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教环境与形式意象的思考──河南省直属幼儿园方案设计
1
作者 戴俭 《新建筑》 1997年第1期37-39,共3页
通过对河南省政府直属幼儿园扩改建工程的两个方案设计,在活动室、内外场地、整体布局对形式特征等方面作了尝试,着重评析了幼儿园幼教环境及形式意象的创造。
关键词 幼儿园 活动室 幼教环境 形式意象 设计
下载PDF
黎族造物意象形式:神秘性思维的集体表象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晓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7-182,共6页
黎族人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体验和模仿,发现了物质世界和人类自身所包含的形式美的规律,并最终用自己民族的集体表象,主动地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到造物设计的各个方面。它们没有纯粹的装饰意味,没有纯粹的具象与抽象造型,而是将精神... 黎族人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体验和模仿,发现了物质世界和人类自身所包含的形式美的规律,并最终用自己民族的集体表象,主动地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到造物设计的各个方面。它们没有纯粹的装饰意味,没有纯粹的具象与抽象造型,而是将精神生活符号化,带着神秘性思维与宗教信仰,以意象形式占据着主导,用夸张、重构、简化等方式来处理形式与思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工艺 装饰设计 黎族造物 意象形式 集体表象 神秘性思维
下载PDF
装饰绘画中意象形式语言表达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舒 《艺海》 2014年第11期184-186,共3页
装饰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部装饰艺术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们运用装饰艺术语言书写的一部视觉艺术文化史。现阶段,装饰艺术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的装饰绘画内容包涵古典美学,西方美学,中国符号,绘画艺术等。对意象形式语言在装饰... 装饰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部装饰艺术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们运用装饰艺术语言书写的一部视觉艺术文化史。现阶段,装饰艺术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的装饰绘画内容包涵古典美学,西方美学,中国符号,绘画艺术等。对意象形式语言在装饰绘画中的表达研究也从未停止过,作者通过绘画实践,结合传统绘画对意象形式的语言表达在装饰绘中的体现进行探析,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绘画 意象形式语言 表达探析
下载PDF
古罗马万神庙:形式、建造技术与空间意象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钱锋 《建筑师》 2011年第6期52-56,共5页
古罗马万神庙是西方古代重要的代表建筑,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建筑界对这座建筑的了解始终不甚确切,对它不同组成部分的修建时序、对其大穹顶的结构和建造技术等方面的理解多有模糊甚至偏差之处。本文试图对该建筑进行深入解读,一方面纠正... 古罗马万神庙是西方古代重要的代表建筑,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建筑界对这座建筑的了解始终不甚确切,对它不同组成部分的修建时序、对其大穹顶的结构和建造技术等方面的理解多有模糊甚至偏差之处。本文试图对该建筑进行深入解读,一方面纠正以往教学参考资料对其解说的偏差,另一方面分析该建筑独特的形式、建造技术和空间意象的背景和渊源,以深入理解它在古罗马建筑历史中的意义和地位,并从中理解古罗马建筑的共性特征以及建筑与相关推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历史能够成为更加生动的、可与当代进行比较理解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神庙形式建造技术空间意象
下载PDF
文学意象 被引量:3
5
作者 杜书瀛 《学术研究》 1987年第5期104-109,共6页
文学意象,是作家在观念中建立起来的未来作品的形象模型,它自艺术胚胎发展而来,它的形成是艺术生命趋于成熟的标志。由艺术胚胎向文学意象的发展艺术生命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是一个虽然可分为阶段、但中间并无绝对界限而且也不停顿的过... 文学意象,是作家在观念中建立起来的未来作品的形象模型,它自艺术胚胎发展而来,它的形成是艺术生命趋于成熟的标志。由艺术胚胎向文学意象的发展艺术生命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是一个虽然可分为阶段、但中间并无绝对界限而且也不停顿的过程。主体与客体一旦结合受孕而产生艺术胚胎,紧接着便开始向文学意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象 艺术生命 作家 意象形式 胚胎 主体化 对象主体 主体对象 感性与理性 对象化
下载PDF
从生命的岩床下发出的叩问——诗歌问句形式探幽
6
作者 栾英良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51-55,60,共6页
文章探讨了诗歌的二种问句形式——疑问句式和设问句式,深入研究了两种问句形式对诗歌表现功能的作用:问句形式体现了诗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了诗的主题意象表现力;扩展了诗的意象表现空间;强化了诗的张力作用和讥刺功能。从而说明,诗歌形... 文章探讨了诗歌的二种问句形式——疑问句式和设问句式,深入研究了两种问句形式对诗歌表现功能的作用:问句形式体现了诗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了诗的主题意象表现力;扩展了诗的意象表现空间;强化了诗的张力作用和讥刺功能。从而说明,诗歌形式对于诗歌意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意象 诗歌形式 表现功能 疑问句式 意象表现 主体意识 张力 岩床 意象形式 《天问》
下载PDF
刍议建筑心理学对高校图书馆设计的影响与作用——以川美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子祥 《四川建材》 2016年第8期83-85,共3页
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为例,从文化影响、建筑形态及与其周边关系、色彩处理、空间体验等方面来探究建筑心理学在高校图书馆设计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从建筑心理学角度对高校图书馆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设计 建筑心理学 形式意象 色彩心理 空间心理
下载PDF
有限形式与无限意象——从现代设计角度谈谈太极图
8
作者 曾权清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7年第10X期58-60,共3页
产生于六、七千年前的古老太极图,是美术史上图形设计的经典之作,具有跨时空的现代性。作为东方文化和东方精神的象征图形,我们有必要运用现代设计学原理,从图形设计的角度,对太极图的构成形式及其表达出来的意象进行分析,寻找这一古老... 产生于六、七千年前的古老太极图,是美术史上图形设计的经典之作,具有跨时空的现代性。作为东方文化和东方精神的象征图形,我们有必要运用现代设计学原理,从图形设计的角度,对太极图的构成形式及其表达出来的意象进行分析,寻找这一古老图形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图 图形设计 形式意象
原文传递
伊丽莎白·毕晓普与其“文学教父”乔治·赫伯特
9
作者 胡英 《科教文汇》 2014年第19期108-109,共2页
伊丽莎白·毕晓普纯净而细腻的诗风让她在当代诗坛中备受欢迎,作品历久弥新。毕晓普深受17世纪英国经典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影响,首先,她从赫伯特那儿学会使用朴实的语言和纯粹的意象,使其诗歌呈现出纯净而清晰的质感;其次,在诗... 伊丽莎白·毕晓普纯净而细腻的诗风让她在当代诗坛中备受欢迎,作品历久弥新。毕晓普深受17世纪英国经典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影响,首先,她从赫伯特那儿学会使用朴实的语言和纯粹的意象,使其诗歌呈现出纯净而清晰的质感;其次,在诗歌形式方面,她和赫伯特一样不断创新,很少重复,追求完美的诗歌形式,让她的现代主义思想披上传统的外衣;最后,在宗教诗歌方面,她吸取赫伯特宗教诗歌中的精华意象,辅之以现代主义的独特视角,低调地展示现代人的困惑和现代文明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毕晓普 乔治·赫伯特 纯粹的意象诗歌形式 宗教话题
下载PDF
Particular Ways of Planting in Cemeteries of Siauliai City (Lithuania)
10
作者 Irena Burneckiene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2期200-208,共9页
The issue of cemetery planting is not yet sufficiently studied in Lithuania. Cemetery is one of the sites where people could give way to their subjective comprehension of beauty. Analysis of the cemetery planting reve... The issue of cemetery planting is not yet sufficiently studied in Lithuania. Cemetery is one of the sites where people could give way to their subjective comprehension of beauty. Analysis of the cemetery planting revealed certain noticeable features that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forms of folk art. These are various objects with implied specific content or ornamented compositions.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ascertain and distinguish grav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lanting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plants, their layouts on graves.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s that two options form the peculiarities of grave planting: depiction of specific objects and ornamentation.We think that majority of the ornaments are made with the single purpose of decoration, and do not associate with symbolic meanings. During this research the graves decorated with planted symbolic objects and ornaments were distinguished. This phenomen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emeteries of Siauliai city in Lithua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S ornamental patterns cemetery planting Siauliai.
下载PDF
“副+名”的诗意存在(节录)
11
作者 杨梅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语法结构 招牌用语 意象形式 民族文化心理 "副+名" 诗意
下载PDF
意象形木纹金首饰初探
12
作者 刘雅宁(文/图) 任海明 《中国宝石》 2023年第4期64-67,共4页
随着中国传统美学复兴,国潮兴起,传统文化掀起了一阵巨浪,有人乘浪前行、有人紧随其后……本文通过对木纹金不同花纹的工艺实践探索及其中蕴藏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分析,着重研究了意象形式语言对于当下首饰设计的现实意义。以木纹金工... 随着中国传统美学复兴,国潮兴起,传统文化掀起了一阵巨浪,有人乘浪前行、有人紧随其后……本文通过对木纹金不同花纹的工艺实践探索及其中蕴藏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分析,着重研究了意象形式语言对于当下首饰设计的现实意义。以木纹金工艺与意象造型及线性语言结合产生的新形式特征,将木纹金工艺与中式美学思想相融合,利用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寓意与意象结合形式语言来阐释“形神与共”的体验,从而激发首饰设计师共同创造出符合国人审美需求的当代首饰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思想 意象形式语言 当代首饰设计 木纹金工艺实践
原文传递
线的生命力在中国油画中生发——观李秀实油画近作《京华遗韵》系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起敏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9,2,共9页
尽管世界艺术的主义多变,从躁动、癫狂、蜕变、断裂,直至消解与颠覆,它所产生的弥散性影响,也曾强劲地走进国人的文化视野,激起不同寻常的感悟与沉思,但中国画坛的主流派已然是固守着审美文化的一翼,依然将真善美视为一条永恒的金带。... 尽管世界艺术的主义多变,从躁动、癫狂、蜕变、断裂,直至消解与颠覆,它所产生的弥散性影响,也曾强劲地走进国人的文化视野,激起不同寻常的感悟与沉思,但中国画坛的主流派已然是固守着审美文化的一翼,依然将真善美视为一条永恒的金带。以其独特的话语,阐释着一个独特的语境,营造着一种常出常新的景观。 李秀实是油画界一位颇具实力而又风格多变的画家。他于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冰冻”了28年。60余年的的蹉跎岁月和文化苦旅生涯中,他走过写实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油画民族化 生命力 中国画 印象派 线条 意象形式 主观感受 中国美学 中国艺术
原文传递
原始思维机制与原始文化之谜
14
作者 刘文英 《哲学动态》 1988年第5期46-47,共2页
作为原始文化之谜的“万物有灵”观念,其谜底在原始思维的特殊机制那里。这种特殊机制首先表现在,其活动目标不是把感觉材料最后加工成抽象概念。
关键词 原始文化 原始思维 万物有灵 感觉材料 活动目标 意象形式 抽象概念 原始人 自我体验 思维机制
原文传递
进入心灵智慧的深处——木雕创作的一点体会
15
作者 郑国明 《雕塑》 2001年第S1期72-74,共3页
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在没有具体的表达以前仅仅是一种意念,或者是一种想象。也就是说,作者在艺术品的实际制作之前,他的心眼中已经看到了某种意象,作者再根据这些意象整理、综合成为理想的具体形式,这便是创作的第一步,我们称之为“构... 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在没有具体的表达以前仅仅是一种意念,或者是一种想象。也就是说,作者在艺术品的实际制作之前,他的心眼中已经看到了某种意象,作者再根据这些意象整理、综合成为理想的具体形式,这便是创作的第一步,我们称之为“构思设计”。所有的佳作便是由此酝酿而成。木雕的构思与设计,通常是以两种情况进行的,一种是雕刻者已经有了具体的意象形式,先用两面绘画的速写或素描表现出二维空间的轮廊,然后再下手雕刻成三维空间的立体雕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思设计 木雕 雕刻作品 雕刻者 特殊形貌 意象形式 创作意念 艺术创作 天然形态 能力与观念
原文传递
重审“阿本之争”:“记忆—语言”构型的确立与歧路
16
作者 丁文俊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84-198,471,共16页
阿多诺和本雅明的学术共识植根《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包含的自然历史观念和神学语言论基础上的审美批判,这是本雅明建构的“记忆—语言”的理论构型。在语言内容方面,悲悼剧文本的幽灵主题表征被遮蔽的受难群体,将受难记忆作为质疑启... 阿多诺和本雅明的学术共识植根《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包含的自然历史观念和神学语言论基础上的审美批判,这是本雅明建构的“记忆—语言”的理论构型。在语言内容方面,悲悼剧文本的幽灵主题表征被遮蔽的受难群体,将受难记忆作为质疑启蒙现代性的证词,重申跨代际的救赎承诺;在语言形式方面,悲悼剧的语言具有意象特性,意象形式和符号系统持续处于对抗状态,不仅对符号系统所支撑的整一性体验模式进行“拆解”,而且将历史记忆纳入“当下”予以言说,促发“创制”政治共同体的契机。重审双方的分歧,阿多诺倾向于弱化艺术对于苦难主题的直接表达,将受难记忆置入艺术形式;本雅明重建政治契约的诉求,实质上依然建基于弥赛亚主义的视野。这是“感性共同体”和“来临中的共同体”的两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本之争” “记忆—语言”构型 受难记忆 意象形式 自然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