 《华北地震科学》 2000年第2期35-40,共6页
分析了 7个形变有震异常的震例 ,通过分析归纳出了形变有震短临异常的五个基本形态特征 :( 1 )异常初期快速突变 ;( 2 )异常在发震前一般都恢复 ,在突变期间一般不发震 ;( 3)发震时间一般在异常出现恢复一个月以内 ;( 4 )震级与异常幅... 分析了 7个形变有震异常的震例 ,通过分析归纳出了形变有震短临异常的五个基本形态特征 :( 1 )异常初期快速突变 ;( 2 )异常在发震前一般都恢复 ,在突变期间一般不发震 ;( 3)发震时间一般在异常出现恢复一个月以内 ;( 4 )震级与异常幅度之间无明显数量关系 ;( 5)异常范围一般为 2 0 0 km左右。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形变短临前兆异常上述特征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 短期地形变前兆 临震预报 地震
下载PDF
地表潮汐线应变、剪应变与面应变观测的残差矢量及其震兆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雁滨 蒋骏周翠屏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3期49-54,共6页
运用固体潮观测的残差矢量分析方法,取潮汐观测中的线应变及与孕震系统失稳过程密切相关的面应变和剪切应变作为研究的信息,探讨了这些参数在澜沧-耿马、天祝-景泰。
关键词 潮汐形变 残差 应变 形变前兆 地震
下载PDF
祁连—川滇复合菱形块体周边主要活动断裂带断层形变特征与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兵 江在森 胡亚轩 《四川地震》 1999年第3期50-60,共11页
根据布设在祁连—川滇复合菱形块体周边主要活动断裂带上形变场地观测资料并结合大面积水准测量成果, 分析了复合菱形块体的活动规律, 并进行了动力学机制的讨论。
关键词 形变测量 形变场研究 地震活动趋势 形变前兆
下载PDF
唐山古冶M_(S) 5.1地震前断层位移协调比的短临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立成 薄万举 +2 位作者 余敏 陈长云 占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110-112,共3页
1研究背景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M_(S) 5.1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1976年唐山M_(S) 7.8地震老震区内,距唐山断裂小于10 km。地震造成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天津、河北承德震感明显,北京、河北廊坊、沧州等地有震感... 1研究背景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M_(S) 5.1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1976年唐山M_(S) 7.8地震老震区内,距唐山断裂小于10 km。地震造成河北唐山市中心震感强烈,天津、河北承德震感明显,北京、河北廊坊、沧州等地有震感。此为继1995年10月6日唐山古冶M_(S) 5.0余震后,唐山老震区时隔25年发生的又一次5级以上地震。对于此震是否为唐山M_(S) 7.8地震的余震尚有不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位移协调比 短临形变前兆 连续形变观测 古冶M_(S)5.1地震
下载PDF
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形变异常的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秀文 《山西地震》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在对山西大同—阳高 1989年 6 .1级地震的震例总结中 ,共收集了 2 3项形变异常 ,经过对资料的整理研究 ,又发现了 13项。经过进一步总结形变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 ,表明形变异常在震前具有多样性 ,震源区出现了闭锁现象。中期趋势... 在对山西大同—阳高 1989年 6 .1级地震的震例总结中 ,共收集了 2 3项形变异常 ,经过对资料的整理研究 ,又发现了 13项。经过进一步总结形变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 ,表明形变异常在震前具有多样性 ,震源区出现了闭锁现象。中期趋势异常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短临异常反映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异常 形变前兆 大同-阳高地震 应力场 异常机制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位移协调比异常与四川地震活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立成 薄万举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2期139-140,共2页
依据断层活动位移协调比的概念,对鲜水河断裂带上流动跨断层形变观测场地资料进行精细化处理,计算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后各场地的协调比序列,并计算同期发生在四川域内的3次、南北地震带北部甘肃南部的1次6级以上强震的协调比异常,... 依据断层活动位移协调比的概念,对鲜水河断裂带上流动跨断层形变观测场地资料进行精细化处理,计算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后各场地的协调比序列,并计算同期发生在四川域内的3次、南北地震带北部甘肃南部的1次6级以上强震的协调比异常,发现临震前均在鲜水河断裂带上捕捉到显著或普遍的协调比异常。可见,几次强震的发生与鲜水河断裂带协调比异常在时间上高度吻合,表明该协调比异常可能是与强震密切相关的形变前兆现象,且这4次强震存在远场形变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位移协调比 远场形变前兆 强震 鲜水河断裂带
下载PDF
1996年丽江M_(s)7.0地震的断层活动位移协调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立成 薄万举 +1 位作者 陈长云 余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49-51,共3页
丽江流动跨断层形变观测场地(下文简称丽江场地)位于丽江市古城北象山脚下,跨洱源—鹤庆断裂(中生代形成的逆走滑活动断层),观测点位均为基岩点,观测环境良好,周围无明显干扰。该场地于1982年2月开始观测,观测周期1-2个月,资料较连续、... 丽江流动跨断层形变观测场地(下文简称丽江场地)位于丽江市古城北象山脚下,跨洱源—鹤庆断裂(中生代形成的逆走滑活动断层),观测点位均为基岩点,观测环境良好,周围无明显干扰。该场地于1982年2月开始观测,观测周期1-2个月,资料较连续、稳定。依据断层活动位移协调比概念,对丽江场地观测资料进行精细化处理,计算该场地协调比序列,分析判断1996年2月3日丽江M_(s)7.0地震及7月2日丽江M_(s)5.2较强余震发生前的异常现象是否为短临形变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位移协调比 短临形变前兆 丽江M_(s)7.0地震 断层活动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